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興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障礙性疾病,以個體感知覺、情感等多方面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統(tǒng)計資料顯示,全球精神分裂癥患病率為3.8%~8.4%[1],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對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負擔。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以藥物干預為主,其中阿立哌唑是一種二代抗精神病藥物,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陰性、陽性癥狀方面均具有顯著效果。但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單純采用藥物治療無應答或療效欠佳[2]。無抽搐電休克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物理治療手段,其在多種精神疾病治療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已得到臨床證實[3]。因此,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旨在探討物理手段聯(lián)合藥物治療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血清BDNF、S100B 水平方面的應用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96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8 例。對照組男43 例,女55 例;年齡最小23 歲,最大55 歲,平均年齡(33.75±7.08)歲;病程最短9 個月,最長8 年,平均病程(4.03±1.16)年。觀察組男40 例,女58 例;年齡最小25 歲,最大62 歲,平均年齡(34.20±9.27)歲;病程最短8 個月,最長7 年,平均病程(4.12±1.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精神分裂癥臨床診斷標準[4];②神志清晰,應答切題;③既往無抗精神病治療史;④患者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 ①雙向障礙、孤獨癥等其他精神疾病者;②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行為者;③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④對阿立哌唑等治療用藥過敏或不耐受者;⑤認知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阿立哌唑(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6,規(guī)格:5 mg)口服治療,初始劑量:5 mg/次,1 次/d,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漸增至10~30 mg/次,1 次/d。連續(xù)治療12 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方法:治療前1 d 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并完善心電圖、生化等常規(guī)檢查,治療前8 h 禁食、4 h禁飲,選用無抽搐電痙攣治療儀(美國思倍通,型號:spECTrum 5000Q),設置參數(shù):電壓450 V,電流900 mA,通電時間1~3 s?;颊呷⊙雠P位,丙泊酚靜脈麻醉后,將涂有導電劑的電極片準確貼于患者兩顳開始通電治療,單次刺激時間3 s,治療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治療結束待患者徹底清醒且無不適癥狀后送回病房,治療頻率:2~3 次/周,6 周后調(diào)整為1 次/周。連續(xù)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臨床療效 以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減分率作為療效評定標準,顯效:PANSS 評分減少>80%;有效:PANSS 評分減少30%~80%;無效:PANSS 評分減少<30%且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2 癥狀改善情況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 周后采用SOPS 進行評估,量表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解體癥狀及一般癥狀4 部分,共19 個條目,采用7 級評分法(0~6 分),評分越高,精神癥狀越重。
1.4.3 認知功能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 周后采用WMS-RC 進行評估,量表包括即刻記憶、視覺記憶等4 個方面,分值0~100 分,得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好。
1.4.4 血清BDNF、S100B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 周后采集患者靜脈血5 ml,以離心半徑為15 cm、3000 轉(zhuǎn)/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血清BDNF、S100B 水平,試劑盒均購自德國DRG 公司,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5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包括頭暈、頭痛,低血壓,睡眠障礙,錐體外系反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81.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
2.2 兩組SOPS、WMS-RC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OPS、WMS-R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OP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WMS-RC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SOPS 評分低于對照組、WMS-RC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OPS、WMS-RC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SOPS、WMS-RC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血清BDNF、S100B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BDNF、S100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BDNF 水平較治療前升高、S100B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DNF 水平高于對照組,S100B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BDNF、S100B 水平比較(,ng/ml)
表3 兩組血清BDNF、S100B 水平比較(,n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n(%)]
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多數(shù)學者考慮其主要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大腦結構異常改變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有關[5]。藥物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手段,其中阿立哌唑作為一種多巴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可通過對多巴胺D2受體和5-羥色胺受體的結合產(chǎn)生阻斷作用,降低中樞神經(jīng)興奮性,從而有效穩(wěn)定神經(jīng)遞質(zhì),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陽性和陰性癥狀發(fā)揮良好的改善效果[6]。另外,阿立哌唑?qū)δ憠A能受體親和作用極低,故錐體外系反應發(fā)生風險小。但有研究表明,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效果不穩(wěn)定,且易造成糖脂代謝紊亂[7]。因此,探索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無抽搐電休克是臨床常用物理治療手段,可通過短暫電刺激大腦皮質(zhì)細胞,引起大腦生理、化學改變,進而改善大腦代謝功能,達到治療精神疾病的目的。另外,該物理治療手段顯效迅速且無絕對臨床禁忌證,故在精神分裂癥治療領域應用廣泛[8,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高于對照組的81.6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SOP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WMS-RC 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SOPS 評分低于對照組、WMS-RC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與既往研究[10,11]結果基本相符。提示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具有協(xié)同效應,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癥狀及認知功能,提高治療效果。研究證實,BDNF、S100B可作為神經(jīng)功能損傷的血清標志物,且與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BDNF 水平降低,S100B 水平升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清BDNF水平較治療前升高、S100B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BDNF 水平高于對照組,S100B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提示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可有效調(diào)節(jié)血清BDNF、S100B 水平,保護神經(jīng)元免受損害??紤]作用機制可能與無抽搐電休克療法能有效糾正腦代謝平衡,改善神經(jīng)細胞周圍內(nèi)環(huán)境,進而提高神經(jīng)細胞修復能力有關。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耐受性良好,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無抽搐電休克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癥狀及認知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BDNF、S100B 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