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藏宋本《國朝諸臣奏議》文獻價值初探

      2023-05-30 15:38:50申紅寶劉明李偉敏
      中國文化遺產(chǎn)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宋本上海圖書館

      申紅寶 劉明 李偉敏

      關(guān)鍵詞:宋本《國朝諸臣奏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上海圖書館;版本源流;古籍校勘;文獻價值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考古院”)藏宋本《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圖1),略有闕卷,系清人彭元瑞舊藏①,學(xué)界迄今尚未對該部宋本進行比較系統(tǒng)地關(guān)注和研究。

      此部宋本的行款版式描述如下: 十一行二十三字,白口(補版葉為黑口),左右雙邊,雙黑魚尾,間有三黑魚尾。版心上題本版字?jǐn)?shù),上魚尾下題卷次或“奏議××卷”,下魚尾下題葉次和刻工姓名。卷端題“國朝諸臣奏議卷第一”,次行合題趙汝愚銜名“龍圖閣直學(xué)士朝散大夫成都潼川府夔州利州路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軍府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使充成都府路兵馬都鈐轄祥符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臣趙汝愚”。書中卷首有淳祐十年(1250年)史季溫跋,次同年趙希瀞序,次趙汝愚《乞進皇朝名臣奏議劄子》和《進皇朝名臣奏議序》,次目錄三種,前兩種均題“國朝諸臣奏議總目”,第三種題“國朝諸臣奏議目錄”。該書內(nèi)容乃分類編錄北宋諸臣章奏,始自建隆,迄于靖康,收錄包括趙普等二百三十六人在內(nèi)的千余篇奏議作品,凡一百五十卷,搜羅宏富?!端膸烊珪偰俊贩Q譽《國朝諸臣奏議》的編選,“去取頗不茍”,“大旨以備史氏之闕遺”[1],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茲主要就北京考古院所藏此部宋本在版本層面的文獻價值,予以初步探討。

      根據(jù)《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現(xiàn)存宋本《國朝諸臣奏議》共有十二部,其中全帙者(有配補)三部,分藏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其余各部殘宋本存卷多寡不一,國外如日本等地亦有藏本②?!秶T臣奏議》的宋刻書版多經(jīng)元或元明兩朝遞修,據(jù)書版遞修的不同,分為元修本和元明遞修本兩種版印系統(tǒng)。殘宋本著錄為北京市文物局所藏者(編號三六四八),即為該北京考古院藏本,版本屬元明遞修本系統(tǒng)。北京考古院藏宋本《國朝諸臣奏議》雖屬殘本,但實際僅闕卷四十七至五十一、卷一百六至一百九,共九卷,相較于全書一百五十卷的體量而言還算“完整”,特別是保存關(guān)鍵版本信息的首尾部分齊全。盡管《國朝諸臣奏議》存世有十二部宋本(國內(nèi)),北京考古院藏本仍有其值得注意的文獻價值。這表現(xiàn)在:其一,保存了原書完整的序跋、進書劄子和目錄,是了解《國朝諸臣奏議》編選成書、刊刻以及內(nèi)容構(gòu)成的第一手資料,也可據(jù)以訂補《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國朝諸臣奏議》在所載序跋、目錄方面的缺失。其二,此部宋本存在紙坊印記這一刷印用紙?zhí)卣?,可?jù)以管窺《國朝諸臣奏議》經(jīng)元明兩朝修版后的刷印時間下限,間接推知該書書版的保存狀況。另外,該部宋本所載目錄,也有可堪留意的反映《國朝諸臣奏議》編刻過程細節(jié)的特征。順帶指出的是,受限于宋本的文物管理等級,《國朝諸臣奏議》目前國內(nèi)以數(shù)字化或影印本的形式予以全文公布者,除《中華再造善本》影印本外,似僅有“中華古籍資源庫”上傳的國家圖書館藏三部殘宋本,致使現(xiàn)存十二部宋本的悉數(shù)調(diào)閱存在困難。在此情形下,北京考古院所藏此部首尾完具的宋本的考察,有助于認(rèn)識和把握《國朝諸臣奏議》的文獻面貌及刊印情況。其三,以個案的方式,將該部宋本所載奏議與其他傳本典籍所載者對校,印證《國朝諸臣奏議》有其值得重視的校勘和輯佚價值。

      一、訂補《中華再造善本》影印本的缺失

      存世三部宋版全帙《國朝諸臣奏議》,惟上海圖書館藏本作為底本選入《中華再造善本》得以影印,表明它是現(xiàn)存宋本《國朝諸臣奏議》里版刻質(zhì)量最佳的一部。它的版本與北京考古院藏本均屬元明遞修本系統(tǒng),而且經(jīng)比對,兩部還應(yīng)屬同版摹印。但考古院藏本更為晚印,因書版漫漶而多見刷印模糊之葉,品相不及上海圖書館藏本(圖2)。上海圖書館藏本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序跋佚去,僅載有趙汝愚進書劄子和全書目錄,但屬于后人補抄,《中華再造善本總目提要》即稱該本:“前序佚失”[2],且卷首所載“趙汝愚進書劄子、目錄,系補抄”[3]。白璧微瑕,《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圖書館藏本在反映《國朝諸臣奏議》的完整性上略有缺憾。

      北京考古院所藏此部宋本,恰可彌補上海圖書館藏本的缺失,即佚序兩篇,史季溫跋和趙希瀞序,又可補進書劄子一篇即《乞進皇朝名臣奏議劄子》。再者,上海圖書館藏本所補抄的進書劄子與北京考古院藏本對校,也存在異文和刪節(jié),知尚非《國朝諸臣奏議》所載劄子原貌,乃據(jù)它本而抄。此外,上海圖書館藏本所補抄的目錄僅有一種,而北京考古院藏本載有三種目錄(圖3),而且該補抄目錄的編次也不同于北京考古院藏本。這都意味著北京考古院藏本保存了原書的較為完整的文獻面貌,有裨于訂補包括上海圖書館藏本在內(nèi)的存世其他各部宋本缺失的序跋、目錄等內(nèi)容。

      首先談兩部宋本所載趙汝愚進書劄子的異同。為了省文之便,兩部宋本以下分別簡稱“上圖藏本”和“考古院藏本”。首先是題名的差異,上圖藏本將此篇劄子題為“國朝諸臣奏議序”,而考古院藏本則題“進皇朝名臣奏議序”。其次是文字面貌的差異,上圖藏本序文起“恭惟我宋,藝祖開基”句,而考古院藏本該句前尚有如下一段話,云:“臣竊惟國家治亂之原,系乎言路通塞而已。蓋言路既通,則人之邪正,事之利害,皆得以具實上聞。人君以之用舍廢置,罔有不當(dāng),故其國無不治。言路不通,則人之邪正,事之利害,皆壅于上聞。雖或聞之,亦莫得其實。人君以之用舍廢置,不得其當(dāng),故其國無不亂。臣嘗以是歷觀前古,上自周秦,下及五季,相望數(shù)千載,間或治或亂,俱同一輒。然則天地之至理,古今之常道,無易于是矣?!睋?jù)此差異,推斷上圖藏本補抄進書劄子的來源應(yīng)該是《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檢該書卷二百四十九(《經(jīng)籍考》第七十六)著錄“《皇朝名臣奏議》一百五十卷”之目,載有趙汝愚《自序》,即起“恭惟我宋,藝祖開基”句,迄“蓋可以鑒矣”句,與上圖藏本補抄之序的起止基本相同。

      以上圖藏本所載此序為底本,與考古院藏本所載者對校,所校異文以下劃線標(biāo)識。另上圖藏本雖據(jù)自《經(jīng)籍考》所載的《自序》,但兩者之間也存在文字差異,茲一并列舉如下(《文獻通考》依據(jù)清乾隆十二年武英殿刻本):如“設(shè)方正之科”,考古院藏本、《經(jīng)籍考》“設(shè)”后均有“漢”字?!胺惨蚤_廣聰明”,考古院藏本同,《經(jīng)籍考》無“開”字,應(yīng)據(jù)補。“而漸弊于熙寧、紹圣之時”,《經(jīng)籍考》同,考古院藏本作“莫”。據(jù)文意,應(yīng)作“漸”字為是?!盁o所諱忌”,考古院藏本同,《經(jīng)籍考》作“違”?!捌渥h論不已”,《經(jīng)籍考》同,考古院藏本作“論議”;“植黨干利”,考古院藏本同,《經(jīng)籍考》作“于朝”。“然而圣君賢相率善遇而優(yōu)容之”,《經(jīng)籍考》同,考古院藏本作“卒”。“故其治效卓然以增氣”,考古院藏本、《經(jīng)籍考》并作“故其治效卓然,士以增氣”?!敖K無感悟人主之意”,考古院藏本、《經(jīng)籍考》并作“無以”?!俺佳鑫┍菹拢瑖L命館閣儒臣編類國朝文鑒奏疏百五十六篇”,考古院藏本在“陛下”和“嘗命”之間有如下一段話“天資春明,圣學(xué)淵懿,顧非群臣所能仰望,而若稽古訓(xùn),虛受直言,二紀(jì)于茲,積勤不倦”,《經(jīng)籍考》亦無此段話。“盡獻其言”,考古院藏本、《經(jīng)籍考》并作“書”。特賜抽繹”,考古院藏本作“萬機余間,幸賜?繹”,溢出“萬機余間”四字,“間”當(dāng)為“閑”的誤刻,《經(jīng)籍考》作“萬機余閑,特賜?繹”?!俺贾?jǐn)序”,考古院藏本作“臣不任惓惓之誠”,《經(jīng)籍考》至“蓋可以鑒矣”句而止,無“臣謹(jǐn)序”或“臣不任惓惓之誠”之類的話。

      再來談兩部宋本所載目錄的差異。北京考古院藏本卷首序跋之后,相繼列有三種性質(zhì)的目錄:第一種是奏議類目性質(zhì)的《國朝諸臣奏議總目》,有類目十二種,即“君道門”“帝系門”“天道門”“百官門”“儒學(xué)門”“禮樂門”“賞刑門”“財賦門”“兵門”“方域門”“邊防門”和“總議門”,各“門”下列子目,共一百十四條子目。第二種是奏議撰者目錄性質(zhì)的《國朝諸臣奏議總目》,按照皇帝廟號為序,但并不拘泥于此,也列入了“章獻明肅皇后”“慈圣光獻皇后”和“宣仁圣烈皇后”三位皇后,依次排列撰者名目。所收奏議首位撰者是趙普,列在“太祖”下,劉隨的奏議即收在“章獻明肅皇后”下。第三種是詳列各卷所收奏議目錄性質(zhì)的《國朝諸臣奏議目錄》,該種目錄的體例是先列“門”類目,次列該“門”下各子目的序次,再列各子目序次內(nèi)包含的奏議名稱和撰者,如“第一卷,君道門,君道一,《上仁宗論人君之大德有三》,司馬光……”。由此可見,《國朝諸臣奏議》在目錄的編排上頗具匠心,所列三種性質(zhì)的目錄,在古書里似比較罕見,值得進一步挖掘或總結(jié)它所反映的南宋人目錄學(xué)思想。無論是四庫館臣提要,還是《國朝諸臣奏議》的研究性文章,均未就此目錄特征有所揭橥。此三種特征的目錄編排,推測可能還是由于該書卷帙浩繁,所收奏議撰者及篇數(shù)亦頗為繁冗,意在著眼于不同的檢索需要而編制,目的是提供檢覽奏議的方便。

      上圖藏本僅載有經(jīng)補抄的《國朝諸臣奏議總目》一篇目錄,補抄來源不詳,其體例是先列各“門”名稱,每“門”下列子目,各子目下再列包含的卷次(圖4)。此種體例與考古院藏本的三種性質(zhì)的目錄均不同,相對比較簡單,也很難起到方便檢覽奏議篇目的功能。

      一部完整意義上的古籍一般包括序跋、目錄和正文等組成部分,此部考古院藏本《國朝諸臣奏議》基本保留了各組成內(nèi)容,反映了宋本《國朝諸臣奏議》的文獻原貌。《國朝諸臣奏議》的再影印,建議還是以上圖藏本為底本,但應(yīng)充分利用考古院藏本所保存的序跋及目錄資料,以配補的形式附入書中。這樣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宋本《國朝諸臣奏議》原貌,也更方便學(xué)界的研究使用。

      二、推定編刻過程細節(jié)及刷印時間的下限

      《國朝諸臣奏議》的編刻,涉及兩個層面,其一是趙汝愚編選成書,其二是史季溫的刊印。先談編選成書,《宋史》趙汝愚本傳僅稱撰有《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不言編撰始末。南宋書目著錄的《國朝諸臣奏議》均為一百五十卷,如《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皇朝名臣奏議》一百五十卷,云:“丞相沂國忠定公趙汝愚編進,時為蜀帥?!盵4]又趙希弁《讀書附志》著錄《皇朝名臣經(jīng)濟奏議》一百五十卷,云:“淳熙中趙忠定帥蜀時所進也?!盵5]未見有著錄為三百卷者,而且當(dāng)時該書的題名也有差異,或稱“皇朝名臣奏議”,或稱“皇朝名臣經(jīng)濟奏議”,史傳所稱的“類宋朝諸臣奏議”題名經(jīng)過了元人改易③。推測“三百卷”本,或為《國朝諸臣奏議》最后編定為一百五十卷之前的“繁本”,編選成書的過程里應(yīng)該存在一個“繁本”階段。

      趙汝愚《乞進皇朝名臣奏議劄子》詳述其成書大略,也隱約談到了曾存在“繁本”的問題,云:“臣學(xué)術(shù)淺陋,不足仰晞古人萬一,然嘗備數(shù)三館,獲觀秘府四庫所藏及累朝史氏所載使臣良士便宜章奏,論議明切,無愧漢儒。臣私竊忻慕,收拾編綴,歷時浸久,篋中所藏殆千余卷。而臣識性遲鈍,不能強記,每究尋一事首尾,則患雜出于諸家,文字紛亂,疲于檢閱。自昨蒙恩,假守閩郡,輒因政事之暇,與數(shù)僚友因事為目,以類分次,而去其復(fù)重與不合者,猶余數(shù)百卷,釐為百余門,始自建隆,迄于靖康。推尋歲月,粗見本末,上可以知時政之得失,言路之通塞;下可以備有司之故實,史氏之闕遺?!痹陂}時所編《國朝諸臣奏議》,自千余卷“去其重復(fù)與不合”之后,仍有數(shù)百卷,此是否即為本傳所稱的三百卷《類宋朝諸臣奏議》呢?按宋人徐自明撰《宋宰輔編年錄》云:“公嘗以本朝名臣議論,自建隆以來迄于靖康,以類編次,后成三百卷,遂奏請擇其中尤切于治道者為百五十卷上之?!盵6]此所言“三百卷”與史傳記載恰相合,也與趙汝愚所稱的“猶余數(shù)百卷”相仿佛,印證“繁本”形態(tài)的《國朝諸臣奏議》是曾經(jīng)存在的,而且還載于史傳。問題在于史傳既稱三百卷本《國朝諸臣奏議》,難道該本也曾進呈內(nèi)府?還是史傳的記載乃據(jù)自此條材料?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證實。

      淳熙十二年(1185年),趙汝愚轉(zhuǎn)任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在蜀期間進呈所撰《國朝諸臣奏議》,此為編訂為一百五十卷的定本形態(tài)?!队窈!份d此事,云:“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月一日詔趙汝愚進所纂集《國朝名臣奏議》,君道至邊防,終之以總議,凡一百五十卷,目錄五卷?!盵7]趙汝愚在成都編訂《國朝諸臣奏議》的故實,趙希瀞序云:“福國忠定趙公以宗臣帥長樂,政成多暇,輯我朝之群公先正忠言嘉謀,粹為一編,匯分臚列,冠君道,跗邊防,而以總論脈絡(luò)之。凡天人之感通……禮樂刑政之綱目,靡所不載,至蜀書成,上之乙覽。”又史季溫跋云:“先正丞相忠定福王趙公曩嘗編類國朝名臣奏議,開端于閩郡,奏書于錦城,亦已上徹乙覽?!苯Y(jié)合趙汝愚《乞進皇朝名臣奏議劄子》所云,《國朝諸臣奏議》的成書,經(jīng)歷了“殆千余卷”到“數(shù)百卷”,再到最終編定為一百五十卷并進呈內(nèi)府御覽的過程,四庫館臣即稱:“經(jīng)歷歲時,屢經(jīng)簡汰,乃成是編?!盵8]

      此書之刻也有所“曲折”,趙汝愚之孫必愿欲梓行而未果,史季溫跋即寫道:“公之孫尚書閣學(xué)必愿繩武出填,嘗命工刊刻而未就”,趙希瀞序亦稱:“聞孫必愿繇常伯接踵是邦,祗承先志,思永其傳,屬泮宮以繡諸梓,久而未就?!卑础端问贰汾w必愿本傳,他在淳祐五年(1245年)以華文閣直學(xué)士知福州和福建安撫使,“居官四年,累乞歸,及命召,又三辭,皆不許”[9]。最終在淳祐十年(1250年),趙必愿知福州任內(nèi),經(jīng)史季溫而完成《國朝諸臣奏議》的刊刻④,并將書名確定為“國朝諸臣奏議”?!短斓摿宅槙亢缶帯贩Q:“此書蜀刻有兩本,此其再鋟也?!盵10]蜀本佚而不傳,今所存宋本,皆為史季溫所刻者。

      典籍的目錄與成書、刊刻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脊旁翰乇舅d《國朝諸臣奏議目錄》,即有值得注意的特征,表現(xiàn)在自卷七十八開始,標(biāo)注“國朝諸臣奏議丙集目錄”字樣(圖5),至卷一百十九止,意味著此四十二卷屬于“丙集”。自卷一百二十開始標(biāo)注“國朝諸臣奏議丁集目錄”字樣,至卷一百五十止,意味著此三十一卷屬于“丁集”。而核之正文里的相應(yīng)卷目,則均未標(biāo)注“丙集”“丁集”字樣。又書中正文卷八末題“國朝諸臣奏議錄甲集卷第八”(圖6),反觀相應(yīng)目錄則又無“甲集”字樣,意味著卷一至某卷止,屬于“甲集”,當(dāng)然還應(yīng)有“乙集”。丙集和丁集的卷數(shù)合計七十三卷,接近全書一百五十卷之半,甲集和乙集卷數(shù)相合恰為另一半。問題在于,“甲集”“丙集”和“丁集”字樣在目錄與正文的或有或無,推測所據(jù)刻的底本曾存在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甲乙丙丁四集字樣,刊刻過程中部分地予以刪削,遂造成今所見前后不統(tǒng)一的面貌?,F(xiàn)存國圖藏南宋福建所刻的《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也有“甲集”“乙集”和“丁集”之目,與此類同。理解該目錄特征的內(nèi)涵,還應(yīng)該結(jié)合此書的編與刻予以思考。推測或仍緣于《國朝諸臣奏議》卷帙浩繁,一種情形是趙汝愚在編選過程中曾以分集的形式編選,相應(yīng)有分集目錄。按《玉海》稱淳熙十三年進呈的《國朝諸臣奏議》有目錄五卷,此五卷目錄是否即意味著分集目錄(比如甲乙丙丁戊)呢?史季溫在刊刻時予以刪削,但又不徹底,留下了《國朝諸臣奏議》曾分集編選的“遺跡”。另一種情形則是史季溫曾擬分集刊刻,但并未忠實地執(zhí)行,仍最終以一書不分集的形式完成刻梓,而分集刊刻的“設(shè)想”則片段性地留存在書版里。要之,該目錄特征為窺探《國朝諸臣奏議》的編、刻過程,提供了線索。

      《國朝諸臣奏議》屬于宋代官刻,考古院藏本奏議正文凡遇“國家”“祖宗”“陛下”“圣恩”及宋代帝王時均空格,以示尊崇。但避諱算不上謹(jǐn)嚴(yán),遇“桓”“溝”(溝)“敦”和“廓”諸字闕筆,也有不闕筆者。書中保留有元代修版或補版的題記信息,如卷三十四第十三葉、第十四葉版心下分別題“至大元年刊補”或“至大元年刊”字樣,卷五十一第十葉、卷八十九第八葉均題“元統(tǒng)二年刊”字樣,卷一百四第四葉題“大德四年九月補刊”字樣。另卷八十二第十七葉(該葉系抄配)題“大德四年九月補刊”“福州路儒學(xué)教授劉直內(nèi)命工刊補”。據(jù)上圖藏本,原版葉確有此題記。同樣內(nèi)容的題記,又見于卷一百四十七末,鐫刻“大德四年九月日,福州路儒學(xué)教授劉直內(nèi)命工刊補”字樣。至于明代修版或補版,缺乏明確的題記信息,只能根據(jù)刻風(fēng)略作判斷,如卷九第十二葉似明代補版葉,大致屬弘治、正德間刻風(fēng),以上元、明兩朝的補版葉多為黑口。

      存世宋本《國朝諸臣奏議》的修版已經(jīng)明確,或修版在元代,或修版在元、明兩朝,肯定存在元或明代的印本,但也不會刷印截止在明代,其刷印時間的下限有必要予以確定。如天一閣所藏經(jīng)元明遞修的公文紙印本《國朝諸臣奏議》,公文內(nèi)容多署“正德二年字樣”,推斷即刷印在明正德年間前后。正德以降至明清之際,或清代,是否還在刷印《國朝諸臣奏議》呢?考古院藏本又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即書中鈐蓋的“吳正裕號”紙坊印記(圖7)。據(jù)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內(nèi)府刻本《佩文韻府》有“吳正裕號”“吳正有號”印記[11],天一閣藏稿、抄本《明史稿》亦有該印記[12],印證“吳正裕號”當(dāng)是清初康熙間的造紙坊,由此推定考古院藏本的具體刷印時間是在清初康熙年間。故其版本可詳定為宋淳祐十年史季溫福州刻元明遞修清初印本,也間接表明此書板片至清初尚存,不排除入清繼續(xù)遞修板片的可能性??脊旁翰乇緸榭疾焖慰獭秶T臣奏議》書版的遞修和保存,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證據(jù)。

      三、具有一定的校勘及輯佚價值

      《國朝諸臣奏議》存世版本除宋本外,尚有明弘治華燧會通館活字印本及《四庫全書》抄本等,活字印本“謬誤不可枚舉”(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之語),文字面貌可據(jù)信者還是宋本。以考古院所藏此部宋本為依據(jù),通過該本所收奏議與其他典籍所載者比對,印證宋本《國朝諸臣奏議》有著值得重視的校勘與輯佚價值。茲以范仲淹和司馬光的奏議為例予以說明。

      范仲淹集存世宋本為國家圖書館藏北宋刻《范文正公文集》,該集卷九至十載有范仲淹的奏書或上書作品,但并不全。《國朝諸臣奏議》所收的范仲淹奏議,如《上仁宗乞督責(zé)管軍臣寮舉智勇之人》《上仁宗乞選邊上有智勇人與講說兵書》《上仁宗乞早葬荊王盡節(jié)浮費》和《上仁宗再議攻守》等篇,即均未收在該集里,印證北宋本文集所收范仲淹的作品有遺漏。至元代刊刻的范仲淹《政府奏議》和《尺牘》,始收錄上述諸篇。這是范仲淹的作品編在元代續(xù)有輯刻的情況下,方保存了北宋本文集未收的作品。假如未曾續(xù)刻,甚至宋刻本集自宋季以來即已佚的宋人作品編,其奏議的保存就另當(dāng)別論了,故應(yīng)當(dāng)充分重視《國朝諸臣奏議》在保存奏議材料方面的輯佚價值。

      司馬光集存世有國家圖書館藏宋本《溫國文正公文集》,該集卷十八載《三德》,即《國朝諸臣奏議》卷一所收的《上仁宗論人君之大德有三》,經(jīng)比勘存在異文(所校文字以下劃線標(biāo)識,所校本集以宋本代稱)。如“仁者非區(qū)區(qū)姑息之謂也”,宋本作“嫗喣”?!爸?u>義”,宋本作“”?!瓣I二則危”,宋本無“焉”字?!?u>謹(jǐn)微接下”,宋本作“慎”?!叭蛔咱`以來”,宋本作“阼”?!耙直菹轮谌氯f分之一亦有所未盡歟”,宋本作“將”?!皠t為善者日懈,為惡者日勸,善者懈,惡者勸”,宋本無此六字?!胺?u>惟陛下少垂圣恩”,宋本作“望”。“日月之容光”,宋本分別作“廓”“融”。宋本篇末有“此臣愚淺所見,不敢不陳,取進止”一段話,《國朝諸臣奏議》無此段話。另外,《國朝諸臣奏議》于該篇篇末小注云“嘉祐六年七月初除諫官,上殿進,有旨留中”,宋本在篇題下小注稱“嘉祐六年初除諫官,七月二十一日上殿,一留中(筆者注,指司馬光呈上三道劄子,此道劄子留中)”,基本相同。但宋集所載上奏時間更詳,可補《國朝諸臣奏議》稱“初”之籠統(tǒng)。由此可見,宋代刻本里的同一篇奏議,仍存差異。就所校此篇奏議而言,盡管《國朝諸臣奏議》所載有依據(jù)內(nèi)府藏本的可能性,而保留著司馬光所撰奏議進呈時的原始面貌;但不排除該篇奏議在收入本集時,司馬光仍會有所修改,從而出現(xiàn)差異。要之,《國朝諸臣奏議》保存的奏議文本,其??眱r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四、結(jié)語

      《國朝諸臣奏議》是南宋時期一部重要的奏議匯編性質(zhì)的著述,考古院藏本可訂補《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圖書館藏宋本《國朝諸臣奏議》在序跋、目錄方面的缺失。細致揣摩該宋本所載的目錄,也會發(fā)現(xiàn)個別“迥異”性的特征,潛藏著推定《國朝諸臣奏議》編選成書和刊刻過程的細節(jié)。特別是所鈐蓋的紙坊印記,不僅將版本著錄更詳準(zhǔn)地定為清初印本,并推定出該宋本刷印時間的下限及書版的留存狀況。這意味著每一個實物細節(jié)都可能成為有文獻意義的“標(biāo)本”,版本學(xué)的研究應(yīng)呈現(xiàn)為文獻與文物(實物)的并重,實物的細節(jié)會補充、修訂乃至完善文獻的屬性。另外,根據(jù)考古院藏本所載趙汝愚序,及相關(guān)的書目著錄和文獻記載,重新審視了《宋史》本傳所載的《國朝諸臣奏議》的“前身”三百卷本《類宋朝諸臣奏議》,抉發(fā)出成書過程中應(yīng)存在“繁本”階段,也是學(xué)界似未曾注意的方面。考古院藏本作為一部尚未受到學(xué)界系統(tǒng)地關(guān)注和研究的宋本,拙文的梳理只是起步,期待這部煌煌巨帙得到更多的研究。

      猜你喜歡
      宋本上海圖書館
      宋代宋人四六小集合刻小考*
      古籍研究(2022年1期)2022-09-27 07:58:26
      清代重刊宋本《陶淵明集》黃國瑾批語鉤沉
      名作欣賞(2022年3期)2022-03-11 17:00:27
      宋本《荀子·性惡》全文校注
      圖書館中文圖書借閱排行榜(2019年12月)
      出版人(2020年2期)2020-04-07 10:24:36
      宋本《文子》考論*
      數(shù)字閱讀推廣新形式研究
      卷宗(2017年2期)2017-05-16 22:24:23
      中美公共圖書館社交媒體營銷比較研究
      圖書與情報(2016年6期)2017-04-17 00:02:32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下公共圖書館企業(yè)信息服務(wù)的轉(zhuǎn)型
      前輩事業(yè)之繼承
      簡述現(xiàn)代化圖書館如何使用微信公眾平臺
      卷宗(2014年10期)2014-11-19 15:04:43
      绥化市| 萨嘎县| 德保县| 河东区| 南漳县| 英吉沙县| 碌曲县| 定南县| 霸州市| 濮阳县| 合阳县| 扬州市| 什邡市| 榆社县| 黄石市| 大余县| 攀枝花市| 建昌县| 灵璧县| 吉首市| 青州市| 宜良县| 伊宁市| 宜丰县| 隆林| 河津市| 聊城市| 邯郸市| 杨浦区| 富锦市| 辽阳县| 阿拉善左旗| 来凤县| 武冈市| 金平| 泾阳县| 盐源县| 临颍县| 赤壁市| 蚌埠市|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