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開創(chuàng)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張騫(約前164—前114),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西漢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他的使命是聯(lián)合該地區(qū)人民一起抗擊匈奴。
張騫被匈奴抓住囚禁了11年,當他設法逃脫后,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再度啟程。他經(jīng)過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最終到達大月氏。
張騫是第一位橫穿西域的中國人。后來的中國商人帶著絲綢、玉石等沿著張騫所經(jīng)過的路線翻山越嶺,穿過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后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
哥倫布(1451—1506)是一位意大利探險家、航海家,大航海時代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先驅(qū)者。
在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哥倫布在巴哈馬群島的圣薩爾瓦多登陸。后來的三次航行中,哥倫布到達過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加勒比海岸的委內(nèi)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們?yōu)槲靼嘌赖蹏念I地。1506年5月20日,哥倫布去世。
哥倫布的航海帶來了歐洲與美洲的第一次持續(xù)接觸,并開辟了后來延續(xù)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時代,對現(xiàn)代西方世界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徐霞客:用腳步丈量祖國山河的旅行家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漢族,今江蘇江陰人。明朝末期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jīng)30多年考察撰成的200多萬字(只有60多萬字流傳下來)的《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這本書既是系統(tǒng)考察祖國地貌地質(zhì)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yōu)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nèi)外皆具有深遠的影響。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并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各種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也因此被定為“中國旅游日”。
阿蒙森:實現(xiàn)了“兩個第一”
阿蒙森(1872—1928),挪威極地探險家。他在探險史上獲得了兩個“第一”:第一個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個到達南極點。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險隊開始在北冰洋尋找西北航道。整隊人馬在深入北極圈的威廉島上安營扎寨,度過了兩個冬季,并在加拿大西北海岸度過了第三個冬季,最終于1906年夏天完成了到達太平洋的航行。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