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宇宙希聲三籟之器

      2023-05-23 00:00:00顧穎岳凱
      關鍵詞:弦樂器

      [關鍵詞] 白集漢墓;漢畫像;弦樂器;箏;琴

      徐州白集漢墓(圖1)出土有三幅古琴圖像石刻,分別位于前室東橫梁(圖2)、中室北壁西側(圖3)以及中室南壁上(圖4)。畫像中這三把弦樂器在形制上的共同特點是琴體形狀,皆呈平直的規(guī)則長方形,演奏者跽坐席上,弦樂器的一端放置在雙膝上,另一端放在地上。對于這三把弦樂器到底是琴還是箏,研究學者關注較少。最早在南京博物院發(fā)表的發(fā)掘報告《徐州青山泉白集東漢畫像石墓》一文中,三個樂器被認定為“琴”。近年也有學者分析這三把樂器應該為“箏”〔1〕,同時也有人認為是彈琴圖〔2〕。學界在討論琴、瑟、箏、筑等弦樂器的區(qū)別時,大都是從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中去鑒別,但是所謂的出土文物也是先入為主地被命名為某一種樂器,之后的研究也就在此基礎上進行,所以很難有確鑿的說服力,尤其是在“箏”與“琴”的辨別上更是眾說紛紜,并無定論。本文即是將這三幅畫像放在整個墓室環(huán)境中,結合當時的時代精神與墓主人的君子理想進行分析研究,認為這三幅漢畫像上的樂器并不特指某一種樂器,而是代表“琴”這一大類,或者是“琴瑟”的象征。

      一、“箏為筑身”與“箏形如瑟”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也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撥弦樂器〔1〕。目前資料所見最早的古琴實物是2016年在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發(fā)現的一把“半箱體”古琴〔2〕。比之前記載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早了300年(圖5)。古琴發(fā)展到漢代,已漸至定型,7弦成為古琴的固定形制〔3〕。直到今天古琴仍然是固定的1.2米,7根弦,因此也被稱為“七弦琴”。白集漢墓畫像中的三把弦樂器都是細長形制,弦痕清晰可辨,其中一幅尾部刻著尾岳,一幅尾部刻有凸起的弦枘,似乎與箏特征相符,但是仔細觀察弦樂器刻畫的弦數卻為3根、4根不等,所以無法從圖像上斷定其具體為何種弦樂器。筆者推測,這應是當時工匠象征性刻畫琴弦以示意,并非完全寫實。

      古箏也被稱為“秦箏”,《史記· 李斯列傳》載:“夫擊甕叩缶彈箏…… 真秦之聲也”〔4〕。說明箏至少是起源于秦時的樂器,在民間得到了普遍的發(fā)展,并與甕、缶等一些非常容易制造的樂器一起合奏?!稇?zhàn)國策·齊策》中記載了這種百姓普遍能吹拉彈唱的盛況,“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箏?!薄?〕從中不難看出,箏在民間十分流行,也是其中唯一的弦樂器?!豆沤褡ⅰ防镆灿涊d邯鄲美女羅敷陌上采桑,彈箏作《陌上桑》拒絕趙王調戲的故事。說明秦時古箏的流傳很廣,在民間很盛行〔2〕。關于箏的式樣和來源,《說文》曰:“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薄?〕《釋名》曰:“施弦高急,箏箏然也?!笨梢姽~早期很可能是竹子制作的,發(fā)出的聲音是“錚錚”音。應劭《風俗通義》載:“箏,五弦筑身也……箏形如瑟……”〔4〕這里說明箏的外形與當時另一種樂器“筑”有相似之處。而筑的外形是什么樣的? 《說文》曰:“以竹曲五弦之樂也。從竹,從鞏。鞏:持之也。竹亦聲?!薄?〕鞏是懷抱的意思,就是說“筑”是一種抱在懷里演奏的竹制樂器。劉熙《釋名》中描述了筑的式樣:“筑,以竹鼓之也。如箏,細項?!薄?〕《漢書·高帝紀下》載“今筑形似瑟而細頸也?!薄?〕首先可以確定,箏和筑都是以竹子為材料制作而成的。林謙三認為筑和箏是棒狀的東西,或者是將圓竹筒剖成兩半的形狀〔8〕。長沙的西漢王室墓出土有筑,就是這種“大頭細頸”的棒形。大的一頭為琴箱,細頸為琴頸,演奏時,左手持琴頸按弦,右手拿竹尺擊打琴箱。馬王堆一號漢墓彩繪棺中就描繪一幅仙獸擊筑圖(圖6)。

      既然箏“鼓弦筑身”,應該也是類似竹筒或者木棒的弦樂器。那么筑與箏外形如此相似,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又是什么呢? 其實區(qū)別主要在于演奏的方式,筑是擊打方式演奏,比較有力,而箏由于是彈撥樂器,所以沒有細頸,是通體圓形棒狀。浙江海寧出土的演奏弦樂器俑,之前被命名為“撫琴俑”,其實所彈奏的樂器為圓柱形,似竹筒,認定為箏更為確切(圖7)。

      箏在最初的時候是以竹為原材料,后來發(fā)展中更多地用木料,比如梓。而《風俗通義》中提到的“箏形如瑟”,其實“瑟”就是“箏”,只不過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名稱而已。這種現象今天仍然存在,同一個工具,在南北方叫法不同,甚至在同一個省份的不同區(qū)域,叫法也有區(qū)別?!豆旁娛攀住防镉小扒毓~何慷慨”和“齊瑟且和柔”兩句,箏在秦叫“箏”,在齊則叫瑟。秦箏就是齊瑟〔1〕。學界在討論琴、瑟、箏、筑等樂器的區(qū)別時,大都是從文獻和出土實物中去鑒別。很多學者以出土的文物形制的區(qū)別尤其是弦數的多少來區(qū)分琴、瑟、箏、筑的不同,眾說紛紜,一直沒有定論。其實僅是箏這一種弦樂器就經歷了多次的變革和改造。所以,箏、瑟最初應是同一種弦樂器,只是在不同的地區(qū)或者不同的時間它們會有一些區(qū)別。而筑和它們是很相似的,只是表演時,筑是以竹擊打的方式演奏。

      漢代四百余年間,樂器也在不斷更新和改革中。由于制作這些畫像的工匠并不是制作或者使用這些樂器的藝人,即使是現代人,除非是精通樂器者,外行人對于很多外形相似的樂器也并不能很清楚地區(qū)分,更不用說當時制作漢畫像石或者陶俑的工匠們,他們技巧參差不齊,藝術素養(yǎng)也有很大差別。就算是表現上層社會和士人社會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用習慣使用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從畫像樂器的形態(tài)上甚至是弦的刻畫數量上去鑒別樂器的名稱,顯然是不科學的。它們都應屬于“琴”這一大類,可以統稱為琴。我們從這種弦樂器在墓葬中具有的文化象征意義上來分析,也應該就是琴,或者是琴瑟(箏)的共同象征。

      二、“君子之座”與“左琴右書”

      白集漢墓墓室曾被盜,未留下墓主人的身份證明,墓室也沒有明確的銘文題記,但是從墓室結構和墓室的畫像內容來看,墓主人身份至少應是四百石左右的官吏〔1〕。具體到墓室畫像中,可以判斷墓主人是一位自詡為君子的中等官階的武官。

      白集漢墓中出現的人物大多佩劍,北橫梁(門楣)有一幅《比武圖》,畫面中兩人正手執(zhí)武器比武,后面有第三人手中持劍,似乎在等待比武;中室西壁(南)刻石下層一男子頭戴山字形冠,腰中掛有一把長劍;不僅如此,中室西壁北側還有一個“武庫”,架上有戟、矛,還有一把長劍。這些圖中都刻繪有劍,而劍在春秋時就是君子象征身份的必備裝飾品,更是身份的象征?!墩f苑·反質》記有“經侯往適魏太子,左帶羽玉具劍,右?guī)Лh(huán)佩?!薄?〕劉向的《說苑》中記載了兩千多年前發(fā)生在古徐國的“季札掛劍”的故事〔3〕,徐君看上了季札的劍,但是季札作為使者還要去別處完成使命,所以,只好在心里許諾將劍送給徐君,等完成使命再將劍相贈。可見,劍不僅是身份的象征,佩劍還是一種禮儀,而君子所為就要符合禮儀,因為君子就是孔子提出的“仁義禮智信”與“忠孝廉悌”集一身的完備者,是完美人格的化身。再從祠堂西壁刻有《孔子問禮圖》來看,更說明墓主人是以君子的品格作為自己理想的一位中等武官。古之君子未嘗不知琴也〔4〕??鬃咏虒W內容是“誦詩三百,弦詩三百,舞詩三百”〔5〕,他的授課方式是一邊彈琴一邊吟唱。

      《孔子世家》中對此有明確的記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薄?〕在眾多的樂器中,箏、瑟、琵琶、笛子等都講究技藝,而惟有琴遠超一般樂器的內涵,被稱為“琴道”,“琴為圣樂……當以道言,非以藝言也”〔7〕。“夫琴者,閑邪復性,樂道忘憂之器也?!薄?〕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所以歷代文人多以琴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道器”?!扒僦畹镭M小技也哉? 而以藝視琴道者,則非矣!”〔9〕這說的就是操縵之道。

      《樂記》云:“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薄?0〕這里是說琴的音色是樂器種類中“絲”屬器樂,“哀”是其特色,哀得以立“廉”,廉以立“志”,聽琴瑟之音在取“志義之臣”。所以,絲屬的樂器———琴因其音色之哀可以立廉立志,因此被白集漢墓墓主一樣的忠義之臣奉為自己鐘情的器物,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移情”。正如伯牙被成連棄在蓬萊山上,看著洶涌的海水,耳邊傳來陣陣群鳥悲鳴聲,伯牙心灰意冷,仰天長嘆:“蓋將移我情乎?”“乃援琴而作《水仙》之操?!薄?〕西方的“移情說”是將人的情感灌注于對象,使之成為表現主人公精神內容的象征。伯牙與白集漢墓墓主的“移情”是需要外物的刺激喚起人的內心情感,并以物來體現,從而達到人與宇宙萬物合而為“一”的至高境界。古琴的形制和音質也隨著漢代君子的理想被制造成天地人三籟合一的器物。古琴形制上圓下方,代表了天圓地方,暗合天地之象;琴面排列著十三個徽點,代表包括閏月在內的一年12個月;古琴的具體部位又以人的額、頸、肩、腰來命名,似乎是對人體的模仿;而琴音有散、泛、按三種音色,“泛聲……天也;按音……地也;散音……人也,三オ之道備矣”〔2〕。人存在于天地之間,古琴凝天地萬物之聲于其中,成了萬物齊一的三籟之圣器。

      古琴的創(chuàng)制傳說都與三皇五帝或先賢圣人有關?!胺x氏作琴,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薄?〕“琴,禁也,神農所作?!薄?〕“昔者,至人伏羲氏王天下也,…… 削桐為琴?!薄?〕“夫琴者,……夫圣而不可知之謂神,非堯孰能當之? 〔6〕所以,琴的出身也因為這些傳說而顯得高貴,能有資格操琴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漢畫像中撫琴圖大多出現在宴會中,說明當時以琴樂侑食是一種時尚。但古箏據傳造于戰(zhàn)國時秦地民間,最初在田間地頭,百姓中廣為流傳,帶有雅俗共賞的特點,前文羅敷陌上采桑彈箏的故事就是民間娛樂的一個縮影。而古琴的出身被附上伏羲、神農、堯、舜、文、武、周公、孔子等圣王先賢,被高貴化神性化,具有陽春白雪的神圣特質,兩者真可謂天壤之別也,故此樂器也被等級化,古箏曾被視為“低俗之樂”,而古琴則是“天籟之音”。直到唐代還有“世上愛箏不愛琴,則明此調難知音”的古琴優(yōu)越感。由此在貴族的墓葬中,作為君子的墓主人,一定是將古琴作為自己品格的標榜,以此表達自身的理想化身。

      三、“琴瑟和鳴”與“莫不靜好”

      朱長文在《琴史·序》中說他寫《琴史》的原因之一就是古琴是文人音樂的代表,其演奏的主體多為文人士大夫階層,“載在前史,班班可述,后之君子,宜為之裒次而褒顯也”〔7〕而白集漢墓的墓主人很明顯屬于士大夫階層,作為君子的墓主人在生前和死后都會將代表君子品格的琴作為他的身份和理想的象征。

      而琴具備“古”“清”“和”“靜”的特點,符合墓主人的君子理想。

      古:上古琴曲多有儒家“敬天法古”的生命情懷,是“八音之興、眾樂之統”,古琴是樂器中最古樸的載體,是儒家理想的最佳實踐之物〔1〕。漢代人借助古琴表達了渴望回歸生命始源、追求天人合一的終極理想。古人以古琴之音為宇宙中最原始的“太古之聲”或是最古遠的本初之音“天地元音”。

      清:古琴在演奏時有一個“走手音”的特殊方法,左手來回滑動,聲音由實變虛,由近而遠,于無聲之處更有一種詩意般的空靈感和飄逸感〔2〕。范仲淹請教崔遵度“琴何為是”?,崔遵度回答“清厲而靜,和潤而遠”〔3〕。這里主要是說古琴音色的特點,首先是輕微澹遠,不能有躁急之聲,如果出現“箏聲琶音”則不符合撫琴正音,意思就是要將高超的技法與性靈涵養(yǎng)結合起來,也就是儒家的中和之道,即“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疾而不速,留而不滯”〔4〕。講求“中和疾徐”,做到和諧共處,恰到好處。

      和:古琴是承載儒家正統文化的樂器,被視為“八音之首”,被委以治國平天下的重任,“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正人心也”〔5〕?!扒僬?,禁也”,是傳統美學思想最重要的命題〔6〕。儒家提出這個命題,就是在音樂的審美和風格等方面作出了很多限制,強調要“中和”“平和”。不僅是對樂曲有限制,對演奏場所和表演者的身份也有要求。

      靜:漢畫像中古琴的彈奏形式一般都是操琴者在室內或并不開闊的空間,一般一人彈奏,三兩聽眾品聽。白集漢墓的中室北壁西側和中室南壁中的古琴彈奏都非常明顯是在室內,前室南橫梁畫像中從云中垂下鳥頭,證明古琴所處的空間應該是室外,但是舞者就一人,說明器樂演奏的聲音并不洪亮。古箏因為流行于民間,音量高,音域廣,適合在廣闊的空間演奏。而古琴更適宜在小空間演奏。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寫道:“琵琶箏笛,間促而聲高……琴瑟之體,變希而聲清……是以聽靜而心閑也”〔7〕。嵇康通過比較箏與琴的不同聲響效果和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明確了古琴具有“靜”“清”的特點。

      古琴最早在《詩經》里出現,最初琴和瑟還有歌詠是經常配合在一起的,當時稱之為“弦歌”?!对娊洝分械娜俣嗥际怯们偕樽嗪铣摹?〕。詩經中“琴瑟”并列的詩句比比皆是,諸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靜好”〔9〕等等。

      古人演奏器樂不能離開歌唱,《尚書·益稷》記載“搏拊琴瑟以詠?!薄?〕戰(zhàn)國前,琴瑟一直都是如影隨形,用于廟堂之上,成為樂隊中必備的合奏樂器,“堂上之琴瑟,堂下之鐘磐”。之后,琴進而獨立成為“進御君子”之器。但是,古琴依然還具備“琴瑟和鳴”之意,衍化到漢代墓葬文化中,更有夫妻百年好合的象征意義。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時彈唱了一首《鳳求凰》的弦歌:“凰兮凰兮從我棲,……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2〕司馬相如以“鳳”自比,對他心中的“凰”———卓文君熱烈追求,彈琴吟唱,以表達傾慕之情。在白集漢墓的墓室中,“交頸”圖式與“比翼”圖式或“雙鳳啄魚”圖式等暗喻夫妻恩愛和睦的鳳凰畫像多達7幅。比如中室南橫梁中,在眾多的祥禽瑞獸中,有一對鳳凰相向并立(圖8上);中室北壁東側,有一二層樓閣,屋內墓主人夫婦對坐幾前,舉案齊眉,兩只鳳凰并列屋頂兩側,頸部貼在一起,與恩愛的墓主人夫婦一樣親密無間(圖8中左);后室東側的一塊畫像石上部,兩只鳳凰交頸在一起,難舍難分(圖8中右)。后室本來就是墓主人棺槨停放的地方,更是靈魂棲息之所,所以,后室比喻恩愛的鳳鳥畫像很多。如此多的鳳凰畫像出現在夫妻合葬墓中,除了表達夫妻“黃泉共為友”的理想,更是表達后世子孫能夠綿延不絕的期望。

      綜上所述,古琴是墓室主人品格的標榜以及表達自身理想的化身,“琴瑟和鳴”在漢代已經成了夫妻恩愛的象征,作為夫妻合葬墓的白集漢墓也出現了大量的鳳鳥和鳴的畫像,這足以證明,徐州白集漢墓畫像中的三幅弦樂器圖實為古琴圖。

      猜你喜歡
      弦樂器
      現代樂器中的物理學常識探討
      現代樂器中的物理學常識探討
      弦樂器的練習與演奏分析
      魅力中國(2019年24期)2019-12-18 03:54:00
      交互電子音樂視角關照下弦樂器功能形態(tài)的拓展
      藝術科技(2019年12期)2019-11-23 12:37:12
      樂器中的物理學現象分析
      基于振動信號檢測的弦樂器視聽強化應用設計
      弦樂器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
      戲劇之家(2017年9期)2017-11-16 00:42:32
      淺談弦樂器的練習與演奏
      北方音樂(2017年8期)2017-01-28 05:07:01
      拉弦顫指技巧的練習與應用
      北方音樂(2016年7期)2016-02-03 23:26:42
      箜篌與宋詞演唱
      陆川县| 英德市| 始兴县| 康平县| 呼和浩特市| 甘德县| 建水县| 黄浦区| 黎城县| 封开县| 石景山区| 巨鹿县| 云和县| 福贡县| 井冈山市| 乳源| 沭阳县| 石台县| 措勤县| 青神县| 本溪市| 龙泉市| 新化县| 乡宁县| 花垣县| 汕头市| 柳州市| 忻州市| 西青区| 游戏| 当雄县| 东阳市| 秭归县| 嘉祥县| 三明市| 河津市| 周至县| 逊克县| 阳高县| 福泉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