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思維
我熱愛旅行,但我本科所學(xué)的專業(yè)——旅游管理,和我理解的旅行不太一樣。我經(jīng)常對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nèi)容感到困惑,尤其是當(dāng)老師提及?“原真性”“差序格局”這些抽象名詞時,我的困惑便進一步加深,我感覺真正的旅行不應(yīng)該被束縛在條條框框的名詞體系里。
也正是在那段時間,我了解到間隔年(Gap?Year)這個概念。間隔年是指學(xué)生在升學(xué)或畢業(yè)后,并不急于開始下一階段的學(xué)業(yè)或踏入社會工作,而是休整一段時間。有的學(xué)生會去游學(xué)旅行,或者做義工、志愿者工作,在這段時期逐步思考并明確自己下一階段的人生規(guī)劃。
2018年,大二結(jié)束時,我休學(xué)一年,以騎行的方式開啟我的巡禮之年。363天,13411公里的單車旅行,9410公里的火車旅行,還有一些里程數(shù)不詳?shù)耐讲胶统鞘行凶?。一個人、一輛單車,騎行始于新疆喀什,途經(jīng)西藏阿里及拉薩,入境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泰國、老撾,而后回到國內(nèi),抵達云南。在云南遭遇了摔車后,我又以乘坐火車的方式來到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那是我的旅行結(jié)束地。
喀什
很久以前我就把喀什作為間隔年的開端,于是坐著綠皮火車來到了這座邊陲城市。這座蔥嶺以東的綠洲城市似乎對旅行者有著迷人的魔力,很快我就被這融貫東西的特殊風(fēng)情給吸引住了。還記得那個夏夜,我走在吾斯塘博依路街角的昏黃光暈里,覺得自在無礙。
我在喀什遇到了兩位來自英國的騎行者,一位叫Luke?Woods,他旅行經(jīng)歷豐富,20歲時就從歐洲自駕到蒙古國,如今30歲,辭去了工作,開始單車騎行。另一位叫Jacob?Browning,是個金融分析師,幽默風(fēng)趣。?因為部分騎行路線重疊,我得以與他們同行了4天。
喀什以西便是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它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非常艱難的一段路程。當(dāng)你沿著喀喇昆侖公路騎行,帕米爾的壯闊雪山,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和慕士塔格峰會如畫長卷在眼前次第舒展,伴隨你始終。
順著蓋孜河谷一路騎行,喀喇昆侖的艱險開始顯現(xiàn),連續(xù)不斷的坡,一個接著一個,但公路旁的峽谷和雪山讓一切都變得無比值得。我們在傍晚來到了公格爾九別峰下,這是帕米爾高原的第二高峰。我們在公路旁的石礫中露營,這里被巖石遮蔽,安靜得只剩風(fēng)聲。我們放倒單車,邊煮葡萄粥,邊聊著天,直到夜幕降臨。
在帕米爾高原上生活的塔吉克族,是一個以雄鷹為圖騰的民族。我喜歡塔吉克族的孩子們,他們閃光的眼睛里透著不加雕飾的美。
新藏公路
連接新疆葉城和西藏拉孜的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有的路段很艱險。許多騎行者會在完成這段旅程后,在最后一塊路碑上面涂鴉,以示慶祝。在路碑上,我看到了一句話?“回去好好生活”,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在騎行路上的櫛風(fēng)沐雨和對于回歸生活的期許,全都蘊藏在其間。
一措再措
在藏語里,“措”意為湖泊。阿里北線以阿里獅泉河為起點,沿著省道S301一直到班戈縣,全程海拔在4300米以上,沿線會經(jīng)過聶耳措、扎普措、別若則措、物瑪措、達繞措等大大小小十來個措,故稱“一措再措”。
記得剛進入西藏時,我被龍木措的美深深打動,但后來又遇到了班公措,從那以后它便成了我心中最漂亮的湖泊,然后走了阿里北線,又邂逅了許多美麗的湖泊,一時不知哪個才是我心目中的最美了。直到我遇見了色林措,一切的疑問都消失了,那里湖水的顏色隨著云卷云舒而光影變幻,我仿佛把一生的蔚藍都看夠了。
加烏拉山口
加烏拉山口,是前往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途中的一個埡口,在此處你可以自西向東眺望4座8000米級雪峰——瑪卡魯峰、洛子峰、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唯一一座完全位于中國境內(nèi)的8000米級雪峰——希夏邦馬峰。
尼泊爾
我愛我的“海笑”(我的自行車的名字),它載著我從喀什到拉薩,再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在10月的西藏,我每天早晨都被凍醒,去往加德滿都的路況極差,一路上很不容易,但最終我挺了過來,跨越喜馬拉雅群山,來到了溫暖的山谷。
南亞次大陸
記得出發(fā)那天清晨,好友為我送行時,一位剛結(jié)束晨練的大叔走過來,看到我載著重物的單車,問我要騎車去哪,我告訴他,我要騎車去印度。他一愣,看看我并對友人說:“這個小伙子要騎車去印度,我覺得勇氣可嘉,可以給我倆拍張照嗎?”這是我間隔年聽到的第一句鼓舞人心的話。我走了很長的路,如今終于來到這神奇的國度。
除夕傍晚,我來到了印度科摩林角。我在海邊佇立良久,看著在海水里沐浴的印度教黃衣圣人,感受著猛烈的海風(fēng),頗有來到世界盡頭之感。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這里是“The?Last?Point(終點)”,不能再往南走了。我靜靜地在海邊等候著日落,看著太陽一點一點地墜入大海。
意外的火車之旅
怒江日復(fù)一日地吸引著我,我滿懷期待著怒江峽谷日夜不絕的贊美詩篇、氣勢磅礴的高黎貢山、隱秘的紋面獨龍族人和少有人走的丙察左線。進入怒江州的那天,我終于看到了怒江,下游江水渾濁,流速平緩而溫和,且河道寬闊,我覺得我的怒江之旅要開始了。
然而在那天傍晚,我遭遇了慘烈的摔車,車架也斷裂了,我的單車旅程就這么結(jié)束了。于是我決定坐火車完成接下來的旅程,我換乘了36列火車,用了39天抵達了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坐火車帶來了意外的驚喜,窗外掠過的山河是一場流動的盛宴。當(dāng)火車沿著嘉陵江切出的深深峽谷緩慢爬升,秦嶺的風(fēng)光也慢慢展現(xiàn),嘉陵江寬闊且彎曲,江面雨霧縈繞;當(dāng)火車穿越大興安嶺的無邊林木時,如同進入了曼妙的童話世界,白樺和松林在窗外疾馳;當(dāng)火車穿越呼倫貝爾大草原時,映入眼簾的是遼闊的草原,成群的牛羊……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我的間隔年結(jié)束之地,當(dāng)我終于到達港口時,看到了被霧氣遮蔽的紅白煙囪,緩緩旋轉(zhuǎn)的露天摩天輪,逗鴿子的金發(fā)孩子們,在海岸邊覓食的海鷗……
在結(jié)束間隔年騎行回到學(xué)校后,我重新捧起那本原先讀不下去的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對照地圖,我發(fā)現(xiàn)里面提及的許多地方是我已經(jīng)去過的或熟知的,之前那些晦澀的地名都已成為具象,而不僅僅囿于書本。
還有榮新江的《敦煌學(xué)十八講》,讓我了解了敦煌學(xué)的概況,并且產(chǎn)生了研究的興趣。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決定報考蘭大敦煌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經(jīng)過近一年的緊張復(fù)習(xí),我終于拿到了錄取通知書,踏出又一次漫長旅途的第一步。
責(zé)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