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晴
2022年版課標在“整本書閱讀”中指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閱讀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刷子李》取自馮驥才先生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端资榔嫒恕芬嗍墙逃客扑]閱讀的書目。這也是統(tǒng)編本教材在編排過程中的精心設計——由“一篇”到“一本”的拓展。在學完《刷子李》這篇精讀課文后,向全班推薦《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筆者就以《俗世奇人》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談談在2022年版課標的引領下,如何推進小學高年級的整本書閱讀。
一、鑒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
“趣味”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老舍的語言充滿北京的韻味,沈從文的語言具有濃郁的湘西地方色彩,史鐵生的語言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有的作家文筆陰柔明快,有的作家文筆華麗生動,也有的作家文筆細膩婉約。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的語言是極具個人特色的。2022年版課標也提出,第三學段的學生在閱讀和鑒賞的過程中,要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因此,筆者在設計《俗世奇人》初讀活動時,便以品讀馮驥才的語言為主,讓學生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體會馮驥才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方法。
1.初讀作品,賞津味語言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諸多馮驥才先生的文章,包括《挑山工》《珍珠鳥》以及《刷子李》。與前兩篇課文不同,《刷子李》被安排在五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要求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學《刷子李》這篇文章時,教師重點要教學生品味馮驥才先生的語言特色。
在閱讀馮驥才的小說時,我們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他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獨特的、耐人尋味的、帶有津味色彩的幽默的語言。正如《刷子李》開篇講到的:“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升天一般美。”這種幽默、夸張的語言表達便是津味小說的特色。這樣的語言特色,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多讀讀,感受這種語言的樸實、鮮活。作為天津人的馮驥才,他的作品中還運用了很多天津方言。比如“刷子李”這個名字便是一句天津話,天津話的規(guī)律是拿手行當+姓氏。教材中的文章已經(jīng)改動了一部分天津方言,也可以拿出原文來讓學生對比朗讀。比如課文中“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原著中“屋里忍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教學時,教師可以出示這兩句話,讓學生說一說更喜歡哪一種表達,體會不同表達的樂趣。通過一系列的朗讀、對比讀等教學方式,學生能夠體會到津味語言的表達方式和表達特點。
在此基礎上,學生再閱讀《俗世奇人》這本書,品味其中的語言特色,就不是一件難事了。第一遍的初讀基本在課下進行,課堂上能給予的時間比較少。因此,在讓學生初讀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目的、有要求。在閱讀之初,筆者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寫作源于生活。馮驥才是天津人,他的作品中也帶有濃厚的天津風味?!端资榔嫒恕返奶旖蝻L味就藏在它的語言當中。請利用兩天的課余閱讀時間快速游覽整本書,尋找出藏在文字中的天津方言,并讀一讀、比一比誰能讀得最像天津人。
第一遍的初讀,學生有了目標,帶著疑問和猜想,一邊讀一邊尋找文字中出現(xiàn)的天津方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有了感興趣的目標,既可以較快地了解這本書整體的內(nèi)容與框架,也能品味到馮驥才獨特的語言。
在課堂上,教師要緊緊圍繞初讀時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通過初讀《俗世奇人》,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賽”“嘛”“各色”“別介”等充滿津味的詞語。接著,筆者讓學生在課堂上猜猜意思,代入句子中讀一讀,并出示書中關于“蘇七塊”的描寫片段,通過小組分角色朗讀,全班PK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馮驥才津味方言的魅力。
作家的寫作源于生活。課堂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品讀作品的語言特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
2.再讀細節(jié),鑒寫作特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縱向和橫向的比較發(fā)現(xiàn)作家獨特的寫作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作家的寫作方法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間。小到每一個詞語、句子,大到整本書的結構、主題,無一不凸顯著作家自己的寫作特色。如果課堂上僅僅是研讀某一個片段,學生是無法感受到作家的寫作特色的。必須將寫作方法放到整本書的環(huán)境中來,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在學習《刷子李》這篇課文時,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思考和談論“人物奇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的”,之后派一位代表上臺分享小組答案。最終,通過學生的發(fā)言,筆者帶著學生總結出作者經(jīng)常會使用的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來展現(xiàn)奇人獨特的技藝,并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烘托出奇人之奇。為了驗證學生總結的到底對不對,筆者又引入書中另一經(jīng)典篇目《馮五爺》,引導學生運用剛才總結的方法,反向推理,驗證《馮五爺》是否也用了同樣的寫作方法。
在簡單的初讀交流后,教師應該牢牢把握住作家的寫作風格,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細節(jié)的再次品讀,讓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鮮明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樣也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表達:提高學生閱讀的“深度”
2022年版課標在目標中提出了“表達與交流”的要求,第三學段中要求學生做到“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diào)適當。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說清自己的觀點。能根據(jù)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fā)言” 。同時,課標中對整本書閱讀也給予了教學提示,“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經(jīng)驗”。結合2022年版課標中提出的這兩點,在學生對《俗世奇人》有了一定的理解上,筆者通過三個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
1.談讀后感受,評奇人之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讀完一本書后,對于書中人物、情節(jié)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教師要做的,就是搭建一個交流平臺,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俗世奇人》刻畫了36個不同的人物特點,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將36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作者想要贊頌的人物,他們都是各行各業(yè)的精英,且對待生活態(tài)度認真,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如泥人張、刷子李等。第二類是作家褒貶不一的人物,他們雖技術高超,但心高氣傲,沒有容人之量,如蘇七塊、藍眼等。第三類則是作者想要諷刺批判的人物,他們?nèi)狈镜臑槿颂幨涝瓌t,都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如賀道臺、酒婆等。
學生的讀后感重點來源于對這些人物的感受與評價。課堂上,筆者開展了讀后交流會,主題為“《俗世奇人》——我心中的奇人top3”。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從人物技藝上入手評選奇人,有的從人物性格入手評選奇人,也有的從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入手評選奇人。通過大半節(jié)課的交流,學生充分發(fā)表了各自對這些奇人的看法和評價。這時候,筆者鼓勵學生再根據(jù)所說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梳理,學生得出有的奇人不僅技藝高超,而且對人寬厚;有的奇人雖然技藝高超,卻心高氣傲;有的奇人唯利是圖,害人害己?!澳敲矗谧髡咝哪恐?,這三類人是如何排序的呢?”通過這一問題,學生一下子就能排出這三類人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也就明白了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告誡讀者: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君子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2.創(chuàng)熱點話題,激閱讀之情
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值得讀者一讀再讀的。但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多讀幾遍,只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或隨意翻一翻敷衍一下。那么,如何讓學生保持閱讀同一部作品的熱情呢?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缺失的地方進行話題引導,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思維的碰撞就會激發(fā)他們再次閱讀的興趣。比如:為什么蘇七塊堅持要收七塊銀元才愿意治病,但最后卻把收到的錢給了華大夫呢?為什么張大力舉起了石鎖,沒拿到錢,可他還是那么高興呢?《酒婆》中,為什么老板幾十年拿假酒騙人,卻相安無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認真起來反而毀了呢?這些問題都是開放性的,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同時,也可以請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自己對這三類人物的喜好寫出來的呢?對于這類比較深刻的問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教師可以作為讀者一起參與討論,但不能限定學生的思維。
通過對熱點話題的討論,學生對這本書的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也就做到了“書讀百遍,而義自見”。
3.延生活續(xù)編,續(xù)創(chuàng)作熱情
2022年版課標要求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端资榔嫒恕愤@本書的閱讀只是一個引子,教師應該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教會學生觀察身邊的“奇人”,積累寫作素材,編寫屬于自己的《俗世奇人》。
課堂上,筆者設計了一次編輯部征稿啟事,以編輯部征稿的名義向學生征集身邊的奇人故事,凡是被錄用的作品均會在報紙上刊登,并會獲得相應的稿費。什么樣的作品才能夠被錄用呢?這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提出寫作的要求了。如:學生可以觀察自己的家人、老師、同學,選擇自己認為的“奇人”,選擇《俗世奇人》中自己最喜歡的一篇進行仿寫,也可以加入本地方言,在仿寫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語言特色。如何把一個人寫活呢?五年級的學生應該更多地注意細節(jié)描寫,刻畫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寫出人物的神韻來。
以編輯部征稿的形式來布置寫作任務,其本質上是希望學生在對《俗世奇人》的形式和內(nèi)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由作品走向生活,聯(lián)系生活,模仿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形成自己的作品。學生通過“讀—思—辨—寫”的過程,升華對《俗世奇人》這本書的認識,提升鑒賞表達能力,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建構。
三、 延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廣度”
至此,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了《俗世奇人》一本書的閱讀。通過這一系類的閱讀活動,學生學會了一類文本的閱讀方式。教師接下去要做的,便是讓學生用同種方式去深讀同類型的作品,如馮驥才先生的《怪世奇談》中收錄了他的三篇津味小說代表作品,均寫奇人怪事,與《俗世奇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馮驥才的津味小說,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這其中描繪的奇人又是什么樣的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入研讀小說,不僅實現(xiàn)了課堂內(nèi)外的聯(lián)結,更讓閱讀從“一本書”走向了“一類書”。除了馮驥才的作品,教師還可以挖掘其他作家相同類型的作品,如著名評書藝術家連闊如著的《江湖叢談》,介紹了清代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藝人小傳、藝人生活,與《俗世奇人》一樣描繪了地方的“奇人異事”。不同作家描寫奇人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兩位作家筆下的奇人,你更喜歡誰呢?通過對比閱讀,學生能夠把握住不同作家的語言特色和寫作風格,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學會對比閱讀的方式,將它延展到更多的書目閱讀中去。
2022年版課標對于整本書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整本書閱讀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不同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借鑒和模仿作品的寫作方式,學習整本書的閱讀方法,進而延伸到其他書目的閱讀,這樣由一篇到一本最終走向一類,實現(xiàn)課外閱讀“1+X”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高新區(qū)文正小學校)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