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雅集題材繪畫中的“博古”文化

      2023-05-30 18:13:05池海營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4期
      關鍵詞:博古文化

      摘 要:雅集題材繪畫作為傳統(tǒng)美術史中一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圖式,其畫面內容蘊含豐富的歷史人文信息與較大的藝術研究價值,受到了歷代文人和畫家的青睞。明代雅集題材繪畫無論是雅集圖,還是博古圖,抑或是歲朝圖與清供圖,在圖式題材與表現(xiàn)技法上,都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折射出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觀念與審美意趣,具有很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和較大的現(xiàn)實意義。研究這一時期雅集題材繪畫的圖式及其背后蘊含的深層文化意蘊,對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史研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雅集題材;“博古”文化;中國傳統(tǒng)繪畫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項目“明清博古題材繪畫研究”(AHSKQ2018D81)研究成果。

      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以“物”為藝術表現(xiàn)的主題始于宋代,畫家將傳統(tǒng)文學中的寄托、比興等手法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托物言志相融合,通過作品闡述自身對于世界的認知與看法。任何時代的繪畫作品都是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其題材、內容以及圖式大多是顯性的,并且其內在的文化內涵很容易被忽視。雅集題材繪畫作為明代博古繪畫的代表性創(chuàng)作圖式,其題材性、藝術性和文化性特征符合當時人們的認知。

      明代中期以后社會穩(wěn)定,人們生活富足,閑暇時文人多聚集在一處,或品茗宴飲,或探討琴棋書畫,或鑒賞古物。明代每一種雅集活動都是不同文人群體的興趣愛好與文化觀念的寫照,一方面可促進文人雅士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聯(lián)系,另一方面形成了文化、審美的交游群。如今,在欣賞那些明代雅集題材的繪畫作品時,畫面中古人那種閑逸的場景依然會吸引人們的目光,并令人為之所動。

      明代文學家沈德符(1578—1642年)在《萬歷野獲編》中提到,在嘉靖年間,隨著社會安定與生活的富足,“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園亭、教歌舞之隙,間及古玩”。文人雅士搜集各種遺留的古代青銅彝器與金石碑刻,并非只是為了使用或收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審美中“古”與“雅”對應,深刻影響著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取向及評價標準。明代很多文人出于對金石學和古器物的興趣愛好,通過雅集研究歷史典故史料,并進行鑒賞和辨別,變得更加博聞多識,充分體會到“品物進藝”的樂趣所在。明代書畫家董其昌(1555—1636年)在《骨董十三說》中提出:“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士可與古人相見在此也。助我進德成藝,垂之永久,動后人欣慕,在此也?!盵1]這種思想對當時的文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玩古、鑒古之風盛行,以古器物為媒介的“博古”文化活動也成為文人的一大愛好。

      文人作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結構中一個獨特的文化階層與群體,不僅是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宣傳者。明代文人將對博古器物的賞玩看作對生活的美學追求,以此提高其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清代鑒藏家吳其貞(1609—1678年)在《書畫記》中明確提出當時“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無,故不惜重值,爭而收入”[2]。一些有錢人為提升自己的社會身份與審美意趣,開始追隨文人這種尚古雅趣,以求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審美水平。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1558—1639年)在《小窗幽記》中描繪了自己的書齋生活:“余嘗凈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塵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盵3]可見,這是多么愜意的一種生活。這些古代金石碑帖、書畫瓷器、鐘鼎爵尊等成為文人日常閑暇之余鑒別、賞玩、相伴的對象,更為文房生活增添了幾分古雅與追古思緒。這一時期關于古代文物收藏與鑒賞的書籍大量出現(xiàn),如高濂《遵生八箋》、袁宏道《瓶史》、張應文《清秘藏》、文震亨《長物志》等等。

      明代雅集題材繪畫作品有很多,這些繪畫作品不僅在向觀者巧妙地敘述此次雅集在時間與空間上的真實性,也是對雅集中藝術活動的宣揚與向往。雅集題材繪畫的大量出現(xiàn),是作為一種象征古雅、閑適文化盛行的符號。這些雅集題材繪畫多以“博古、鑒古、玩古”內容為主題,與當時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這些畫面中的各種博古器皿刻畫細致、惟妙惟肖,不僅表達了文人追古、愛古之意,還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思慕。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提出:“骨董非草草可玩也。先治幽軒遽室,雖在城市,有山林之致。于風月晴和之際,掃地焚香、烹泉速客,與達人端止談藝論道,于花月竹柏間盤桓久么。飯余晏坐,別設凈幾,輔以丹罽,襲以文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若與古人相接欣賞,可以舒郁結之氣,可以斂放縱之習。故玩骨董有助于卻病延年也。”[4]可見,這種“博古”雅集活動對于天氣、環(huán)境、客人與環(huán)境要求很高,一定要精心地布置場景,以彰顯其身份高雅,表達對古人的追慕,寄托悠閑隱逸之思,體現(xiàn)祥瑞寓意。這類作品畫面大多以園林庭院或山林怪石為背景,各類禽鳥、松柏竹林、琴棋書冊、芭蕉竹石烘托出了文人雅集活動的雅致,各種器具等刻畫精微。畫家不僅要觀察細致與具有高超的寫實技巧,更要巧妙地布局構思,完整呈現(xiàn)出雅集活動場景。

      明代宮廷畫家謝環(huán)(1346—1430年)的《杏園雅集圖》(圖1),絹本設色,縱37厘米,橫401厘米。現(xiàn)今,世存兩幅《杏園雅集圖》,一幅藏于鎮(zhèn)江博物館,另一幅藏于大都會博物館。《杏園雅集圖》是一幅群像雅集作品,卷首題“杏園雅集”四字,故而得名。謝環(huán)在創(chuàng)作該作品時,布局巧妙,賓主分明,人物或聚或散,或閑談品茶,或鑒賞古玩;仆人則側立一旁,或端盤,或侍候。畫面中還有松柏竹林、文玩珍寶,以及石屏、硯屏、花瓶、筆架、香幾、香薰等物件。謝環(huán)有意識地對該作品的題材、布局、風格進行選擇與加工,塑造心中理想的文化藝術形象。畫面中的文人雅士不管是品茗博弈,還是撫琴聽曲、賞古鑒古,都體現(xiàn)了古代文人對于藝術與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與追求,最終形成了特定的“博古”文化。

      明朝雅集活動中樂于玩古、品古與鑒古,實質上在于“思古”,是傳統(tǒng)文化中“雅好博古”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通過藏古鑒古,一方面“可與古人相見”,追慕古人;另一方面又隱含對“隱逸閑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明代著名畫家吳偉(1459—1508年)的《詞林雅集圖》(圖2),絹本墨筆,縱27.9厘米,橫125.1厘米。畫面為橫幅長卷形式,描繪了十人,采用傳統(tǒng)的白描技法進行表現(xiàn)。畫面中怪石嶙峋,蒼柏成蔭,文士或談古論今,或品古論道,石桌上則有筆墨紙硯、鼎爐茗具等物,仆人在旁邊煮茗。該幅畫面筆墨雋秀蒼潤,中鋒勾勒行云流水,墨色暈染豐富,人物造型嚴謹,形體自然生動,雅集場景宛若眼前,整體呈現(xiàn)出古樸雅致之風。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行為最能表現(xiàn)一個時代的特征。

      明代畫家杜堇的《玩古圖》(圖3),絹本設色,縱126.1厘米,橫187厘米。畫面中共有六人,人物形態(tài)自然,表情細致入微,面貌生動。前面一老者長髯躬身,正品鑒面前的各類“博古”器物,主人則體態(tài)閑逸靠于圈椅,中間黑色大漆桌案上擺放著青銅鐘、鼎、壺、盆、瓶等各類古代器物。背景繪有假山、芭蕉、蜀葵、篁竹、松柏以及雕欄等,主人背后立有繪有宋代風格山水畫的屏風以顯示其身份地位,侍女仆童分侍左右。該畫面上方有題款:“玩古乃常,博之志大。尚象制名,禮樂所在。日無禮樂,人反愧然。作之正之,吾有待焉。檉居杜堇,東冕征玩古圖并題,予則似求形外,意托言表,觀者鑒之。”故此得名。《玩古圖》中刻畫的器物種類繁多,不僅包括銹蝕斑駁、顏色各異的古代青銅器,另有各式瓷器、漆器等,可以說是一場“博古”活動的集中展示。畫面布局巧妙,利用屏風隔斷空間,烘托出當時“博古”雅集活動的閑逸氛圍。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由題材與主題兩部分構成的,二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一定的區(qū)別。題材是顯性的,主題是隱性的,需要仔細分析與研究。雅集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大都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也有一部分來源于歷史記載。明人雅集題材繪畫在記錄和促進藝術創(chuàng)作與交流的同時,也流露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隱逸閑雅生活的追求。這一類題材的繪畫作品在明代中后期大量出現(xiàn)。如仇英的《竹院品古圖》,杜堇的《聽琴圖》《陶榖贈詞圖》《玩古圖》,尤求的《品古圖》《飲中八仙圖》《松陰博古圖》,陳洪綬的《吟梅圖》《清供圖》,都是雅集題材繪畫。明代文人這種對于“博古”文化的愛好和追求,在建筑雕刻、緙絲錦織、瓷器繪畫等許多藝術媒介上也都有體現(xiàn)。

      雅集題材繪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一種極其特殊的題材圖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載體,折射出不同時代的文化觀念、藝術追求與審美意趣。雅集題材繪畫并不是單純描繪和再現(xiàn)明代文人的雅集活動,更是在明代特有的歷史文化語境下對文人的生活狀態(tài)、審美取向以及社會文化的一種藝術表達,同時又是融匯了園林、家具、插花等多種文化藝術的一個綜合體。

      綜上所述,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與文化藝術的變遷,無論是雅集圖,還是博古圖,抑或是歲朝圖與清供圖,雅集題材繪畫在圖式題材與表現(xiàn)技法上都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特點,并且創(chuàng)作者不斷吸收和借鑒東西方各種藝術元素,豐富和拓展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創(chuàng)作圖式與面貌。但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雅集題材繪畫所承載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尊古、崇古、尚古的哲學與美學思維卻一以貫之,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與延續(xù)性。

      參考文獻:

      [1]嚴文儒,尹軍.董其昌全集:第3冊[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197.

      [2]吳其貞.書畫記[M].邵彥,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62.

      [3]孫立群.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02.

      [4]董其昌.骨董十三說[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20.

      作者簡介:

      池海營,淮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

      猜你喜歡
      博古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拓本博古畫:金石傳拓與中國畫的交匯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54
      形意懷思古——淺談紫砂作品“博古瓶”的創(chuàng)作
      誰遠誰近?
      康熙青花三足筆洗上的博古圖
      藏天下(2017年3期)2017-09-03 09:43:45
      博古通“經”,養(yǎng)生亦養(yǎng)心
      學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30
      長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澤東
      紅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4
      鹤壁市| 涪陵区| 南郑县| 霍州市| 天镇县| 罗城| 竹北市| 棋牌| 玛曲县| 昌宁县| 张掖市| 会理县| 雅安市| 松潘县| 红河县| 临沂市| 绥滨县| 常德市| 蒙城县| 伊金霍洛旗| 杭锦旗| 全州县| 竹北市| 博兴县| 尖扎县| 麻栗坡县| 中西区| 广宗县| 崇明县| 萨迦县| 青田县| 扶绥县| 多伦县| 皮山县| 赣州市| 同心县| 卢湾区| 娱乐| 大渡口区| 石景山区|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