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強
自《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核心素養(yǎng)”教育思想,明確“實踐活動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形式”理念以來,各教材版本也紛紛推陳出新,以更好地促進教育改革,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以2019年新修訂的人教版地理教材為例,為發(fā)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教材優(yōu)化了欄目設置和內容設置。相比舊版的教材而言,新版教材更加凸顯了“活動”欄目的地位,為教師基于教材內容開展地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然而,現(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由于教師習慣了舊版教材的結構和教學方式,以至于在面對新版教材的過程中,教師對“活動”板塊的重視程度不高,以“注入式”為主的地理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地理思維、實踐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中,筆者將緊密結合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板塊,探索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板塊的內容分析
對教材“活動”板塊內容的深入梳理,是教師利用“活動”版塊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本文所指的高中地理教材,是指2019年新修訂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而“活動”板塊,是指教材中用淺藍色字體標注“活動”二字的內容。
關于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板塊的類型劃分,學術界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本部分,筆者通過對新版高中地理教材的深入梳理,立足地理課標的觀點,將“活動”板塊分為“分析類”和“操作類”兩大類型,具體如下:
1.分析類活動
分析類實踐活動在地理教材中占據(jù)著相當?shù)谋戎?。而“分析類”的活動,又有不同的類型。一是讀圖思考類活動。讀圖思考類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鞏固地理圖表內容,更有助于促進學生讀圖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讀圖思考類活動內容,如有關“人口”“氣候”“地形”分布的圖形,讀圖析圖的過程,也是促使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提升的過程。
二是問題探究類活動。這類活動一般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習的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探究問題,以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知識理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以花卉種植業(yè)為例,分析區(qū)位因素變化對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在解答該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已有認知、地理知識和原理等進行分析和綜合,同時充分利用案例以及地理圖表等解決問題。
三是案例分析類活動。案例分析類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和解答,這類活動一般結合具體的案例材料進行,學生需要閱讀案例素材,提取關鍵信息,然后進行科學的加工與分析。
2.操作類活動
操作類活動以實踐操作為主,強調學生在此過程中的體驗、操作與實踐。高中地理教材中,操作類活動又分為如下的類型。
(1)調查實踐類活動
調查實踐類是操作類活動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以實地調查、地理實踐為主,側重于學生行動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調查類實踐活動的類型多樣,如信息收集、調查研究、地理觀測等,都隸屬于調查實踐類活動。例如,高中地理教材《植被與土壤》教學中,“了解校園樹木與環(huán)境的關系”活動內容,就需要學生通過實地調查的方式進行;而“天文現(xiàn)象觀測”活動,則屬于地理觀測類活動。
(2)繪圖填表類活動
地理是一門建立在“地圖”基礎之上的學科,地理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圖像、表格等。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繪圖能力,是提高其實踐能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關“繪圖填表”類的實踐活動也較為豐富,如“海水的性質”一課中,立足地理《課標》的要求,學生需要“運用圖表等相關資料,說明海水的性質和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其中,不僅涵蓋繪圖填表的內容,更是學生鞏固地理理論知識,提高分析綜合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3)觀點闡述類活動
觀點闡述類的地理實踐活動,主要采取辯論或者是小組分組的方式進行。這類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討論我國人口多少合適”,這是一個富有開放性和啟發(fā)性的觀點闡述類活動,沒有固定答案。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采取辯論的方式進行,每一個小組都可以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闡述。辯論,亦是教師訓練學生地理綜合思維、培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的有效手段。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活動”板塊教學現(xiàn)狀分析
結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板塊,筆者開展了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現(xiàn)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活動”板塊的利用率較低。即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很少基于“活動”板塊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在廣大師生眼里,開展地理實踐活動耗時耗力,且難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考高分”的目標。同時,一些實踐活動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參與度較低。而一些難度較高的實踐活動,難免會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畏難情緒,影響最終的實踐活動效果。
三、利用“活動”板塊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對策
在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大背景下,如何科學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動”板塊,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是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教師創(chuàng)新地理教學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本部分,筆者立足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板塊,提出教學的對策建議如下。
1.充分利用教材“活動”板塊,開展豐富的地理實踐活動
從上述有關高中地理教材“活動”板塊的類型和內容梳理可以看出:教材中蘊含著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內容。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高中地理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1)調查實踐類活動
以“調查實踐”類活動的開展為例,這一建立在“體驗和操作”基礎之上的活動類型,是高中地理教師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關于調查實踐類活動的開展,高中地理教師要嚴格按照教材中“活動”板塊的主題、內容和流程進行。如人教版地理1第五章第90頁“活動”板塊的主題為:“觀察家鄉(xiāng)的土壤”,欄目就活動的內容、方法以及流程作了詳細的說明,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活動”欄目的內容指引進行,便可取得良好的實踐活動效果。筆者在開展“觀察家鄉(xiāng)的土壤”實踐活動中,立足教材中活動欄目的地點、實施步驟以及流程,充分運用“調查法”,基于學情設計活動目標如下:①了解所觀察土壤的質地、顏色和剖面結構;②掌握觀察土壤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以學生的體驗、觀察和記錄為主,教師強化組織實施與教學評價。
(2)觀點闡述類活動
“觀點闡述”類活動,是一種訓練“出聲思維”的活動方式。學生“闡述觀點”的過程,也是頭腦風暴的過程,對訓練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具有積極的意義。觀點闡述類的活動,教師可通過開放、探究的教學組織方式,按照“組織對話—課堂交流—教師總結”的流程進行。例如,人教版地理2第一章第19頁的“活動”板塊,活動的內容是“討論我國有多少人口合適”,該問題具有啟發(fā)性和開放性,很多教師面對該“活動”板塊時,并沒有認真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而是一帶而過。筆者在該模塊中,將全班學生分成了三個合作討論小組,每個小組結合教師講述的“人口容量”的含義,立足人口與“社會、環(huán)境、經濟”之間的關系展開討論。每個合作學習小組,需要對討論的成果進行匯總并展示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強化了組織實施,更強化了過程引導,取得了良好的交流討論效果。
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活動方式,高中地理教師還可以緊密結合教材“活動”板塊,積極開展其他類型的地理實踐活動??梢?,地理教材中的“活動”欄目,為教師不斷革新和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引。
2.以學生為主體,強化組織實施與過程評價
雖然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板塊為教師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提供了指引,但如果教師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疏于組織實施,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將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關于高中地理“活動”板塊的組織實施,筆者提出教學建議如下。
(1)實踐活動的開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在我國的教育發(fā)展史上已經盛行了多年。但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寥寥無幾。以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例,學生作為實踐的主體,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立足“活動”板塊組織設計地理實踐活動時,無論是活動的目標、內容還是流程設計,都應當基于“學情”進行。如在“讀圖思考”類實踐活動的設計中,針對“分析紅海鹽度高、波羅的海鹽度低的原因”活動欄目,筆者立足活動目標分析“學情”如下:①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基礎,能夠從地理圖形中輕松地提取地理信息,這為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活動”欄目中的圖文資料以及“氣溫和降水量圖”分析和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②學生自主對信息的綜合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因此,綜合地分析與實踐,需要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深入的“學情”分析之后,整個活動過程,如資料的查閱與收集、小組的合作交流與討論,筆者均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進行。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對提高活動的實施效果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強化教師在“活動”中的組織實施與過程評價
地理實踐活動若缺乏教師的科學組織實施,將難以取得好的活動效果。因此,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地理實踐活動,整個活動過程,教師都需要關注自身的組織實施與過程評價作用。以案例分析類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例,從材料閱讀、信息提取、交流討論到最終的匯總。整個過程,都有賴于教師的組織實施。同時,強化過程評價,更有助于推動良好活動效果的實現(xiàn)。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新修訂的高中地理教材的“活動”板塊中蘊含著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內容,每一個活動內容就活動的主題、開展流程以及步驟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教師依托教材中的“活動”板塊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提供了指引。本文中,筆者通過對新修訂的高中地理教材進行深入的梳理與分析,就高中地理教師如何依托“活動”板塊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提出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