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蜀道難》的時空穿越

      2023-05-06 02:30:31趙姝書
      文史雜志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蜀道難李白

      趙姝書

      編 者 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強調(diào)要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來提升文化自信。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眉山三蘇祠,指出要敬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李白文化是中國盛唐文化的典范和代表,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1月15日,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到江油市李白文化博物館,調(diào)研李白文化傳承發(fā)展情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guān)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要求,進一步傳承弘揚以李白為代表的四川歷史名人文化,本期特別選編了李白研究若干文稿和相關(guān)繪畫作品,以饗讀者。

      摘要:

      《蜀道難》為南朝樂府及唐代歌行舊題,自梁簡文帝始創(chuàng),經(jīng)過劉孝威、陰鏗、張文琮等詩人發(fā)展,至唐李白的開拓性創(chuàng)作,將樂府舊題《蜀道難》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作高峰。當代著名學者趙義山先生對《蜀道難》的新創(chuàng)與現(xiàn)代重塑,為“蜀道難”再次賦予了新意蘊,使樂府舊題《蜀道難》一系列的蜀道詩文得以繼續(xù)發(fā)展。由李白《蜀道難》的開拓到義山先生蜀道主題的現(xiàn)代重塑,可以看到中國古體詩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過程,中國古體詩歌的現(xiàn)代重塑亦將由此深受啟發(fā)。

      關(guān)鍵詞:李白;《蜀道難》;趙義山;當代詩詞

      蜀地山川本極自然風流,然險峻設道,危崖掛棧,又成蜀道,其高危險峻引古今英雄、文人喟然嘆止,吟詠不斷。今可見于南朝樂府及唐代歌行的舊題《蜀道難》代表作品,有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收錄《蜀道難》七首:梁簡文帝二首、劉孝威二首,陰鏗、張文琮、李白各一首。李白將《蜀道難》系列創(chuàng)作推向巔峰,自此詠“蜀道難”的詩作歷代不絕,今日更有趙義山先生繼先賢之風雅,繼作《蜀道難》?!妒竦离y》穿越時空,從南北朝至現(xiàn)當代,世殊事異,興詠不一,而代代文人皆有新創(chuàng)。沿《蜀道難》系列詩歌文脈,可以窺見中國古體詩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之歷程。

      一、《蜀道難》之源起與發(fā)展

      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引《古今樂錄》曰:“王僧虔《技錄》有《蜀道難行》,今不歌。”又宋晏殊《類要》載:“《蜀道難行》,《古今樂錄》七清商正聲枝曲中有,不傳其辭也”[1],可知《蜀道難行》最早可以配合音樂進行歌唱,在南朝宋王僧虔時期已不可歌,可見“蜀道難”之主題由來已久。現(xiàn)已知最早的《蜀道難》詩為梁簡文帝所作二首:

      其一:建平督郵道,魚復永安宮。若奏巴渝曲,時當君思中。

      其二: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xù)。[2]

      首先,內(nèi)容上,其一“建平”二句言巴蜀官道之古老及其歷史遺跡。建平,即西漢哀帝劉欣的年號。魚復,為春秋時期古縣名,地在今重慶奉節(jié)之白帝城,三國時期劉備兵敗退居于此,建永安宮。首二句所寫建平時期的督郵古道和此后魚復的永安宮,皆在古巴蜀之地?!叭糇唷倍渲校陀迩?,即巴渝民歌。聽到巴渝之地的歌曲,便引起詩人濃濃的感懷之情。其二“巫山”二句,寫出了巫山綿延七百里,巴水蜿蜒崎嶇之狀,同時水岸兩山上笛聲與猿啼似斷還續(xù),摧人心魄。簡文帝二詩并未直言蜀道之艱險,而是對巴東地區(qū)高峻山峽和蜿蜒巴水作概括描寫,烘托了蜀道難行之感,觸發(fā)了詩人憂郁多思的心境,其情志幽遠,意味深長。其次,形式上,簡文帝二詩采用五言句式,偶句押韻,句式整齊規(guī)范,充滿古樂府自然渾樸之味。由此,簡文帝開創(chuàng)了“蜀道難”這一描寫蜀道艱難的詩歌主題。

      隨后,同時期的劉孝威亦作《蜀道難》二首:

      其一:玉壘高無極,銅梁不可攀。雙流逆巇道,九坂澀陽關(guān)。鄧侯束馬去,王生斂轡還。懼身充叱馭,奉玉若猶慳。

      其二:嵎山金碧有光輝,遷停車馬正輕肥。彌思王褒擁節(jié)去,復憶相如乘傳歸。君平子云寂不嗣,江漢英靈已信稀。[3]

      劉孝威《蜀道難》二首,直抒“銅梁、玉壘之險”[4],列舉蜀道之邛崍九折坂、陽關(guān)、嵎山等處,又引用“鄧侯束馬”“王生斂轡”“王尊叱馭”三典來表達蜀道的艱險;“王褒擁節(jié)”“相如乘傳”“嚴遵不仕”此三典則主要夸贊蜀地人杰地靈,由此增添令人向往的神秘氣氛。劉詩引用歷史典故,豐富了描寫蜀道的題材內(nèi)容,此為一新創(chuàng)。其次,劉孝威此作開始出現(xiàn)七言,此又為一新創(chuàng)。五言與七言并置,為李白采用雜言體創(chuàng)作《蜀道難》提供了新的創(chuàng)作基礎。押韻上,劉孝威繼續(xù)梁簡文帝詩偶句押韻的特點,且一韻到底。篇幅上,劉孝威此作增為五言八句和七言六句,擴大了詩題篇幅,使詩題容量大增,此為劉氏第三大新創(chuàng)。

      此后,又有南朝梁、陳時的陰鏗作《蜀道難》一首:

      王尊奉漢朝,靈關(guān)不憚遙。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jīng)燒。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5]

      陰鏗的《蜀道難》內(nèi)容上以王尊入川的典故起句,言其不畏蜀道靈官峽之艱險,又描寫了岷山積雪、陰棧屢燒、九折路、七星橋等蜀道險途。最后兩句點明王尊積極進取、不畏艱難的入仕精神。陰鏗此詩用蜀道艱險暗喻入仕艱難,表明了進取決心,進一步豐富了“蜀道”意蘊。從形式上,陰鏗此詩句式上為五言八句,與劉孝威《蜀道難》其一句式相同。押韻上,也是偶句押韻,一韻到底。

      到初唐,又有張文琮《蜀道難》一首:

      梁山鎮(zhèn)地險,積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郁盤。飛梁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6]

      張文琮此詩是《蜀道難》題材系列中第一首五言律詩。它雖延續(xù)了樂府舊題前五首詩寫蜀道艱險一脈的傳統(tǒng),但又有所創(chuàng)新,并對李白《蜀道難》產(chǎn)生影響。就內(nèi)容而言,首聯(lián)“梁山”(即今四川境內(nèi)之劍門山)二句先夸寫梁山之高峻;頷聯(lián)“深谷”二句,寫峽谷的深不可測和巖壁的曲折盤桓;頸聯(lián)“飛梁”二句,特別拈出絕嶺危巒之上的“飛梁”與“棧道”,說明開鑿蜀道之難;尾聯(lián)二句寫出詩人“攬轡獨長息”之態(tài),直抒胸臆,表達蜀道難行之感。張文琮此詩較前幾首《蜀道難》,首先從內(nèi)容上更注重對蜀道之“道”和“難”作直接具體的展示,其次從情感上代入詩人的主觀感受,再次從藝術(shù)手法上夸寫蜀道的高危險峻。這三點都在李白《蜀道難》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梢哉f張文琮《蜀道難》對太白《蜀道難》產(chǎn)生了重要的藝術(shù)影響。

      綜上,自梁簡文帝以來的六首《蜀道難》詩作總體上以詠蜀道艱難為主要內(nèi)容,從蜀道自然景觀的概括性描寫,到以“蜀道”意象寄寓人生感慨,其意蘊不斷豐富和深化;詩歌主要是以偶句押韻、一韻到底為主,穩(wěn)定齊整;詩歌的創(chuàng)作形式不斷豐富,從五言到七言,從四句到八句,從古體到律句,詩歌內(nèi)容增加,篇幅逐漸擴大,藝術(shù)形式上不斷進步。這些都為李白創(chuàng)作《蜀道難》奠定了文學基礎。

      二、李白《蜀道難》的開拓

      唐代孟棨《本事詩》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盵7]太白《蜀道難》出,其才思奇崛,妙想飄逸,舉世奇之,今且再賞一番: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8]

      細品味之,李白對《蜀道難》這一樂府古題的繼承主要表現(xiàn)在,對自南朝到初唐以來《蜀道難》題材系列中的幾首代表作品,從內(nèi)容到藝術(shù)的全面吸納,比如對梁簡文帝詩中山長水復的描寫與巴渝曲奏和巖猿啼鳴的氛圍烘托,對劉孝威、陰鏗和張文琮等人詩中銅梁、玉壘、岷峨、梁山、飛梁、棧道等蜀中名山險道的描寫,以及高危景象的渲染等等的借鑒,前已有述,不贅。此外,李白在《蜀道難》這一題材系列中的開拓性貢獻,則更加引人注目。

      首先,內(nèi)容上借古題以抒懷,想象豐富而夸張,恣肆浪漫,充滿個性色彩。太白先敘寫蜀道之神奇歷史,再寫蜀道山間之所見奇景,最后寫蜀道之天險優(yōu)勢與潛在危機,從多角度對蜀道展開描寫,奇想聯(lián)翩,變幻莫測,將蜀道之險峻崎嶇刻畫得氣勢磅礴,駭人心魄?!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的慨嘆三次出現(xiàn),并伴隨著三次感慨:“以手撫膺坐長嘆”“使人聽此凋朱顏”“側(cè)身西望長咨嗟”;兩次發(fā)問:“問君西游何時還”“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一次回復:“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太白打破了此前樂府舊題以記敘為主而絕少抒情的寫法,首次以第一人稱直接抒情來表達自我感受、突出個性色彩,進一步從主觀感受上道出了蜀道之難,使人能夠深會其感,如入其境,讀來不隔。

      其次,在形式上,句式以五、七雜言為主,換韻靈活,自在天然。其句式,對比《樂府詩集》所收錄的前六首《蜀道難》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除劉孝威所作有一首七言而外,其余五首皆為五言,句式整齊,溫雅典重;而李白則使用靈活自由的雜言歌行體,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備具,如“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竟長達十一言!可謂“行其所當行,而止于其不可不止”[9],行止變換皆由文心,句式短長備任情意,可謂太白樂府一大新創(chuàng)!其押韻,前六首都是偶句押韻,一韻到底,而太白之《蜀道難》則多次換韻,從開篇到“使人聽此凋朱顏”,以“先”“刪”韻為主,還雜以“寒”“元”韻,但在蜀方言中,“先”“刪”“寒”“元”等韻皆可互押,可視為同一韻中的小變化;其后,“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兩句,“尺”“壁”二字相押(分別用“陌”“錫”二韻,在蜀方言中,這兩個入聲韻部也是互押的)可視為一轉(zhuǎn);從“飛湍瀑流爭喧豗”到“化為狼與豺”,用“灰”韻(僅“豺”字用“佳”韻,可與“灰”韻互押),再一轉(zhuǎn);從“朝避猛虎,夕避長蛇”到終篇“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用“麻”韻(中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夾雜了可互押的“寒”“先”韻),又一轉(zhuǎn)。隨著詠嘆角度的轉(zhuǎn)換,太白多次換韻,既避免了長篇歌行體詩一韻到底帶來的枯燥,又給整首詩歌增加了起伏跌宕和參差錯落的無窮變幻之美。

      最后,其篇幅宏廓,層層鋪排,融賦體于詩行。相比前六首《蜀道難》多為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六句,短則二十字,最長則四十二字的短篇而言,李白以雜言為詩,其篇幅擴大,容量大增,刻畫更加精細。其行文層層鋪排,如三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分別置之于全篇首、中、尾三處,層層遞進,在主旨樂句的反復重奏中轉(zhuǎn)折騰挪。首處開篇以宏偉氣勢定調(diào),驚嘆蜀道之難。經(jīng)過寫蜀道開鑿之艱險、蜀道之高危后,再復申“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主旨使人色變;又經(jīng)過寫蜀道天險地利與駭人危機,最后深深長嘆蜀道之難。三次感嘆,情感層層疊進,如筑層樓,愈進愈偉!其長篇之中甚有賦味,此為太白又一大新創(chuàng)!

      綜上,樂府舊題《蜀道難》創(chuàng)作極言蜀道之艱、險、難,自梁簡文帝始,又經(jīng)劉孝威、陰鏗、張文琮等人的不斷豐富,至唐李太白將樂府舊題《蜀道難》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并開啟了后世詠“蜀道”的熱潮。此后歷代皆有《蜀道難》之作,但極難超越太白之奇思、脫出李白之氣局了。故學古而不能泥古,想要在古人的立意基礎上更進有發(fā)展,唯有新創(chuàng),才可脫出古人的桎梏。

      三、趙義山先生《蜀道難》之新創(chuàng)與現(xiàn)代重塑

      太白之《蜀道難》極言蜀地山川之高險,以極富浪漫主義的手筆寫出蜀道橫絕山巔之狀。蜀道之難,難在地勢山形之高危艱險,此乃天地自然之“蜀道”。千年后,有義山先生《蜀道難》更繼前賢,貫通古今,以樂府舊題寫今世蜀道之擁堵,新思妙想,發(fā)前人之未發(fā),感古人之未見?!皳砗醵略铡?,一言概盡全貌,此乃文明造化之“蜀道”,可為一大觀:

      噫吁嚱!擁乎堵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內(nèi)環(huán)與外環(huán),車流何壯觀!遠近不過七八里,三五小時難往還。東繞西堵險氣死,然后精疲力竭仍在馬路邊。上有遮天蔽日之揚塵,下有入心入肺之油煙。三輪兩輪尚不得過,寶馬奔馳技莫展。大道何寬寬,百步九停油空燃。悶心憋氣干著急,拉好剎車坐長嘆!問君外出何時還,小心車車貼罰單。但見燈火照高樓,五顏六色入云端。又聞喇叭鳴夜月,愁義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總心酸。橋頭橋尾不盈尺,車不能動如絕壁。紅燈綠燈空變換,人流如織車難移。其堵也如此,嗟爾鄉(xiāng)下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萬夫當關(guān),一彈可開。街道如棋盤,堵車出不來。蜀道之難,不在茶馬道,不在劍門關(guān),不在玉壘銅梁,只在成都駕車出門上下班!錦城最宜家,哪得不想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四顧一喟然![10]

      初讀此作,頗覺奇趣,然細細品讀,詩人于古題之中寄新思,于幽默之中寓深意。詩人有感于堵車途中的親身經(jīng)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成都交通擁堵的現(xiàn)實景象。首句“噫吁嚱!擁乎堵哉”!直抒胸臆,點出成都交通擁堵之現(xiàn)狀,一聲嘆息引人入境。成都交通雖“大道何寬寬”“街道如棋盤”,但四海之人匯于天府,千萬車輛集于路途,上下班高峰期尤甚擁堵,以至于“遠近不過七八里,三五小時難往還”,不得不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不同于太白從時間的深度寫出蜀道歷史的悠久,義山先生從空間的廣度展示出“新蜀道”的橫截面?!吧嫌姓谔毂稳罩畵P塵,下有入心入肺之油煙”,路途揚塵蔽日,車輛尾氣熏人,當年的城市交通環(huán)境惡劣,詩人卻也只能悶坐苦待,心酸無奈躍然紙上!“問君外出何時還”?詩人等待的無奈與家人朋友的關(guān)切交織在一起,真實地寫出堵車途中的郁悶之旅,此情非詩人獨有,更是天下人之同感?!坝致劺萨Q夜月,愁義山”!一個“愁”字,道出了詩人的郁懷和苦悶以及天下人共同遭遇的“愁”。著名詩人星漢先生曾謂:“絕佳處在于‘愁義山三字,點出駕車經(jīng)歷‘蜀道難者,乃作者本人,由此增加了‘可信度。李白的‘愁空山,到義山的‘愁義山,跨度一千三百年,從側(cè)面反映了時代之進步?!盵11]“其堵也如此,嗟爾鄉(xiāng)下之人胡為乎來哉”?好問題!天下之大,可還有通暢大道否?有的。有郊區(qū)之大道,有村野之阡陌,皆不必遭受這“蜀道之難”,那為何人們有易路不走,非走這難路呢?為了生活故。正如熊憲光先生所言:“蜀道今非危高險,別有人間行路難!”[12]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是在現(xiàn)代城市化改造中,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蜀地據(jù)天險地利,山川環(huán)繞,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正如《易·坎卦》曰:“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眲﹂w坐鎮(zhèn)蜀北,其峰如劍,隘口狹如城門,向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太白曾言“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而如今卻是“萬夫當關(guān),一彈可開”。其勢已破,青山空留,只能供人游覽嘆息罷了。時代巨大變化不禁令人感慨。正如詩人另一首詠劍門七絕詩所云:“自古兵家爭戰(zhàn)地,游人只作畫屏觀?!盵13]隨著時代變遷,茶馬道、劍門關(guān)、玉壘銅梁不再是入蜀必經(jīng)之道,人們不再能切身體會古人登攀蜀道之苦,今日蜀道之苦便“在成都駕車出門上下班”了。天府之國,錦城云樂,“哪得不想還”?然途中之苦,使人想回家而不得?。≡娙酥荒堋皞?cè)身四顧一喟然”!

      《蜀道難》詩歌歷代的創(chuàng)作實踐,表明了中國古體詩歌在不斷地繼承與創(chuàng)新。義山先生在《民族性、時代性和大眾化——略論未來詩歌發(fā)展的方向》一文中提出:“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無論新、舊,無論詩詞、散曲,誰能夠在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基礎上,努力與音樂結(jié)合,努力將自己融于時代,融于大眾,堅持為大眾寫作,誰就有可能在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和大眾化的中華新詩體的創(chuàng)建中做出自己無愧于時代的貢獻?!盵14]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發(fā)展離不開對傳統(tǒng)詩歌的繼承和學習,從唐詩、宋詞、元曲到現(xiàn)代古體詩,無一不是植根于歷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之中,并給予后世源源不斷的啟發(fā)。只有師法前賢,關(guān)注當下,才能創(chuàng)作出富于新的時代特征的優(yōu)秀作品。

      義山先生之《蜀道難》將“蜀道”這一樂府古題進行了現(xiàn)代重塑。義山先生此作雖出于太白之《蜀道難》,但自創(chuàng)新意,另辟蹊徑,將古時險峻山間之蜀道,巧妙化為現(xiàn)代成都交通之“蜀道”。義山先生以現(xiàn)代全新的視角構(gòu)建“新蜀道”,又打破傳統(tǒng)“蜀道”古題的局限,從山川之蜀道,跨越到城市交通之“蜀道”、人生之“蜀道”,由此賦予了“蜀道”古題的現(xiàn)代意蘊。義山先生以親身經(jīng)歷入詩,以獨特幽默的筆法描繪出成都交通擁堵之景象。他筆下的“新蜀道”不僅僅只指現(xiàn)代城市之交通,更從交通道路之外道出了現(xiàn)代人們生活之路的艱難,達到了從交通之路到人生之路的升華。其詩所寫雖僅為成都一地,但在我國城市建設現(xiàn)代化改造的一個特定時期,又何往而不然!所以,它實際上也可作為一個時代側(cè)面的寫照,因而具有了某種普遍意義。著名學者熊篤教授曾評曰:“舊瓶裝新酒,妙在新酒與舊酒神思比較,異曲同工,味道殊異。誰會想到當代交通發(fā)達鼎盛至極,居然還有如此之‘蜀道難也哉?義山思維之奇妙在此,出奇思于常人之所未料,寓嚴肅于幽默微諷之中,發(fā)人深省,令人拍案叫絕。深得‘寓教于樂風人之旨?!盵15]熊篤教授充分肯定了此詩的獨創(chuàng)性成就,以為其語言真率自然,雅俗相融,幽默之中窺見深情之炙,諧謔之中飽含淑世情懷,極具現(xiàn)實意義。不用說,義山先生的《蜀道難》攝題之新,蘊含之廣,文心之仁,奇思之妙,實為《蜀道難》樂府古題千年來的一大新創(chuàng)!

      偉大的詩人離不開大眾,大眾亦離不開偉大的詩人。偉大的詩歌作品絕不能局限于小我的滿足,須著眼于廣闊的社會生活。詩人從大眾中感受世界之“大我”,大眾從詩人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得到精神的升華和滋養(yǎng)。義山先生之《蜀道難》即是如此,以淺近之語道出“成都駕車出門上下班”之路途艱辛,不故作文人清高姿態(tài),而是切實地貼近大眾,關(guān)注當下,雖抒一己之感,卻關(guān)系大眾憂樂。在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中,義山先生能守住這仁義深厚的文人之心實在可貴。這份文心更是中國文人傳承千年的擔當和使命。中國古體詩歌的現(xiàn)代性、大眾化重塑,在義山先生之《蜀道難》那里,得到一次生動而又深刻的實踐。

      注釋:

      [1]晏殊:《類要》,西安文物管理局藏清抄本《類要》三十七卷(陜本),第29卷。

      [2][3][4][5][6](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590頁,第591頁,第590頁,第591頁,第591頁。

      [7](唐)孟棨:《本事詩》,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99頁。

      [8](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62頁。

      [9](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418頁。

      [10][13]趙義山:《斜出齋韻語及匯評》卷二,世界漢學書局2022年版,第15頁,第54頁。

      [11][12][15]趙義山:《斜出齋韻語及匯評·附錄》,世界漢學書局2022年版,第207頁,第207頁,第207頁。

      [14]趙義山:《民族性、時代性和大眾化——略論未來詩歌發(fā)展的方向》,《人民政協(xié)報》2022年7月25日第10版。

      作者: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猜你喜歡
      蜀道難李白
      《蜀道難》《蜀相》核心素養(yǎng)導學
      牛心山
      當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23:40:14
      西當
      開心校園
      意林(2021年1期)2021-02-08 08:32:35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xié)同進化
      科學大眾(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08
      紙上的李白(三)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8
      紙上的李白(二)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4
      紙上的李白(一)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4
      倒下的那一刻
      戲劇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6:24:41
      元氏县| 衡南县| 威远县| 大厂| 土默特左旗| 张北县| 墨江| 莒南县| 宜兰市| 嘉禾县| 屯门区| 湖州市| 沈丘县| 天镇县| 蓬溪县| 布尔津县| 乌海市| 伊川县| 荥经县| 道真| 牡丹江市| 民县| 贵港市| 周至县| 阿拉尔市| 阿拉善盟| 平乐县| 曲靖市| 青川县| 房山区| 赤城县| 五莲县| 望江县| 蒙城县| 清流县| 荥阳市| 福州市| 磐石市| 定襄县| 晋城|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