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花
想要寫出精彩的文章,真情實感是必不可少的,虛情假意充斥文章中,總會讓人感到空洞乏味,就算再好的辭藻也難彌補靈魂的缺失。同樣,在我們寫作的時候,如何將內心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也是最難的。如果沒有真情實感的表達,只是一味地照抄或者是按照作文模板來寫,那還有什么趣味可言?同學們想想,誰不想看精彩絕倫、趣味橫生的文章?又有誰想看一潭死水、索然無味的“模板”文章?結合生活經驗和見聞,把自己的情感真實地表達在作文中,讓讀者有思有感才是我們寫作時要注意的關鍵。
一、好的素材是奠定情感表達的基石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學會細致地觀察甄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進行寫作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心選出的素材一定是特別有意義且有價值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所啟發(fā),而在這個過程中,或是被感動,或是難以忘懷,這些事情就是最有價值的。通過日常的記錄,可以將其很好地保存下來。一方面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成為未來某個時刻的溫馨回味。另一方面,這些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試想一下,如果在我們寫作的時候,運用這些素材,并把當時的感受清晰地表達出來,會多么真實。在寫作過程中,要想充分表達情感,第一步必須先感動自己。
比如在《難忘的一課》中,作者描寫自己在抗戰(zhàn)勝利之后,不經意路過一所農村學校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老師正在用母語給小朋友們授課,又觀看了小禮堂中的祖國偉人畫像,心中對祖國的眷戀與熱愛油然而生。作家正是利用這一機會把自己的感受與體會真切記錄下來,從而清晰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用太多的辭藻修飾,而是把看到的用眼睛記錄在自己心中。
二、以物寄情是傳遞感情的重要方式
人之所以會有這么多的情感,更多的是通過眼睛看到的、通過觸覺感受的,這就意味著通過事物來承載感情是必需的。同樣是對感情的描述,只是用一些直接表達情感的詞語進行敘述,而不是通過對看到的、感觸到的事物進行寄托,那就和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一樣,只有形而沒有神。在寫作的時候,并不復雜,只需要簡單的敘述、描寫和議論就可以表現(xiàn)出來。
比如在《難忘的一課》中,作者遠遠地看到年輕教師極為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作者被這樣的場景深深地吸引。看似只是一種描述,但實際上勾起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回憶。文章是這樣寫的:“懷著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后門走進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們一起,跟著那位老師,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樣的寫作,生動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內心那股強烈的愛國情感,這一過程極有代入感,仿佛讓人身臨其境。這樣的寫作手法,很難不感動讀者。
三、在寫作過程中,用詞用句要直觀無添加
雖然文章要牽動人的情感,但這份情感要真實。如果是虛情假意,最終也只能適得其反。合情合理的感情是建立在真實的角度上而言的,真情實感如果表達準確,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降低語調,只需要“默默”地將感動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即可。
比如《難忘的一課》中這樣寫道:“參觀小禮堂里的中國偉人像后,我的眼睛不覺濕潤了?!边@簡單直觀的一句話,有效地表達了作者當時的內心波動。還有在文章結尾的地方,作者表達自己當時已經很難控制的情緒時,沒有說自己是多么愛國,為這件事多么感動,也沒有表達任何感謝,僅僅是“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沒有比這樣的用詞更能牽動讀者的心了。文中雖然沒有直接說愛國,沒有說因為是中國人而自豪,卻充滿了愛國的情感。
四、生活是一切情感的原始驅動力
沒有生活,談何情感?小到親情、愛情、友情,大到對國家、對世界、對生命的情感,都源于生活。想讓寫作充滿真情實感,就要認真觀察、記錄、感悟生活,將生活中點滴感動的瞬間保留下來。不論是生活中幸福的甜美,還是生活中無奈的苦辣咸,都是寫作的源泉。這些情感也許是對人,也許是對物,更或許是對一件事。但只要是真實的情感,就需要隨時記錄,隨時感悟。
生活本身既豐富又多彩,寫作就是讓我們把這些色彩斑斕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運用自己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所以,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培養(yǎng)和樹立自己獨特的認識與見解,從而創(chuàng)作出既富有生活氣息又能彰顯鮮明個性特征的文章。另外,想要將細膩的感情寄托于事物,就需要仔細感受自然,認真觀察生活。對于大自然,人們永遠是充滿好奇的,不論是虛無縹緲的宇宙還是細微的浮游生物,在我們看來,都有著不同的感受和不一樣的思考,在這樣的觀察遐想中,總會有所收獲。要想不固化思維,走出語文課本,拓展生活內容? 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的寫作,不能僅僅依靠書本上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力量??茖W觀察、勞動手工、美術繪畫、體育運動等都是可以體現(xiàn)情感的方式,比如科學觀察的韌性、勞動手工的耐心、美術繪畫的定性、體育運動的團結,都是情感的體現(xiàn)。
五、不想讓情感失真,就需要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來體現(xiàn)情感的流露
有一句俗語:“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事件,一些人表達得枯燥乏味,一些人卻能表達得趣味橫生。其中的原因,就是對細節(jié)的描寫不同而導致的。一篇文章,通過不同的寫作手法,可以讓文章表達得豐富多彩。雖然很多時候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可以達到讓讀者眼前一亮的效果,但真情實感卻需要對細節(jié)進行處理,而細節(jié)就是行為舉止的描寫和所處場景的烘托描寫。
比如《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文章,作者通過描寫毛澤東看到三份從朝鮮發(fā)來的電報后的言談舉止,寫出了毛澤東糾結難以言表的心理狀態(tài),處處都能感受到不言而喻的情感表達。文中寫道:“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此時毛澤東雖然一直都在沉默著,但可以通過動作和環(huán)境的描寫體現(xiàn)出毛澤東內心的痛苦。文中另外一處:“‘岸英!岸英!毛澤東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按”“緊鎖”“喃喃”這幾個詞的表達,讓我們感覺好像就在毛澤東身邊,聽到了他撕心裂肺的痛楚。對兒子的愛,對兒子的思念,全然表現(xiàn)出來了。讀者雖然沒有看見毛澤東的眼淚,沒有聽到他的哭聲,卻處處都能看到眼淚,處處能聽到哭聲。又如《摔跤》中對摔跤細節(jié)的描寫,“推”“拉”“拽”“頂”“鉤”“扳”等一系列摔跤技巧的細節(jié)描寫,都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摔跤時的現(xiàn)實情況,就算沒有現(xiàn)場觀看摔跤,讀者在腦海中也能想象出摔跤時激烈的場面。
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之所以會缺乏真情實感,有時候就是因為走進了誤區(qū),認為把內容寫得與事實相符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去進一步表達。這樣就很容易讓人讀起來感覺沒有任何可咀嚼的東西,就像白開水一樣。這個時候可以將簡單的描述稍加細節(jié)描寫,比如同學們都寫過以“我的爸爸”為題的作文,“爸爸每天回家都很晚,忙得不可開交。甚至好幾天都見不到他”,如果這么寫就很枯燥乏味,但加入細節(jié)描寫就大不相同了。比如,“蓬頭垢面的爸爸艱難地彎下好像壓著幾噸重物的腰,還沒來得及放下公文包,半抬著頭從滿是胡楂的嘴里喊出了略帶生疏的我的名字”,通過這樣的細節(jié),既表達了父親許久未歸家,同時也體現(xiàn)出父親對自己的愛,因為過于忙碌而忽略孩子的愧疚感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想要寫出帶有情感的文章,一定要用“心”去觀察生活,把觀察養(yǎng)成一種習慣。就如高爾基曾說過的:“我是一個文人,職業(yè)使我必須注意一些細枝末節(jié),這種‘必須已經成為習慣?!奔毠?jié)決定成敗,運用到寫作中同樣適用。
綜上所述,想要讓文章出彩,真情實感的表達是必不可少的。而情感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所看所感所悟,就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用“心”記錄下來,記錄后將其直接用到寫作中。最重要的還是在寫作過程中對細節(jié)描寫的把控,文章就會充滿真情的生命力。所以,用心生活,用心感悟,才能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