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
今天,我們要從中國畫的傳統(tǒng)技法說起。清代書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有云:“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也就是說,虛實結合,化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無畫的地方也會有美妙的境界。
繪畫如此,文字亦然。在文學作品中,運用虛實結合,讓兩者相輔相生,互相映襯,同樣會呈現(xiàn)出妙句、妙段、妙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虛,什么是實。虛,是指知覺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虛幻、夢境等;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景物、實象、實境等。虛實結合,就是將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常見形式為先實后虛和化虛為實。
首先,我們從先實后虛說起。朱自清的《春》中,“春花圖”如此描繪: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五顏六色的春花,熱鬧絢爛,讓人目不暇接,這是實景,之后將眼前實景幻化成秋后豐收之景,各種果樹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實——又大又紅的桃兒、黃中掛紅的杏兒、水靈得讓人垂涎三尺的梨兒……這是實景生虛景,虛景襯實景,虛實結合,滿眼滿心皆歡喜的自然美景。
先實后虛不僅運用在景物描寫上,在描寫事物時使用,也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遲子建《山水豆花》中的片段:
它們被裝在方方正正的硬塑盒里,儲藏在冰箱中。店主人把它們拿到桌子上時,其身上的冷氣與熱氣在剎那間融合,產生了一層細密的水珠,覆蓋在山水豆花的薄膜上。揭開薄膜,隨著水珠滑落,你看到的就是雨過天晴的情景:一塊又白又嫩的豆花,像一朵初綻的白玉蘭,鮮潤明媚地看著你!
在對豆花實際樣貌描摹之后,作者聯(lián)想到雨過天晴的白玉蘭,鮮潤明媚地看著你……平凡的人間食物豆花,在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下,竟搖身一變,成為一朵初綻的玉蘭花,純真深情地望著食客。這種先實后虛的寫作手法,再加上擬人的修辭手法,竟生出太多浪漫與美好,越讀越美,愈思愈妙。
寫人物,運用先實后虛的寫作手法,更會產生不同凡響的表達效果。比如伏尼契的《牛虻》中有這樣一段人物描寫:
他是一個瘦削的小伙子,不大像三十年代英國中等階級的年輕人,倒像十六世紀人物畫里的意大利少年。從那長長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直到那纖小的手和腳,他身上每個部分都顯得過分精致,輪廓過分鮮明。要是靜靜地坐在那兒,人家準會當他是一個女扮男裝的很美的姑娘;可是一行動起來,他那柔軟而敏捷的姿態(tài),就要使人聯(lián)想到一只馴服了的沒有利爪的豹子了。
“瘦削的小伙子”“長長的睫毛、敏感的嘴角”“纖小的手和腳”,這是精致、輪廓鮮明的真實外貌。在此基礎上,作者開始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想象這樣的小伙子靜靜坐在那里像女扮男裝很美的姑娘,行動起來像馴服了的沒有利爪的豹子,先實后虛,虛實相生,互相映襯,一位漂亮小伙子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甚至已深刻地鐫刻在讀者心里。
先實后虛,即在描寫實際景物和事物之后,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幻化出虛景來進行描繪,二者結合產生出內容豐富、意蘊深遠的佳境。無論寫景、寫物還是寫人,前面的實寫一定要建立在對所寫對象的用心觀察、客觀描摹上,而后面的虛寫是對前面實寫的延伸和拓展,是更進一步的深入與深刻。
除此之外,虛實結合中還有一種化虛為實的常見手法,比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作者將“鄉(xiāng)愁”這一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情感化成“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種實實在在的具體事物,以人生中不同時期的具體事物來比喻鄉(xiāng)愁,這種手法便是典型的化虛為實。
同樣是愁緒,古代文人們還有很多種幻化,比如: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 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 煜
同樣是寫愁,女才人李清照以舟載不動來寫愁之沉重;李煜這兩句寫愁,第一句將之幻化成一團亂麻,寫出愁緒之亂無法理清;第二句幻化成一江春水,寫出愁緒之悠長,滾滾而來。
其次,我們說一說化虛為實。
化虛為實的寫作手法,往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情感幻化成具體可感的景物、實象或實境。這種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的方法在現(xiàn)代文中運用起來,將會使內容更具體豐富,更形象可感。比如畢淑敏《提醒幸?!芬晃闹校?/p>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
作者將幸福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內心感受,實化成“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蛋糕”“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的撫摸”“女友的字條”……這些具體的事物、神態(tài)、動作,一下子讓讀者清楚深刻地體會到幸福的滋味。
再比如,從小學到現(xiàn)在我們一直開設的語文課究竟是怎樣的一門學科,有人這樣寫道:
語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語文是一手秀麗的方塊字;語文是從筆端流出的錦繡文章;語文是侃侃而談的風度和氣魄……
還有人這樣寫:
語文是論語說文的孔子,是逍遙云游的莊周,是投江求索的屈子,是壯心不已的曹孟德,還是編織夢幻的安徒生!
語文是李太白的《將進酒》,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是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吳承恩的《西游記》,是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語文是一望無際的蒹葭蒼蒼,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諸葛孔明的錦囊妙計,是用自己的美麗、豐韻、嬌媚換取人生體驗的瑪?shù)贍柕隆?/p>
總之,無論是先實后虛還是化虛為實,這種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確實巧妙無比,力量無窮。如果能夠將其嫻熟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自然會使文章熠熠生輝,達到意境無窮的絕妙境界?,F(xiàn)在請大家品讀任紫萱同學的小文,篇幅不長,卻虛實結合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種言有盡意無窮之效果。
作者簡介
陳 群,任教于河北省昌黎縣第四中學。昌黎縣初中語文工作室主持人,市級骨干教師,市級作家協(xié)會會員,市級優(yōu)秀班主任,昌黎教育系統(tǒng)領讀者聯(lián)盟第二任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