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弦
摘 ?要:通過研究不同目標—背景色下漢語閱讀的差異,找出最能促進漢語閱讀的顏色搭配。采用實驗的方法,選取450個視力、色覺正常的德國職業(yè)院校在校學生,通過測量學生被試反應時進行實驗。結果:背景色和目標色有交互作用(<0.05);不同顏色搭配漢語閱讀反應時平均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結論:目標—背景色的搭配對德國高職生的漢語閱讀有影響,當背景色為白色,目標色為紫色時最易于識別。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的反應時不存在主效應,淺背景色或深背景色都不能促進漢語閱讀,淺目標色或深目標色不能單獨影響漢字的識別。同時,背景色白色與背景色綠色,背景色橙色與背景色綠色,背景色橙色與背景色黃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存在差異;目標色—背景色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目標色為藍、紫色時,不同背景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存在差異較多,目標色為白色時,不同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反應時影響不顯著;藍背景色—紫目標色的搭配最不利于漢字的識別。
二、研究意義及研究假設
從既往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漢語閱讀研究中雖然有大量的字音、字形、字義的相關研究,但是顏色對漢語閱讀的影響研究并不多;同樣的,在顏色研究中背景色匹配的影響研究相對較少。
在不同場景下,一些代表性的文字背景顏色往往有很大不同,例如警示牌大多用黃背景顏色,檔案文件大多使用白色作為背景顏色,新春對聯和新人請?zhí)蠖嗍羌t背景顏色,而路標大多使用藍背景顏色……研究背景顏色對于漢語閱讀的影響,能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文字信息表達行為時,選擇合適的背景顏色提供參考。
當下,快餐式閱讀已成為閱讀的一大途徑,在此基礎上各類網絡閱讀APP的出現如同雨后春筍,電子閱讀的背景顏色選擇得當對漢語閱讀具有促進作用,能使閱讀者在閱讀時更加輕松。在教學教育領域,合適的信息載體或閱讀環(huán)境能促進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提升閱讀效率。本研究主要聚焦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的漢語閱讀問題,探究目標—顏色匹配如何影響德國高職生的漢語閱讀。在現實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改變學習材料的背景色,可以明顯影響外國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許多漢語教師的直觀經驗。本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將這一經驗進行科學證明,并進一步揭示其中的具體規(guī)律。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可以為漢語海外推廣的實踐工作提供重要借鑒。在21世紀的今天,中華文化傳播工作變得日益重要,因此,本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假設如下:(1)德國高職生的漢語閱讀反應時在不同的背景色下存在顯著差異;(2)德國高職生的漢語閱讀反應時在不同的目標色下存在顯著差異;(3)在背景色與目標色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過實驗研究的方式進行,設計標準實驗程序。在德國的若干所職業(yè)院校,采用隨機取樣的方式共選取450名高職生作為被試,年齡區(qū)間為15-24歲,其中男性190名,女性260名。被試均身心健康、色覺正常、裸眼或矯正視力正常。
(一)實驗材料
儀器:屏幕大小15.6英寸的電腦,分辨率為1366×768。
背景色:將林仲賢教授提出的八種基本顏色標準色作為背景色。紅色(255, 0, 0)、橙色(255, 165, 0)、黃色(255, 255, 0)、藍色(0, 0, 255)、綠色(0, 128, 0)、紫色(128, 0, 128)、黑色(0,0,0)、白色(255,255,255)。
目標文字:目標文字色采用八種基本顏色標準色,文字選取參照《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從高頻漢字中隨機抽取128個漢字作為顯示目標。
背景—目標顯示:參照路標、警戒牌設計背景—目標比例。
假字:128個高頻漢字隨機缺少一筆畫的不完整漢字。
(二)實驗程序
被試在實驗室條件下坐于實驗使用電腦正對面,電腦位于高于地面80cm的桌面上,顯示器為分辨率?1366×768的15.6英寸液晶顯示屏,被試與顯示器呈水平,顯示器與桌面呈100度,進行按鍵反應。實驗使用E-prime2.0為操作平臺,顯示以八種純色為背景和目標的64種組合,去除背景色與目標色一致的8種無法識別的組合,56種組合文字圖片及隨機穿插的56組假字圖片。在準確識別顯示的漢字后,被試快速按下“f”鍵做出反應,當識別到屏幕中出現假字組時,需快速按下“k”鍵作出反應。隨后屏幕中心出現一個800ms的“+”注視點,注視點結束后進入下一次漢語閱讀反應。正式實驗前有一個約1min的練習,目的是使被試首先熟悉實驗程序,然后正式進入實驗。在呈現第一次圖片前有一個800ms的“+”預備,之后呈現刺激圖片,按鍵反應后呈現“+”,注視點結束后進入下一張,計算機將自動記錄被試的反應時,詞匯監(jiān)測圖片的識別反應時不計入數據統計。
(三)數據處理
將相關數據匯總,使用統計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處理,使用方差分析、平均反應時比較等方法,分別在0.05,0.01和0.001水平上進行檢驗。
四、實驗結果
(一)全體被試在不同目標—背景色搭配下的反應時見表1,兩因素方差分析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背景色F值為1.618,P=0.130>0.05,說明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反應時的影響無統計學意義;對應的效應量偏Eta平方為0.040;目標色F值為3.471,P<0.05,說明目標色對于漢語閱讀的反應時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背景色*目標色F值為2.619,P<0.05,背景色*目標色這兩個因素間存在交互作用,對應的效應量為0.063。
(二)背景色與漢語閱讀反應時
8種背景色漢語閱讀反應時比較如圖3所示。將不同背景色條件下測得的反應時的平均值轉化為標準分數,可排出間距不等的優(yōu)劣圖,如圖4所示。從圖3、圖4可知不同背景下,漢語閱讀的反應時有一定的差異,橙色背景色最優(yōu),綠色背景最劣,藍色、紫色、紅色背景色下漢語閱讀反應時較為接近。但方差分析表明,8種背景下漢語閱讀反應時的差異并不顯著(F=1.618,P>0.05)。
(三)目標色與漢語閱讀反應時
8種目標色漢語閱讀反應時比較如圖5所示。將不同目標色條件下測得的反應時的平均值轉化為標準分數,可排出間距不等的優(yōu)劣圖,如圖6所示。從圖5、圖6可知不同目標顏色下,漢語閱讀的反應時有一定的差異,紫色目標色最優(yōu),藍色目標最劣,黑色、白色、橙色目標色下漢語閱讀反應時較為接近。
(四)目標—背景色與漢語閱讀反應時
不同目標色—背景色的搭配下,漢語閱讀的反應時有很大的差異。將不同目標色—背景色搭配下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轉化為標準分數,如圖7所示??芍S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黑色、白色、紅色背景下紫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劣,綠色、白色、紅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優(yōu)。表2方差分析也顯示出不同目標—背景色搭配下漢語閱讀反應時差異顯著(F=2.619,<0.05)。
五、討論
(一)不同目標—背景色下漢語閱讀的差異
上述分析表明,對8種基本目標色與8種基本背景色進行匹配,研究漢語閱讀反應時間的差異,可以發(fā)現,背景色不存在顯著的主效應,與前人的研究一致。從標準分數優(yōu)劣圖可以看到,不同背景色下漢語閱讀的反應時有一定的差異,橙色背景色最優(yōu),綠色背景最劣,但從方差分析來看并不存在數據上的顯著差異,此情況與前人研究一致。目標色對漢語閱讀反應時存在顯著影響,目標色黑色與目標色黃、紫色,目標色紅色與白、橙、黃、綠、紫,目標色橙色、黃色、綠色、紫色與藍色目標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存在顯著差異,紫色目標色最優(yōu),藍色目標色最劣,黑、白、橙色目標色下閱讀反應時較為接近。56種不同顏色的匹配中,目標色為藍、紫色時,不同背景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顯著差異較多,目標色為白色時,不同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反應時影響不顯著。綠色、白色、紅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優(yōu),黃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黑色、白色、紅色背景下紫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劣。從色系上看,實驗結果沒有出現暖色系、冷色系的漢語閱讀差異,從標準分圖可以看到,暖色橙色背景色下識別最優(yōu),冷色綠色背景色下漢語閱讀最劣,但在方差分析上不顯著;同時,暖色系背景色下漢語閱讀反應時同時存在最優(yōu)和最劣的情況,例如紅色背景色下,藍色目標字的漢語閱讀最優(yōu),但紅色背景色下紫色的漢語閱讀最劣。
(二)與前人研究的差異
劉浩等[10]在關于顏色偏好基于目標—背景色匹配顯示工效的實驗研究中,根據被試漢語閱讀的相關結果得出,目標—背景色差異越大時,其顯示工效越高,越易于識別;目標—背景色越接近,則識別越困難。此外,淺目標色—深背景色的匹配方式更易于漢語閱讀。在本次實驗中,深背景顏色—淺目標色的搭配更有利于漢語閱讀、白背景色容易引起視覺疲勞等既往研究結論未被證實。同時,本次實驗所得出的綠色、白色、紅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優(yōu),黃色背景下藍色目標字以及黑色、白色、紅色背景下紫色目標字的識別最劣的結論不能支持前人的結論。可能的原因包括:實驗材料的不同、被試量的差異、與前人不同實驗環(huán)境下人們對于不同顏色搭配(目標色與背景色)的漢語閱讀難易程度有差異等等。
(三)本研究不足之處及研究展望
本實驗仍然存在影響實驗效度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試在進行按鍵反應時,手動速度和按鍵判別時間影響計算機對于漢語閱讀反應時的記錄,實驗過程中被試需要對真字和假字進行識別,分別對應“f”“k”鍵,當識別漢字與上一個識別漢字屬性不同時,被試反應時可能會出現延遲;二是被試接受的實驗處理水平過多,每個被試需要對112張圖片、224個常用漢字進行識別,可能導致疲勞和練習效應,影響實驗結果。
除此之外,實驗還發(fā)現,在不同的環(huán)境亮度下,目標—背景色搭配對于漢語閱讀的影響有所區(qū)別:在高亮度實驗環(huán)境下,被試更傾向于亮背景色與暗目標色的搭配;在低亮度環(huán)境下,被試則更傾向于暗背景色與亮目標色的搭配。
六、結語
上述實驗結果基本驗證了之前的研究假設,我們可以確認如下事實:(1)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的反應時不存在主效應,淺背景色或深背景色都不能促進漢語閱讀,淺目標色或深目標色不能單獨影響漢字的識別。同時,背景色白色與背景色綠色,背景色橙色與背景色綠色,背景色橙色與背景色黃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存在顯著差異。(2)目標色—背景色之間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目標色為藍、紫色時,不同背景色之間,漢語閱讀反應時均值顯著差異較多,目標色為白色時,不同背景色對于漢語閱讀反應時影響不顯著。白背景色—紫目標色的搭配最利于被試對于目標漢字的識別,藍背景色—紫目標色的搭配最不利于漢字的識別。(3)除了目標色與背景色差異對于目標漢語閱讀的影響,其余單背景色及色系對于漢語閱讀的影響并未被證實。
從操作的便利角度考慮,本實驗方案選擇的目標色和背景色只是有限的幾種,考慮到現實的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更多種類的目標色和背景色,這樣做是否降低了本實驗的生態(tài)效度,對被試的漢語閱讀結果究竟產生了哪些影響還有待后續(xù)的補充研究。但是,如果選擇的顏色種類過多,反而會加大干擾,影響被試者心理,造成他們過于疲勞,明顯降低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實驗中顏色種類的選擇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不能簡單地認為越多越好,但如果選擇的顏色種類太少的話則缺乏代表性,顯然也是不行的。
此外,本研究是以德國高職生作為被試完成的,相關結果能否適用于歐美其它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尚待今后的同類研究加以證實或證否。對于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的漢語學習者,是否會出現與本研究不同的結果,同樣期待未來的研究給出具體答案??傊?,本課題研究可以作為引玉之磚,我們由此完全可以樂觀地展望本領域的廣闊研究前景。
參考文獻:[1]周杰.訓練對漢語閱讀注意瞬脫效應的影響[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11-13.
[4]張欣欣.大學生的顏色審美偏好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