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中醫(yī)醫(yī)院 甘肅酒泉 735300)
痔核脫落出血主要是指內痔的部分脫出到肛門外,往往是由于過度疲勞或者是大便過于干燥,排便時過度用力等因素所導致[1]。通常引起痔核脫落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飲食過于辛辣、大量飲酒,或者劇烈活動,發(fā)生率一般不超過2%[2]。因此,患者如發(fā)生痔核脫落出血的相關癥狀之后應立即前往醫(yī)院進行診療。基于此,為探討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術對痔核脫落出血的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痔瘡脫落患者為研究對象,為患者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幫助,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肛腸科2020 年9 月~2022 年9 月收治的痔核脫落出血患者共計80 例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拋球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n=40),研究組(n=40)。
對照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18.0~75.0歲,平均(46.5±28.5)歲;病程2.0~25.0 年,平均(13.5±11.5)年;
研究組男性21 例,女性19 例,患者年齡20.0~78.0 歲,平均(49.0±29.0)歲;病程2.0~24.0年,平均(13.0±11.0)年。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均符合痔核脫落出血的相關診斷標準者;(2 基本意識及認知能力較強,能夠正常開展手術及后續(xù)治療者;(3)均知曉本次研究的目的,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排除不能正常接受治療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有嚴重認知障礙者;(3)Ⅳ度痔瘡者,同時伴隨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冠心病者。
1.2.1 術前準備。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都需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工作,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了解。手術開始之前護理人員需要使用生理鹽水500毫升對患者進行不保留灌腸,手術過程中要注意糞便感染及其他感染情況的發(fā)生,并及時報告給主治醫(yī)生。
1.2.2 手術流程。
兩組患者在手術開始之前均采用椎管內麻醉,麻醉之后取側臥位,同時,醫(yī)護人員需要對所有患者的肛門部位進行常規(guī)檢查消毒,并記錄患者痔核的大小及數(shù)量等。
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加用自動痔瘡套扎術進行治療。首先主刀醫(yī)生使用肛管平行夾將患者脫落的內痔夾住,以“V”字形進行切除。切除之后,將患者外痔的皮贅部分剝離到齒狀線上0.5 厘米處。在剝離過程中需要注意防止鉗夾勾住患者的外痔及括約肌,使患者的外痔始終保持在外?;旌现讨苯邮褂?0 號線進行結扎,其他患者的手術方式與之相同。等待所有的混合痔外剝內扎完成之后對殘余部分的黏膜行自動痔瘡套扎術。主刀醫(yī)生將調制好的負壓器對準患者內痔的上黏膜位置進行連續(xù)吸壓處理。等待所有組織被充分吸出之后放松彈力線再進行套扎。套扎完成之后將負壓器的壓力值調至原位,并取出負壓器。套扎結束之后需注意預防患者出現(xiàn)感染和出血癥狀。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消痔靈注射術治療方式。在基礎手術結束之后,將2%利多卡因與消痔靈液1∶1 混合,按照四步注射法在黏膜下注射。部位以黏膜下層為主,等待回抽無血之后再行推藥,等待完全止血成功之后對手術部位進行止血,并用無菌紗布包扎。手術結束之后,醫(yī)護人員須告知患者對手術部位進行管理,減少感染情況的發(fā)生,提高手術治療效果。
(1)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天、8 天、15 天的出血情況;按4 級評分法進行評分:無出血為0 分,手紙染血為1 分,便時滴血<10 滴為2 分,>10滴為3 分。
(2)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痊愈:無出血癥狀,且創(chuàng)面水腫及疼痛指標下降;好轉:便時手紙染血<10 滴,有一定創(chuàng)面水腫及疼痛癥狀,但指標并不明顯;無效:便時手紙染血>10 滴,創(chuàng)面水腫及疼痛癥狀嚴重。
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過程中采用SPASS24.0 進行分析,對患者的連續(xù)性計量資料采用()描述,并運用t 檢驗,對于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并用χ2檢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具有顯著差異時,P<0.05。
見表1。
表1 術后1 天、8 天、15 天的出血情況比較()
表1 術后1 天、8 天、15 天的出血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1 天 術后8 天 術后15 天對照組 40 1.98±0.45 2.25±0.25 0.98±0.03研究組 40 1.15±0.33 0.68±0.15 0.22±0.03 t -11.617 42.059 139.91P-0.001 0.001 0.001
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比較[n(%)]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結果比較
痔核脫出是指患者大便時,肛門口有痔瘡脫出肛門外的情況。痔核生長在人的直腸肛門部位,平時不會脫出,排便時腹壓增加,導致痔核內的動脈和靜脈擴張,特別是靜脈擴張,造成痔核體積變大,在糞便的摩擦之下,痔核就會從肛門口脫出肛門外[3]。當前臨床治療痔核脫落出血的方式主要是以手術方式為主。
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屬于傳統(tǒng)的痔瘡手術方式,也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痔瘡的經典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是切掉外痔的痔核,把內痔痔核進行結扎。這種手術方式對痔瘡的治療較為徹底,不容易復發(f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操作不慎會造成肛門狹窄、肛門失禁、肛門無力,甚至會形成直腸陰道瘺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自動痔瘡套扎術主要用于治療Ⅰ、Ⅱ、Ⅲ度內痔患者。此方法的原理是將特制的彈力線套扎到內痔的根部,利用彈力線的彈性阻斷痔的血運,使痔瘡逐漸缺血、壞死、脫落而愈合。采用這種方法治療的患者,其疼痛等不良體驗較低,能更快恢復工作[4]。加上消痔靈注射術的手術過程簡單、費用較少,在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好的優(yōu)勢。張傳澤[5]等通過對286 例痔核脫落出血患者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術,最終的研究結果是三種手術方式均可以有效治療混合痔,而采用三種術式聯(lián)合更能夠明顯降低術后出血量,幫助患者恢復。本研究通過應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術對痔核脫落出血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術后1 天、8 天、15 天的出血情況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在對痔核脫落出血患者實施混合痔外剝內扎術+ 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術的過程中,應當綜合患者痔核脫落出血的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的手術方案,確保手術的實施能夠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自動痔瘡套扎術聯(lián)合消痔靈注射術對痔核脫落出血的整體治療效果較好,能夠幫助減少患者術后出血情況,且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