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杰
【摘要】 除卻為人所熟知的情詩外,晚唐詩人李商隱在政治詩方面也有不少創(chuàng)作,在李商隱現(xiàn)存約六百首詩里,直接或間接反映現(xiàn)實政治的作品有近一百首,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開成二年所作、長達二百句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但就是這樣一首“擬之杜公《北征》,面貌不同,波瀾莫二”的作品,卻研究寥寥,且不成體系。它是人民苦難的真實記錄,也是李商隱的學杜標志,更是其個人政治觀點的表達。通過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的文本細讀,論述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更為全面地了解這首詩的價值和意義。
【關(guān)鍵詞】《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文學與現(xiàn)實;李商隱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7-004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7.012
衰門弱族又生逢亂世的李商隱,終其一生雖不得志,但心向和平,憂國憂民。在其所寫的近百首政治詩中,學者馬茂元認為長達二百句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以下稱《行次西郊》)是最為引人注目的。何焯稱“此等杰作,可稱‘詩史’,當與少陵《北征》并傳?!遍_成二年(837年)底,二十五歲的李商隱在由漢中去往長安的路上,目睹了位于天子腳下西郊地區(qū)的現(xiàn)實慘狀,悲憤不已的寫下了《行次西郊》,該詩在李商隱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大意義,卻少有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缎写挝鹘肌纷鳛闀鴮懱瞥d衰史的濃重一筆,從安史之亂寫到甘露之變,壯闊宏大,反映現(xiàn)實;作為李商隱學杜的明顯標志,《行次西郊》擬《北征》,仿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借鑒現(xiàn)實中杜甫的文學形式,完成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而作為李商隱個人的政治觀點,《行次西郊》表明了李商隱對于亂臣賊子的痛恨和自己希冀太平,報效國家的憂愁之思,正是文學與現(xiàn)實的相互融合。
一、宦官藩鎮(zhèn)亂,義山憂民思的內(nèi)容表達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可分為三段八節(jié),由行次西郊所見到村民自述再到詩人抒發(fā)感受一氣呵成,壯闊宏大。李商隱以村民之口回顧唐朝興衰,忠實記錄了安史之亂時的藩鎮(zhèn)割據(jù)和甘露之變時的宦官亂政帶來的深重災難,描寫了百姓在其中所遭受的艱難困苦,表達了自己對于那些趨炎附勢之人的痛恨厭惡,生發(fā)出了自己對民生疾苦的憂思,體現(xiàn)了文學對現(xiàn)實的反映。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還秦?!倍∷饶瓿笤?,詩人途經(jīng)長安西郊,所見一片殘破荒涼:田地里雜草叢生,“農(nóng)具棄道旁”,耕牛餓死,村落之中“十室無一存”,村民掩面啼哭,“無衣可迎賓”。天子腳下的人民竟然困苦如此!村民同李商隱陳述道,當年地方官實行仁政的時候,此地也是一片“樂土”。
唐朝初年,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施行了以均田制等一系列利于發(fā)展生產(chǎn)的政策,致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出現(xiàn),村民口中的“樂土”反映的正是當年的盛況:“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健兒庇旁婦,衰翁舐童孫?!痹凇岸嗳宄肌钡闹卫硐?,一片國泰民安。
但是好景不長,“降及開元中,奸邪撓經(jīng)綸”。開元后期,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一眾亂臣掌權(quán),進獻讒言重用邊將,“猛毅輩”寵臣當權(quán),最終導致政局混亂,“中原”戰(zhàn)亂不斷,百姓身陷屠戮,困于存活之時,亂臣賊子的奴隸走狗卻已經(jīng)吃膩了鮮肉肥腸,前后對比,大起大落。“皇子棄不乳,椒房抱羌渾。”太子被賜死,楊貴妃認了大自己十六歲的安祿山作干兒子,安祿山因此驕縱蠻橫,不僅賞賜之豐、擁兵之眾令人咂舌,更是在駐地和京城之間的路上“五里一換馬,十里一開筵?!蹦芰看蟮揭谎砸恍锌伞皠影兹铡?,天子朝會之上為其“特設(shè)”金雞屏障仍不滿足,要“坐在御榻前”,造反之心昭然若揭,藩鎮(zhèn)割據(jù)已成氣候,接下來就是安祿山叛亂的高潮。
安史之亂爆發(fā),胡人在安祿山、史思明的帶領(lǐng)下以摧枯拉朽之勢長驅(qū)直入長安城。流離失所的百姓“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轓。”“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云?!鄙x更甚勝死別,辛酸難以名狀,怨氣可沖九霄!臣子膽怯、眾將潰散、皇帝逃跑、藩鎮(zhèn)進逼、降臣逢迎,海清河晏的盛世景象一去不返。
東南地區(qū)搜刮資源,黃河上游又遭淪陷,國家窘迫至“萬國困杼軸,內(nèi)庫無金錢?!笔勘驹谒┲?,食不果腹,衣裳單薄,軍餉也是“過時”發(fā)放。朝廷無法顧及戍邊士兵,百姓口糧不夠半年之用,苛捐雜稅又不斷增加。“臨門送節(jié)制,以錫通天班。”當權(quán)者把象征最高官銜的符節(jié)送到藩鎮(zhèn)門上,“宰相厭八珍”卻“瘡疽?guī)资d,不敢扶其根。”戰(zhàn)亂十余年,大唐衰替盛。
“近年牛醫(yī)兒,城社更扳援?!编嵶⒁蚱结t(yī)術(shù)得寵,與李訓合謀誅宦,大和九年,甘露之變失敗,鄭注被砍頭,“列若豬牛懸?!被鹿僖虼伺山姴稓⒍送h,鋤宦之計演變成禍及長安乃至近郊的恐怖大屠殺,官兵兇殘如盜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皟簩O生未孩,棄之無慘顏。不復議所適,但欲死山間?!眲偝錾男『⒈患胰寺槟緹o感的扔掉,不管逃到哪里只求能死在山里。
久旱塵漫天,“咫尺不相見”,人禍天災雙雙至,官逼民反作盜賊。“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節(jié)使殺亭吏,捕之恐無因?!惫?jié)度使濫殺無辜,無緣無故就要抓人,腰佩弓箭的官兵不光出巡“還射人”,在郿塢到陳倉一帶趕路“忌黃昏”。治安一片混亂的京郊,村民苦勸來人趕快上路。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崩钌屉[聽完怨憤不已,直言“我愿為此事,君前剖心肝?!币屪约哼殿^流出的鮮血染遍那君臣出沒的宮殿,那些攀權(quán)附貴,一下子從小吏變成尚書、從奴仆變成將軍的事情更是讓李商隱“不忍聞”。
二、擬《北征》,仿《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學杜”形式
宋《蔡寬夫詩話》云:“王荊公晚年亦喜稱義山詩,以為唐人之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鼻迦私鹞湎榉Q:“李義山極不似杜,而善學杜者無過義山?!崩钌屉[學杜已成定論。而作為一部長篇敘事詩,《行次西郊》表現(xiàn)出了對于杜甫所作《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繼承,是李商隱學杜的明顯標志,在后人對《行次西郊》的評價中,明確了這一關(guān)系。清代馮浩曰:“樸拙盤郁,擬之杜公《北征》,面貌不同,波瀾莫二?!奔o昀評:“亦是長慶體,而氣格蒼勁,則胎息少陵,故衍而不平,質(zhì)而不俚。雖未敢遽配《北征》,然自在《南山》以上?!薄皹阕尽薄耙嗍情L慶體”是說這首詩的風格質(zhì)樸,貼近生活,而“盤郁”“氣格蒼勁”則指“鋪敘有波瀾而不平,語言質(zhì)樸而不俚俗”的作品風貌,故而《行次西郊》同《北征》的學習之處,就在于它的語言和風格,尤以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為最。
(一)仿《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表達方式,寓史論于抒情及敘事之中
在杜甫創(chuàng)作《自京城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時,安史之亂的消息還未到長安,而杜甫憑借敏銳的政治眼光洞察到了“天柱”將折,“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既是所見之景,更是政治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國家危在旦夕,通過敘述旅途所見,呈現(xiàn)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慘狀,回到家“幼子餓已卒”的杜甫并不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之中,而是推己及人地生發(fā)出了“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的感慨,達到了真正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而《行次西郊》之中,李商隱借村民之口敘述了從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富饒安詳?shù)桨彩分畞y和甘露之變的民不聊生轉(zhuǎn)變,自己的情緒從“依依過村落”到“敢問下執(zhí)事,今誰掌其權(quán)”再到“冤憤如相焚”的變化,字里行間彌漫著濃烈的感情色彩,從西郊村落一角的變遷,延伸到整個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動蕩,既有細節(jié)的凸顯,亦有宏觀的概括,更將自己的情感在敘事之中充分展示,在表達方式上,兩者一脈相承。
(二)仿效《北征》的寫作手法
首先,都是“初記歲時,后敘行程”;“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蛇年建丑月,我自梁還秦。南下大散關(guān),北濟渭之濱?!鄙燥@不同的是,《行次西郊》以干支表明時間,唐朝沿用夏歷,以寅月為歲首,丑則為末月,開成二年十二月,即丁巳年丑月;而《北征》以皇帝年號開始,更顯莊重嚴肅。其次,都用了層次分明、段落清晰、收放自如的鋪敘手法?!侗闭鳌肥锥螌戅o闕所思;二段寫旅途見聞,抒發(fā)感情;三段寫歸家后妻兒狀態(tài);四段寫杜甫居家,心仍憂國?!缎写挝鹘肌肥锥螌懶写挝鹘妓?,以景入詩;二段寫村民自述,由安史之亂的影響,一直到甘露之變后國家百姓所受苦難之深重;三段寫聽聞所思,抒發(fā)自我感慨。二者都是由旅途見聞開始,由小及大地生發(fā)出落腳于國家層面的思考,以事件構(gòu)成段落區(qū)分明顯,大開大合之中,波瀾內(nèi)顯。此外,兩部作品也都在段內(nèi)寫景以表達感受:《北征》中,“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睂懯挆l之狀;“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書道中之險?!缎写挝鹘肌防铮案咛镩L檞櫪,下田長荊榛?!睂懟臎鲋疇?;“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睍鵀碾y之重??傮w來說,《行次西郊》結(jié)構(gòu)嚴謹,同《北征》一般,做到了鋪得開,扣得緊,收得攏,并充分繼承了杜甫以史入詩的傳統(tǒng)和悲天憫人的愛國情懷,形似神亦似,呈現(xiàn)出了節(jié)次波瀾,離合斷續(xù)的蒼莽雄直之氣。
二者有所不同的是,在《北征》之中,經(jīng)歷過開元盛世的杜甫還能表現(xiàn)出中興的愿望,而在《行次西郊》中,生于晚唐的李商隱感受到的只有“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大唐盛況已不再,故李商隱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是“只是近黃昏”的無奈。無論相似與不同,正是因為現(xiàn)實中杜甫對詩形式的探索,才讓李商隱可以仿效杜甫,并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自己的創(chuàng)造,這正是現(xiàn)實推動文學發(fā)展的表現(xiàn)。
三、唐朝興衰論,玉谿黃昏志的政治觀點
李商隱有著“我系本王孫”的自豪、家中三代出仕的熏陶,亦有著“傭書販舂”“將軍身旁,一人衣白”的起伏經(jīng)歷,耳濡目染和生活所迫讓他志在出仕為官,向往為國出謀劃策。作《行次西郊》時李商隱二十五歲,在這二十五年的時間里,憲宗、穆宗為宦官所殺,耽迷玩樂的敬宗為宦官所立,唐文宗經(jīng)甘露之變一蹶不振,宦官亂政、皇帝昏庸的現(xiàn)實深深刻在了李商隱的心中;而恩師令狐楚的去世、行次西郊時村民慘狀,更讓他對政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行次西郊的途中所見讓李商隱有了一吐為快的想法,便將這些政見抒發(fā)在了筆下,這使得《行次西郊》具有明顯的政治特征。該詩較為系統(tǒng)地反映了李商隱的政治思想,對于唐朝的重大事件都有著明確的態(tài)度和自己的見解,表述了自己對于唐朝興衰的根源探究,和對經(jīng)濟、民生層面的重點關(guān)注,體現(xiàn)了文學和現(xiàn)實的交融特性。
(一)對唐朝興衰根源的探究
李商隱認為,唐初社會的興盛在于實行仁政,任用儒官,“伊昔稱樂土,所賴牧伯仁。”“況自貞觀后,命官多儒臣。例以賢牧伯,徵入司陶鈞?!必懹^之治時選拔賢明的長官主政,一片國富民強之象。“奸邪撓經(jīng)綸”而到了開元年間,奸臣李林甫敗壞朝政,就釀成了災禍?!敖昱at(yī)兒,城社更扳援。”文宗的鄭注,也讓唐朝持續(xù)衰弱。“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虺鲂页驾?,或由帝戚恩?!边x官用人不以才能為先,“捋須蹇不顧,坐在御榻前?!碧菩诜湃伟驳撋津湙M跋扈,最終導致藩鎮(zhèn)割據(jù),從側(cè)面反映了其昏庸?!傍P翔三百里,兵馬如黃巾。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备事吨兒螅鹿俚満Ω?。通過這一系列的論證,最終得出了“又聞理與亂,在人不在天”的觀點,點明了導致人民苦難深重、國家衰敗的根本原因在于統(tǒng)治階級的“不作為”。這是李商隱在回顧歷史之后,基于現(xiàn)實情況之上的理性反思,反映出其開明仁政,以賢任人的思想。
(二)對于經(jīng)濟、民生層面問題的重點關(guān)注
李商隱在描繪國家動蕩局面時有所側(cè)重,重點探討了國家的經(jīng)濟危機和百姓的困苦生活。“南資竭吳越,西費失河源。因今左藏庫,摧毀惟空垣?!睂俚氐臏S陷和戰(zhàn)爭的持續(xù),使得當初傲視四方的帝國成了“有左無右邊”“筋體半痿痺”的殘廢,導致“萬國困杼軸,內(nèi)庫無金錢”。而在軍餉上“高估銅與鉛”又使得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還要想方設(shè)法地增收賦稅,“行人搉行資,居者稅屋椽。”“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边@樣的舉措無疑更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故不少百姓為了生存,只能鋌而走險。“盜賊亭午起,問誰多窮民?!眹揖脩?zhàn),百姓久苦,青壯拖家?guī)Э谒奶幪与y,只有“疲老守空村”。對于經(jīng)濟和民生問題的關(guān)注,有著李商隱個人的人文主義關(guān)懷,更表明了李商隱敏銳的政治意識。
四、總結(jié)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在李商隱的作品中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存在,也是文學與現(xiàn)實交替影響的結(jié)果。生逢亂世,用文學記錄現(xiàn)實是李商隱身為一個詩人的擔當,宏大的敘事篇幅讓其得以從貞觀之治到甘露之變做了比較全面的展示,深刻描繪了人民苦難之深重,內(nèi)容豐富,大氣包舉。學習前輩,從現(xiàn)實發(fā)展文學是李商隱作為一個晚輩的進取,效仿杜甫《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形式,整體語言質(zhì)樸生動,做到了寓史論于抒情及敘事之中,文學性和現(xiàn)實性兼具。成為自己,最終達到文學與現(xiàn)實的交融結(jié)合,是李商隱對自己的政治總結(jié)。緊跟時代的李商隱,積極為江河日下的唐王朝尋求發(fā)展之道,提出了自己開明仁政的觀點,體現(xiàn)了李商隱濃烈的憂患意識。
參考文獻:
[1]馬茂元.李商隱和他的政治詩:玉谿生詩論之[J].文學遺產(chǎn),1961,(367):1.
[2](清)何焯撰.義門讀書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羊春秋選注.歷代論詩絕句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5]周振甫選注.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 李商隱選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金啟華.杜甫《北征》賞析[J].名作欣賞,1983,(05):
48-53.
[7]葉嘉瑩.美玉生煙:葉嘉瑩細講李商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8]董乃斌.錦瑟哀弦 李商隱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9]吳調(diào)公.波瀾壯闊大氣包舉——讀李商隱長詩《行次西郊》[J].鹽城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02):18-24.
[10]王尚文.讀李義山的《行次西郊》[J].文學遺產(chǎn),1961,(367):1.
[11]黃世中.晚唐社會和政治斗爭的一面鏡子——論李商隱的政治抒情詩[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2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