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如此,內容生產量將遠超頻道需求量,也會令電視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容戰(zhàn)略
ChatGPT的英文全稱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它是美國OpenAI公司研發(fā)的聊天機器人程序,能根據上下文進行互動,像人類一樣交流。在給出明確提示(Prompt)后,它能幫人類撰寫視頻腳本、軟件代碼,甚至科學論文。它顯然是人工智能的階段性成果和發(fā)展方向,其應用必然會漸漸放大,那么,ChatGPT類人工智能是否會進入電視臺呢?
最早聽說ChatGPT的時候,我還當它是個新的聊天機器人。而聊天機器人技術早已有之,早年Siri橫空出世時,我曾接受媒體采訪,興奮地說這是個開始,未來已來。我也有幸參與了朋友們的聊天機器人與電視頻道結合的項目,當時那個項目以微軟小冰為技術基礎。過去,此類機器人常常被視為“人工智障”——因其理解能力有限,經常誤會提問者的意思。但它作為AIoT(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入口,在家庭里廣泛普及,如大家經常喚起的“小愛同學”“天貓精靈”等。這樣的人工智能在某些專業(yè)領域的電視頻道中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如專業(yè)問答,這種問答通?;趯I(yè)電視內容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庫。
曾經有位新聞制片人和我交流聊天機器人在其節(jié)目中的應用。他希望節(jié)目經常采訪的數(shù)百位國際領域的專家能就某些熱點問題進行評析,聊天機器人則利用這些小模型進行訓練,從而獲得具有新聞節(jié)目品牌標識的內容輸出。這倒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最終并未得到實踐檢驗。
今天,ChatGPT來了,它是基于大模型的更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將其引入電視節(jié)目制作,應該會很快實現(xiàn)?,F(xiàn)在許多視頻內容創(chuàng)作者已經非常樂于使用ChatGPT撰寫視頻腳本了。當然,目前這種創(chuàng)作很難出精品,也很難體現(xiàn)人類的創(chuàng)意。在某種考量下,一些電視臺也許會像大學或專業(yè)刊物那樣拒絕使用ChatGPT。
然而,在筆者看來,電視臺無須拒絕ChatGPT,反而應該積極擁抱這一技術。在電視臺,記者職位不可或缺,他們是提問者,而ChatGPT最需要的也是提問者,即Prompt。有人特意找了些具有多重含義的英文詞匯來做提示詞,如總線,英文叫bus,該軟件生成的圖像竟然是輛公共汽車,英文也是bus。ChatGPT最大的局限性是需要人類提供大量的原始信息和引導詞(Prompt),才能產生理想內容,記者正是提供大量原始信息和引導詞的最佳職業(yè),所以電視臺里最能把ChatGPT用好的應該是新聞記者。在民生新聞大火后,缺少新格式新內容的地方電視臺或許會投入一定精力,探討ChatGPT對地方新聞節(jié)目的貢獻。當然,電視臺依然要做好把關工作,杜絕虛假新聞。
ChatGPT目前還沒有生成視頻的能力,但是基于ChatGPT生成的文本內容,進而生產視頻內容的軟件已經有許多了,甚至一些軟件還集成了虛擬數(shù)字人生成技術。拿著文稿用剪映的圖文生成功能產出影像,再用其他軟件生成的虛擬數(shù)字人朗讀稿件——基本上就完成了一檔節(jié)目的制作,在這個制作過程中都是機器在干活,人工的干預很少。如果我們大量使用這一技術,就可以批量生產視頻內容,如此,內容生產量將遠超頻道需求量,也會令電視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容戰(zhàn)略。在人工智能加持下,電視臺能做很多事情。我在美國地方電視臺參觀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在制作多語種節(jié)目,有了人工智能,我們的縣級電視臺也能做好外宣。
最近,我從媒體報道中看到,像藍色光標、贊意廣告等企業(yè)都中止了插畫、分鏡外包工作,原因是他們已經在使用ChatGPT、Midjourney這樣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工具了。很多人開始擔心ChatGPT搶“飯碗”,尤其是電視臺這樣的人力密集單位。如果ChatGPT“入侵”電視臺,可能很多人會下崗,但是作為一種發(fā)展趨勢,人工智能代替人工不可阻擋,需要考慮的是讓這些員工去做更多ChatGPT做不好的事。
ChatGPT給視聽傳媒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也具有依賴算法、版權等風險,但廣電應該大膽地擁抱ChatGPT,在內容生產上加快布局。隨著ChatGPT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相信它能給電視臺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