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慈
山西的母親河——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全長700多千米,流域面積近4萬平方千米,滋養(yǎng)了山西四分之一的土地。曾經由于開發(fā)過度、植被破壞、采砂排污,汾河一度出現過“有河無水,有水皆污,遍體鱗傷”的景象。
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是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交給山西省的重要使命。按照山西省“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tài)修復治理的要求,2017年以來,太原展開了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統(tǒng)治理汾河的新篇章。
治水,讓城市母親河獲得了新生。
“水臭不臭,空氣好不好,從河邊的人的多少就可以看出來?!闭f起冶峪河這幾年的變化,太原晉源區(qū)武家莊社區(qū)居民郝海林滔滔不絕。冶峪河岸上,做健身操的、跳廣場舞的、漫步的、唱歌的、舞劍的……人們三五成群,老少相攜,或鍛煉,或休閑,樂享水生態(tài)治理福利。
從清澈見底、魚兒嬉戲,到色黑如墨、淤積嚴重并發(fā)出陣陣惡臭,再到如今水清、岸綠、河暢,年近八旬的郝海林成為冶峪河幾十年來發(fā)展變化的見證者。夾在晉陽湖和冶峪河中間的武家莊社區(qū),兩邊都是懸河(湖)。即使遭遇暴雨,這里依然河湖安瀾——通過綜合治理,冶峪河不但實現了雨污分流,防洪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冶峪河的變遷是太原市實施“九河”綜合治理的生動寫照?!熬藕印笔侵阜诤釉谔袇^(qū)的九條主要支流,其中北澗河、北沙河、南沙河從東匯入汾河,風峪河、冶峪河、虎峪河、玉門河、九院沙河、小東流河則西入汾河。
“九河”曾因生產生活污水直排河道而受到污染。通過工程治理,“九河”成為連接城市中心區(qū)及東西山地區(qū)重要的東西向交通及景觀通道,污水橫流、垃圾成堆的景象不再,一條條臭水溝變成了飄動在城市版圖上的“綠絲帶”。
治水惠民,帶來新的氣象,也帶來新的生活方式。在太原汾河岸邊的彩色步道不時有居民慢跑、騎行。“大家都愿意去美的地方,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么好,為了呼吸清新空氣,我也要常往這兒跑!”居民郄俊巧說。
春暖花開,騎車穿行于汾河景區(qū),腳下是蜿蜒曲折、縱橫南北的自行車道,眼中是花紅柳綠、碧水蕩漾的兩岸,耳邊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這條長達43千米的綠色長廊鑲嵌于太原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之中。這里擁有多達3 000萬立方米的蓄水量,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庫,成為太原城的“加濕器”。
截至2021年9月底,隨著汾河四期工程的交付,太原母親河——汾河長廊如一幅長畫卷徐徐展現在太原市民的眼前。疊翠軒、丹亭、翰墨苑、望岳閣……漫步在汾河四期景區(qū),流水歡暢,岸畔柳枝迎風擺動,一步一景,如詩如畫。
變美的汾河,不僅讓太原人感受到了美,更讓山西人看到了母親河的生態(tài)價值。人們對汾河有了新的期待。由于水質的持續(xù)改善以及豐富的食物,太原汾河濕地成了大天鵝、黑鸛、白鷺等珍稀鳥類的返鄉(xiāng)“加油站”。
如今,汾河景區(qū)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隨著“汾河晚渡”景點的建成開放,游人可以深入領略夕陽西下時汾河渡口的唯美景色。長達75千米的太原市濱河自行車道建成投用,進一步完善了城市騎行網絡、降低了能耗,“一泓碧水穿城過,河畔彩帶映春色”的美景映入人們的眼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美麗的汾河成為一條流動的河、健康的河、生態(tài)的河、升值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