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蓓華
2022年于上海而言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部署,3月12日起上海市中小學全部調整為線上教學。在距離高考倒計時之際,高三學子的課堂由校園和教室切換到家庭和網絡,從線下切換到線上,在線學習適應性一時之間成為教育界關注的話題。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新學期復學以來,線上線下雙線并行的教學模式也成為常態(tài)。臨近年底,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市教委的通知,高三年級學生可自愿申請居家學習。對于居家學習的學生,學校通過“線下教學同步直播+錄播”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線上教學。
所謂在線學習適應性,是指學生因適應在線學習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學習適應性,是學生在線或者網絡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的變化,結合自己當前的學習需要,主動做出身心調整和行為調整,以達到內外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的平衡和協(xié)調,實現(xiàn)學習發(fā)展的一種心理傾向或能力。這是一種與時代相適應的能力,無論在之間的疫情防控時期,還是在以后因各種因素導致的線上學習,這種能力都是必備的。
作為奮戰(zhàn)于在線學習前沿的教師,作為探索線上班集體建設新路徑的班主任,筆者對高三畢業(yè)生在線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畢業(yè)生在線學習適應性典型問題,并且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為提升畢業(yè)生在線學習適應性提供了有效的經驗。
(一)問題描述
在線學習是在時空相對彈性化的情境下進行的,學生在校學習時固有的“上學”和“放學”的邊界設定在線上學習中被打破。與此同時,居家在線學習缺少集體學習的氛圍,畢業(yè)生眼中看不到學習伙伴與競爭對手,學習心理往往容易松懈,甚至出現(xiàn)“在線缺位”的現(xiàn)象。在線學習的同時會不自覺地進行聊天、打游戲、追劇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這導致學習進度一再拖延,影響學習節(jié)奏。不能合理分配學習時間,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也很常見,甚至有學生因為熬夜學習導致白天不能正常參加在線學習。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使得學生常常處于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tài),困于過山車式情緒波動。
(二)解決策略
1.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樹立目標,自我管理
班主任要求畢業(yè)生根據在線學習課程安排,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優(yōu)勢學科、薄弱學科、學習興奮時間區(qū)域、作息習慣等,制定個性化、具體化、可操作的任務清單。借鑒目標管理方法,把在線學習的總目標細化為每一周的目標,再把每一周的目標分解為每一天的目標,然后根據細化的目標制定可執(zhí)行的約束措施及自我評價指標。
2.把控關鍵時間節(jié)點,營造集體學習氛圍
班主任利用線上升旗儀式,打造云自習教室,組織學生進行線上早自習、晚自習,讓學生感受集體學習氛圍,眼里有人,有學習伙伴,有競爭對手。
早上上課前、下午在線課堂結束后,班主任跟學生見見面,讓他們有一種上學、放學的邊界感和儀式感,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3.積極歸因,提高自我效能感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歸因訓練,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也可以有意識地從有利于學習發(fā)展的角度,進行積極歸因。在歸因訓練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成功和失敗歸結為自我管理與努力因素。引導他們意識到自我管理、自己的努力是行之有效的,從而從患得患失的心境中走出來,并進行持續(xù)的努力。
(一)問題描述
由于在線學習的虛擬化,畢業(yè)生與教師處于較為長久的分離狀態(tài),課堂臨場感缺乏,他們很難體會到傳統(tǒng)課堂中人與人、面對面的情感交互和互動氛圍。較長時間居家隔離,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長時間封閉在有限的空間里,幾乎沒有戶外活動的機會,也會導致歸屬感缺失、心理失衡。
(二)解決策略
1.創(chuàng)新在線評價,在學習互動中增進同伴交往
教師借助各種網絡小程序的點評功能,在線分享學生學習成果,鼓勵學生通過線上交流、語音留言、書面評語等形式互相點評,把“作業(yè)”做成“作品”。在線學習期間發(fā)動學生進行各種評選,不拘形式,發(fā)揮創(chuàng)意,如評選學科之星,一周最佳課堂發(fā)言等,同時頒發(fā)電子獎狀和獎品。獎品的形式鼓勵創(chuàng)新,“投其所好”。學生互評,一方面增加了在線學習的成就感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同伴間的人際交往。
2.個別化線上交流,在師生交往中感受到關愛
班主任與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交流,如視頻電話、微信、電子郵箱、語音留言等。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對癥下藥。對于個性外向的學生,可以即時在線交流;對于個性內向的學生,可以采用微信、語音留言,讓學生有一個緩沖反應的時間,讓溝通交流更自在自然。溝通交流的內容,不局限于學習,要多方面地關心學生的心理、情緒、身體健康、生活狀態(tài)。
3.組織在線活動,在集體交往中找到歸屬感
班主任組織多種形式的線上集體活動,如班會課、線上音樂會、線上才藝展示、線上社團活動等,讓學生有陪伴感、歸屬感,以活動為載體為學生交往搭建橋梁。
在集體活動中,班主任應給予學業(yè)成績弱的學生、心理有困擾、家庭有困難、父母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學生更多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同時注意關愛要不動聲色,恰到好處,切忌大張旗鼓,流于形式。
(一)問題描述
在奧密克戎病毒疫情背景下,包括謠言在內的大量信息通過手機、社交媒體等網絡途徑迅速傳播,導致人們難以發(fā)現(xiàn)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和可以依靠的科學指導,引發(fā)公眾非理性的恐懼心理。學生不可避免地處于各種信息包圍圈之中,尤其是高三學生的社會意識已接近成熟,并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大量信息包圍圈中,容易產生恐慌感和迷失感。
(二)解決策略
1.接納情緒,通過勞動、鍛煉、音樂調解情緒
班主任引導學生理解,面對疫情產生恐慌情緒,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而導致注意力分散,這都是正常的反應,我們應該坦然接納,積極調解。
鼓勵學生參與家庭勞動,積極健身運動??只疟旧硖N藏了很大能量,而家庭勞動、體育鍛煉有助于釋放這些能量,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產生的多巴胺也可以緩解恐慌情緒,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音樂疏導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聆聽節(jié)奏舒緩的音樂可以疏導不良情緒,跟隨節(jié)奏歡快的音樂舞動身體也可達到釋放情緒的作用。
2.研究性學習,引領理性思考
組織學生開展研究型學習,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了解奧密克戎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引導學生用理性和科學的眼光看待疫情防控問題,以PPT、小視頻、宣傳小報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緩解學生焦慮恐慌的情緒。
3.信息管理,突破信息繭房
了解疫情變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有一種掌控感,但是注意力始終被疫情所牽制,總忍不住去點開手機、電腦給我們不斷推送的信息,置身信息繭房,必然會導致恐慌情緒,擾亂自身學習和生活的節(jié)奏。
班主任一方面指導學生加強信息管理,關注官方報道、權威信息,不要輕信短視頻平臺的推送,善辨真?zhèn)?。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加強手機管理,比如規(guī)定手機使用時間和用途,擺脫信息綁架,聚焦注意力,專注于學習。
(一)問題描述
居家隔離,使得家長有機會與孩子長時間相處,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然而,不少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卻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父母因為“管不住”索性采取“躺平”的態(tài)度;也有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生活控制欲過強,出現(xiàn)“越位”現(xiàn)象,常與孩子產生沖突,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家庭氛圍壓抑。家庭教育缺位或越位都會激化孩子在線學習疲軟狀態(tài),甚至影響孩子的情緒,導致其產生心理問題。
(二)解決策略
1.開展“云上家訪”活動,了解家庭環(huán)境
班主任在線家訪,視頻面對面,關心學生生活狀況和家庭環(huán)境,了解家庭相處模式,從而為家庭教育指導奠定基礎。對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如父母是醫(yī)務工作者、社區(qū)工作者、單親家庭、困難家庭等)給予更多的關心。
2.設計家庭任務單,增進親子關系
班主任為學生家庭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任務單。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頓飯、下一局棋、做一次健身操,全家人一起觀看一部電影、閱讀一本書,分享觀后感、讀后感,做親子游戲,寫一份家書。進而通過家庭廚藝比拼、攝影作品展、讀書分享等形式,鼓勵學生在線分享家庭活動任務達成過程中發(fā)生的小故事和活動成果。
3.個別化家庭教育輔導,班主任幫扶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引導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去,讓孩子感受到“被看見”,看見孩子的點滴進步,看見孩子的困惑,看見孩子的煩惱。指導家長“在位”而“不越位”,“幫助”而“不替代”,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提升家庭支持能力。引導家長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用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多關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僅從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出發(f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急于做評價,而是引導孩子意識到自身的狀態(tài),不斷反思與優(yōu)化。家校教育合力為孩子在線學習及時“充電”,蓄力續(xù)航。
(一)問題描述
高三畢業(yè)生面對著升學、擇校、選擇專業(yè)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較其他年級學生往往更為強烈,這在線上學習期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強化作用。然而,學習動機水平并非越高越好。在線學習期間,畢業(yè)生對于自身學習效果的期待超過自身實際能力,自我預設目標高于學習基礎和真實水平,再加上過強的學習動機,就會造成挫敗感與焦慮情緒。
與此同時,在線學習環(huán)境時空分離所帶來的臨場感缺乏、交互水平不足、情感支持缺失更是加劇了其學習倦怠感。實踐表明,在線學習中期學習倦怠會成為高三畢業(yè)生群體中比較普遍的消極現(xiàn)象。而線上學習的不確定性,更加劇了學習倦怠疲軟狀態(tài)。
(二)解決策略
1.悅納自己,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與升學目標
班主任可以通過線上班會課進行集體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
與此同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以線上聊天的方式,談談興趣愛好、未來的職業(yè)方向,根據實際水平匹配合適的院校與專業(yè),調整對自己的期望,樹立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區(qū)分潛能和現(xiàn)在表現(xiàn)。
2.尋找突破口,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
班主任協(xié)同任課老師、家長幫助學生找到成功的突破口,從容易成功的學習任務做起,積累成功的經驗,體驗成功的感受。
3.創(chuàng)造教育契機,讓學生感受到“被看見”
在線學習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各種教育時機,看見學生的點滴進步,看見學生的困惑,看見學生的煩惱,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被看見”。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學習生態(tài)的構建是大勢所趨。線下學習方式各有所長,各有其短,只有揚長補短,充分認識到在線學習適應性問題,才能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學習方式的各自優(yōu)勢,實現(xiàn)線下支持線上、線上賦能線下的高效融合,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大趨勢。新型學習生態(tài)也將重塑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與學關系,學生是積極的學習者,老師是引導、調動、組織學生自主、自律學習的人,是真正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之人,而班主任則是確保班集體建設線上線下雙軌運行、學生線上線下學習雙軌開展的關鍵。
作為班主任,我們需對在疫情倒逼之下產生的居家隔離在線學習形式、在線班級管理有清醒的認識和反思。識別在線學習適應典型問題,是為了盡可能更快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讓“在線”走向“在場”“在位”,提升學習效果。但更重要的也許是預見問題,走在問題的前面,讓班主任工作更有前瞻性、主動性、建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