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華
對于北京海淀區(qū)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qū)的居民來說,社區(qū)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曹紅莉是他們最熟悉的人,笑瞇瞇的眼睛、圓臉短發(fā)、干練利落,看上去有使不完的勁兒。
曹紅莉2006年加入社工大家庭,一干就是16年。16年來,她結合工作實踐,總結出“走、看、聽、問、辦、帶”六字工作法,每天用腳步丈量社區(qū),解決了社區(qū)居民的眾多需求,獲得居民的信賴和認可,成為社區(qū)居民的“主心骨”。
居民信任地說:“我把家交給你了”
曹紅莉和居民王阿姨相互信任的故事,是東里南社區(qū)的一段佳話。
社區(qū)里有一位王阿姨,和生病的兒子相依為命。曹紅莉認識王阿姨以后,通過一點一滴的交往,贏得了王阿姨的信任。曹紅莉也利用專業(yè)知識,對王阿姨家庭的需求做了綜合評估,為她建立比較全面的救助體系,并且制定了詳細而周全的服務方案。為防止意外發(fā)生,曹紅莉還特意保留了一把王阿姨家的鑰匙。
一個周六的上午,王阿姨出門忘了關燃氣,灶上的鍋糊了,鍋底都燒漏了,滾滾濃煙從窗戶冒出,鄰居們馬上報警,并給曹紅莉打電話。曹紅莉一路狂奔,幾乎和消防車同時到場,她拿出鑰匙打開房門,消防員們迅速關閉燃氣,打開窗戶,所幸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壞。事后,王阿姨特別感激,對她激動地說:“小曹呀,你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我把家交給你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頒布后,曹紅莉所在的社區(qū)要求垃圾分類志愿者參與桶前值守。不過,最初,志愿者的反響并不積極。曹紅莉緊急召開支委會,對垃圾分類的志愿工作進行統(tǒng)籌管理。她先是向全體居民發(fā)出“每月每戶一小時”動員令,大力宣傳動員垃圾分類。然后組織在職黨員、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們組成“垃圾分類志愿者招募小分隊”,通過入戶走訪、樓門張貼通知、公眾號推文、微信群倡議等針對性動員方式,號召居民參與值守。
當時社區(qū)有個年輕人對曹紅莉說:“書記,你們居委會太不容易了!天天在門口站崗,這會兒又要守垃圾桶,你們太累了!就沖你這股勁頭我?guī)Ш⒆訁⒓印!本瓦@樣,一周下來,100多名志愿者走出家門,主動報名參與了值守,上至80多歲的老人,下至4歲的孩子,祖孫三代一起參加志愿服務,達到了“發(fā)動一人、帶動一個家、影響一個樓門”的效果。
在近半年的持續(xù)動員下,黨建協(xié)調委員會成員單位的職工也紛紛參加了垃圾分類志愿服務,轄區(qū)內的雙榆樹一小和101中學的140名紅領巾志愿者和團員志愿者也利用假期,承包了所有點位、所有時間的值守任務。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全社區(qū)參與桶前值守的志愿服務人次達到了近四千人次。
在平凡崗位工作十六年
多年來,為了踏踏實實地守好社區(qū),曹紅莉幾乎全身心投入。自從來到東南里社區(qū)后,她已經(jīng)有16個除夕夜沒在家里過過,家人也沒吃上過她包的餃子。但社區(qū)里的空巢老人、殘疾人、困難黨員、保潔員等,年年都能吃到她親自采買食材、親手包制的餃子。
特別是2019年除夕,有位社區(qū)志愿者因病臥床,曹紅莉把餃子送到床邊,小心地叫了一聲:“叔,您看看我是誰?”當這位志愿者睜開眼,認出是曹紅莉時,非常感動。在家人的幫助下,這位志愿者吃了兩個餃子,曹紅莉趕忙鼓勵他說:“叔,您好好配合治療,病好了,我還給您包餃子!”
對于社區(qū)工作,曹紅莉的想法非常質樸:“我就想當居民的貼心人,有麻煩事來找我,有煩心事跟我說。我們一起面對,一起解決?!?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3/07/07/qkimagesshgyshgy202301shgy20230129-2-l.jpg"/>
曹紅莉就是這樣用全部身心,對社區(qū)傾注了智慧、力量和關懷。東里南社區(qū)是無物業(yè)、開放式的老舊小區(qū),停車難問題一直困擾著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居民,面對居民的不理解,工作人員的情緒很低落,工作推進也出現(xiàn)了瓶頸。
為此,曹紅莉白天作為領導,梳理工作思路,尋求街道支持,晚上當知心姐姐,安撫同事們的情緒,用多年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為同事們提供力所能及的督導服務。后來,曹紅莉通過吹哨報到機制,將交通隊、交通委領導請到社區(qū)參加會客議事廳,現(xiàn)場聽取居民意見,配合相關部門設置路側停車位、規(guī)范劃線、為符合條件的居民辦理優(yōu)惠停車認證手續(xù)。終于,停車難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緩解。
在居民面前,她是服務的社工;在同事面前,她是團隊的督導。她是中關村所有辛勤工作的社工們的縮影,他們腳踏實地、日復一日地堅守崗位,用心做著這個平凡卻也不簡單的事業(yè)。
16年來,曹紅莉一直不忘記初心,在社工崗位上勤勤懇懇。她說,她愛社工這個稱謂,愛社工這個職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