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高曼 王秀榮
摘要:苔蘚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但目前在園林中的應用較少。唐詩中的苔蘚植物景觀意境和配置方式對現代園林中苔蘚植物景觀的營建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對與苔蘚植物有關的400首唐詩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包括積極、中性、消極的3種苔蘚植物景觀意境類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對意境產生的影響,然后對苔蘚植物與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種景觀配置及其與意境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觀元素意象的組合有利于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蘚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點及隱喻特點的景觀元素配置可以營造不同的景觀意境氛圍。
關鍵詞:苔蘚植物;植物造景;唐詩;景觀意境;配置方式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3)01-0022-04
收稿日期:2022-02-27
修回日期:2022-06-20
Abstract: Bryophyte has high ornamental value, but it is rarely used in garden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in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in modern garden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400 poems related to bryophyt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ree types of bryophyte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including positive, neutral and negativ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eeling on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yophyte and six landscape configurations such as architecture, plants, mountains and stones and their artistic conce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ituational feeling and landscape element image i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and perception of bryophyte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bryophyte and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and metaphor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create different landscape artistic atmosphere.
Key words: Bryophyte; Plant landscaping; Poem of the Tang Dynasty;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Configuration mode
中國古典園林在整個園林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觀之中國園林現狀,卻沒有將其長處完全繼承發(fā)揚。園林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靈魂,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1]。目前中國園林景觀比較缺乏意境的含蘊及文化內涵,因此對于園林景觀意境營造的研究亟需深入。植物是園林景觀的組成要素,研究植物景觀的意境和造景方式有利于園林景觀意境的體現。
苔蘚植物外形嬌小可愛,顏色青翠欲滴,生長姿態(tài)各異[2],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常出現在文人騷客的吟詠中,被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生成了豐富的“苔意象”。而且苔蘚植物能夠附著在石頭、樹干等表面生長,形成獨特的景觀。目前苔蘚植物景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景觀[3~4]、垂直綠化[5]、地被[6]等方面,景觀意境方面的研究極少。值得關注的是,周蘭[7]、李曉彤[8]和邢林佳[9]分別做了苔蘚的文學研究,基于唐詩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苔蘚植物具有的文學意象和文化意蘊;羅燕萍[10]從園林的角度考察了宋詞中的苔蘚意象。雖然以上都是文學領域的研究,卻為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研究提供了參考。詩詞文學中蘊藏的植物景觀以及景觀意境的表達方式,對苔蘚植物在園林中的造景應用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本文以400首唐詩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的苔蘚植物景觀,總結出苔蘚植物景觀意境,并根據詩中意象提取景觀元素,總結唐詩中苔蘚植物的配置方式。
1 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研究中使用的數據來自《全唐詩》,在全唐詩庫(http://www3.zzu.edu.cn/qts/)中以“苔”為檢索內容進行檢索。檢索結果為1 599首,由于數據量較大,且存在大量如“苔幘”“海苔”等非描寫苔蘚植物的詩句,再從其中選取描寫苔蘚植物的400首相關詩詞,將其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研究以唐詩為基點,運用宏觀研究方法,查閱相關文獻,對選取的唐詩進行文本分析,并通過詩文中的情感感受詞和整體感知,詳細分析每首唐詩所蘊含的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總結提取詩中的景觀元素。之后對景觀意境的類型和景觀元素的出現頻次進行統(tǒng)計,通過分析景觀意境與景觀元素之間的關系,闡述唐詩中的苔蘚植物景觀配置。
2 唐詩中的苔蘚植物景觀意境
意境產生于藝術創(chuàng)作中意和境的結合,即創(chuàng)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fā)鑒賞者之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想[11]。本文將意境理解為是人的一種氛圍感受,認為意境的生成與詩人對人生中各種情感的深刻體驗相關,也可以說是和所處的情境有關[12]。研究材料涉及賞景、吊古抒懷、相思、隱逸等6種情境類型的唐詩,蘊含著豐富的景觀意境類型。以情緒愉悅度[13]為依據,將其歸納為積極、中性、消極3種景觀意境類型(表1)。下文對景觀意境和與之相關的情境類型作具體分析。
2.1 ?積極景觀意境
積極的苔蘚植物景觀意境中有賞景和游宴應制2種情境。賞景情境的詩多從贊賞的角度描寫自然風光,詩人起筆的基調是歡愉的。應制詩是古代臣僚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詩,其情境注定了詩人積極向上的行文氛圍。二者所描繪的景觀多呈現生機勃勃的氛圍感受。
呈現生機勃勃的苔蘚植物景觀的詩大多描寫早春的景象,一般結合春季萬物生發(fā)的特點進行表現,將花、鳥、竹等典型具有欣榮意象的動植物和苔蘚植物組合。如李世民《首春》中“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芝田初雁去,綺樹巧鶯來”,竹子返青,青苔返翠,黃鶯又雀躍在枝頭,描繪出一派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此類還有張說《同趙侍御巴陵早春作》中“水苔共繞留烏石,花鳥爭開斗鴨欄”。又如武平一《奉和立春內出彩花樹應制》中“畫閣條風初變柳,銀塘曲水半含苔”,通過水生苔蘚和石、花、鳥以及柳樹的組景,抒寫了初春欣榮的景象。
2.2 ?中性景觀意境
當人看到某一景觀后引發(fā)的感受處在情緒愉悅度的中間位置,即人的情緒較平靜,沒有強烈的愉快或不愉快,可以將其認定為中性的景觀意境。賞景情境在中性苔蘚植物景觀意境中占絕大部分,呈現有縹緲清幽、清遠清麗和深遠壯闊的景觀意境,這類詩單純描述由景觀引發(fā)的直觀感受,在愉悅度上表現不明顯。此外還有隱逸情境的唐詩,呈現幽靜寧謐和閑適恬淡的景觀意境(表2)。
在呈現縹緲清幽景觀意境的詩中描寫寺觀景色的占比較大。寺觀園林內禪意十足,苔蘚植物生長于微末的物性特點與之相契合,二者營建的景觀氛圍往往傾向于平靜。如宋之問《游法華寺》中“苔澗深不測,竹房閑且清”,寺廟內閑適清凈,寺廟外幽深的山澗覆滿青苔,通過“深”“閑”二字展現法華寺縹緲清幽和閑靜的氛圍。另外還有對自然山野景色的描寫,如王維《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清遠清麗的景觀意境多由石、水、苔蘚植物和其他植物組合展現。石和水具有濃厚的自然氣息,苔蘚植物與之搭配宛如錦上添花,將自然景色質樸去雕飾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如上官昭容的《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中“石畫妝苔色,風梭織水文”,和李嶠《夏晚九成宮呈同僚》中“樹紅山果熟,崖綠水苔濃”。
高山巍峨,給人雄渾壯闊之感,苔蘚植物的覆蓋則使其更添深遠。如李隆基《過大哥山池題石壁》中“澄潭皎鏡石崔巍,萬壑千巖暗綠苔”,崔巍林立的巖石給人以雄渾壯闊的感受,澄凈的水潭和巖石中暗綠色的苔蘚則使景色更顯深遠。又如楊炯《巫峽》中“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通過生滿苔蘚的懸崖峭壁和湍急的流水描寫出山中壯闊的自然景象。
古人身處廟堂,被官僚世俗煩擾,經常生出歸隱之意,唐詩中便有很大一部分以隱逸為主題的詩作。生長在僻靜之處的苔蘚也是詩人情感的寄托之一,被賦予閑適幽靜的意象含蘊,引發(fā)觀賞者閑適恬淡和幽靜寧謐的氛圍感受。如沈佺期《入少密溪》中首句“云峰苔壁繞溪斜,江路香風夾岸花”,通過云峰、苔壁、香風、岸花組成了一幅閑適的景象,后“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通過桃花源這一典故表達出詩人對隱逸田園生活的向往。
2.3 ?消極景觀意境
吊古抒懷、相思思念、懷才不遇等情境下的詩文表達的情緒都較為低落,如吊古抒懷詩中面對古跡時產生的悲涼感,表達對君王、伴侶及家人等的思念時產生的孤寂感,都可以視為低愉悅度,呈現出空、寂、哀、傷等消極的氛圍感受,因此將其歸為消極的景觀意境。苔蘚植物在以上情景中出現時被賦予傷逝、寂寞等意象,與建筑、植物和其他元素組景生成深遠荒涼、蕭瑟凄清、空寂、冷寂寥落等消極的景觀意境(表3)。
在吊古抒懷詩中,苔蘚與古跡組成景象,景感深遠荒涼,抒發(fā)繁華不再的感慨與悲涼之情。如盧照鄰《文翁講堂》中“空梁無燕雀,古壁有丹青。槐落猶疑市,苔深不辨銘”。還有一些詩側重表達物是人非引發(fā)的蕭瑟凄清,如李白《姑孰十詠·謝公宅》中“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荒”和“廢”體現景觀時空上的衰敗,通過庭院環(huán)境中草和苔蘚的生長隱喻人已逝世,呈現出蕭瑟之感。
本文根據宮怨詩、閨怨詩、思鄉(xiāng)詩和悼念詩共有的相思懷念情緒,將之統(tǒng)一歸為相思情境。詩文中詩人多因景生情或借景抒情,通過對景象的描述來傳達烘托內心的相思與懷念,呈現出空寂、冷寂寥落、凄涼、孤獨等景觀意境。如嚴識玄《班婕妤》中“寂寂蒼苔滿,沉沉綠草滋。榮華非此日,指輦競何辭”,通過郁郁蒼蒼的青苔和叢生的綠草,營造出了門可雀羅的凄涼,“寂寂”“沉沉”寫出環(huán)境的衰敗沒落,烘托了宮中妃子內心的冷寂寥落。又如“苔衣上閑階,蜻蛚催寒砧”(《游子吟》顧況),“苔”“階”“寒砧”(典型的思念意象)等組合形成秋季冷清景象,烘托在外游子內心的孤獨與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在懷才不遇情境的唐詩中,詩人常借物喻人,通過物被苔蘚植物侵蝕,表達才華被埋沒的蒼涼與惋惜。如李白《獨漉篇》中“雄劍掛壁,時時龍鳴。不斷犀象,繡澀苔生”,蒼苔長于劍上不僅傳遞出寶劍在時間長河里被廢棄,更是表達了詩人不能一展抱負的郁結之情。
還有數首以敘事為主表達生活困苦的唐詩,多通過苔蘚植物、落葉等組合描寫秋季的蕭條景象,表現詩人內心的凄苦,進而生成憂愁凄涼的氛圍感受。如李頎《行路難》中“一朝謝病還鄉(xiāng)里,窮巷蒼苔絕知己。秋風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通過“窮巷”“蒼苔”“落葉”表現出詩人因病還鄉(xiāng)后生活的凄涼困苦,“閉重門”更是體現出無人問津的蕭瑟之意。
3 唐詩中的苔蘚植物景觀元素
苔蘚植物景觀中出現的意象總計329次,剔除如白骨、風雨、鶯、龍泉、墨灶、筆床、煙花等與景觀元素不相干的意象共58次,然后將剩余的意象按景觀元素類型分類,按出現的次數由高到低排列為:建筑元素(70次)、植物元素(67次)、山石元素(52次)、水元素(30次)、景觀小品(27次)、道路(25次)。根據景觀元素頻次的高低分析唐詩中苔蘚植物景觀營造的配置方式。
3.1 ?苔蘚與建筑
建筑元素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景觀元素,苔蘚與其結合最能呈現縹緲清幽的景觀意境,其次是清遠清麗,從總體看大多呈現“靜”的氛圍(圖1)。建筑本是人來人往的喧鬧之地,苔蘚的靜與其形成對比,從而使建筑環(huán)境透露絲絲縷縷的縹緲寧靜,例如常建《宿王昌齡隱居》中“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3.2 ?苔蘚與其他植物
植物是園林中重要的景觀元素之一,其姿態(tài)、季相等可以表現出園林植物景觀特有的藝術效果[14]。植物相較于其他景觀元素,最大的特點是具有生命屬性,容易使人感到放松和心情舒暢,因此苔蘚植物與其他植物的組合中清遠清麗的景觀出現次數最多(圖2),縹緲清幽次之,而消極景觀意境總體出現頻次偏低。
3.3 ?苔蘚與山石
苔蘚與山石配置使景觀的自然、古樸氣息更加濃厚,可以營造富有野趣的景觀。研究結果也表明二者組合呈現山野間深遠壯闊的景觀意境是最多的,共計14次(圖3)。在假山石間點綴苔蘚植物,成為山川奇峰的縮影,“群峰錦作苔”的景象便顯現于園林景觀中。
3.4 ?苔蘚與水
水自身具有凈和柔的特點,使苔蘚植物景觀更具清凈、寧謐的氛圍,當水的體量變大或者水的流速更快時,則會令人產生廣闊壯麗之感。唐詩中苔蘚和水配置便體現出以上特征,如清遠清麗景觀意境頻次最高(圖4),深遠壯闊次之,消極傾向的景觀意境表現力較弱。
3.5 ?苔蘚與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在景觀營造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園林中的文化和意境可以通過景觀小品傳達出來。統(tǒng)計中苔蘚和景觀小品配置表現縹緲清幽景觀意境的次數最多,其次為深遠荒涼和蕭瑟凄清(圖5),這主要與井、碑等所具有的物象特征有關。如井具有幽深、清涼的特點,苔蘚與井組合多呈現出清幽的意境;碑有紀念性質,更加肅穆,苔蘚和碑組合更容易引發(fā)人深遠荒涼的感受。由于人處于不同情境,苔蘚與景觀小品配置產生的意境也會有變化。
3.6 ?苔蘚與道路
在統(tǒng)計的唐詩中,與苔蘚植物組景的道路元素共出現25次,表現環(huán)境縹緲清幽的最多(圖6),其他的寥寥無幾。正所謂“曲徑通幽處”,唐詩中多寫“徑”中的苔蘚,細窄的林中小路或者竹林內的小徑本就令人心靜,于幽處生長的苔蘚更是為環(huán)境增添一抹清麗,如岑參《出關經華岳寺,訪法華云公》中“竹徑厚蒼苔,松門盤紫藤”。當苔蘚生長于高山上的道路時,又生出長于天地間的深遠壯闊之意。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通過對《全唐詩》中部分與苔蘚植物相關詩文的研究分析,筆者認為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生成與詩人所處情境產生的情感體驗有關,詩人在不同時空、事件背景下產生不同的情感、感受,后將與之相關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形成詩文,讀者從意象組合的描述中與詩人產生共鳴,感受到其中的景觀意境。在景觀配置方面,景觀元素的物性特點和隱喻特點影響苔蘚植物配置最終產生的景觀意境類型。具體結論如下:
1)情境中的情感體驗影響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生成。苔蘚植物景觀意境是讀者面對唐詩中苔蘚植物景觀時產生的氛圍感受。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通過詩人設定的時間、地點、情形以及其中的情感傾向詞和情感表達,對整體內容形成意境感知。在苔蘚植物景觀營造中,可以預先設定情境引導人對景觀產生共鳴,感受其中的意境含蘊。
2)景觀元素意象組合有利于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感知。意象是經過詩人藝術創(chuàng)作的、寄托有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經過長期的提煉,許多物象被賦予了固定的意象,這些意象對讀者在品讀唐詩時感知苔蘚植物景觀意境起了很大的作用。將苔蘚植物與有既定意象的景觀元素組合,有利于人感知苔蘚植物景觀當中的意境。
3)苔蘚植物與其他景觀元素的組景通過“客觀物性”和“意象隱喻”,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景觀意境。大部分建筑、植物等景觀元素具有兩種欣賞形式,一種是客觀外表,如水的輕柔,山石的堅硬;另一種是內在隱喻,如井的幽深,碑的肅穆。在苔蘚植物景觀營建中充分考慮每種景觀元素的特性,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景觀元素進行配置。
4.2 討論
唐詩中苔蘚植物景觀意境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園林景觀的文化性,景觀配置的研究對當代苔蘚植物景觀的營造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由于研究存在主觀性較強、研究范圍偏小等問題,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唐詩中的相關描寫與當代具有一定的時間差異,因此需要制定篩選指標,以選出唐詩苔蘚植物景觀中更加適用于當代的景觀意境。今后可擴大研究范圍,細化研究內容,對傳統(tǒng)文學中苔蘚植物景觀做更進一步的研究,得出更具科學性的結論。
注:圖片均為作者自繪
參考文獻:
[1] 鄔叢瑜. 園林意境營造研究[D]. 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9.
[2] 陳兵紅,陳俏彪,李秋萍,等. 苔蘚植物功能分析及其園林產品開發(fā)[J]. 北方園藝,2013(8):90-93.
[3] 毛俐慧,溫從發(fā),丁華僑,等. 苔蘚植物景觀價值[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20,39(7):30-32,38.
[4] 王國棟,易洪,顏聰,等. 淺析苔蘚植物與微景觀的結合與應用[J]. 現代園藝,2020,43(3):99-100.
[5] 陳淑君. 苔蘚在墻體綠化中的景觀設計探究[J]. 現代園藝,2019(8):65-66.
[6] 丁水龍,張璐,沈笑. 苔蘚植物的園林造景應用[J]. 中國園林,2016,32(12):12-15.
[7] 周蘭. 中國古代苔文化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
[8] 李曉彤. 唐詩苔蘚意象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7.
[9] 邢琳佳. 中國古代苔蘚文學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10] 羅燕萍. 宋詞與園林[D]. 蘇州:蘇州大學,2006.
[11] 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34.
[12] 歐陽寧,楊學成. 山水園林詩中的情境類型及其建構對園林營造的啟示——以張九齡的山水園林詩為例[J].廣東園林,2020,42(6):86-90.
[13] 楊倩. 影響情緒的城市公園景觀要素和優(yōu)化策略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21.
[14] 楊善云,陳翠玉,劉云峰,等. 柳州市居住區(qū)植物景觀美學評價與優(yōu)化策略[J]. 北方園藝,2014(11):80-84.
作者簡介:
邸高曼/1996年生/女/河北唐縣人/貴州大學林學院(貴陽 550025)/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方向為風景園林學
(*通信作者)王秀榮/1972年生/女/河南陜縣人/博士/貴州大學林學院/教授(貴陽 550025)/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E-mail: wxr72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