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花
1
我對火車的認識,始于一則謎語。
那天,寒風(fēng)呼嘯,發(fā)了瘋一樣亂舞,一拳一拳,窗戶紙被打得“噗噗”直響,教室里四面漏風(fēng),老師站在講臺上,讓我們猜謎語。
“長龍一條,往前奔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且走且叫,黑云飄飄?!?/p>
“火車!”老師的話剛一落地,香草就脫口而出。接著她給我們講述火車的神奇,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她說:“火車像移動的房子?!笔^就問:“能睡覺不?”她說:“能?!壁w小軍問:“能吃飯不?”她說:“能。”石頭又問:“那要上茅房怎么辦?”她說:“手一摁,水嘩啦啦就都沖走了?!贝蠹乙魂嚭逍?。她還說,坐在火車上像坐在云朵上,比做她爹的牛車舒服多了。好像她在云朵上坐過似的。
她的描述,讓我羨慕的同時,也給我的想象插上翅膀,這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龐然大物竟如此神奇?它應(yīng)該像龍,在奶奶的故事里,龍神通廣大、無所不能。我雖沒見過火車,但因加入了想象,它變得無比清晰,且具有神話色彩。
“火車是近代化的使者,它開到哪里,那里沉睡的人民和土地就會跳起舞來?!比舾赡旰?,我讀到《浮想錄》里的句子時,就不免想起教室里的這一幕。
從此,我經(jīng)常做夢,夢里有一輛火車,它風(fēng)馳電掣,載著我駛向遠方。遠方在哪里?我也說不上來。
我問奶奶:“火車在哪里?”奶奶說:“城里有,鎮(zhèn)上也有?!?/p>
我多想親眼看一看火車。奶奶說:“那你就好好念書,往鎮(zhèn)上考?!?/p>
奶奶的話有一種力量,推著我向上。我拿出囊螢映雪的勁頭發(fā)奮讀書,終于如愿以償。我心里埋藏的那粒種子,在沒見到火車時,就早已蓬勃成花,且閃著興奮的光芒。
中學(xué)距離火車站不遠,“嗚嗚”的鳴笛聲不再虛幻,它幾乎就從操場里穿過,震耳欲聾,像小鎮(zhèn)的畫外音。學(xué)校有一截舊墻,我們常站在上面眺望,我第一次看見了白煙,一大團一大團地向外噴涌。盡管我踮起腳尖、伸長脖頸,卻并未看到火車,這令我沮喪。
看到火車,已經(jīng)是來小鎮(zhèn)的第一個周末了。那天,我和香草興沖沖地來到火車站。這是一個小站,透著上世紀80年代的風(fēng)貌:外墻刷著黃漆,候車室不大,白色墻壁,水泥地面,靠墻擺著幾張木椅。南墻上鑲嵌的幾塊大玻璃,成了眼睛抵達站臺的通道。我們趴在窗戶上看火車,新鮮、好奇且無比激動。我努力從它身上找尋蛛絲馬跡,好讓它跟我的想象重合。
火車,像個房子,跟香草說的一樣,綠漆體,有好多窗戶。好長好長,一眼看不到頭。開門的是個女的,穿藍色制服,戴大檐帽。有人下來,有人上去。窗戶里有人探出頭來,跟站臺上的小商販買零食?!芭尽币宦暎T關(guān)上了?!皢鑶琛钡镍Q笛聲響起,“哐當(dāng)哐當(dāng)”,火車啟動……我們的眼睛追隨著最后一節(jié)車廂,直到杳無蹤影,才悻悻離開。
又一個周末,我和香草看到了鐵軌,它有兩根,明晃晃,一直伸向遠方。我們沿著路基,伸開雙臂,像鳥兒展翅般,搖搖晃晃地向前走。我們就那樣走啊走啊,想象著遠方美好而神秘,多想走到盡頭去看一看。
“轟隆隆——”火車遠遠地向我們駛來。它像一條巨龍,吐煙吞霧,氣貫長虹。它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攜風(fēng)帶雨似的,一種強大的震懾力幾乎要把我們吸進去?;疖嚩枷Р灰娏?,我仍心有余悸。
火車走了,我的心卻在翻江倒海?!氨仨毧忌蠈W(xué),讓火車帶著我去遠方。”理想一旦有了雛形,就變成了動力。我拉著香草,大步向?qū)W校走去。
2
我終于坐上了火車。
時間定格于1987年9月1日。那天,風(fēng)輕云淡、秋水長天,陽光格外明媚。爹扛著行李走在前面,我提著包緊跟著。爹送我去太谷師范。
爹打問、買票、進站,異常笨拙。我緊緊跟著,像他的影子,不敢慢半步,生怕跟丟。等待十幾分鐘后,我們連同笨重的行李一起坐上了開往理想的火車。
火車車廂里人很多,過道里也滿滿的。我搖搖晃晃,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包著皮革的硬座,被隔板隔著,兩排為一個單元,劃分規(guī)整。我挨窗坐定,在黑白的底色上,帶著新鮮和好奇,整個人都亢奮起來。
窗外的景色漸次打開。莊稼、村莊、河流、山脈,一波波退去,又一波波涌上,它們似在列隊,等待著一扇窗戶和無數(shù)眼睛的檢閱。它們多像一些走失的時間,也多像一些去了又來的夢,既令人悵然,又將希望點燃。
火車像一艘航船,在莊稼的海浪里穿行。一路上,停泊靠岸,有人下去,有人上來。我坐在上面,竟如夢境一般,有一種恍惚和不實之感。多年后,我才漸漸明白,這種感覺極其復(fù)雜:對新生活的向往、離開故土的失落,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惶恐和能否融入的擔(dān)憂。
我隔窗看見了白塔,它巍峨高聳,直插云霄,像從樓群中長出一般,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我們的學(xué)校就在白塔旁。白塔是縣城的標(biāo)志。巍巍白塔、瑯瑯書聲,那是春來花開的詩意,帶給我滿目星河的憧憬。
從此,火車成了連接家與學(xué)校的橋梁。白塔和小站,成了青春詩行里的兩個意象,或激情燃燒,或暖意融融。
這列開往青春的列車,裝滿了夢想、希冀和孤獨。每次兩小時的車程,三年里,來來去去,去去來來,跟火車有關(guān)的故事,也都從時間的底層浮上來。
舊友遠離,新朋還沒續(xù)上,友誼上的斷層,讓初來乍到的我倍感孤獨,有一種秋來葉落的無依、漂泊之感。那些隱秘的無助,把家的功能無限放大。回家成了一種拂之不去的熱望。
那是一個周末,下午五點的火車,中午就飄起了雪花,如飛絮如羽毛,紛紛揚揚,沒完沒了。我心急如焚。有同學(xué)勸我放棄,我無法抽刀斷水,背上包一頭扎進雪幕里。那時的一意孤行,除了客觀,更有來自主觀的執(zhí)拗。
都說雪是上天贈予人間的圣物,雪景如詩如畫。坐在火車上的我,卻無心觀賞。心在犯愁,十里路,冰天雪地,我該怎樣回家?爹肯定不會來接我。兩小時后,小站出現(xiàn)在視野里,它靜默著,屋頂上落滿雪花,潔白一片,有童話色彩,窗戶里透著橘黃的燈光,一片溫馨。
在人流量極少的站臺上,我一眼就看到了爹。他站在那里,頭上落滿了雪,看到我,他招手,并快步走上來,把包從我身上卸下,背在他肩上。爹蹬著一輛三輪車,一路上騎一騎,推一推,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家。
現(xiàn)在想來,自責(zé)亦心疼,開始懂得了那個沉默寡言的男人,他的愛,看似不動聲色,卻無比熱烈。
3
提起婚姻,我要對火車行注目禮。它“哐當(dāng)哐當(dāng)”的碰撞聲,帶動向前的力量,也撞擊出愛情的火花。
張愛玲曾經(jīng)說過:“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庇谇f人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那是一種冥冥之中的注定。
某天?;疖嚿?。窗外天空澄澈,陽光燦爛,田野里春意蕩漾。有光從窗戶照進來,形成光柱,微小的塵埃飛舞著。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他在看我。我意識到時,開始注意他。
他坐在對面。國字臉,寸頭,臉有些黑,眼睛深邃如湖,他微笑著,露出一口白牙。四目相遇,我下意識地擠一個微笑,算作回應(yīng)?;疖嚨霓Z鳴聲,拂過他的臉,也拂過我的發(fā),可我沒能讀懂那聲音里傳達的密語。于我,那是一場偶遇,不會蕩起什么波瀾。
我們就那么坐著,一路無話。到站了,我下車,他也下車。就在要淹沒于人群時,他回頭看了我一眼,也許那一眼意味深長,我當(dāng)時并未覺察。他被人接走。我步行回學(xué)校。以為,從此,橋歸橋,路歸路,各自天涯。
但不是。在校園里,我們又再次相遇。他跟我打招呼,說起火車上的相遇,我才恍然記起有這么一個人。
校園里有很多丁香樹,丁香花開的季節(jié),香氣馥郁,把每個日子都染香了。在一個月色婆娑的夜晚,他向我表白,斷斷續(xù)續(xù),磕磕巴巴,顯得異常笨拙。在丁香樹下,我嗅到了愛情的芬芳,心里怦怦直跳,懵懂中,我被拽著向前——那是愛情的殿堂。
第二年,我回鄉(xiāng)實習(xí)。他乘火車來看我,或者我去看他。在來來回回中,我們的愛情漸漸飽滿成形。
恨不能把日子折疊,從上一個周末直接到下一個周末。每個周末幾乎會見面。因他的到來,周末有了玫瑰的芬芳。我去車站接他,早早就到了。等待總是令人心焦?;疖國Q笛響起的瞬間,我異常興奮。
在固定的地方,我站成了一句誓言。他下了火車,我不用招手,他就知道我在哪里。我心潮翻滾,表面卻波瀾不驚。他拉我的手,我急忙縮回去,像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臉上火辣辣的。我們一前一后,走出站臺。身后,傳來火車的轟隆聲。
我送他到車站。目光追著他的背影,心也趕上。他上車,并不落座,站在玻璃窗前望向我,并招手示意。四目相接,已是思念成河?;疖囅蚯榜?,我向后退,我們越來越遠,心卻相映相疊。分別總是充滿憂傷,就像響起又落下的鳴笛,帶著聲聲嘆息。
我去看他。他也站在原地,我一下火車,他就迎上來。手里總攥著一串糖葫蘆——那是我的最愛。紅紅的山楂,裹著糖漿,像火焰,讓人心生暖意。我們坐在候車室的長椅上。我吃,他看,他的眼神溫暖有愛。我吃完后,他用自行車載著我穿行在大街上。
那個年代,火車作為交通工具,緩解了思念。較信件而言,它更具體可感。
我搭上了愛情的火車,它載著我,一直向前……
4
外出旅游,如果可能,我首選乘火車。
火車,似一部古書,有時間的積淀。旅游是快節(jié)奏生活的調(diào)劑,不急不躁才是它的靈魂?;疖嚶朴频男宰樱e適的心境很是契合。每次乘坐,總能感覺到踏實、安穩(wěn)以及來自歲月深處的撫慰。
火車是時間的凝固,也是直抵往事的通道。座位、過道、窗戶,甚至路經(jīng)的每一個站臺,都似火引,可以燃爆回憶。我每次乘坐,都似翻閱一本泛黃的日記本,或者回放一部以自己為主角的黑白電影。它濃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
如果是在向晚,恰恰坐在窗邊,那種好是無法用語言說出的。夕陽緩緩鋪下來,身上、頭發(fā)上都鍍上薄薄一層光暈,慵懶而又綿軟,每一縷光線都是溫柔的表達。窗外,遠山、田野、樹木、房屋都進入靜謐狀態(tài),被窗戶切割成一塊一塊,并框進畫框,每一框都是一幅油畫。而坐在窗前的我,就是賞畫人。那感覺,讓人沉醉。
火車也是社會的一個小窗口。不同的方言、各地的風(fēng)土人情,溫暖的流動、摩擦的突起、人性的善與惡,一并呈現(xiàn)。濃郁的生活氣息、熱鬧的市井煙火,能抵得上《清明上河圖》的壯闊。每一張臉,都寫滿故事。我喜歡靜靜地坐著,聽或者看,再構(gòu)思一篇小說,這種私密的活動,給喜歡觀察、熱愛文字的我,帶來了快感。
可以拿本書來讀,讀累了,到餐廳去喝杯咖啡,或者茶水,跟閨蜜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也是一種好。那種休閑的風(fēng)情,慵懶而又愜意。我們工作的目的,無非是讓自己活得更好。生命是用來奮斗的,更是用來享受的。乘火車旅游,于我,是快節(jié)奏生活的緩沖,是與紅塵俗世的暫時和解。
黑夜來臨,車上很靜,只有鐵軌有節(jié)奏的律動聲、旅客此起彼伏的呼嚕聲,以及時間跨過黃昏的走動聲。車廂里昏暗,外面漆黑,仿佛一切都凝固了。如果這時在上鋪躺著,人與夜隔著一層鐵皮,黑夜的降臨、消失,黎明的潛滋暗長,都能聽到,且無比清晰。
如果是我們一起乘火車旅游,也是好的。記憶復(fù)蘇的時候,在我們各自的描述里,一些細節(jié)漸漸豐盈完滿。那都是財富。它讓我們記得我們的青春在吐芳華。他曾戲謔我,不坐飛機、動車是怕花錢,我總是淡淡一笑,他也笑。
我有一張照片,背景是綠皮火車和伸向遠方的鐵軌,我一襲白色長裙,長發(fā)順肩而瀉,墨一樣黑。照片很有意境和滄桑感,仿佛我行走在青春歲月中。照片上的我已經(jīng)五十歲了。
我想,等退休了,我要拍許多照片,我要乘火車,去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