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老同事快要退休了,手頭的事一件一件移交。片子不審了,稿子不看了,會也不開了。問他失落吧?他爽聲大笑:不上班了,以后倒真是——麻煩。
老同事的“麻煩”,指的竟是以后怎么上廁所!“平時,我總是跑到單位來方便,在家怎么都覺得意猶未盡?!彼⒎恰皫酱蟊恪币蛔?,前年去美國看孫子,發(fā)現(xiàn)在自己兒子家也不能自由方便地“方便”……
上廁所,很隱私的一個話題。可是,關(guān)系密切的同事、親友閑坐一塊,聊起此等“下流問題”,往往都有共同語言,或者說是共同的糾結(jié),糾結(jié)的程度不等、形式各異而已。有人在自家天天“方便”方便,出去走親訪友,哪怕在岳父母家,都難以習(xí)慣,通常選擇忍著憋著;憋到極限,才設(shè)法搜尋附近公廁解決問題。有人在家天天坐便器,而若外地出差,不管高檔酒店,還是寫字樓,首選蹲坑;實在沒轍,蹲到坐便器上解決。有老友的妻子接岳母過來同住照顧,他不太適應(yīng),變得尿頻尿急。有老友的女兒帶女婿上門拜訪,做丈人的每次莫名感覺心神不寧,無法做事……與食物或花粉過敏一樣,有的人與陌生人距離太近,即神經(jīng)過敏;一旦分開,癥狀會慢慢消失。
上述排異反應(yīng),或與安全感、自由度有關(guān),實質(zhì)是“距離問題”。心理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文化背景、環(huán)境、行業(yè)、個性的不同而不同。專家表示,人與人的距離,視關(guān)系遠近,大致分為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和親密距離。顯然,關(guān)系場景中,若有一方越位過界,必有一方或多方不自由——即使是親人之間,現(xiàn)在奉行的處世之道也是:親密有間。
距離產(chǎn)生美。不僅如此,適當(dāng)?shù)木嚯x,還會產(chǎn)生尊重、愛護、友好、禮節(jié)……不當(dāng)?shù)木嚯x呢?只會引發(fā)不適、不順、不暢。當(dāng)然,人一旦實現(xiàn)心靈自由,距離也許不再是距離,人們可以順其不自然,隨冏遇而安。但是,你的自由止于他人的自由,“一個人揮舞胳膊的自由止于別人鼻子的地方”。另一個問題,你沒有要求別人實現(xiàn)“心靈自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