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海
【作文題目】
華夏祖先神農(nóng)氏播下的種子,一直生長到如今,讓我們每天都咀嚼著遠古的味道。
中國有句俗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為建國家種子庫而獻出生命的鐘揚曾在演講中說:“一個基因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能夠造福萬千蒼生?!?/p>
袁隆平的墓碑上鐫刻著他生前的一句話:“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以上材料喚起了你哪些曾經(jīng)的過往?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
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語言流暢。不少于700字。
【題目解析】
“種子”是希望,“種”下的是對未來的憧憬;“種子”是萌動,萌發(fā)行動的“嫩芽”;“種子”更是播撒,“播撒”的是熾烈的情懷。每個人都是種子,每個人都可以播撒種子,春播一粒種,種下愛意、善良、毅力、忠誠,秋收萬擔情,收獲滿目繽紛、滿園碩果、滿懷恩情。種子入題,深情入心!
一、題目為多材料話題作文。圍繞中心詞“種子”,列舉了四則材料,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對“種子”含義的闡釋:種族的延續(xù)、付出與收獲、民生意義、立身與做人。要求立足材料,自選角度,聯(lián)系自我實際,對材料的內(nèi)涵進行挖掘與聯(lián)想,進而成文。
二、作文文體提示角度鮮明?!皢酒稹钡摹霸?jīng)的過往”是對“種子”內(nèi)涵的往事回憶,為記敘文體;引發(fā)的“聯(lián)想與思考”是對“種子”內(nèi)涵的論述,為議論文體。二者選其一行文即可。
三、“種子”言簡而意豐:它是萬物的起源與理想的最初,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最好見證,它事關(guān)個人與國家的生死存亡和人類的最早萌發(fā)。可以說,宇宙萬物無種不生,無種不衍,無種不興,無種不成。因此,思其本義,聯(lián)其深義,拓其喻義,方能得命題者之意,成感人動心之佳作。
四、分角度立意:角度一中的“過往”為回憶,據(jù)此可用其本義和喻義來敘說往事,追述經(jīng)歷,體現(xiàn)真而誠的“種子”在你心中落地、生根、發(fā)芽、成長、結(jié)果的過程。并在此之間,去摹刻人物收獲真情,體會種子萌動的驚喜、開花結(jié)果的畫境、生命成長的美麗,進而挖掘真善美,弘揚正能量。
角度二中“思考”二字明確告訴我們,要賦予“種子”以哲思,論述其與生活、社會、國家、民族之命運的聯(lián)系。用深刻的道理和富有說服力的事例告訴讀者,“什么是好種子”“為什么要重視每一粒種子”“怎樣才能做好種子”等大事、大義、大理的答案,讓文章有說服力、有教育義、有匡正意。
五、自擬題目要做到文體特征突出,“種子”根基意義明顯,記敘文有故事感,吸引人;議論文有哲思感,啟發(fā)人,并追求簡而豐、新而深。
【學(xué)生范文1】
就這樣,埋下了一顆種子
尹琳琳
蕓蕓眾生中,我們奇跡般地相逢,留下了滿心的感動,就這樣,埋下了一顆種子……(簡潔點題,設(shè)懸念,奠基調(diào)。)
午后的香樟樹下,陽光在指縫間肆意留下深深淺淺的光影,好像催眠符貼在眼皮上,令我昏昏欲睡。
我晃晃悠悠地走在放學(xué)的路上,汗水已經(jīng)浸濕了后背,皮膚被炙烤得難受。我見前面的小集市上,有搭著的小小帳篷,便有些欣喜。一著急,我開始跑起來,卻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尖利的石子劃破了我的膝蓋,鮮血直流。我用紙巾簡單地擦了擦,便又朝集市走去。(故事背景:“天熱”“人累”;事件起因:“心急”“受傷”——情節(jié)自然引出。)
“賣瓜了,甜甜的瓜嘞!”我又累又渴,聞聲急忙走過去,一位老奶奶正在賣瓜。天真熱,汗水緩緩地從她的發(fā)絲一直流到下巴,可她卻沒有為這燥熱的天氣焦躁,反而嘴角微微勾起,牽動眼角,現(xiàn)出密集的魚尾紋。
我拿了一塊哈密瓜,問:“奶奶,這瓜多少錢?”她笑瞇瞇地回答:“兩塊錢?!蔽颐嗣诖?,咦?錢怎么沒了?我的臉刷地紅了,該不會是剛才摔倒時掉了吧?這一刻真是尷尬得要死,就在我心急如焚時,奶奶開口了:“小姑娘,沒帶錢是嗎?”“我……我的錢好像掉了,能不能……”她又笑了,讓我莫名地心安,“小姑娘,這塊瓜就送給你吧,天氣怪熱的?!蹦棠痰脑捵屛矣行┱痼@,我謝過她,然后張開干燥的嘴唇,輕輕咬了一口,嗯,這瓜真甜!(故事發(fā)展:瓜在,錢失,因遇見善人而得瓜。三次“笑意”乃人之心語,性之本色,讓情節(jié)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我剛準備走過去坐到椅子上,哪知牽動了腿上的傷,一陣劇烈的疼痛襲來,我“哎呀”一聲撲倒在椅子上,鮮血又開始肆無忌憚地流出來。奶奶見狀連忙把我扶住,“怎么了?。坎灰獎?,我去給你拿點藥。”很快,她回來了,拿著消毒水、碘伏和紗布。
不顧我的阻攔,她扶著腰慢慢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為我擦藥。這時,有人來買她的瓜,她略帶歉意地拒絕了。為我擦碘伏的時候,她半蹲著,保持一個姿勢,臉上的汗一滴一滴地掉在地上。我看著她專注的神情,心中不禁漾出一絲暖意,眼中籠上一層薄霧……(“扶”“擦”“蹲”……愛的行動,善的細節(jié),美的笑臉,真切如鏡頭,真善似細雨。)
“姑娘,下回可要注意點啊,不能再傷著自己了?!保ü适赂叱保撼悦赓M瓜,享真誠愛。)
我感激地點了點頭,說:“奶奶,您真好!”“哎喲,這世道啊,只要人人都能有一份愛心,埋下一顆善的種子,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的!”
我的心底掀起了無限波瀾。是?。∧棠探o了我一塊瓜,但那不僅僅是瓜,是愛與善的結(jié)晶,更讓我懂得,生活的參天大樹需要每個人用愛與善去盡心澆灌的道理?。ü适陆Y(jié)局:道人間真諦,收獲生活真理,一粒善的“種子”悄然埋下……)
就這樣,一位普通的賣瓜奶奶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善的種子。相信它會在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然后,我會把更多的種子播撒向生活的大地…… (結(jié)尾既呼應(yīng)開頭,又升華主旨:播下愛與善的種子,人間會滿地芬芳!)
總評 托物言志類作文貴在所“托”之物的精而細,為文之魂所在。本文借一位賣瓜老人的善舉詮釋了“種子”的內(nèi)涵及撒播種子的意義和價值,很好地體現(xiàn)了材料的本義與喻義,讓讀者的思想受到啟發(fā)。
寫作時首先要寓“志”于事,事詳而志明。本文老人的善舉分層推進,一事勝過一事,水到渠成。其次要工筆細繪,以細節(jié)凸顯“情志”??梢杂镁拔锩鑼懱峁┍尘埃眉毠?jié)描寫刻畫人物,用特寫鏡頭渲染中心。如文中對老人笑的特寫,使人物形神兼?zhèn)洹W詈?,要人“志”合一。老人的善對“我”的影響由淺及深,“一塊瓜”是愛,而贈瓜的善舉則是一粒播撒善意的種子,老人與愛和善融為一體,種子的意義得以體現(xiàn),中心自然不言而喻。
【學(xué)生范文2】
做一粒深植于土壤的種子
王卓凡
袁隆平院士曾經(jīng)說過:“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誠哉斯言,一粒種子是渺小而脆弱的,但我們萌生于社會的土壤,汲取于時代的營養(yǎng),即使微不足道,也能開花結(jié)果,奉獻于生活。(引用名言,緊扣材料,凸顯論點,恰切自然。)
首先,我們要做一粒堅韌的種子。生命無常,我們的起點可能是戈壁荒漠,可能是瓦礫石縫,但我們要立足貧瘠,吸納雨露,笑迎晨曦,讓堅韌的信念融入最初的胚芽,朝著陽光拼搏努力。(語句簡、快、美,有力度、有韻律、有回味。)清華才女江夢南,她雙耳失聰,卻沒有因此一蹶不振,靠著讀唇語完成學(xué)業(yè),靠著付出比常人多出幾倍的努力考取了清華大學(xué),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她身處逆境,猶如種子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中,但她堅韌的行為、頑強的精神,助推了自己才華的施展,最終破土而出,出類拔萃。由此可見,不管環(huán)境如何,只有努力拼搏,方能沖破荊棘,向陽而生。(分論點一:以堅韌戰(zhàn)勝土壤之惡劣,乃人生之始,此種子必與信念拼搏為伴。江夢南用行動成就自我,感動中國。)
其次,我們扎根于大地,不僅要有堅韌的靈魂,更要做一粒務(wù)實的種子。樹的根有多深,看它的樹冠就知道了。袁隆平院士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研究雜交水稻,他立足于田野,高挽褲腳,滿腿泥巴。即使功勞蓋世,榮譽滿身,他依然說:“我的崗位就是稻田,我的工作就是種莊稼?!保ㄟ@是袁老的形神,也是袁老的真語,更是務(wù)實的真諦。)他把務(wù)實做到了極致,也讓雜交水稻的芬芳飄向了全世界。腳踏大地,仰望蒼穹,袁隆平留下的這粒務(wù)實的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可以蔭蔽億萬蒼生!由此可見,腳踏實地,真誠做事,才能開枝散葉,枝繁葉茂。(分論點二:堅韌為基,以務(wù)實澆灌,每一粒種子均可長成參天大樹。袁老的例子脫化于材料卻又高深于材料,扣題恰切,升華得當。)
最后,“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落紅化泥更護花”,我們必須要做一粒懂得回報的種子。我們在國家優(yōu)渥的土壤中成長,期間有無數(shù)的人們,或是國之棟梁,或為普通百姓,在兢兢業(yè)業(yè)地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添磚加瓦。我們?yōu)楹尾粸閲页鲆环萘Γ蔀樯鐣囊慌鯚嵬??這種精神就是愛國的精神。且不說一生為國筑“核盾”的程開甲、鄧稼先、孫家棟等科學(xué)家們,也不說鐵人王進喜、“天眼”創(chuàng)始人南仁東、“敦煌護神”樊錦詩等行業(yè)翹楚,單說各行各業(yè)的普通人,愛國的信仰使他們不求索取,一心回報,邁向與祖國共進退的光明大道。(分論點三:既成大樹,使命所至,奉獻為魂。論據(jù)由前文的點到后文的面,“種子”之真意明,“做種子”之理由深,可謂匠心?。?/p>
種子雖小,但其精神偉大。作為一粒稚嫩待發(fā)的種子,我們要深植于祖國的豐厚土壤,以堅韌、務(wù)實、愛國為成長之魂,向下汲三泉之水,向上探九天云霄,由一粒種子成長為森森巨樹,立志成長為民族復(fù)興的棟梁之材?。⒆阕晕?,聯(lián)系現(xiàn)實,自然收束全文,并呼應(yīng)標題,深化中心:做不忘初心的“種子”,圓民族復(fù)興之夢,浩氣凜然,豪氣滿懷!)
總評 議論文最核心的要求是以“理”服人,故明理、釋理、論理、結(jié)理均要在文中突出體現(xiàn),從而讓人服其理、學(xué)其理、揚其理。
本文以袁隆平院士的名言擴展句為題,緊扣材料,使論點鮮明。而三個分論點逐層深入,互為鋪墊過渡,既成排比之勢,又顯種子萌生之意,可謂一舉兩得,是同學(xué)們今后學(xué)寫議論文值得借鑒之法。
論據(jù)是以“理”服人之根基,事例要準,緊扣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人物要新,體現(xiàn)時代之風茂,社會之潮流。如文中“江夢南”“袁隆平”等名字無不感動中國,響徹華夏,說服力極強。
最后,讓簡而暢的語言為“理”添力。論述時,可長短句結(jié)合,可駢散句相間,可排比鋪陳,可對仗對比,讓所論之“理”帶著氣勢,攜著力度,和著鏗鏘,融入激情。那么,此“理”必放光芒,讀之嘆服,悟之深得,得之凈心。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作文評改版202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