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華
位于蘇州張家港的江南古鎮(zhèn)恬莊,演繹著煙雨朦朧的溫婉,訴說著醉美水鄉(xiāng)的浪漫,一如恬莊的“恬適寧靜”寓意。煙雨霏霏時,撐一把油紙傘,走進空蒙雨巷,讓一顆浮躁的心在俗世中尋找一個寧靜的夢。
古鎮(zhèn):杏花春雨江南
明清時期是江南市鎮(zhèn)的鼎盛時代,觸目皆是大族所創(chuàng)的市鎮(zhèn),恬莊即是其中之一。步行走過石橋和馬路,一座刻有“恬莊”兩個古樸大字的牌樓矗立在眼前。蒙蒙煙雨中穿過牌樓,一幅中國寫意水墨畫長卷徐徐打開。恬莊古鎮(zhèn)戶戶依橋而筑,家家枕水而居,既有濃郁的江南古鎮(zhèn)特色,又有恬靜的夢里水鄉(xiāng)格調,而恬靜就是恬莊最大的特色。煙雨時節(jié),行人稀稀疏疏,青石板路深邃幽遠,巷陌街弄出出進進的大多是本地居民,很少見到成群結隊的游客。
恬莊又叫田莊,其歷史可上溯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彼時明王朝剛剛建立,原來在河陽一帶的市集在戰(zhàn)亂中焚毀,人們便遷移到了不遠處的田莊。所謂田莊,即明代奚浦錢氏為收取田租而創(chuàng)建。
早在混亂的元末,奚浦錢氏便是召集鄉(xiāng)勇御盜的一方梟雄,成為田莊最早的開拓者。錢氏家族靠著經營圩田致富,?開設了這一地區(qū)的奚浦市、田莊市。至明朝成化、正德年間,奚浦的錢氏家族繼續(xù)經營農田水利,成為地方望族之一。盡管奚浦錢氏最終退出了田莊,但修橋鋪路、疏浚河塘歷來是中國鄉(xiāng)村中關于“功德”的樸素理解,由農耕而商貿、由耕讀而科舉,后來的其他家族也因循了類似的路徑。
“狀元糕、西施糕、芝麻團子桃花糕,左一口,右一口,囡囡吃得勿肯放;拖爐餅、豆腐干,老爹撘撘菊花酒?!惫者M一家豆腐坊,點一碗鮮嫩的豆腐花,啃一口香酥的拖爐餅,那久違的童年味道,便是地道的古鎮(zhèn)味道。
老街:小橋流水人家
高高的馬頭墻、雕花的木格小窗、烏黑的街坊排門……一條條窄巷深弄,安靜得仿佛能聽見老街的呼吸。盡管經歷了歲月的熏染,依然折射出昔日的榮光,執(zhí)著地固守著那片古老的鄉(xiāng)土。
恬莊原有東西南北四街,現(xiàn)僅存北街和南街一部分,街道兩旁的建筑大多保留著清代、民國時期的原有風貌。頗有年代感的老建筑林立,山墻連著山墻,飛檐接著飛檐,錯落有致、蜿蜒伸展,一條長僅數(shù)百米的老街仿佛走不到盡頭。
在恬莊的極盛時期,這里建有關帝廟、城隍廟、三元宮等十余座寺院宮觀,又有典當鋪、銀樓、布莊、染坊等大商號。時人所謂“金顧山、銀恬莊”。保存較為完好的北街全長280米,由四百八十一塊花崗石大石板鋪設而成,是蘇州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中不多見的景觀。街道兩旁還有眾多小巷,最窄的僅能容一人通過,攀升的藤蘿蔓草在斑駁的粉墻黛瓦上隨風搖曳,仿佛與老式的木柵花窗竊竊私語。
流淌千年的奚浦塘,將恬莊接入江南市鎮(zhèn)體系的框架。和風裊裊,拂過寧靜的水面,投下的民宅倒影和河中的游魚相呼相應。倚欄眺望,碧水微瀾,置身寧靜的流水人家,一如恬莊“恬靜閑適”的寓意。
名宅:孝行德風俊杰
恬莊保存著眾多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榜眼府是一座硬山式磚木結構的大宅,始建于清初,至今已歷三百多年風雨。
乾隆年間有個出名的孝子楊岱,他孝敬父母,樂善好施,修橋梁、賑災民、興義學。“開池鑿石栽花木以娛母”的行為在鄉(xiāng)間廣泛流傳,成了恬莊楊氏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恬莊楊氏的奠基人。這就是榜眼府的前身——楊氏宅第。
咸豐年間,楊岱的曾孫楊泗孫殿試考中榜眼,在門前的圓石墩上立了四根旗桿,楊氏大宅自然成了風光無限的榜眼府。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門口置圓石墩立旗桿是極有講究的,只有科舉考取功名的人家方有資格擺放。在此后的百余年間,“旗桿里”?始終是本地人稱呼這座宅第的名字。
傍水而居的恬莊,南北街道不足一里,卻是人文薈萃,狀元、榜眼不勝枚舉,書法家、詩人、詞家人才輩出。在這方小橋流水人家中,走出了清順治狀元孫承恩、嘉慶進士楊希銓、咸豐榜眼楊泗孫、道光舉人篆書大家楊沂孫、光緒進士楊崇伊等杰出人物。正如榜眼府上的抱柱聯(lián)“幽氣若蘭清音如至,雪山倚空冰壑照人”所云,恬莊人道德文章傳天下,孝悌忠信禮義廉,為后世樹立“百善孝為先”“立業(yè)先立德”的垂范。
漫步恬莊,古鎮(zhèn)是寧靜的,也是閑適的,那些有年代感的老街、老宅,一如既往地恬淡平靜;那些薪火延綿的靄靄文風,一如既往地傳承流芳。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