張宗明
清明節(jié)是一個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關(guān)于清明節(jié),每個人都有抹不去的記憶。它是烈士陵園里肅穆的豐碑,是河岸邊寄托哀思的柳枝,是長輩臉上慈祥的笑容,是田野里亮黃色的油菜花,是可愛又可口的青團……
請以《清明節(jié)的故事》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不少于600字;②文內(nèi)不得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人名、校名、地名。
導(dǎo)語部分已經(jīng)點明了,此次作文的目的是要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一次勵志教育。其中“豐碑”“柳枝”“油菜花”“青團”等意象,可進行思路的拓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寄托哀思,托物言志。題目規(guī)定了寫作的范圍,考生無須面面俱到,只需從祭掃、郊游、美食等傳統(tǒng)習俗中,選擇一個恰當?shù)慕嵌群瓦m當?shù)娜朔Q展開敘述,突出清明禮俗的主題,就達到本題的寫作要求了。
“故事”屬于記敘性文體,寫作時必須做到:
1.要素完整,詳略得當。故事圍繞清明節(jié)展開敘述,所選事件的前因后果、發(fā)展經(jīng)過要交代清楚,關(guān)鍵的場景要詳細描寫。
2.具體生動,跌宕多姿。故事要融入聯(lián)想和想象,最好具有曲折的情節(jié)、矛盾沖突,但要求思想的積極性,給人以鞭策與鼓勵。
3.設(shè)置精巧,引人入勝。比如故事開端設(shè)懸念、發(fā)展的伏筆、結(jié)尾的出人意料、首尾的相互照應(yīng)等,以增強故事的可讀性。
4.豐富細節(jié),完美形象。敘述事件時,通過人物肖像、語言、心理、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挖掘故事主人公真實的心靈世界。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舒曉彤
青青柳絲,送來了清明的信息,帶去了我對曾祖父的思念。
小時候,作為曾孫輩的第一個孩子,我特別受曾祖父的寵愛。最讓我開心的就是他總是把我高高地舉過頭頂,夸我又長胖了;他還用那短而硬的白胡子扎我的臉蛋,笑得我蜷縮在他的懷里;我常常要他抱我站在高凳子上,和他頭碰頭比身高,他笑著說:“小丫頭個兒瘋長呢!”把家里人都逗笑了。他是全家人的“開心果”。
曾祖父坐在躺椅上的時候,我總想靠近他。他頭頂那塊橘黃色的皮膚,不長頭發(fā),亮光光的,讓我感到非常好奇。每次靠近他,他都慈祥地看著我,任憑我撫摸他的頭皮。他笑呵呵地給我講述當年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故事。他說,這塊黃得發(fā)亮的皮膚,就是當年負傷的地方,醫(yī)生從這里取出過彈片。
聽著他那傳奇的故事,我似懂非懂。但曾祖父那堅毅的眼神已經(jīng)深深地刻印在了我幼小的心靈中,我心中的“開心果”,原來是令人景仰的戰(zhàn)斗英雄。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大了,知道了曾祖父當年參加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一場保家衛(wèi)國的偉大戰(zhàn)爭。那段歷史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曾祖父就是其中可敬可愛的一員,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驕傲。
生老病死,人生無常。敬愛的曾祖父去年冬天因癌癥離開了我們,享年95歲。每當想起我的曾祖父,他那精彩豁達的一生,總是讓我驚嘆不已。
后來,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從電影里“想回家蓋新房”的伍千里等志愿軍英雄的身上了解到,曾祖父同他們一樣視死如歸,用他們那一代人的出生入死,換來了如今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
清明節(jié),我思念我的曾祖父,思念與他一起生活的幸福時光,也思念與曾祖父一起戰(zhàn)斗過的英雄前輩。我要弘揚先輩的精神,勤奮讀書,自強不息,為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而奮斗!
1.細節(jié)豐富,形象完美。作者圍繞心中的“開心果”展開故事情節(jié),列舉了“扎臉蛋”“比身高”等細節(jié),塑造了一位可親可愛的長輩形象;而文中的“撫摸頭皮”及電影《長津湖》,“那一代人的出生入死”等細節(jié),展示出一個光輝的志愿軍英雄形象。
2.逐層鋪墊,升華主題。由“作為曾孫輩的第一個孩子,我特別受曾祖父的寵愛”,逐層鋪墊,最后由此及彼,依次引出老人頭皮不長頭發(fā)的秘密,再聯(lián)系到電影《長津湖》中眾英雄的愛國奉獻精神,使文章的主題得以升華。
清明節(jié)的故事
關(guān)渝黔
懷著思念之情,我們一家三口前往老家,為祖父掃墓。
紛飛的清明細雨,籠罩著山重水復(fù)的黔北大地,瞭望久別的故土,一種惆悵的心情涌上心頭。清明的霧籠罩著鱗次櫛比的黔北民居,目睹兒時的老屋,思念之情縈繞心間。
跨進祖母清新的小院,青團濃濃的香味撲鼻而來。祖母精神矍鑠,正從廚房端出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青團。招呼我們趁熱吃幾個再去掃墓。
深綠色的糯米團,乖巧親切的模樣,讓我好生歡喜。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往嘴里塞,糯米的柔嫩,餡料的醇香,讓味蕾驚喜不斷。
雨霧蒙蒙,楊柳青青。伴著習習涼風,我們沿溪而上。溪畔的垂柳沐浴著陽光雨露,仿佛重獲新的生命。我折了幾枝柳條,做成了一個美麗的花圈。
我們來到祖父的墓前,父母在墓前擺上祖父最愛吃的青團、糕點、酒菜。我為祖父獻上花圈,然后跪在祖父墓前,想起兒時與祖父讀古詩、習漢字的情景。
那是2020年清明前夕,聽到我讀“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祖父便望著那浩瀚的天空,思而不語。我問祖父在想什么,祖父笑而不答。摸著他那花白的胡須,我搖頭晃腦地朗誦起杜牧的《清明》。就是那年夏天,祖父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囑咐家人,不要通知我的父母,說抗疫一線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叵肫鹱娓府敃r的音容笑貌,我仿佛明白,那是祖父對滄桑歷史的回顧,對先人的思念,對生死的釋然……
父母在祖父的墓邊燃香,煙霧繚繞之中,傾訴著對祖父深沉的思念。
父母緩緩起身,神情凝重,還在為當時未能陪伴臨終的祖父而不能釋懷。我在冬青樹下捧起一抔泥土,似乎感受到了祖父的溫暖,先前的悵然已經(jīng)平靜?;蛟S,祖父希望我們淡然地面對生死,不要因他的離世而悲傷。
我們向著太陽,踏上回家的路。唯愿帶著先人的寄托,迎著風雨,勇往直前;循夢而行,向陽而生!
1.傳統(tǒng)文化,時代新風。先是精神矍鑠的祖母端出的青團,滿足了“我”的味蕾;之后是“我”為祖父獻上折柳做成的花圈;然后回憶父母因在抗疫一線,未能在祖父臨終時陪伴,他們一直不能釋懷;我卻因一抔泥土,感受到祖父的溫暖等等,給人以精神的鼓舞和情感的慰藉。
2.意象鮮活,蘊含豐富。例如說青團,“乖巧親切的模樣,讓我好生歡喜”,蘊含了“我”對祖母的感激和熱愛;又如“溪畔的垂柳沐浴著陽光雨露,仿佛重獲新的生命”,以“垂柳”寄托哀思,抒發(fā)了“我”“循夢而行,向陽而生”的心志。
清明節(jié)的故事
藺卓妍
親愛的奶奶:
清明節(jié)又要到了,我今年卻不能回鄉(xiāng)祭拜您了。您在天堂還好嗎?
我與您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2年前的冬天。從那時起,我們之間的故事就開始了。
我4歲,您每天為我梳羊角辮,接送我上幼兒園。您彎著腰,牽著我的小手,迎著對面的綠燈,慢慢走過斑馬線。您說:“寶貝,過馬路要注意安全。”周末,您帶我逛公園,為我拍照,您說:“寶貝,站過來?!蹦恢皇址鲋?,另一只手舉起手機,拍了一張祖孫同框照。您問:“寶貝,把照片發(fā)給爺爺好不好?”“好哇好哇!”我鬧著接過手機,把照片發(fā)給了爺爺。
我曾以為,您會一輩子陪伴著我,記錄下我成長的每一個瞬間。沒想到時光卻把我和您定格在這唯一的同框照片里。
我沒等到您答應(yīng)給我的6周歲生日蛋糕,卻等來了您生病的消息。
您生病期間,老天總是陰沉著一張臉。當我放學回家,走進您的臥室,窗戶投進一束灰暗的光,照著您蠟黃的臉。我不知所措,趴在床前,拉著您枯瘦的手喊您,您卻不回應(yīng)我。等待您從牙縫里擠出“寶貝回來了”幾個字,我仿佛等了一個世紀。那時,我不理解您為什么會這樣。可是,等我明白您為什么會這樣時,卻再也見不到您了。
記得我再次走進您臥室的時候,窗戶已經(jīng)關(guān)閉。臥室里充斥著一股中藥味,我滿以為奶奶您的病已經(jīng)好了。
然而,就在那年冬天,您跟隨飄舞的雪花,飛上了天堂。
自從您走了之后,爺爺每天都努力地找事做。他不是種花種菜,就是遛狗牧羊。見到他孤獨的背影,我曾經(jīng)哽咽不已??蔂敔斦f:“在世的人好好活著,才能讓先走的人安息?!甭牋敔?shù)倪@句話,讓我悲痛的心情舒坦了好多。
不思量,自難忘。我忍著不去思念您,可是,您卻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我時常捧著您和我的合影,卻再也不能依偎在您的身旁;我時?;貞浤鷮ξ业暮?,卻再也不能侍候在您的床前。慚愧之余,愿奶奶在天堂安息!
您的寶貝孫女卓妍
于清明節(jié)
1.形象逼真,感人肺腑。比如“您彎著腰,牽著我的小手,迎著對面的綠燈,慢慢走過斑馬線”“等待您從牙縫里擠出‘寶貝回來了幾個字,我仿佛等了一個世紀”等句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奶奶的形象真實可信,祖孫之情感人肺腑。
2.前后呼應(yīng),順理成章。文章前文的祖孫同框照,并發(fā)一張照片給爺爺作為伏筆,使后文爺爺說的“在世的人好好活著,才能讓先走的人安息”順理成章。從而讓讀者從作者原本極為悲痛的心情中,獲取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