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偉廷
年輕時的李云
李云是在中央特科工作過的一位杰出女性。她機智勇敢、跌宕傳奇的一生,真實生動地詮釋了隱蔽戰(zhàn)線工作者出生入死的英雄氣概和顧全大局、舍身忘我的精神品質(zhì)。由于身處隱蔽戰(zhàn)線,李云的名字鮮為人知。李克農(nóng)曾對她說:“你是無名的英雄?!崩钤谱约阂嗟唬骸拔矣X得自己這輩子沒有虛度,為祖國盡了小小的力量。”
李云(1915—2013),祖籍浙江海寧,1915年7月出生于江蘇蘇州,原名祝修貞,化名王阿鳳、錢云,曾用名李秋云。兩歲時,全家搬到了上海。她年少多壯志,人窮志不短。李云家中祖輩都念書,其父寫得一手好字。父親一直供她念書,小學畢業(yè)后,李云考上了上海旦華中學,開學不久,因家里實在供不起她才作罷。
由于家境貧困,迫于現(xiàn)狀,她只能在衣服店做伙計。童年時家國的苦難,讓李云一輩子都記憶猶新。她記得父親曾對她說,外灘公園的牌子上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nèi)”。李云在95歲的時候,回憶起童年時的往事,依舊禁不住長嘆良久。
1929年4月,李云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后來,由團組織安排,李云去了閘北絲廠總工會做青運工作,主要是送信送書,其實里面有許多是黨內(nèi)資料。她還經(jīng)常到棚戶區(qū)與女工結(jié)拜姐妹、辦識字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參加“飛行集會”,就是把傳單綁在自己腰上,到約定地點,分發(fā)給隱藏在人群中的同志。而后,大家一邊四處散發(fā)傳單,一邊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共產(chǎn)黨萬歲!”等口號。
1930年8月,李云參加了“黨訓班”學習,隨后就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31年七八月間,李云被調(diào)往中共浦東區(qū)委,做南洋煙草廠的青運工作。對于參加革命,李云回憶說,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家里很貧困,窮人要翻身,只有跟著共產(chǎn)黨走,反對帝國主義。入黨時,時任上??偣撠熑伺c年輕黨員們談話,提到了三點:一是嚴守黨的秘密,二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三是堅決服從黨的分配。這三點要求,李云堅守了一生。
1931年4月,負責中央特科工作的顧順章被捕叛變后,周恩來轉(zhuǎn)移到中央蘇區(qū)工作,上海的特科工作就由陳云領導。1932年春節(jié)前后,李云接到江蘇省委通知,要她配合中共閘北區(qū)委負責人徐強(后來成為李云的丈夫),前往外地開展秘密工作。此時,李云被納入中央特科系統(tǒng)工作。
李云回憶說:中央特科是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紀律非常嚴格,特別是情報工作。該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該你知道的就不允許問。即使夫妻之間,各自負責的工作,也只有自己知道,絕不告訴對方,以確保安全。萬一被捕,誰也牽涉不到誰。李云在特科系統(tǒng)時,曾在徐強單線領導下工作,擔任過報務員、通信員等,戰(zhàn)斗了幾十年。
李云加入特科后接受的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策反國民黨軍官惠東升。1932年,經(jīng)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陳云批準,李云和徐強從上海被緊急派往河南,執(zhí)行一項特殊任務,工作的主要對象是惠東升?;輺|升時任國民黨軍80師李思朔部的少將副旅長兼該師學兵營營長。在開展工作之前,李云和搭檔徐強做了許多功課。
通過調(diào)查了解到,惠東升畢業(yè)于日本士官學校,曾在黃埔軍校做過教官,為人比較耿直,很不滿意國民黨的腐敗現(xiàn)狀。有一次,惠東升來上海,和朋友馮三昧說起過自己的想法。在老朋友馮三昧的說服下,他轉(zhuǎn)為支持共產(chǎn)黨。徐強了解情況后,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可以做他的工作,讓他投奔革命,提供情報。惠東升要求我黨派人過去,到他的部隊開展基層工作。派過去的人有好幾個,其中李云作為惠東升的“侄女”,徐強則作為惠妻的“表哥”。
他們過去后,通過惠東升,取得了不少情報。其中最重要的情報,是通過惠東升的學生、國民黨政學系楊永泰的秘書,獲取了國民黨軍對江西中央蘇區(qū)的第四次“圍剿”的計劃。徐強拿到這份計劃后,喜出望外,急忙交給李云。李云連夜用藥水將“圍剿”計劃抄在一本線裝的古籍里,而后將它連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密碼本,以及河南全省的軍用地圖,放在一條棉被絮里,打包成行李。當時天氣還有些冷,這樣不會引人注意。
接著,遵照徐強的安排,李云將放有“圍剿”計劃的棉被絮,交給潛伏在河南國民黨軍中擔任文書的老傅同志,緊急送到上海黨組織手中。為此,徐強等人受到中共中央的表揚。對于其他密件和情報,徐強他們也都及時通過聯(lián)絡員,送往上海黨組織。那一年,李云年僅17歲。
完成重要情報的傳遞任務后不久,因派過去潛伏的相關(guān)同志身份暴露,李云和徐強等人不得不緊急撤離,其中有幾個來不及撤離的同志犧牲了。李云、徐強和老傅等人,僥幸逃脫,先后來到上海。而立了大功的惠東升,也受到潛伏者身份暴露的牽連,國民黨認為他勾結(jié)共產(chǎn)黨,因此他不幸慘遭殺害。
此時,中共中央機關(guān)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中央蘇區(qū),上海特科的工作職能轉(zhuǎn)為以統(tǒng)戰(zhàn)和情報工作為主。根據(jù)組織安排,李云和徐強假扮夫妻繼續(xù)從事情報工作。他們在蒲石路許家弄15號開家小店作掩護,修鎖、配鑰匙。徐強化名老金,負責聯(lián)絡和搜集情報,李云主要負責抄寫和傳遞情報。對外,徐強是老板,李云是老板娘,活動經(jīng)費是組織上給的。那段時間,李云和徐強感情逐漸加深,后經(jīng)組織批準,正式結(jié)婚成為夫妻。
1936年4月,中共中央派馮雪峰從延安到達上海,以中央特派員身份開展上層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并重建上海地方黨組織。馮雪峰到上海后,首先和徐強取得了聯(lián)系。在與中央失去聯(lián)系的近半年時間里,徐強所在的上海情報組織,不僅堅持斗爭,同時還與南方各地的地下黨組織一直保持聯(lián)系。馮雪峰到上海后,向徐強、李云等人傳達了中央相關(guān)文件的精神,指示要集中力量搞情報工作。
為了恢復與黨中央的聯(lián)系,馮雪峰到上海后就積極籌建電臺。原先的收發(fā)報機是報務員老王自己裝配的,經(jīng)過好幾天測試,也無法收到中央方面的回音。馮雪峰很著急,對李云說:“來上海將近20天時間了,至今尚未與中央聯(lián)系上。”不久,在宋慶齡幫助下,搞到一臺大功率的收發(fā)報機,安置在一位外國朋友居住的一幢樓上。上海黨組織很快與中央恢復了聯(lián)系,可以隨時聽到中央的聲音。而李云也轉(zhuǎn)而負責地下黨的電臺,保管中央發(fā)來的電報。
1935年秋,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但上海地下黨組織仍然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此時,中央特科在上海只留下一個辦事處(或稱交通站),邱吉夫為總負責人。徐強負責情報,是李云的直接領導。
一天,徐強突然很嚴肅地通知李云,要她想辦法上街尋找兩個男孩子。鑒于中央特科的紀律,孩子的身份對她也是保密的,李云能知道的信息有限,大致就是:大的十三四歲,小的十一二歲。這兩個孩子是烈士的后代,從收養(yǎng)人家里跑掉了,判定已流落街頭。徐強對李云說,兄弟倆形影不離,要她按照這個特征,重點在老西門附近地區(qū)仔細尋找。
李云接受任務后就意識到,這兩兄弟肯定有比較特殊的背景。李云的直覺是對的,這兩個孩子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1930年11月,楊開慧犧牲后,黨組織從湖南把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龍護送到上海,三個孩子被安排在牧師董健吾(當時是中共地下黨員)任園長的上海大同幼稚園中。其間,最小的孩子毛岸龍因病夭折。1932年春夏之交,政治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大同幼稚園被迫停辦,兩兄弟被接到了董健吾的家里撫養(yǎng)。
1935年,董健吾去外地出差籌措經(jīng)費,他并未告知家人撫養(yǎng)的那兩個孩子的身份。因某些原因,毛岸英、毛岸青離家出走,下落不明。董健吾出差回來后,便將相關(guān)情況上報。特科領導立即布置地下黨員分地區(qū)仔細尋找,但一無所獲。
后來組織上決定,將繼續(xù)尋找兄弟倆的任務交給了李云,并對她寄予厚望。但這個任務的完成其實相當困難,因為人海茫茫,又危險重重,何況街上還有許多特務暗哨,為了不暴露身份,不敢隨便打聽。據(jù)李云晚年回憶說:“接到尋找兩個孩子的任務后,我趕緊上街,可上海那么大,到哪里找?找了好些天,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同時尋找過程中還要小心自己的身份不能暴露。”
能發(fā)現(xiàn)他們,實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找了半年多后的一天,當時李云一路尋找,來到城隍廟附近,那里流浪兒比較多。由于半天沒吃東西,又走了很多路,李云感覺很餓,想在小吃攤買碗粥填肚子。剛好在粥攤邊上,她看到有兩個男孩子,長得很瘦,穿的衣服也很破,年齡上也是符合的。旁邊的老百姓說,這兩個孩子從來不說話,很可憐。李云就請他們吃粥,同時問一些問題。但無論怎樣問,他倆什么都不講。
剛到蘇聯(lián)時的毛岸英、毛岸青
李云不敢多問,連忙將情況上報,黨組織派馮雪峰(時任中共上海辦事處副主任)前來進行核實,確認孩子是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董健吾利用去西安和張學良接觸的機會,請張學良幫助送朋友的孩子出國求學。李云回憶說:“張學良答應,并讓部下李杜將軍于1936年6月帶著兩個孩子經(jīng)法國去了蘇聯(lián)。到了莫斯科以后,他們被送到第二國際兒童院……”
后來,在接受采訪時,包括在2008年寫的回憶錄中,李云一直沒把找到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她只說自己當時去尋找了。2011年6月,毛新宇來看望當年找回毛家兩兄弟的恩人時,李云才首次詳細敘述了尋找的經(jīng)過。不過,李云仍然對毛新宇說:“你不要感謝我,這是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這個秘密我埋在心里70多年,現(xiàn)在終于可以說出來了……”
在上海期間,李云和中央特科同事們創(chuàng)造的另一個人間奇跡,就是保護“中央文庫”。當時“中央文庫”保管的,乃是黨從成立起至1933年黨中央撤離上海期間的重要文書檔案,包括黨的歷屆代表大會決議、通告和會議記錄、中共中央跟共產(chǎn)國際的往來文電、各級地方黨組織的請示報告、黨內(nèi)報刊和一些知名烈士的遺書等?!爸醒胛膸臁笔屈h內(nèi)習慣提法,實際上,它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座中央級秘密檔案庫,堪稱中共早期記憶的“一號機密”。1930年,存有中共早期記憶的“一號機密”——“中央文庫”始建。中共六屆三中全會閉幕后,周恩來親自過問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座秘密檔案庫籌備情況,包括秘密檔案庫的選址、工作人員配備等,并請瞿秋白起草了《文件處理辦法》。
據(jù)稱,挑選“中央文庫”的保管人員有嚴格標準:必須是久經(jīng)考驗的黨內(nèi)同志,而且他們必須持重、謹慎,嚴守黨的機密;同時,他們應該離群索居,很少與外界交往,既不參加任何公開活動,也不輕易與人結(jié)交,警惕性非常高?!爸醒胛膸臁钡谋9苋藛T搬家是常有的事,連許多高層領導都不知道他們的地址和任務。
最初兼管“中央文庫”的是中央秘書處文書科科長張唯一。1932年底,陳為人接替張唯一,專管“中央文庫”,中央資助他開了一家湘繡店以掩人耳目。1936年秋,陳為人與徐強接上了關(guān)系。鑒于陳為人的身體情況(嚴重肺?。?,遵照組織決定,徐強夫婦接收了陳為人送來的4箱文件,同時接過了守護“中央文庫”的任務。在之后一段時間里,徐強夫婦還定期給陳為人送生活費。陳為人在與徐強夫婦交接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后來,李云在回憶這段往事時動情地說:“陳為人去世后,徐強和我就接管了‘中央文庫,后來又交給了周天寶,周天寶之后是繆谷稔??姽蕊俏焕宵h員,1927年入黨,有嚴重的肺病。因為保管‘中央文庫,責任重,風險大,生活特別清苦。1942年他病重,黨組織又派23歲的陳來生接管‘中央文庫。”陳來生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發(fā)動全家力量,多次搶在敵人前面轉(zhuǎn)移中央密檔。在最險惡的環(huán)境下,陳來生想盡各種辦法,不停轉(zhuǎn)移,還要自己解決經(jīng)費問題,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負責聯(lián)系陳來生的陳慧瑛,立即向中共中央華東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劉曉匯報了“中央文庫”的情況。1949年9月初,陳來生親自押車,將自1942年7月起所負責保管的從我黨誕生時起至全國性抗戰(zhàn)時止的各種文件、資料,計104包,共16箱,絲毫無損地送到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由市委轉(zhuǎn)交中共中央華東局辦公廳。
面對那些沒有紙邊的歷史文件,人們難以想象它們曾在國內(nèi)外反動勢力“追剿”下,在“未受到霉爛、蟲蛀、鼠咬等半點的損傷”的情況下,完好地保存近20年。這個奇跡很快傳開,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批閱簽發(fā)嘉獎令,上海市委也公開發(fā)表嘉獎信,隆重表彰所有“中央文庫”守護者的英勇事跡,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守護了這一“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國寶”。如今,“中央文庫”已成為國家檔案館的鎮(zhèn)館之寶。
1936年5月,宋慶齡和馮雪峰在一次會面時提及,自己有事要和黨聯(lián)系時不太方便,希望派一位黨員經(jīng)常和她聯(lián)系。不久,黨組織選定李云作為上海黨組織與宋慶齡之間的聯(lián)絡人。李云開始不敢承擔這個重任,擔心工作不好做。經(jīng)過馮雪峰的耐心勸導,她服從組織決定。于是,李云化名錢小姐,正式成為黨組織和宋慶齡之間的聯(lián)絡員。
5月下旬的一天,李云前往莫里哀路(今香山路)29號宋慶齡的寓所與宋慶齡見面,兩人一見如故。此后,李云作為宋慶齡秘書(實際上是聯(lián)絡員),每星期去宋家二至三次。一個多月后,為了聯(lián)系更為方便,李云每天都去宋慶齡處。在當時白色恐怖環(huán)境下,宋慶齡寓所周圍有特務、密探監(jiān)視,李云每次進出宋慶齡的寓所,都小心翼翼,不得不經(jīng)過一番喬裝打扮,甚至有時還要在半路上改裝,或兜馬路、跑商場,直到確保身后沒有“尾巴”。
當時,宋慶齡如有重要事情商量,就要李云去約馮雪峰會面,一般的事情她就直接跟李云說。宋慶齡經(jīng)常將一些南京政府方面的消息告訴李云。一次,她對李云提出,是不是可以幫助她了解一下共產(chǎn)國際特工牛蘭夫婦的情況。李云回來后向馮雪峰作了匯報。之后,每次南京傳來的情報中有關(guān)牛蘭夫婦的情況,李云都抄一份給宋慶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李云接到黨中央發(fā)來的電報,在第一時間報給潘漢年后,還受命向宋慶齡報告了西安事變的情況。第二天,李云在宋家信箱里發(fā)現(xiàn)一封恐嚇信,并附有兩顆子彈。信的大意是:你勾結(jié)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委員長,如果蔣委員長發(fā)生意外,這些子彈是不認人的。宋慶齡看后說:“不怕他們,我收到的恐嚇信也不止一封,見得多了。”李云則向潘漢年、馮雪峰匯報了這件事,他們非常重視,認為不可麻痹大意,遂派人去宋慶齡住處周圍,加強保衛(wèi)。當再次收到黨中央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電報后,李云按照潘漢年吩咐到宋慶齡家中通報情況,并聯(lián)系潘漢年和宋慶齡會面事宜。
1937年春,李克農(nóng)利用到上海治療眼睛的機會,通過李云與宋慶齡約定會見時間見了面。7月初,中共代表團周恩來、博古、林伯渠與國民黨代表在廬山會談后到達上海,他們要會見宋慶齡,也由李云轉(zhuǎn)告并約定會見時間。周恩來一行見到宋慶齡,大家都極為高興。他們在大革命時期就相互認識了,談得很熱烈。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我黨以及有關(guān)人員與宋慶齡之間的聯(lián)系,幾乎都是通過李云進行的。
1937年的一天,宋慶齡和李云談了一些事情后,突然問李云:“我現(xiàn)在算不算黨員?”李云心里一熱,但不便直接回答,就說:“我回去問問?!彪S后,李云向潘漢年請示應如何答復。潘漢年表示:“孫夫人的入黨問題,必須中央來考慮?!彼终f:“明天你對夫人說,你和共產(chǎn)黨員一樣?!彼螒c齡聽了李云的答復后特別高興,一定要留她吃飯。
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上海陷入日軍的包圍。李云向宋慶齡傳達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電報內(nèi)容,請宋慶齡離開上海去香港避險。臨行前,宋慶齡要求李云繼續(xù)陪同她。在組織批準下,李云于12月23日登上去香港的郵輪,繼續(xù)陪在宋慶齡身邊。在香港,宋慶齡發(fā)起成立保衛(wèi)中國同盟,并任主席。
宋慶齡和李云(右)在中國福利會辦公室
1949年5月,上海解放。8月,李云從濟南到達上海,在擔任了幾個月上海蠶絲公司第二綢廠黨支部書記、副廠長后,又被調(diào)到上海商品檢驗局,擔任軍代表和接管專員。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提出要李云協(xié)助她做中國福利會的工作。1952年6月,組織上調(diào)李云專職到中國福利會工作,宋慶齡安排她擔任中國福利會秘書長。從此,兩人又長期在一起工作,續(xù)寫深厚的友誼。
“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宋慶齡對此很不理解。同時,她對李云也很關(guān)心。1966年九十月間,她告訴李云:“本來我要劉某某(中國福利會派給她的一名秘書)寫信,不料她拒絕,我不得不自己寫信了。”并囑咐李云:“你趕快檢查工作,作自我批評,就可以很快恢復工作……”當時,李云正被批判,被戴了“思想右傾”、“只要宋慶齡的領導不要黨領導”和“以宋壓黨”等一大堆帽子。
其實,中國福利會每年的工作總結(jié)報告,都是首先送給上海市委宣傳部,然后再送給宋慶齡的。然而,市委宣傳部派出的“文革”領導小組,有意把這說成是李云的罪狀。而且他們還勒令李云,將宋慶齡寫給她的信全部交出來。李云回去與老伴商量怎么辦,徐強認為這些信件決不能落到那些人手里,還是寄給周總理好。隨即,李云將40封宋慶齡親筆寫的信全部裝入文件袋,連同一封給周恩來的信,寄給了總理辦公室。“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因工作原因,李云離開中國福利會。1978年6月,李云任上海市政協(xié)副秘書長,一直保持和宋慶齡的友好聯(lián)系。
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他們是地下工作者,戰(zhàn)斗在敵人的心臟;他們是聽風者,守護永不消逝的電波;他們是利劍,用生命刺破云霧重重的長夜;他們是火焰,用熱血熔鑄不朽的豐碑。他們就是中央特科的戰(zhàn)士。也許,在隱蔽戰(zhàn)線工作的他們,名字無人知曉,但他們的功績與世長存。李云就是這樣,她從事的事業(yè)無比高尚,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卻默默無聞。
而對于自己的傳奇經(jīng)歷,諜界女杰李云也一直是緘口不言,一點也不透露。直到有中央首長親自告訴她,中央特科保密期限已過,她才肯將有關(guān)情況講出來。李云從事情報事業(yè)多年,但她的事跡直到2011年才逐漸被人了解。是的,如果她沒有接受采訪,那么中央特科這一段歷史,可能就會永遠成為謎團。
2013年8月16日,98歲的李云在上海逝世,留下了一段傳奇?;仡欁约旱囊簧钤品浅5?。她曾表示,不喜歡被拔高,也不喜歡被塑造。她說自己只是嚴格按照黨的紀律,一絲不茍地履行職責,做好本職工作,“對得起我自己,對得起黨”。李云自我評價是:“我覺得自己這輩子沒有虛度,為祖國盡了小小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