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
【摘要】 永嘉昆曲傳習所于2003年排演的昆劇《殺狗記》,使得古老的南戲作品《殺狗記》再次呈現(xiàn)在舞臺之上。永昆《殺狗記》省去了部分情節(jié)和角色,緊緊圍繞“殺狗”這一中心情節(jié)展開表演,塑造了劉龍卿、胡子傳、楊月真、孫華、孫榮這五個生動的角色形象。且在原本“妻賢夫禍少”的主旨思想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入了符合當下社會的價值觀念。加上舞臺布景及燈光的運用和唱腔的配合,使經(jīng)典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關鍵詞】殺狗記;永嘉昆??;舞臺呈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1-008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27
《殺狗記》向被列為“四大南戲”之一。由于它的文辭俚質(zhì),又受到明清曲論家的譏議,不僅晚明各種戲曲選本難以見到它的曲文,而且完整的刻本也極稀見。今僅存的一種完整刻本是明末汲古閣刊《六十種曲》本,此本卷首題“龍子猶訂定”。[1]《殺狗記》流行于明代初年,明代人的改編本,是經(jīng)歷由宋到元長時間的逐漸衍變,自成系統(tǒng)。對于《殺狗記》的評價,一方面是列入“四大傳奇”、“四大家”的《荊》《劉》《拜》《殺》四大本,另一方面評價者又言其俚鄙腐俗。雖然評價不高,但因劇情強調(diào)血緣倫理價值,在戲曲舞臺演出上仍經(jīng)久不衰。2003 年溫州永嘉昆曲傳習所排演的《殺狗記》上演并取得了成功,2019年,《殺狗記》復排,幾乎沒有什么改動,所以本文仍以 2003 年上演的永昆《殺狗記》為討論對象。
永嘉昆劇是我國的古老劇種之一,是在南戲即永嘉雜劇的基礎上吸取昆山腔的優(yōu)點而形成,流行于浙南閩北一帶的地方戲曲,是昆曲的一個流派。由于它產(chǎn)生在永嘉縣,所以叫永嘉昆劇,簡稱“永昆”。永昆的發(fā)展自 1949 年以來幾經(jīng)波折,從最初的溫州巨輪昆劇團到 1984 年前后永昆劇團析置越劇團,兩個牌子一套班子,永嘉昆劇團名存實亡。有人出于對永昆的熱愛,于 1986 年成立了永昆臨時班子進行間接性演出。永昆出現(xiàn)轉折是在 1999 年,中共永嘉縣委、縣人民政府認識到永嘉昆劇的存在價值,并于1999年組建了永嘉昆曲傳習所——一個集研究、資料搜集、劇目挖掘整理和承擔實驗性演出于一體的藝術團體,負責搶救、振興永昆。永昆傳習所改編的南戲古典劇目《張協(xié)狀元》獲得首屆中國昆劇藝術節(jié)優(yōu)秀展演獎。接下來由于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永嘉昆劇傳習所于 2007年晉升為永嘉昆劇團,永昆成為中國昆劇“第七團”。1999年,永嘉昆曲傳習所(現(xiàn)永嘉昆劇團)招收了10 名學員,年齡多在20歲上下,他們?nèi)勘凰屯虾騽W院戲曲分院昆劇表演班學習,學期三年。在永昆老藝人們的言傳身教下,經(jīng)他們自身刻苦學習,2003 年由青年演員上演的永昆傳統(tǒng)劇目《殺狗記》首演,并于 2004 年獲得了第二屆中國昆劇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展演獎。
《殺狗記》全名《楊德賢婦殺狗勸夫》,清焦循《劇說》、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均提到系元末明初徐畛撰,全劇三十六出?!稓⒐酚洝返膭∏榇笠?,正如第一出《家門大意》所介紹的:孫華、孫榮兄弟,家住東京,詩書傳家,門庭豪貴。孫華娶妻楊氏,與兄弟孫榮和睦相處、未曾分居。由于孫華結交了柳龍卿、胡子傳兩個市井無賴,聽信讒言,把嫡親兄弟孫榮趕出家門。一天,孫華與柳龍卿、胡子傳飲酒而歸,恰逢下雪天,孫華醉酒跌倒在雪地,柳胡二人趁機拿走了孫華的羊脂白玉環(huán)和兩錠白銀,并將孫華拋棄在雪地中一走了之。幸得孫榮乞討路遇孫華,這才將其背至家中。孫華酒醒,不但不知感激,反誣孫榮拿走了羊脂白玉環(huán)和銀子,并拳腳相加再次將孫榮趕出了家門。嫂嫂楊月真聰慧賢達,知道孫榮被冤,痛恨柳、胡二人挑撥是非,便同侍妾迎春私下共議,由議而嘆,由嘆而諫,怎奈孫華不思悔改。楊月真心生一計 ,從鄰居家買來一只狗,將狗去頭去尾穿上人衣放在孫府后門外,土地神幫忙將狗幻化成人形。孫華深夜酒醉歸來, 被“尸體”絆倒,人命攸關之際想到結拜兄弟柳胡二人,于是前去請柳胡二人幫忙移尸掩埋。誰料平日里稱“情義賽劉關張的”柳、胡二人聽到此事一個謊稱犯了驚心病,一個假裝突然閃了腰,誰也不肯前去。無奈之際楊月真同孫華前去破窯找兄弟孫榮。孫榮念及兄弟情義便毫不猶豫答應將尸體背到隱蔽處掩埋,兄弟二人重歸于好。柳、胡二人背信棄義,反向官府控告孫華殺人移尸滅跡,眾人對簿公堂。公堂之上,楊月真說破就里,道明真相。柳、胡二人受到懲罰,孫華、孫榮、楊月真得到褒獎,劇作得以實現(xiàn)“王化以親睦為本,維風以孝友為先”的創(chuàng)作意圖。[2]
永昆的魅力在于每一出戲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開頭、發(fā)展、高潮、尾聲。浙江永嘉昆曲傳習所根據(jù)同名南戲改編演出的昆劇《殺狗記》,主要角色有楊月真、孫華、孫榮、柳龍卿、胡子傳、王修然、吳忠、迎春、門子、四衙役。將主要戲份集中在孫氏兄弟、楊月真及柳胡二人身上。劇情大意為富豪子弟孫華與市井無賴柳龍卿、胡子傳交往,三人捻土為香雪地結拜為兄弟。因聽信柳、胡二人的讒言把同胞兄弟孫榮趕出家門。孫華的妻子楊月真與侍妾迎春多次勸諫孫華, 孫華不知悔改。于是楊月真心生一計,殺了一條狗,偽裝成死尸放置門外。孫華深夜歸來,大驚,急忙去找柳龍卿、胡子傳幫忙移尸,二人推脫不管。無奈之際, 孫華只好前去破窯尋求孫榮的幫助,孫榮念及兄弟之情,不計前嫌,毅然前往孫府幫忙移尸掩埋,孫華深受感動,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永昆《殺狗記》在劇本上做了不少改動。第一,在保留原有故事主線的前提下,刪去大黃狗和王婆兩個角色,相應也就沒有了孫榮旅店借居和王婆逐客的情節(jié)。第二,刪去了孫華派吳忠前去謀殺孫榮這一與殺狗交織并行的情節(jié)線。因為考慮到舞臺演出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展示最激烈的矛盾沖突且保證故事的完整性,所以刪去了與“殺狗勸夫”這一核心情節(jié)不甚緊要的人物與情節(jié),這是一出情感強烈,立場分明的大戲,情節(jié)曲折離奇,節(jié)奏感強。第三,為了適于當代舞臺的搬演,也刪去了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情節(jié),如楊月真殺狗后,將其去頭去尾,穿上人衣,為了使眾人無法識破,土地神現(xiàn)身略施小計。而在劇中,特意關注到了這一細節(jié),當柳龍卿打著燈籠上前想要一探究竟時,迎春尖叫一聲,嚇得柳龍卿連連后退,迎春推說到是怕燈籠晃來晃去驚動了官府,這一細小的舉動彌補了因土地神未出場的情節(jié)漏洞,可謂妙矣!第四,永昆《殺狗記》的劇末省去了“孝友封褒”以示善惡有報這個在傳統(tǒng)戲曲和觀念中的美滿結尾。代之的是,清官王修然謂孫榮也有罪,因其只知親情藐視國法,幸好所殺是狗,若是人豈不叫平民受屈責打。而后又看在其兄弟情深的份上免去責罰。這一改動也符合當代的價值觀, 親友之間必然要講情義,可無論如何不能如孫榮一般愚忠愚孝,置國法于不顧。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法律作為約束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維護著社會的長治久安,保障著我們的幸福生活。文藝是社會生活的生動再現(xiàn),對人們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發(fā)揚傳統(tǒng)的同時,大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如永昆《殺狗記》的演出一般,孫華對于國法的漠視不可取,這不是劇作所傳達的價值觀,值得大家學習和反思的是楊月真的聰慧賢達,兄弟間的和睦相處,交朋友更應“擇其善者而從之”,以免為自己帶來災禍。正如演出開場所唱“一繁弦急管,奏南戲遺響,各色行當,粉墨登場,搬演一出《殺狗記》,辨善惡,道真?zhèn)危?明是非,說炎涼,諸君細觀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名為《殺狗記》,通觀全戲,只聞狗吠,不見其形,“狗”是一條無形的鏈條,將整個故事串聯(lián)起來。狗是將整個故事推向高潮的重要引子, 它讓橫行強硬的孫華死到臨頭,終于明辨是非;它讓奸佞小人柳、胡二人露出真面目,不僅不出手相救結拜大哥孫華,還落井下石,誣告孫華騙取賞金;它讓孫榮舍身救兄,終于與兄長重歸于好;它讓楊月真幫助孫氏兄弟盡釋前嫌,兄友弟恭。同時,劇中的唱詞與念白中多次出現(xiàn)了“狗”字,如柳龍卿與胡子傳自稱為黃狗與白狗;劇中多次說到孫華與柳龍卿、胡子傳三人說狗話、行狗事、結狗伴; 孫榮送孫華到孫府差點被自家的開門狗咬了,楊月真感嘆“狗憑衣衫識好歹,舊主人成了陌路人”,“人變得可惡,狗也變得可惡”。
在人物的塑造上,永昆《殺狗記》著力塑造了孫華、孫榮、楊月真、柳龍卿、胡子傳這五個角色。原本旨在宣揚“妻賢夫禍少”這一思想,舞臺也塑造了楊月真這一明事理、識大體、賢良的女性形象。孫華的糊涂、專制、暴戾也在其與柳、胡二人的交往,在不聽妻妾勸諫,在對孫榮的拳腳相加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觀看演出中更能博取人們眼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似是柳龍卿與胡子傳這兩個角色。永昆演員結構雖也和其他兄弟劇種一樣以生旦戲為主軸,但丑角戲卻不容忽視。丑角戲在每一個臺基、每一場演出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永嘉昆劇在長期的實踐演出中,為了能在一個晚上把整本戲演完,對劇本往往要進行大量的壓縮和刪芟,但一般都保留了丑角戲的折子。這種對丑角戲的重視,是和溫州南戲一脈相承的。從一出場的道白與滑稽的動作讓觀眾對其無知無賴的本性一覽無余,對孫華不懷好意的阿諛奉承,口說“義賽劉關張”,可轉眼就將酒醉的孫華拋在雪地,不管其死活并偷拿走了孫華的羊脂白玉環(huán)和兩錠白銀。而后又前去孫府奉承楊月真,誣陷孫榮,花言巧語哄騙孫華。在孫華需要幫忙時,諸般推辭, 全無往日所說的忠心,事后反而向孫華要“平安錢”并向官府告發(fā)此事。將這兩個“喬人”形象生動展現(xiàn)了出來。對于孫榮形象的塑造,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背”, 其一是雪地不計前嫌一副瘦骨背肥漢,其二是念及舊情深夜替兄“背尸”。在原本中孫榮忍辱屈從、逆來順受,任憑兄長虐待驅逐以致棲身破窯、淪為乞丐也不敢有怨言和抗爭,時刻“留心古圣編,事兄如事父”,一心夢想著“衣紫作公卿”,舞臺表現(xiàn)上弱化了他略顯迂腐軟弱的一面,著力塑造他情深義重、胸懷寬廣的一面。
在永嘉昆劇舞臺上,帝王將相出現(xiàn)的頻率遠不及市井小民為多,“永昆”改編的劇本通常是家庭倫理題材,這方面的劇目如《永團圓》《占花魁》《殺狗記》等,是永嘉昆劇劇目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些劇目在描摹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方面往往有獨到之處,使演員在塑造人物時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通過對原本的結構和枯蔓浮詞進行調(diào)整和刪改,道白常用溫州方言、諺語,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能在永昆里找到共鳴,或令人莞爾,或全場哄笑。永昆《殺狗記》從頭到尾沒有高高在上的曲高和寡,而是雅俗共賞,與臺下觀眾同氣相連。永昆,無論是唱腔,表演還是辭藻都顯得更為直白,接地氣。正如《殺狗記》中孫華和他的狐朋狗友勾肩搭背,醉后行如龍蛇步的丑態(tài),令人捧腹大笑。再如柳、胡二人到孫府找孫華時,楊月真出來會客,兩人道“要掏男人銅錢,先討女人開心,這叫走夫人路線在過幾百年也還管用”。楊月真譏諷柳、胡二人為“龜長壽”“鱉精神”。柳、胡二人在楊月真這里吃了閉門羹,既喝不到茶也喝不到酒,便道這是“沒毛鴨子過清水河,撈不著一根毛毛了”。楊月真說到孫華與孫榮的關系時道“酸溜溜軟哄哄一塊隔夜豆腐偏遇上硬邦邦不認親的紅燒鐵板?!卑亚耐ㄋ谆?,由俗入雅,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動作加以概括、加工搬上舞臺,讓俗物和雅志相和并存,這也是永昆在影視文化沖擊的當今依舊煥發(fā)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永昆《殺狗記》在舞臺呈現(xiàn)上有強烈的對比效果。如:一方是孫華酒醉飯飽,口吐生猛海鮮,一方是孫榮冰天雪地之中祈求天上降些白面白糖以飽腹解饞;一方是孫華對狐朋狗友柳龍卿、胡子傳的酒肉相待,一方是對親兄弟孫榮的苛待責罵;一面是柳、胡二人當面對孫華的百般奉承,一面卻是背后對孫華的算計陷害; 一處是孫華府邸的融融暖意,一處是孫榮破窯的凄寒交加。這諸多強烈的對比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劇作旨意的表現(xiàn)。
《殺狗記》劇本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故事雖顯奇異卻蘊含著樸實無華的人生道理。從舞臺呈現(xiàn)來看,《殺狗記》總體上表現(xiàn)出了節(jié)奏明快的輕喜劇風格。整個觀看過程內(nèi)心是很輕松的。舞臺布景雖簡約卻可以營造出典型環(huán)境與氛圍, 如“寒窯”一場,孫華倚靠在一把椅子上,環(huán)境氛圍陰冷、凄涼、昏暗、壓抑, 讓觀眾對孫榮的處境產(chǎn)生了深切的同情。對于柳龍卿與胡子傳的塑造,除了運用戲曲丑角的表現(xiàn)方法,同時還有漫畫式的夸張手法在內(nèi)在其中,柳、胡二人可謂出場定型,再通過此后的樁樁件件對其進行入木三分的刻畫,使柳龍卿、胡子傳成為市井無賴的代名詞。當然除了感受到輕松愉快與幽默詼諧,也有抒情性濃郁的場子,讓大家沉下心來去感悟,這樣冷熱調(diào)劑才能相得益彰。如第二場孫榮在雪地乞討時的大段唱腔“雪舞風狂,恨煞這與玉琢銀裝,家家緊閉門。乞討無門, 強忍饑寒。我把蒼天怨,喂呀,蒼天,你何不降米糧,充我饑腸,天吶,你何不下白糖,解我口饞。偏撒這催命白雪,凍得我渾身像篩糠”。此段唱腔配合著小生水袖的變化在舞臺上生動展現(xiàn)出了孫榮悲慘無望地現(xiàn)實處境。第三場在孫華宅邸暖閣,楊月真的唱腔“難入睡,苦待夫回,寒爐添炭火,炭火化成灰。不知他, 今夜何處去尋醉。我勸無用,空嗟嘆。他夤夜常未歸,莫羨我居富室享榮貴,誰知我樂少煩多,帶愁含悲?!钡莱隽藯钤抡娴臒o奈與苦楚。舞臺燈光方面,在孫府暖閣則是溫暖的紅光,在寒窯則一片凄白,很好地配合了劇情,營造了氛圍。
綜上所述,永昆《殺狗記》以老戲新編的形式使經(jīng)典作品得以再次呈現(xiàn)于舞臺,塑造了柳龍卿與胡子傳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市井無賴形象,彰顯了楊月真的聰慧賢達與孫榮的情深義重,讓觀眾明白了做人不可像孫華般糊涂,要明辨是非,遠離奸佞小人。同時柳、胡二人的調(diào)笑滑稽也為人們帶來了諸多歡樂,戲曲以抒情為長, 劇中表明人物內(nèi)心情緒的大段唱腔與演員的做工又帶給了大家不一樣的體驗。此外,文藝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人們通過觀賞戲曲演出不但可獲得視聽享受, 同樣也會被故事傳達的價值觀念所影響。所以在將傳統(tǒng)戲曲作品搬上舞臺時,導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也顯得極其關鍵,挖掘與弘揚劇目蘊含的正確思想觀念也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永昆《殺狗記》所指出的只知親情藐視國法不可取,封建時代提倡的忠孝觀在當下總有不合時宜之處,需要大家辯證地加以看待。
參考文獻:
[1]黃仕忠.《殺狗記》版本考略[J].文獻,1991,(2):38-46.
[2]黃竹三,馮俊杰主編.殺狗記評注,六十種曲評注(第二十一冊)[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