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國宏
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的谷雨,又稱為谷雨節(jié),全國各地流傳著很多習俗。在我的老家東北地區(qū),則流傳著一種“吃地氣”的習俗。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jié)柯。”北方的春天總要比南方的春天慢半拍。谷雨時節(jié),大地里甫見綠色?!坝晟俟取?,種子拱出了嫩芽,各種野菜也在一場場春雨的催促下,爭先恐后地爬滿了壟畦、溝渠、山坡。在東北老家,有這樣一句俗語:“清明盒子谷雨面”,意思是,清明節(jié)時,家家都要烙韭菜盒子吃,那叫“嘗春”;谷雨時節(jié),家家則要下一鍋野菜面湯,那叫“吃地氣”。
“地氣”是什么東西,老家的鄉(xiāng)親們也說不出個準確的定義,但人們執(zhí)拗地認為,春天是一年的四季的發(fā)端,這個時節(jié),莊戶人“吃地氣”,就會一年筋強骨壯,農(nóng)事興旺。這種說法有無科學根據(j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習俗總是能在谷雨時節(jié),給農(nóng)人以美好的期盼、美好的感受和少有的一種溫馨和浪漫。
老人們說,這些在地下忍了一冬的野菜就是一種“地氣”,吃了它們,就是接了“地氣”。莊戶人離了“地氣”如同斷了線的風箏,自然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野菜挖回家,用清水泡一下,洗去根葉的泥土,祛掉野外的濁氣,剩下的便是一塵不染的“地氣”了。燒一鍋開水,將野菜撒入鍋中,趁著野菜在水中上下翻滾之際,將早已備好的“面疙瘩”(葡萄粒大小的面團)或搟好的面片下到鍋中,用勺子攪幾攪,待面疙瘩或面片汆熟之后,一鍋面湯就做得了。
面湯盛到碗里,淋上幾滴香油,就著一碟咸芥菜絲或一盤雞蛋醬,全家就開始“吃地氣”了!那面湯因野菜的加盟而散發(fā)著“地氣”的味道,不僅瞧著賞心悅目,喝到嘴里也是清新、爽口、開胃,不喝它三碗才不下桌呢!想一想,抱著一碗春天,誰能不敞開肚皮和心扉?。?/p>
吃過“地氣”,大人孩子便扛上農(nóng)具,一身豪氣地邁向田野:鋤地、間苗、補苗、施肥、趟壟……開始了繁忙的農(nóng)事?!按禾煜駝偮涞氐耐尥蓿瑥念^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睒銓嵉泥l(xiāng)民們就在這種愉悅中接春天,“吃地氣”,書寫著一茬又一茬與土地不離不棄的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