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發(fā)鈞,沈樹軍
(1.鎮(zhèn)江威特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2.江蘇江心源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0)
回顧2022年的河蟹育苗工作,從整個江蘇河蟹育苗情況來看,產量、質量都不盡人意,從江蘇河蟹育苗的主產區(qū)南通的如東縣、鹽城的射陽縣和東臺市來看,產量低的只有25~30千克/畝,大部分集中在35~40千克/畝,高的苗場平均畝產量在50千克左右,極少數苗場畝產能達到60千克左右,而苗的個體普遍較小,每千克苗數量在18萬只以上,活力較差,腸道較細,質量好的苗占比例較低。而江蘇江心源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如東分公司河蟹育苗基地蟹苗平均產量在75千克/畝以上,蟹苗較大,每千克蟹苗數量在14萬~16萬只,腸道較粗,活力好,色澤均勻,呈姜黃色,質量好。能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是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從購買2021年江心源培育的蟹苗的養(yǎng)殖戶中挑選養(yǎng)殖水平高的合作培育種蟹,建立種蟹基地,挑選雌性親本;從具有明顯長江蟹外形特征的非江心源蟹苗的后代群體中挑選雄性親本。
對于確定合作種蟹培育的養(yǎng)殖戶定期進行回訪,對池塘的清整、水草的種植、投喂餌料的品種搭配、水環(huán)境的調節(jié)等情況全程把控,做到全面了解整個養(yǎng)殖過程各個塘口的情況,為將來決定在哪個塘口挑選種蟹做準備。
從合作基地挑選養(yǎng)殖水體環(huán)境好、水草好、營養(yǎng)均衡、性腺發(fā)育良好、2021年從江心源購買蟹苗養(yǎng)殖的成蟹中挑選雌蟹親本;從非江心源后代群體中挑選雄蟹親本。挑蟹統(tǒng)一采用250克/只以上規(guī)格,選擇性腺發(fā)育好、活力好、體質健壯、附肢完整、硬腿、無病、無傷、具明顯生長優(yōu)勢的個體做親本。
用于種蟹培育的池塘池底不能有淤泥,除用于培育種蟹外,不能用于其他用途,種蟹培育結束后,清除積水,曝曬池塘,待下半年培育種蟹。
當水溫降到10℃以下開始挑選種蟹,先挑選雌蟹親本,直接進入海水培育,雌蟹挑好后,再挑選雄蟹親本,雄蟹比雌蟹規(guī)格大,按照雌雄比(2~2.5)∶1放入雄蟹。全程投喂優(yōu)質飼料,并做好調水、改底工作,交配20天后檢查抱卵情況,當抱卵率達到90%以上時抽出池水,抓出雄蟹,根據沒完成抱卵雌蟹的數量再放入部分附肢健全、活力好的雄蟹,讓其繼續(xù)交配,待第二年2月底或3月初再抽干池水抓出全部雄蟹。
每年的12月,用于育苗的池塘必須抽干池水,進行清整,清除池底環(huán)溝淤泥,池底平臺重新翻整,將下面干凈的泥土翻在上面,整理池坡,然后曝曬池塘底泥。
選每月的兩次大潮進海水,避開養(yǎng)殖池塘排出的污水和每潮的潮頭水,用100目網過濾,進水至最高水位,掛籠前20天左右用茶粕在海水中浸泡24 小后潑灑在池邊2米左右處,1米水深用量25千克/畝,殺滅沙蠶和才女蟲等敵害生物。茶粕使用結束5天后,使用漂白粉殺滅池水中的藻類等生物,漂白粉用量根據池水的肥度、水深等因素計算,1 周后將池塘中增氧機全部開啟,攪拌池水,讓池水中的余氯散發(fā)掉,掛籠前4~5天測量每個池塘水中余氯含量,一定要將余氯降到0,否則,就要用大蘇打等產品中和余氯。對于底泥中吸附的余氯在育苗中會返回池水中,要特別引起重視,不然會發(fā)生不知不覺的“掉苗”,嚴重影響蟹苗的產量。余氯完全消失后,用有機酸解毒,并將池水pH 調到8.0 左右,防止pH 過高影響幼體的成活率。解毒、調pH后補充EM菌,使池水中的有益菌成為優(yōu)勢種群。
當池水溫度穩(wěn)定在15℃以上,胚胎心跳達到160次/分左右,抽干池水抓出抱卵蟹,分規(guī)格裝籠,每個蟹籠放抱卵蟹的數量根據親本大小來決定,一般200、250克/只雌蟹40只/籠,300克/只雌蟹20只/籠,經過殺滅纖毛蟲后,按親本規(guī)格大小分池集中布苗,按照設計的產量決定布苗的密度,一般1個池塘布苗時間最好控制在3天以內,這樣蟹苗發(fā)育同步性好,幼體發(fā)育變態(tài)整齊,在水環(huán)境良好、餌料充足的情況下,育成大眼幼體時苗齡基本一致,經過淡化后,一期幼蟹變態(tài)的同步性好,培育的扣蟹成活率也高。
投喂原則:先適后足。布苗后,第一天先投喂少量酵母和蝦片,用120目網過濾投喂;第二天開始投喂輪蟲,直至大眼幼體出池,全程投喂活體輪蟲。
從布苗開始,整個育苗期間全程開增氧機,按照每畝水面1千瓦功率設計,早期適當少開部分增氧機;育苗期間調水,主要防止池水過濃,造成pH 過高,降低攝食量,并可引起幼體蛻殼困難,從而影響苗的產量和質量。調水主要使用低溫、低耗氧的枯草芽孢桿菌,根據池水的肥度確定用量;改底主要使用增氧片和含綠硫菌的改底產品,防止底層缺氧,產生硫化氫,暴發(fā)弧菌,引起幼體中毒,產生“白頭苗”。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檢查餌料剩余情況,及時調整投喂量,防止投喂過多造成幼體應激,過少影響蟹苗的產量和質量;查看水色變化情況,及時調水,定期測量水質指標,主要測量溶氧、pH、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余氯等水質指標,根據測量的情況,立即采取措施。
每天檢查用電、用水、設備、池塘堤壩等的安全,強化安全意識,確保苗種安全生產。
從溞狀幼體二期開始,定期使用蛭弧菌、芽孢桿菌等生物產品,預防細菌性疾病。
根據水色、水質、水溫、天氣變化情況及時使用抗應激的產品,防止幼體產生厭食、消化不良等應激反應;從布苗開始,每期變態(tài)前一天使用1次具提高活力、抵抗力、免疫力等功能的產品,提高幼體成活率、產量和質量。
當大眼幼體變態(tài)整齊6天左右,把苗撈出瀝去水分,用手抓一把,握在手心,輕輕一捏,感覺蟹苗有扎手感,這時在晚上用燈光誘捕,將蟹苗撈進淡化池淡化,注意盡量將蟹苗放在土池中時間長一點,進淡化池淡化時間短一點,可以提高蟹苗的質量。進入淡化池的蟹苗要按照親本的大小、苗的老嫩放在不同的池中淡化,每立方米水體放苗量一般不要超過3.5千克,否則,淡化期間容易出現淡化成活率低的問題。蟹苗進入淡化池后,最好定期使用具抗應激、補充營養(yǎng)、提高活力、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等功能的產品,可以大大提高蟹苗的質量。淡化期間,投喂應堅持“少量多次”原則,盡量避免過量投喂,否則,容易引起壞水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