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鳴
在1936年元旦出版的《宇宙風(fēng)》半月刊第八期(新年特大號)上,有《二十四年我的愛讀書》一欄,是編者林語堂、陶亢德邀請了諸多文壇的名家暢談上一年度所愛讀的書??瘍?nèi)專欄不僅有各位名家的手跡(簽名),而且暢所欲言,毫無保留。在這些名家中,有畢樹棠、商鴻逵、謝六逸、黃嘉音、趙景深、周作人、周勛、吳宓、甘永相、許欽文、林語堂、孫大雨、何容、徐調(diào)孚、丁文江、葉恭綽、郁達夫、老向、錢歌川等,可謂是名家云集,這些人也構(gòu)成了陶亢德的朋友圈。當(dāng)然,《二十四年我的愛讀書》一欄中所寫也有應(yīng)付的,寥寥數(shù)語薦了一二本書;大多數(shù)是認真的,有的長篇宏論,如同寫一篇書評,讀來有滋有味。
其中有幾個名家的愛讀的書還是挺有意思的,如吳宓讀的書有四種,分別是《顧亭林詩集》《吳梅村詩集》《人性與人之使命》《耶穌傳》,其中所寫附言部分猶如一篇札記。吳宓在文中寫道:
(一)《顧亭林詩集》
(二)《吳梅村詩集》(版本茲不論列。最價廉而易得者,為上海掃葉山房之石印本。)
(三)On the Nature and Destiny of Man 許思園著? 一九三三年出版? 南京鐘山書局代售? 定價一圓二角 (譯名:人性與人之使命)
(四)《耶穌傳》? 趙紫宸著? 上海青年協(xié)會書局發(fā)行? 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初版? 定價一圓
[附言]本年中,我出版《吳宓詩集》(中華書局印行),我之性情行事一切均具其中;即我所以愛讀右(上)列四書之故,亦可以該詩集為之說明。一月二十四日,黃晦聞師(節(jié))歿于北平。黃師方講授顧亭林之詩。宓承其志,故研讀顧詩頗勤。竊以今日中國之時勢比擬明末,則我輩文人所以自處之途徑:(1)上應(yīng)學(xué)顧亭林,為正面之奮斗;(2)下則效吳梅村,為旁觀之悲嘆。此謂志同意同,非必步趨形跡。大率亭林為陽性文人,其詩乃以明道(道即真理,智慧,道德,正誼,精神),而道本于情;梅村是陰性文人,其詩全系寫情(情即仁愛,同情,傷感,覺悟,信仰),而情即見道。
我幼讀梅村詩甚熟,今與顧詩合讀細參,更見其妙。其詳俟另論。
暑假中,我始得讀許思園君書,欽佩至極。約舉所長:(1)英文文筆極美,精練而深厚,千百留學(xué)生及博士所不能為;(2)其哲學(xué)本于自己之所思所感,非鈔舊書,不辯虛理,乃由綜合我之真切經(jīng)驗而蒸取其中之精純智慧;(3)融匯古今東西之道德哲學(xué),而觀其全,知其通,既不牽強,又能深到。我讀此書后久久,方知許君為一大學(xué)甫畢業(yè)(或未畢業(yè))之少年。中國有如此之人物,名不列于教授作者之林,乃中國之光榮。我所未識面未聞名的人中有此人,亦我生所遇之一幸事。
入秋至冬,乃細讀趙紫宸君之《耶穌傳》。趙君固系真正之基督教徒,亦中國之詩人,能以西洋最高之情與理,運用入中國舊詩舊詞(以及新詩)之形式中。此書所長:(1)作者考據(jù)功深,熟悉歷史事實,而能以同情及想象,領(lǐng)悟耶穌之全部性情行事,了解深至;(2)讀此《耶穌傳》,如讀一部用優(yōu)美的白話寫成之小說,人生趣味濃深,而文筆又極生動;(3)作者以耶穌寫成一位情智兼到而為理想奮斗至死猶樂的人物,即非基督教徒,即不信古典教訓(xùn)者,讀之亦必欣感;(4)讀此書時,每覺耶穌時之猶太與今日之中國各方面極相類似,因之,耶穌之主張及行事,乃今日中國真愛國者所當(dāng)采取效法。綜上所言,右(上)所列舉之四書,對宓實為一部書,讀之獲益至多也。
吳宓寫得極長,特別是將上一年讀書的時間也標入其中,可見他的認真態(tài)度,面對《宇宙風(fēng)》半月刊誠意約文,并不敷衍,體現(xiàn)出一個學(xué)者的風(fēng)范。但約吳宓稿子的并不是陶亢德,而是林語堂。吳宓與林語堂早在留學(xué)美國時就已相識,并且時有書信往來。平襟亞編《作家書簡》(萬象圖書館1949年2月版)一書中,就收有吳宓致林語堂的信件。在《吳宓日記》中,也時常提到林語堂,由于《吳宓日記》1934年1月1日至1936年7月1日的部分日記遺失了,更多約稿的細節(jié)待考。以吳宓的學(xué)識和脾氣,他應(yīng)不屑于為《宇宙風(fēng)》投稿,但因著和林語堂的關(guān)系,《宇宙風(fēng)》也曾見吳宓的文章,如第十二期上的《徐志摩與雪萊》等。
吳宓讀書記中提及的趙紫宸《耶穌傳》一書,因為甚是喜歡,著墨也較多。他的“讀此書時,每覺耶穌時之猶太與今日之中國各方面極相類似,因之,耶穌之主張及行事,乃今日中國真愛國者所當(dāng)采取效法”道出了吳宓的讀書觀點。著者趙紫宸是中國基督教神學(xué)家,他僅用了二十多天就寫成《耶穌傳》,這也是中國人寫的第一部有關(guān)耶穌的傳記。作者充分利用了關(guān)于耶穌生平的不多的史料,在空白處補以合乎情理的想象,對一些費解的記載提出自己的解釋,從中可以見到作者關(guān)于基督論的研究方法和獨特見解。《耶穌傳》對吳宓一生影響巨大,1978年1月17日吳宓去世前曾言:人類文明的四根柱子是蘇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穌。
另一位比較感興趣的作家是錢歌川,他愛讀的書只有三本,寫得很短,卻是風(fēng)趣幽默,極有意思:“(一)《穴來風(fēng)》(Erewhon by Sanwel Butler)因為在《格利佛游記》以后沒有一部小說有這本書這樣諷刺和幽默。(二)《鄧肯自傳》(My Life by lsadora Dnucan )因為我還沒有看見那〔哪〕個能文的女子敢這樣赤裸裸地把她的生活(外的和內(nèi)的)寫出來。(三)《詹詹集》(味橄著)因為這本書還未出版我就讀了四遍?!?/p>
錢歌川是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湖南湘潭人。1920年赴日留學(xué),1930年進上海中華書局做編輯,曾擔(dān)任過《新中華》《中華英語半月刊》等主編,后從事英語讀物的翻譯、編寫、出版等工作。1936年入英國倫敦大學(xué)研究英美語言文學(xué)。1939年回國后任武漢大學(xué)、東吳大學(xué)等校教授。1947年春前往臺北創(chuàng)辦臺灣大學(xué)文學(xué)院并任院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移居美國紐約。錢歌川與陶亢德、林語堂辦的《宇宙風(fēng)》半月刊也有著不解之緣,在刊物上發(fā)表過《日本婦人》(《宇宙風(fēng)》第二十五期)等多篇文章,他的讀書記也是風(fēng)趣幽默,“《詹詹集》(味橄著)因為這本書還未出版我就讀了四遍”,《詹詹集》即錢歌川所著,193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是他刊發(fā)于《新中華》上散文的結(jié)集。錢歌川曾在《談小品文》一文寫道:“最上乘的小品文,是從純文學(xué)的立場,作生活的記錄,以閑話的方式,寫自己的心情?!彼舱沁@樣去創(chuàng)作,去實踐的。
一般講起《宇宙風(fēng)》成功的原因,多歸之于林語堂,其實負責(zé)具體事務(wù)的陶亢德才是關(guān)鍵。陶亢德在編務(wù)、發(fā)行以及成本控制上投入的精力,實較林語堂為多。在陶亢德《陶庵回想錄》(中華書局2022年版)中,有對《宇宙風(fēng)》編務(wù)工作的回憶,“《宇宙風(fēng)》的銷路開頭固然很好……總在兩萬份左右”“《宇宙風(fēng)》銷數(shù)之不算少,不能說與林語堂這塊牌子無關(guān),但是更重要的,還在內(nèi)容的佳作如林。對于作家,我和他們的關(guān)系自以為不壞,凡是給《論語》和《人間世》寫過文章的,我都有把握請他們給《宇宙風(fēng)》寫稿,而且更多寫些……”《宇宙風(fēng)》上的名家年度“愛讀書”征文,到了第二年新春又辦了一次,看來讀者喜歡這樣的“愛讀書”,陶亢德自然是樂此不疲。
《宇宙風(fēng)》的年度“愛讀書”是名家讀書的回顧,是一種薦書,也是一種閱讀的推廣,雖然不是開先河者,卻比較有特色。名家讀書推薦是有傳統(tǒng)的,不少報刊都舉辦過類似的活動,效果也是不錯的。通過一個人讀什么書,便可知曉其人及那代知識分子當(dāng)年的閱讀興趣和思想狀態(tài)。名家(文化人)總有著不一般的地方,對于普通人而言,了解他們的閱讀,既能滿足好奇心,又是一種閱讀文化的傳播,跟隨有人生閱歷、有獨立見解、有讀書門道的名家(文化人)進行閱讀,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