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裙媽
弟弟說侄女喜歡推卸責任,可她來我家后常常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狗狗撕爛畫冊,她自責;哥哥掰壞花盆,她自責
暑假前,弟弟友俊打來電話,說他和弟妹都要參加單位學(xué)習(xí),托我?guī)兔φ湛此畠核紙A。弟弟說,8歲的思圓喜歡推卸責任、沒自信、不上進,希望我能糾正一下她,畢竟我學(xué)的是教育專業(yè)。
有我兒子悠揚和狗狗奇仔陪伴,思圓來我家后住得很安心。
悠揚比思圓大3歲,從小喜歡畫畫,參加過不下百次繪畫比賽。他有幾本裝訂成冊的畫集,里面都是他參賽或平日里畫的畫,不時會拿出來翻看。思圓來我家沒幾天,也喜歡上了悠揚的畫冊。兄妹倆寫作業(yè)的時間安排在每天上午,中間休息時,我會為他們準備烤腸。有一次,兄妹倆正一邊吃著烤腸,一邊欣賞畫冊,悠揚突然丟下畫冊和烤腸去了廁所。早就對兄妹倆手中的烤腸垂涎欲滴的奇仔,隨即雙腳搭上茶幾,欲偷吃悠揚的烤腸。思圓見狀大叫一聲,想喝退奇仔。誰料,奇仔被驚得爪子一滑,把悠揚的畫冊帶落下來,里面的一張畫被撕成了兩截。
悠揚從廁所出來,氣得直跺腳,拿起桌上的羽毛球拍,對著奇仔的背部就敲了一下。奇仔吃痛,嚎叫一聲倉皇逃開。悠揚仍不解氣,追著奇仔還要打,結(jié)果被凳子絆了一跤,膝蓋青了一塊還破了皮。悠揚氣憤又無奈,只好一瘸一拐地回了房間,一整天都不開心。
晚上,我在沙發(fā)上疊衣服,思圓坐在我旁邊輕聲問:“姑姑,哥哥還在生氣嗎?”我看了看悠揚的房間:“看樣子,還在生氣呢?!彼紙A垂下頭:“都怪我,沒看好哥哥的畫冊……”
我驚訝思圓會為這事自責,便告訴她這完全是奇仔淘氣造成的,跟她沒關(guān)系。思圓卻說:“那哥哥為什么不跟我說話?”我解釋:“哥哥只顧著生氣呢,我剛才叫他,他也不理我?!彼紙A一臉疑惑地看著我,不再說什么。
又過了幾天,我打算給陽臺上的花松松土,便叫兩個孩子幫忙挪花盆。其中有幾個塑料花盆用的時間久了,已經(jīng)變得很脆,稍一用力就可能損壞。思圓跟悠揚合作挪花盆,一個拖一個推,正賣力時,只聽見啪一聲脆響,悠揚把一個花盆邊沿掰下來一塊。悠揚還沒反應(yīng)過來,思圓已經(jīng)滿臉錯愕:“呀,弄壞了……”我說不要緊,順手接過悠揚手中的塑料片扔進了垃圾桶。之后,思圓挪花盆時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再用力了。
午飯時,思圓時不時偷瞄我一眼,又低頭扒拉碗里的飯粒。我以為她想吃肉丸子而夾不到,就把盤子挪到她面前。她夾了一個肉丸,像是鼓起很大的勇氣問我:“姑姑,剛剛弄壞的那個花盆貴不貴呀?”我隨口回道:“很便宜,十來塊錢?!彼紙A如釋重負:“等我爸來接我,我讓他把我的壓歲錢拿來買一個賠給你。”我哭笑不得:“花盆是哥哥掰壞的,就算賠也是他賠,怎么會是你賠呢?”思圓說,因為她力氣小推不動,哥哥才用大力拉壞了花盆,所以應(yīng)該她賠。
我拒絕了思圓的提議,企圖消除她自責的想法,同時也窺見了她內(nèi)心的問題—她似乎在是非對錯上弄不清問題歸屬,習(xí)慣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于是,我撥通了友俊的電話。
孩子習(xí)慣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一旦無法承受時,就會轉(zhuǎn)向另一個極端:把該負的責任推給別人
友俊否認了我的判斷,說思圓并不是主動承擔責任的孩子,反倒喜歡推卸責任,還給我舉了幾個例子。好幾次,思圓沒完成作業(yè),要么怪家里蚊子太多,要么怨老師布置作業(yè)時字寫得太小,讓她漏看了。有一次,他帶思圓去公園里玩滑梯,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比思圓先滑一步,他叫思圓等男孩滑到底了再滑,思圓不聽,結(jié)果把滑到半中央的男孩撞哭了。他讓思圓給男孩道歉,思圓很不情愿,還怪男孩看見后面有人也不躲開。友俊很擔憂,說思圓這樣處處推卸責任,成績提不上去不說,以后也沒法成事為人。
我把這些天發(fā)生的事和盤托出,告訴友俊,孩子習(xí)慣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根本原因在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予的批評多過鼓勵。當孩子的表現(xiàn)沒有滿足父母的期望,父母沒有意識到是自己期望太高,反而對孩子橫加指責;而孩子還小,分不清是非,看到父母生氣了,就覺得是自己錯了。這樣長期下來,就會導(dǎo)致孩子在問題歸屬上模糊不清,習(xí)慣把不屬于自己的責任攬在身上??珊⒆赢吘故呛⒆?,總有些責任無法承擔,于是便偏向另一個極端:把該負的責任推給別人,以此讓自己好受些。
此外,父母總批評孩子,不相信孩子能做得好,孩子也就不會相信自己。一個不自信的孩子要想提高成績,非常困難。
友俊聽完我的分析,在電話那頭沉默許久,才說:“那現(xiàn)在要怎么辦?”我建議他跟弟妹先調(diào)整對思圓的期望,接納思圓,對她多鼓勵少指責,不拿她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至于思圓這里,我來輔導(dǎo)。
趁思圓心情不錯時,我找她聊天:“聽說你期末考試沒考進班級前20名,你爸爸發(fā)了很大的火,是吧?”思圓低頭不語。我接著說:“你想過沒有,其實你爸爸發(fā)火,錯誤在他自己……”思圓抬起頭,驚訝地看著我。我繼續(xù):“你成績一直在班級第30名左右,這次考了第24名,已經(jīng)進步很多了,應(yīng)該受到表揚才是。但由于你爸爸希望你考進前20名的期望沒被滿足,所以他發(fā)火了。這問題不怪你,是他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p>
我又說起上次的事:“奇仔碰落了悠揚的畫冊,撕壞了一張畫,問題在于奇仔貪吃,不是你的責任,哥哥也沒有怪你。那次挪花盆,哥哥掰爛了花盆,是因為塑料花盆老化,本身就容易壞。再說,你沒有挪花盆的經(jīng)驗,就算操作不當弄壞花盆也在情理之中。錯誤根本不在你,所以你不需要為此自責?!?/p>
思圓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清楚,要讓她獨立弄清問題歸屬,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引導(dǎo)。
接下來,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件事情,都成了我跟她討論問題歸屬的素材。
如此努力了半個月,一天早上,我和思圓說好,晚飯前要完成一篇日記。她打算下午動筆,但下午我臨時決定帶兄妹倆外出購物。思圓沒有如期寫完日記,到了晚上10點,才開了一個頭。
我問她是不是該為此事負責,她一本正經(jīng)道:“下午你突然帶我們出去買東西,完成日記的時間就應(yīng)該要延后。”我說已經(jīng)延后了,但不至于到晚上10點才開始寫。思圓想了想說,如果她不看電視,日記已經(jīng)寫好了,保證下次一定先寫作業(yè),再看電視。
我非常欣慰,盡管思圓沒有如期寫完日記,但她學(xué)會了分清問題歸屬,懂得了把屬于我的問題劃給我,把屬于她的責任承擔起來。這對她來說,就是很大的進步。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