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技法闡釋
傳遞情感首先要求“感情真摯”?!案星檎鎿础敝缚忌谖恼轮凶匀坏乇磉_對社會、人生、生活發(fā)自內心的感情。感情真摯要求:一、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但真實的事情不僅僅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它還包括作者的所思所想,但要符合生活內在邏輯、能顯示社會生活本質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真實。二、情要真。作文要抒發(fā)有真切體驗的情感,特別是在考場作文中。無論命題怎樣寬泛,都要在規(guī)定的情境中作文,這時有的考生會“為文造情”,矯揉造作,無法打動讀者(閱卷老師)的心靈??紙鲎魑牡那楦幸彩且趯陀^事物反復認識、反復體察的基礎上才能獲得的。三、情要美。作者抒發(fā)的感情有高雅粗俗之分。一般說來,即使面對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個性素質和心境不同,他們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樣。只有高尚的真情實感,才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因此,要達到“以情動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須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生活中有了真情實感,這只是為寫作抒發(fā)真摯感情奠定了基礎,要想寫出洋溢著真情實感的好文章,關鍵還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融入個體,情感濃郁。文章要表達出個人的情感體驗,使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發(fā)自內心的真實情感。如果作者能平等地看待讀者,把寫作看成是和忠實的朋友進行思想情感交流,不設心理防線,大膽坦誠地向對方傾訴,那么文章的“情”之真、“感”之實就沒有人會懷疑。如面對《堅韌——我追求的品格》《心靈的選擇》等類似的作文題時,能從這方面著手,作文的情感傳遞肯定會更強烈一些。
融入細節(jié),細節(jié)傳情。感情的寄托和表達需要載體,而細節(jié)則是傳遞情感的極好載體。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效果,更好地顯現(xiàn)人情美、人性美。巴爾扎克說:“只有細節(jié)才能組成作品的價值?!比藗兂Uf于細微處見精神,細節(jié)描寫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它往往用極精彩的文字將情感推向極處。如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懷念早逝母親時寫道:“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這極普通的動作描寫,這極平常的生活話語,卻滲透了母親對孩子的至真之情。
渲染氛圍,注意蓄勢。寫文章要適當?shù)劁亯|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發(fā)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會有不同的結果,寫作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這就需要我們?yōu)槭录?chuàng)設必要的前提或環(huán)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親買橘子的情節(jié)之所以催人淚下,是因為作者把這一細節(jié)放在家里連遭不幸的背景之下來刻畫,父親那深深的舐犢之情便躍然紙上。
好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
——李大釗
無數(shù)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學校即將舉行“十八歲成人儀式”,如果你受邀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你將說些什么呢?請你結合材料內容,聯(lián)系社會和生活實際,寫一篇演講稿,體現(xiàn)你的感想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范
苦盡甘來,青年當自強
浙江省東陽市外國語學校高三(9)班 周宸宇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眾所周知,苦是一種味道,不同于酸甜麻辣,讓人棄之亦不甚惜;苦更是一種狀態(tài),是處于艱難壓迫下說不出道不明的辛酸,世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我卻要說,吃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且如同呼吸一般基礎而重要的事。正如習主席對青年們的殷切教誨:“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保ㄓ晌队X之“苦”引出生活之“苦”,親切自然。)
譬如種地,若無辛勤耕耘,何來碩果?人生若沒有苦痛,又何以顯現(xiàn)出幸福?經歷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課。(類比論證,形象生動。)
何為吃苦?是輪椅作家史鐵生與病魔斗爭四十余年,用生命的倒計時書寫生與死的較量;是幼年喪母、老年失女的葉嘉瑩,一生困苦卻心許古典詩詞,三尺講臺一站便是七十二年;是身患重病的張桂梅,以自己的生命撐起山區(qū)女孩們的未來,將千名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夢想的大學。他們都經歷苦難,但最終都收獲了成功,實現(xiàn)了個人的價值。正如康輝所言:“人的生活注定要受苦,但我們必須尋找快樂,哪怕只是電光石火,哪怕只是照在沉沉大地上寥落的晨星。”(具體闡述“苦”的含義,例證豐富,再引用名人名言,加強說服力。)
記憶中南國的那些花,那些在炎陽和熱風中優(yōu)雅而又坦然綻放的奇葩:茉莉,白蘭,美人蕉。在難耐的酷暑中,它們微笑著,輕輕地吐出清幽的馨香。它們在高溫下吐苞,都曾經歷煎熬、苦難和搏斗,卻一樣的美麗,一樣的賞心悅目。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從未止歇;我們苦,卻從未逃避。當下所吃的苦,或許險如珠穆朗瑪,但多年以后你會明白這不過是生命中眾多起伏的丘陵之一。(引用自然界中“吃苦”的現(xiàn)象,再聯(lián)系人生,生動有力。)
我們不怕吃苦,且應“自找苦吃”,以尋苦為樂,在吃苦中重塑自強的品性。念往昔,錢學森放棄國外優(yōu)厚待遇,毅然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發(fā)展核事業(yè);看今朝,清華學子張薇“飲水思源”,主動休學一年參加國家倡導的支教活動。雨果字字珠璣:“我寧愿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碧热粢棺约旱挠鹨砀迂S滿,便離不開“尋苦”的過程與“吃苦”的經歷。如此,方能使你我之青春綻放出夏花之絢爛。(由“不怕吃苦”到“無苦尋苦”,層層遞進,表明“吃苦”的重要性。)
然自找苦吃,并非是不撞南墻不回頭,而是有“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之氣魄。揆諸當下,有多少人因執(zhí)迷不悟、不思變通而錯失良機。自找苦吃并不是自討苦吃,“苦”不是討來的,而是在選擇正確的方向后不怕吃苦,躬身實踐,方能事半功倍。倘若硬鉆牛角尖,則不為吃苦,反倒稱愚鈍了。(從反面論證不恰當?shù)摹皩た唷毙袨?,富有思辨性。?/p>
青年未必生而自強,毛主席曾言:“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誘我以至于強!”我想這其中的“誘因”便是苦中作樂、苦盡甘來的過程。愿青年將所有的慵懶和止步不前還給過去。今日吃得苦中苦,明日嘗得甜中甜?。ㄒ妹珴蓶|的名言,說明吃苦與自強密不可分,呼吁青年在苦中尋樂,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寫作提醒
【思路分析】
本題為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文題可分為兩部分,材料部分為兩段名言,主要是從不同層面闡釋青年的內涵。十八歲學生,風華正茂,走上理想豐滿、前途燦爛的道路。青年人對國家社會充滿期待,國家社會對青年們也有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們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樹立理想,勇于實踐,不斷奮斗,肯吃苦愿奉獻。要求部分很明確,是在“十八歲成人儀式”上的演講詞,這是文體要求;同時,是作為學生代表的身份來發(fā)言,這是身份要求。
【參考立意】
1. 青年當自強;
2. 要做新時代拼搏奮進、“自找苦吃”的有志青年;
3. 個人的理想應與國家發(fā)展結合起來;
4. “中國夢”也是青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