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澄泉
江渚上
江水東流。我往西去。
不是我與自然作對,是我遵循規(guī)律在走。
太陽在前,我在其后,沿途觀光看人生——白發(fā)漁樵江渚上,青山秋水夕陽紅。
想起行吟澤畔的屈原,憑他當時的壞心情,白白浪費了多少好風景。
屈原距今太遠。抵達屈原的心靈,不得沿著屈原的路徑,也不得斜視屈原的香草和美人。
今夜月圓。正好學習一輪月亮。月亮不為自己而圓,不為自己發(fā)光;她以圓,她用光,為太陽指路和掌燈,一路護送太陽,穿過長長的暗夜。
長夜盡頭是東方,太陽回到了原點——旭日高懸。
月亮歸隱林泉。我隨著太陽,回到江渚上。
大樹與小鳥
大樹與小鳥,若即若離。它們的關系,被一個哲學家悟透。哲學家作如是觀——
大樹是小鳥的家;小鳥是大樹之子。
離開大樹的小鳥在外流浪;失去小鳥的大樹孤獨終老。
哲學家的思想里,盛著一顆金剛石,堅硬,又有光。
一個實踐者不懂哲學,他自稱多年積累的經驗,放之四海而皆準?,F在,他輕而易舉地就破解了哲學家的命題——
伐倒那棵大樹!搗毀這窩小鳥!
世間煩憂,一了百了……
他的真理藏在寬大的衣袖里,輕風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
叫他竹子或光盤
他是一個喜歡自剖的人,常用一柄快刀,把自己當成虛心的竹子,一剖兩半,向你展露竹子的內心:肉有多厚?韌性如何?有無病蟲害?又有多少實用價值?
然而,他根本不是什么竹子!
當我提起過去和現在的話題,他就換了一套馬甲,露了一只馬腳——
這一次,他是一張光盤。
他說:A面是他的過去——
“瘦得叮當作響,除了自己的姓名,身上一縷風也掛不住?!?/p>
說著說著,他又把自己翻到B面,讓我聽聽他的現在——
“肥得滿身流油;名利多如贅肉,壓身;利欲猛如火焰,熏心;甚至忘記自己姓甚名誰了?!?/p>
他究竟姓甚名誰呢?
不知道!姑且叫他竹子或光盤吧。
我邀明月度清秋
傳說的猴子,在水中撈月。
現實的鏡子,在月下賞花。
秋夜寂寂如我。
我邀明月作伴,度清秋,共飲花前,不勝三杯酒力,誤將明月作金樽,向一面偷窺的鏡子,猛砸過去!
鏡子、明月和我,安然無恙。唯有幾個旁觀的局外者,無辜受傷:一河浪花,幾尾游魚,滿地落英。
月色如藥,連夜治愈了它們的傷痛。
猶如比喻
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小時候,我的理想溫度很高,像夏日的太陽。而現實,溫度太低,如冬天的月亮。
我問太陽:太陽焐得熱月亮嗎?
月亮反問我:你是詩人,你能想象太陽焐熱月亮的情境嗎?
我面對太陽和月亮的表情,左顧右盼。
長大后,我的理想又輕如一片雪花?,F實,重如一塊磐石。
我問雪花:你見過雪花砸爛石頭嗎?
石頭回答我:詩人們見過。
是的,我曾以太陽和雪花的意象,在詩中多次表達我對理想的渴求,并邀月亮和磐石作陪,靜坐在理想搭起的蓮臺上,觀照現實的佛性和詩意。
我把理想埋在心里。
一雙鞋子純屬多余
拒絕一雙鞋子,有多種理由——
如果你是土地的主人,不要穿鞋。鞋子只會把你的泥土,轉送給親近土地的農夫,或給予游歷四方的旅人。
如果你是土地的親人、朋友或鄰里,不要穿鞋。鞋子只會把你們的距離,越拉越遠,越拉越遠,最終成為陌路。
如果你是土地本尊,不要躲到鞋里去。鞋子不是避風港和保險柜,早晚有人出賣你的肉體和靈魂。你乃萬物之母,何至如此宵小!
如果你是神,你會拒絕一雙鞋子嗎?
我知道一個叫安泰的神。據我考證:他不穿鞋。他立于天地之間,頭戴星星和月亮織成的光環(huán),腳踏廣袤大地的高山與大河,如履平地;激動處,滴一滴淚珠,灌滿四大洋的深壑。他的腳板,就是他的臍帶,早已與土地粘連在一起。肥沃的土地,供給他蓬勃生長的陽光和空氣,水分和營養(yǎng)。
一雙被人和神視如草芥的鞋子,純屬多余!
夢回黃果樹
父親催他回鎮(zhèn)寧過年:“你在哪里?”
——“我在路上?!?/p>
“什么時候回來?”
——“當我走到路的盡頭?!?/p>
猛抬頭,盡頭,即是斷崖。
忽有“一溪懸搗,萬練飛空”“翻空涌雪”“瀉崖而下,搗入重淵”之感……
瀑聲如雷。
父親就在彼岸——長眠高山之上,傾聽雄渾大音。
他在此岸——揣不透黃果樹的寬仁大度,抓不住父親有力的大手,望瀑興嘆,只借一個夢,打發(fā)無奈與鄉(xiāng)愁。
鼾聲如瀑。
一冊《徐霞客游記》掉到地上,他的夢,飛流直下,墜入闃寂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