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森
寒冬之日,萬物蕭條,百草枯瑟,林果零落,野菜卻蓄勢待發(fā)。春日的野菜,經(jīng)受風(fēng)霜的洗禮,雨雪的滋潤,沒有任何病蟲害,是最環(huán)保最經(jīng)濟(jì)的食物。
春食薺菜賽靈丹。薺菜是春日里最早的野菜,氣候溫暖的年份,大寒小寒時節(jié)田野里就能見到零零星星的薺菜,立春一到呼啦啦冒出來,直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后才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我的老家在一個小山村,房前屋后,田壟溝邊,到處都是野薺菜。一般春節(jié)前后適逢立春,我回老家過春節(jié)的時候,總要挖幾袋子,除了自己享用,也送給要好的朋友們。薺菜的吃法多種多樣,薺菜粥,薺菜羹,薺菜餃子,薺菜春卷,薺菜包子,薺菜肉湯,手巧的還能做出薺菜湯圓。早春,我們的餐桌上經(jīng)常都有薺菜春卷,薺菜餃子,待到桃花李華競相盛開春色爛漫的時候,薺菜已經(jīng)老了,粗糙澀口不能吃了。我就采它的花兒,白白的小小的花兒煮雞蛋,不僅可以為雞蛋增添一絲菜香,還可以治療頭暈。
薺菜過后是野芹菜。野芹菜,又名水芹,食用的歷史很早,“菜之美者,云夢之芹”,《周禮》中芹就指的野芹菜。山腳下溝邊溪澗的野芹菜味道最佳,那里空氣潔凈新鮮,山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zhì),野芹菜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吃過之后令人回味良久,難以忘懷。野芹菜炒臘肉,野芹菜炒雞蛋,野芹菜煎小魚,野芹菜芝麻餅......那個香啊,何止是停留在口腔、鼻孔、喉管、腸胃,簡直滲入到五臟六肺的角角落落。老了的野芹菜可以腌制去掉葉子,底部粗糙的部分不要,只要莖。洗干凈,晾干水,用手把芹菜莖折成一段一段的,把老纖維撕去,放少許生姜紅辣椒,這樣做都是為了不奪去野芹菜的天然香味,撒上鹽,拌均勻,裝入瓶或壇子中,大概半個月就能吃。香香的,酸酸的,脆脆的,辣辣的,略帶清甜,是絕佳開胃菜,還可以充當(dāng)調(diào)味品,質(zhì)感可口。《詩經(jīng)》里“思樂泮水,薄采其芹”的詩句,表現(xiàn)了泮宮作為最高學(xué)府和舉行祭祀慶功等多種禮樂活動的場所,在大型宴會宴請賓客時,水芹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采芹獻(xiàn)芹納芹的典故。吃野芹菜的時候,對孩子們講講這些,不失為最自然最本色的生活教育。
不同于野芹菜清淡綿長的香,香椿是一種香味非常濃烈的野菜,仿佛是為了應(yīng)和鳥語花香這個詞。偶然在菜市場遇到一位賣香椿的婆婆,香椿葉用一根根青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一元一把。買了一把回去切碎煎雞蛋,拌豆腐,全家人很愛吃,此后常買她的香椿葉。時間長了和婆婆很熟悉,她告訴我她家有兩棵香椿樹,只要有陽光,就長得飛快,嫩芽發(fā)出后立即采摘,過幾天又長出新芽,摘了長,長了摘,可以吃很多茬。因此春天吃點香椿葉,等于補陽光。她還教給我香椿的一樣吃法:炸香椿,開水焯過涼了之后,趕緊放在冰箱里速凍,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炸著吃。將雞蛋面粉調(diào)成糊糊,放點鹽,撒點花椒,把香椿掛上糊糊,又香又麻,別有風(fēng)味。村子里很多人就是這樣做的,可以吃好幾個季節(jié)。這些來自民間的智慧,讓我受益無窮。
春末,采糯米葉煮粥。糯米葉是一種木本植物的葉子,學(xué)名叫什么我始終沒有搞明白。它有神奇的功能,普普通通的大米煮粥時,丟幾片糯米葉,粥會像糯米一樣粘稠,且碧綠似玉,我喜歡把它盛在白瓷碗里,看起來賞心悅目。清早喝上一大碗,一股草木的清香讓人立刻精神滿滿。朋友圈里不少人向我討教,這樣的粥是如何制作的?小小的不花一分錢的糯米葉,讓我交到不少朋友。
春天吃的野菜還有藥食兩用的蒲公英。春天的蒲公英開得如火如荼,圓圓的金黃色小花好像一個個小太陽,把大地映照得明艷艷的。郊游的時候,和孩子一人帶一把小鏟刀,一個小袋子,邊玩邊挖,是很好的親子活動呢!蒲公英洗凈后焯水,用蒜泥香油涼拌。不過蒲公英性寒,我們吃的不多,主要是洗凈曬干備著,因為它是一味很好的消炎藥。上火引起的眼睛紅,喉嚨疼,耳朵癢,煮點蒲公英水喝炎癥不知不覺消除了,身上起小膿瘡還可以直接擦拭,可以用上一整年。
春天,如果能喝到柳葉茶,真是幸運無比呀!垂柳吐出點點嫩葉時采集,用炒制茶葉的方法烹炒,喝起來鮮、淡、甜,不亞于一些聲名顯赫的名茶,還有解熱止痛的功效。這種柳葉茶我只喝過一個春天,是山里的朋友制作的。僅僅是采集,就夠辛苦的。柳芽太嫩,對技術(shù)要求也高。
春天,野菜是大自然的恩澤,是飯碗中的美妙韻律。人和大自然一樣,從冬天中蘇醒過來,蓬勃生長,吃點無污染又營養(yǎng)豐富的野菜,幫助化解腸胃殘留的濁熱,為生命注入健康的活力。這,其實也是一種千百年的飲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