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言
詩人泰戈爾曾寫過一首關(guān)于母親的詩:“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在游戲中間,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diào)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所哼的那些歌調(diào);我不記得我的母親……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當(dāng)我從臥室的窗里外望悠遠(yuǎn)的藍(lán)天,我仿佛覺得母親凝視著我的目光,布滿了整個天空?!边@位時年65歲的文壇巨匠,在經(jīng)歷了事業(yè)的巨大榮耀和數(shù)次親人離別后,突然想起了早已離世的母親,即使母親在他心中只留下幾縷模糊的記憶,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仿佛都與那博大而溫馨的母愛有關(guān)。
在電影《媽媽!》中,恰巧也在65歲那年,馮濟真不記得自己的母親。在那之前,她和85歲的媽媽過著恬淡的生活,她像照顧小孩一樣細(xì)心照料著媽媽。直到65歲的一天,馮濟真發(fā)現(xiàn)自己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和大部分子女照顧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長輩不同,電影《媽媽!》中把角色互換了,85歲的媽媽在得知女兒患病后,說的第一句話是:“真希望得這個病的,是我?!眿寢屢呀?jīng)退休了二十年,本來覺得人生已經(jīng)活夠了,生活中唯一的樂趣是故意不吃藥、攀高爬低,甚至裝作暈倒嚇唬女兒。但此刻,她的生命意志被重新喚起,她說:“每一個母親都是一頭母狼,我會保護(hù)好自己的小孩……真有一天,你不會閱讀、不認(rèn)識路了,就讓我做你的眼睛和腿腳?!崩夏赣H開始鍛煉身體、操持家務(wù)、重拾廚藝,和女兒一起面對被疾病一點點侵蝕的生活。
剛看完電影時,我曾和許多觀眾有一樣的疑慮:影片選擇了一對知識分子母女作為主角,角色自帶的精致生活和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是否遮蔽了普通人在面對疾病和衰老時的焦慮和痛苦?直到半年后,我重新在視頻網(wǎng)站打開影片看到了滿滿的彈幕——
“我的媽媽叫珍珍,她在我孩子兩歲半時去世了”
“很多年沒有穿到媽媽買的衣服了”
“對不起,媽媽,總?cè)菋寢屔鷼?,也沒能成為媽媽希望的那種孩子”
“和媽媽一起看的,和她約定以后也要相互理解”
……
每一條彈幕背后,都有一個女兒在影片中重溫母愛,也抒發(fā)了對媽媽的愛。我突然理解了導(dǎo)演的意圖:在電影《春潮》里,她曾描繪過真實而殘忍的母女關(guān)系;而在電影《媽媽!》中,她想描繪的是溫馨而包容的母女關(guān)系,但無論是怎樣的媽媽,何種形式的母女關(guān)系,母愛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強大而永恒的。所以,當(dāng)我們看到白發(fā)蒼蒼的媽媽手把手照顧女兒時,看到年邁的媽媽奮力奔跑追逐女兒時,看到身心俱疲的媽媽緊緊擁抱不知所措的女兒時,看到羸弱的媽媽推著輪椅上的女兒走向大海時,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才會一次次被觸動,因為那就是我們熟悉的母愛。
影片中,女兒在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心向病友介紹自己的媽媽:“我的媽媽是老師,她教學(xué)生做對的事。”她的病友們都是歷經(jīng)滄桑、逐漸喪失記憶的老人,但談起母親時,都變成了充滿依戀和驕傲的孩子:“我的媽媽很漂亮,她會做山東開花大饅頭,比真的花還好看?!薄拔业膵寢屢财?,她有大眼睛,牙齒很白,會講很多鬼故事……”
這并不是一部講述如何打敗病魔的電影,也不是講述如何處理家庭關(guān)系的電影,它只是告訴我們,人在自然災(zāi)難、未知疾病面前,是多么渺小和無奈。然而,有一種愛,可以支撐我們?nèi)ッ鎸?、去抗衡;有一種愛,即使在我們已經(jīng)忘記媽媽的臉龐時,她凝視我們的目光,依然布滿了整個天空。
編輯 許宵雪 18507354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