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出處】老舍《二馬》:“馬老先生看出伊牧師已下逐客令,心里十二分不高興地站起來。”
【成語釋義】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
戰(zhàn)國時代,秦國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吸引了各國的仁人志士到秦國一展雄才大略。秦國的謀士重臣如李斯、韓非、張儀、蘇秦等原本都不是秦國人,而得到了秦王的重用。
秦始皇時期,韓國有位水利專家名叫鄭國,為了發(fā)展秦國的農(nóng)業(yè),上書秦始皇興修一條水渠,在得到秦始皇的應(yīng)允后,率千軍萬馬大修水利。當(dāng)時秦國的一些官員對秦始皇重用別國謀士有所不滿,于是上書毀謗鄭國,說鄭國別有用心,企圖以修渠為名使秦國的壯丁都不能去打仗。其他大臣也紛紛上書,說外來的謀士不可靠。秦始皇對外來的謀士也懷有疑心,于是下詔逐客,驅(qū)逐在秦國境內(nèi)的所有異國謀士。李斯力排眾議,上書秦始皇,寫下了著名的《論逐客書》,書中列舉異國謀士對秦國的貢獻(xiàn),論證秦國大膽使用人才的意義和必要性。最終使秦始皇回心轉(zhuǎn)意,為他以后的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chǔ)。
后來,人們把秦始皇“下逐客令”的故事引申為體面地拒絕一些心里不歡迎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