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冠群, 王麗, 劉桂華, 羅沐欣鍵, 蔣亞, 梁紅, 范成五*
(1.貴州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貴陽 550006; 2.貴州大學農(nóng)學院,貴陽 550025)
辣椒富含維生素和礦質元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豐富,被譽為“蔬菜之冠”[1]。辣椒葉、辣椒籽、辣椒桿等也富含蛋白質、多酚、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具有良好的醫(yī)藥保健開發(fā)前景[2]。此外,辣椒是世界上最大的調(diào)味料作物,以我國貴州為例,人均辣椒食用量為6.84 g·d-1[3]。中國年種植辣椒133萬hm2左右,約占全球辣椒種植面積的40%,辣椒產(chǎn)業(yè)已成為我國多地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產(chǎn)業(yè),尤其是貴州,其辣椒種植規(guī)模居全國首位,約占全國的25%[2]。貴州是我國典型重金屬地質高背景區(qū),其耕層土壤鎘(Cd)、砷(As)、鉛(Pb)、銅(Cu)、鋅(Zn)背景值分別為0.40、13.48、33.57、34.50、104.21 mg·kg-1,均高于我國平均土壤背景值[4]。研究表明,辣椒是重金屬富集能力較強的蔬菜作物,對Cd的生物富集系數(shù)最高可達3.04[3,5],食用重金屬高地質背景區(qū)種植的辣椒可能存在健康風險。因此,根據(jù)當?shù)厝司苯肥秤昧?,評估食用不同類型辣椒造成的人體健康風險對當?shù)鼐用裆攀辰Y構調(diào)整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明確不同基因型辣椒風險元素Cd積累轉運差異,了解辣椒果實Cd低積累機制,能夠為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與實際生產(chǎn)提供理論支撐。研究表明,影響作物吸收重金屬的因素較為復雜,主要分為外部因素和內(nèi)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因素(土壤類型、有效Cd含量、pH、有機質、黏粒含量、CaCO3等)與環(huán)境要素(降雨、污灌、大氣沉降、礦產(chǎn)開采等)等[6],但土壤與作物重金屬富集水平無明顯的定量關系,說明在重金屬高地質背景區(qū)種植辣椒并不一定存在健康風險[7-8];內(nèi)部因素主要是作物品種,作物品種間積累重金屬的能力差異主要與作物基因型有關,不同基因型的作物品種對重金屬的吸收存在顯著差異[9]。關于Cd低累積辣椒品種篩選已開展了一定研究,趙首萍等[10]通過水培試驗從浙江39個辣椒品種中篩選出朝天黃小辣椒和渝椒13號辣椒2個Cd低累積品種;劉峰等[11]通過盆栽試驗和田間小區(qū)試驗從71個辣椒品種中篩選出5個Cd低累積品種;Luo等[12]和Wang等[13]發(fā)現(xiàn)Cd在辣椒不同部位的累積量表現(xiàn)為根>莖>葉>果實;趙首萍等[14]報道Cd在辣椒不同部位的累積量表現(xiàn)為莖>葉>果實>根,說明不同試驗條件下,辣椒對Cd的吸收累積特征可能不同;Kashiwagi等[15]發(fā)現(xiàn)稻米中Cd含量主要來自莖葉Cd的再分配,辣椒是否存在類似機理,目前尚未有相關報道。因此,針對特定地區(qū),開展當?shù)卮硇岳苯菲贩NCd富集、轉運累積特征的研究,對當?shù)乩苯稢d安全生產(chǎn)具有重要意義。
遵義市是貴州黔北干制辣椒主產(chǎn)區(qū),種植的朝天椒可分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和圓型朝天椒3種,本研究協(xié)同采集遵義市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與根際土壤,分析其對重金屬(Cd、As、Pb、Cu、Zn)的富集特征,并采用目標危害系數(shù)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HQ)綜合評價當?shù)厥忱比巳旱慕】碉L險,明確風險元素,以期為當?shù)鼐用裆攀辰Y構調(diào)整提供指導意見。此外,通過盆栽試驗研究當?shù)鼐哂写硇缘?種類型朝天椒對風險元素的吸收轉運差異,明確朝天椒果實對其低積累的機制,以期為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與實際生產(chǎn)提供理論支撐。
1.1.1 研究區(qū)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遵義市南部某鄉(xiāng)鎮(zhèn),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900~1 300 m,年平均氣溫11.5~17.5 ℃,降雨量900~1 250 mm,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為當?shù)刂髟岳苯奉愋?,耕地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與石灰土。
1.1.2 樣品采集 2020年8月,在研究區(qū)內(nèi)協(xié)同采集了116對朝天椒果實樣品與土壤樣品,其中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分別為42、46與28件果實樣品,每個樣品約1 kg,采樣點附近(約3 km)均無工礦企業(yè)。朝天椒果實樣品采用超純水潤洗,用吸水紙擦干備用。指型朝天椒農(nóng)學特性表現(xiàn)為:果實朝天,單生或簇生,尖椒,果長4~10 cm,果寬0.8~1.5 cm,未成熟時青綠色,成熟時紅色;錐型朝天椒的農(nóng)學特性表現(xiàn)為:果實朝天,單生,圓錐狀,似子彈頭,長約1.5~3.0 cm,未成熟時青綠色,成熟時紅色或紫色;圓型朝天椒的農(nóng)學特性表現(xiàn)為:果實朝天,單生,櫻桃狀,果徑約3 cm,未成熟時青綠色,成熟時紅色或紫色。
選取研究區(qū)種植面積較大的辣椒品種:指型朝天椒(青小米)、錐型朝天椒(卓椒8號)與圓型朝天椒(湄江明珠),供試辣椒品種購自播州區(qū)龍程楓種植合作社。于2021年4—10月,在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溫室大棚內(nèi)開展盆栽試驗,1個品種為1個處理,每個處理種植5盆。將肥料與5 kg過5 mm尼龍篩的風干土充分混勻后裝盆(直徑×高=30 cm×25 cm),N、P2O5與K2O分別為180、100和150 mg·kg-1(材料與土壤質量比),其中N、P2O5與K2O分別以尿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的形式加入。選取長勢良好、大小一致的5葉1心辣椒幼苗移栽,每盆移栽1株,用去離子水澆灌,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的約60%。以辣椒果實進入轉色期為統(tǒng)一采收標準,自下而上分批次采集成熟度一致的辣椒果實,共采集4次。辣椒各部位采摘后及時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并用吸水紙將其表面擦干,最后1次采集果實時,采集辣椒根、莖、葉與根際土。供試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為pH 6.02、有機質 20.14 g·kg-1、全氮 1.86 g·kg-1、全磷1.05 g·kg-1、全鉀 14.02 g·kg-1、堿解氮 146.63 mg·kg-1、有效磷 22.43 mg·kg-1、速效鉀 320.82 mg·kg-1、全 Cd 0.42 mg·kg-1、有效 Cd 0.13 mg·kg-1。
朝天椒樣品置于恒溫鼓風干燥箱中于105 ℃殺青30 min,40 ℃烘干至恒重,采用FW-100高速萬能粉碎機磨碎,裝入自封袋中,密封保存。稱取辣椒樣品0.200 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10 mL濃硝酸,加蓋放置過夜,旋緊罐蓋,按照微波消解儀標準操作步驟進行消解。冷卻后取出,緩慢打開罐蓋排氣,用少量水沖洗內(nèi)蓋,將消解罐放在控溫電熱板上,于100 ℃加熱30 min,用超純水定容至50 mL,混勻備用,同時做空白試驗,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測定辣椒Cd、As、Pb、Cu與Zn含量[16]。野外調(diào)查辣椒果實樣品檢測Cd、As、Pb、Cu與Zn含量,盆栽試驗檢測辣椒根、莖、葉與果實Cd含量。采用植物標準樣品(GBW10045)進行質量控制,標準物質回收率為98.7%~105.4%。
野外調(diào)查與盆栽試驗土壤僅檢測Cd含量。土壤樣品風干過程中剔除植物殘根等,用球磨儀研磨,過0.149 mm尼龍篩,裝入自封袋中,密封保存。土壤重金屬Cd經(jīng)HNO3-HF-HClO4法微波消解,使用ICP-MS測定其含量[17]。試驗用酸均為優(yōu)級純,試驗用水均為超純水,所有試驗用品均經(jīng)稀酸浸泡,減少器皿對重金屬的吸附。采用土壤標準樣品(GBW07405)進行質量控制,標準物質回收率為96.3%~103.2%。
采用目標危害系數(shù)法(HQ)評價食用3種類型朝天椒人體健康風險[18-20],其是假定吸收劑量等于攝入劑量,以人體攝入劑量與參考劑量的比值為評價標準,若HQi<1,說明暴露人群通過食用辣椒攝入的重金屬i不會造成明顯的健康風險;反之,則存在健康風險,HQi越大,表明該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越大。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暴露人群攝入辣椒中多種重金屬造成的復合健康風險,即綜合危害指數(shù)用HI(hazard index)表示,當HI≤1時,重金屬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不良影響,當HI>1時,重金屬可能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健康風險隨數(shù)值增加而增加,當HI>10時,重金屬對人體產(chǎn)生慢性中毒的危害。其計算公式如下[18-20]。
計算公式(1)、(2)中,Ci為辣椒中重金屬i的質量濃度(mg·kg-1);IR 為人均辣椒日食用量(6.84 g·d-1)[3];EF為暴露頻率(365 d·年-1),ED為暴露年限(70年),BW為我國成人平均體重(60 kg),AT為平均暴露時間(25 550 d)[18];RfDi為重金屬i經(jīng)口攝入?yún)⒖紕┝?,參考美國國家環(huán)保局綜合風險信息系統(tǒng)及其他來源針對主要污染指標的參考劑量,Cd、As、Pb、Cu、Zn 分別為 0.001、0.000 3、0.003 5、0.04、0.3 mg·kg-1·d-1[19]。
采用富集系數(shù)(biological enrichment factor,BCF)[3]評估不同類型朝天椒對土壤Cd的富集能力,用整株朝天椒Cd質量濃度與土壤Cd質量濃度比值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采用轉運系數(shù)(transport factor, TF)[5]評估不同類型朝天椒b部位向a部位轉運Cd的能力,用朝天椒a部位與其b部位Cd質量濃度比值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計算公式(3)、(4)中,CCd為整株朝天椒中Cd的質量濃度(mg·kg-1),SCd為根際土Cd的質量濃度(mg·kg-1),Ca與Cb分別為朝天椒a部位與b部位Cd的質量濃度(mg·kg-1)。
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0軟件進行計算處理,運用IBM SPSS 20 Statistics(美國IBM公司)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顯著采用Duncan法進行分析,顯著水平為P<0.05,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雙側檢驗,采用Sigmaplot 14.0軟件作圖。
研究區(qū)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重金屬含量見表1,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果實Cd、As、Pb與Zn含量均值均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均值分別為 0.29、0.19 與 0.11 mg·kg-1,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指型朝天椒與錐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均值顯著高于NY/T 1711—2020《綠色食品 辣椒制品》[21]中Cd含量限值(0.1 mg·kg-1),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As與Pb含量均值均顯著低于國標對應限值。
表1 辣椒樣品中重金屬含量Table 1 Heavy metal concent in pepper samples (mg·kg-1)
辣椒果實中重金屬的健康風險指數(shù)如圖1所示,3種類型朝天椒單一重金屬的目標危害系數(shù)(HQ)均小于1,且表現(xiàn)為HQCd最高,HQPb最低,其HQCd大小依次為:指型朝天椒(0.033)>錐型朝天椒(0.022)>圓型朝天椒(0.012);3種類型朝天椒重金屬綜合危害指數(shù)(HI)也均小于1,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0.080)>錐型朝天椒(0.071)>圓型朝天椒(0.047)。綜上,食用指型朝天椒危害指數(shù)最高,主要受Cd元素影響;食用圓型朝天椒危害指數(shù)最低。
圖1 3種類型朝天椒重金屬平均攝入量健康風險Fig. 1 Health risks of average heavy metals intake of three types of peppers
由圖2可知,研究區(qū)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果實Cd超標(>0.1 mg·kg-1)樣本占比分別為100%、63.04%與42.85%。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果實對土壤Cd的富集系數(shù)分別為0.35、0.25與0.15,說明指型朝天椒果實對Cd的富集能力較強,圓型朝天椒果實對Cd的富集能力較弱。
圖2 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Cd超標樣品占比與果實Cd富集系數(shù)Fig. 2 Proportion of samples of Cd concent in three types of pepper fruit exceeding standard and biological enrichment factor of soil Cd by fruits
2.4.1 3種類型朝天椒對Cd的吸收累積特征 3種類型朝天椒不同部位Cd含量特征見圖3。3種類型朝天椒的果實、葉、莖與根Cd含量均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就不同部位Cd含量而言,3種類型朝天椒均表現(xiàn)為:葉>莖>根>果實。就果實Cd含量而言,指型朝天椒(0.37 mg·kg-1)>錐型朝天椒(0.16 mg·kg-1)>圓型朝天椒(0.08 mg·kg-1),三者之間差異顯著,指型朝天椒和錐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顯著超標(>0.1 mg·kg-1),而圓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未超標;指型朝天椒與錐型朝天椒的葉、莖和根Cd含量均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圓型朝天椒。
圖3 3種類型朝天椒不同部位Cd含量Fig. 3 Cd contents in different part of three types of peppers
由圖4可知,3種類型朝天椒各部位Cd累積量均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差異顯著,指型朝天椒果實Cd累積量分別是錐型朝天椒與圓型朝天椒的2.27與3.15倍;3種類型朝天椒葉、根Cd累積量差異均不顯著;指型朝天椒和錐型朝天椒莖Cd累積量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圓型朝天椒。3種類型朝天椒整株Cd累積量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30.23 μg·盆-1)>錐型朝天椒(21.44 μg·盆-1)>圓型朝天椒(15.78 μg·盆-1),三者之間差異顯著。
圖4 3種類型朝天椒不同部位及整株的Cd累積Fig. 4 Cd accumulation in different part and whole plant of three types of peppers
2.4.2 3種類型朝天椒向果實轉運Cd的差異 由表2可知,3種類型朝天椒對土壤Cd的富集系數(shù)(BCF)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差異顯著,指型朝天椒的BCF分別是后兩者的1.23與1.79倍。3種類型朝天椒從根向地上部轉運Cd的能力(TF地上部/根)差異不顯著。3種類型朝天椒從葉向果實轉運Cd的能力(TF果/葉)與從莖向果實轉運Cd的能力(TF果/莖)均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和圓型朝天椒的TF果/葉與TF果/莖差異均不顯著,但均顯著低于指型朝天椒。
表2 3種類型朝天椒對Cd的富集與轉運系數(shù)Table 2 Enrichment and transport coefficients of Cd in three types of peppers
從表3可知,辣椒果實Cd含量與辣椒對土壤Cd的富集系數(shù)(BCF)呈顯著相關,與莖葉向果實Cd的轉運能力(TF果/莖與TF果/葉)呈極顯著相關,與根向地上部轉運Cd的能力相關性不顯著,而與果實重量呈顯著負相關。說明基因型對辣椒富集轉運Cd有影響,且辣椒果實Cd含量可能存在“質量稀釋”或“質量濃縮”效應。
表3 辣椒果實Cd含量與各參數(shù)相關性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d content in pepper fruit and tissues of plant
土壤中重金屬可以經(jīng)手-口途徑直接攝入、經(jīng)皮膚接觸吸收、經(jīng)呼吸吸入和經(jīng)食物鏈攝入[18-20],對于除職業(yè)暴露途徑外的普通人群,其重金屬暴露主要以日常飲食中食物攝入為主[22]。辣椒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飲食的常見佐料,以貴州為例,人均辣椒食用量為6.84 g·d-1[3],而辣椒對Cd具有較強的富集能力[3,5]。Cd是一種高毒性且易于從土壤轉移到植物,通過食物鏈暴露來危害人類健康的重金屬元素,對人體內(nèi)臟、免疫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等均會造成不利影響[23]。因此,評估辣椒重金屬污染狀況及其對人體的健康風險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多是圍繞工礦企業(yè)附近或污灌區(qū)種植農(nóng)作物開展人體健康風險評價,例如歐靈芝等[18]對高砷煤礦周圍農(nóng)作物(玉米、辣椒、煙草、白菜與油菜)健康風險評價發(fā)現(xiàn),農(nóng)作物中重金屬的潛在健康風險主要源于Cd和As,其中辣椒和煙草的健康風險最高;賈艷麗等[24]對銻礦區(qū)蔬菜開展人體健康風險評價發(fā)現(xiàn),礦區(qū)成人長期食用白菜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重金屬的健康風險主要源于Sb和As;趙穎等[25]對太原市小店污灌區(qū)農(nóng)作物開展人體健康風險評價發(fā)現(xiàn),食用根莖類蔬菜對成人具有潛在健康風險,重金屬的潛在健康風險主要源于Cd。目前,鮮見針對單一作物開展人體健康風險評價研究,辣椒是研究區(qū)經(jīng)濟支柱產(chǎn)業(yè),因此,明確食用研究區(qū)辣椒人體健康風險狀況,對當?shù)乩苯樊a(chǎn)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發(fā)現(xiàn),食用研究區(qū)辣椒不存在綜合健康風險(HI<1),3種類型朝天椒綜合健康風險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3種類型朝天椒的Cd、As、Pb與Zn目標危害指數(shù)(HQ)中HQCd最高,這是因為辣椒對Cd富集能力較強[3,5]。綜上,食用研究區(qū)朝天椒雖無健康風險,但應關注土壤Cd含量。
多項研究表明,同種作物不同品種在重金屬吸收累積上存在明顯差異,Luo等[12]和Wang等[13]發(fā)現(xiàn)在辣椒不同部位中,Cd在果實中的累積量最低,而本研究中3種類型朝天椒不同部位Cd累積量不同,但根中Cd累積量均最低,這與趙首萍等[14]報道一致。作物從土壤中吸收Cd并運輸?shù)娇墒秤貌糠钟?個主要步驟:①根系吸收Cd,該過程有共質體和質外體2種途徑;②通過木質部負載轉運至地上部;③通過韌皮部從葉片再動員最終運輸至可食用部位[26]。作物對Cd的富集系數(shù)(BCF)和轉運系數(shù)(TF地上部/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分別反映作物對Cd的累積能力和Cd從根向地上部的轉運能力[3,5]。本研究顯示,3種類型朝天椒BCF差異顯著,且3種類型朝天椒整株Cd累積量差異顯著,而TF地上部/根差異不顯著,說明基因型顯著影響辣椒對土壤Cd的累積能力,而對根向地上部轉運Cd無顯著影響。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Cd含量和Cd累積量均表現(xiàn)為:指型朝天椒>錐型朝天椒>圓型朝天椒,這可能是因為指型朝天椒從莖葉向果實轉運Cd的能力(TF果/莖、TF果/葉)均顯著大于后兩者。綜上,3種類型朝天椒果實Cd吸收累積差異與基因型影響辣椒對土壤Cd的富集能力和地上部營養(yǎng)器官(莖葉)對Cd的再分配有關,而與根部Cd向地上部轉運能力無關。辣椒果實Cd含量影響因素分析也說明了這點,這與Kashiwagi等[15]在水稻上的發(fā)現(xiàn)類似。本研究結果有利于指導研究區(qū)辣椒Cd安全生產(chǎn),可通過葉面噴施阻控劑將Cd固定在辣椒葉片,從而限制葉片Cd向果實轉運,降低辣椒果實Cd超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