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洪遠
在我們居住的石庫門弄堂里,左鄰右舍都喚我母親是“紹興姆媽”。母親打十三歲從故鄉(xiāng)紹興隨外婆來上海謀生已經(jīng)近幾十年了,仍是一口改不掉的原汁原味的家鄉(xiāng)話。她與人為善,在大伙眼中是熱心人,也是心中想著鄰居的人。笑口常開的母親說得最多的是“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別人”的家鄉(xiāng)老話,母親還說,這是外婆和外公傳下來的。
左鄰右舍夸獎母親最多的話是:“‘紹興姆媽’好人緣?!?/p>
記得那年是放暑假,隔壁的林阿姨到我家里來,看她一臉的無奈和愁容,肯定是碰到了難事。在我們兒時的印象里,林阿姨是鄰居口中人們最羨慕的“開心果”,什么煩心事到她那里,總是嘻嘻哈哈一笑了之,難道她還有什么難事要“紹興姆媽”來救助?在她和母親斷斷續(xù)續(xù)的對話里,我才知道林阿姨的父親患了重病在寧波的醫(yī)院里搶救,而林叔叔當時在大西南的“三線”工作,遠水解不了近渴,家中還有大毛、小毛兩個孩子。林阿姨的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母親,由于緊張,一雙手不停地顫動著。母親拉著林阿姨的手,輕輕地說了一句:“救人要緊,你就放心到寧波去吧?!?/p>
時過境遷,大毛、小毛和我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老鄰居聚會,他倆總會叨念在我家寄住的半個月難忘的日子。大毛說,“紹興姆媽”管我倆吃喝,還要幫我倆換洗衣服,每天晚上哄我倆睡覺還要講故事給我們聽,真是給你媽媽添麻煩了。說著說著就動了感情,就像當年他媽媽拉著我母親的手連聲稱道:“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賽珍寶,‘紹興姆媽’鄰里情今生永不忘??!”
母親將心比心的故事很多,但至今仍鐫刻在我記憶里的,是家里置放在梳妝臺上的那架座鐘的故事。
這是當年母親的陪嫁物。它橙黃色的木質(zhì)外殼,前部的玻璃罩可以打開,兩個小孔是校對時間和上發(fā)條用的。它敦敦實實,忠誠牢靠,上足一次發(fā)條可以走十幾天,從不懈怠。它報時的聲音洪亮、清潤,還有微微的回聲。座鐘陪伴我們一年又一年,只記得閑時,母親喜歡用舊毛巾輕輕地擦拭座鐘的玻璃罩,在那個年代,座鐘也算是鎮(zhèn)宅之寶。
可是有一天,它突然“失聲”了!原來母親和住在我們后間新搬來的爺叔在灶間閑聊時,母親關(guān)切地問他,怎么眼圈有點發(fā)黑,精神不好?爺叔隨口說了一句:“因為上夜班?!蔽壹易妶髸r的鐘聲讓他輾轉(zhuǎn)難眠。那時少不更事,一直納悶,我們都睡得好好的,怎么爺叔會睡不安穩(wěn)呢?
那時上海的石庫門老房子,居住的條件哪像現(xiàn)在獨門獨戶,隔音條件好。當時爺叔住在我們后間,僅用一張“三夾板”相隔,夜深人靜,座鐘洪亮的報時聲時不時將他驚醒,以致休息不好,難怪爺叔精神不佳。母親還告訴我們,爺叔是翻三班的,每個月要上一個星期夜班,非常辛苦,我們就“克服克服”吧。我至今還記得母親的紹興老話:“睡覺睡不好,腳頭輕飄飄?!?/p>
爺叔是個聰明人,沒隔多久,座鐘“失聲”的秘密他就知道了。那天還是在灶間,爺叔拱著雙手對著母親連連致謝:“‘紹興姆媽’,你真是好人啊,怪不得左鄰右舍……”母親笑呵呵地指著我回應(yīng)道:“洪遠的外婆小時候經(jīng)常對我說,遠親不如近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p>
母親去世十多年了,讓她老人家欣慰的是,我們兄妹三人也已是小孩子嘴里的爺爺和奶奶了,我們在左鄰右舍的口碑也不錯,在“老屋里廂”微信群里的老鄰居經(jīng)常會說:“金家三個兄妹像‘紹興姆媽’一樣,都是‘將心比心’的人?!?/p>
(和風朗月摘自《虹口報》圖/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