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
我小時候住在山上,就記得每年春天,下山的路途,總能看見一撮一撮的小白花,特別特別小,可是卻分外搶眼,不是它正面純凈的潔白吸引我,而是花背紫紅色的條紋格外矚目。在我幼年的時候,大人告訴我這是“野生郁金香”,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它叫“老鴉瓣”。我尤愛它經(jīng)典的花背配色,每年春天都會在角角落落尋找它盛開的身影(圖1)。
可能受到老鴉瓣的審美影響,我發(fā)現(xiàn)自己格外喜歡收集養(yǎng)護這類花背極具特色的球根植物品種。比如銀堇蓮(Cyanella alba),國內(nèi)商品名叫“月光花”,它的正面就是平平無奇的純白色(圖2),這種小白花扔哪兒都不起眼,甚至可能就是丟墻角的命。但是,它最有特色的不是正面,而是花背,擁有和老鴉瓣一般的花背配色系統(tǒng),把花盆轉(zhuǎn)過來,它粉白相間的神奇花色立馬就顯得高貴了起來(圖3)。銀堇蓮在國內(nèi)市場上價格一直比較穩(wěn)定,大約是30~35元一顆種球,主要是它的母球幾乎不生多余的小球根,一直堅持“一胎政策”。觀察了幾年,基本上都是母球開完花以后,慢慢在頂部發(fā)育出一顆新球,然后母球逐漸退化,養(yǎng)分全部供給新生的那顆子球。也就是秋天埋下去一顆種球,第二年夏天,地面部分全部枯萎,進入休眠期,挖出來,大概率還是一顆種球。不過,這也不是絕對,花后鉀肥給足,提供足夠的養(yǎng)球環(huán)境,也是有可能收獲母球頂著子球,像葫蘆一樣連在一起,同時被挖出來的情況。這種母子連體球的產(chǎn)生,多半是子球吸收了大量的追肥養(yǎng)分,已經(jīng)生成完全體,不需要汲取母球本身的營養(yǎng),母球帶孩子的同時,也沒消耗空所有的能量,積蓄了一定的力量繼續(xù)存活。當(dāng)然,這種概率本身不高,而且母球的開花性也不如新生的子球。因此這款銀堇蓮主要還是靠種子繁殖,可是它的結(jié)種率也不太高,所以這就造成了這個品種在園藝圈這么多年了,價格一直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當(dāng)然繁殖不易不影響它的觀花價值,花期在球根花卉中屬于比較長的,一茬一茬的花苞孕育,幾乎能持續(xù)不斷地開一個月至一個半月,這也取決于氣溫高低,光照強度等外在影響因素。它帶給花友的樂趣就在于細節(jié)的不同尋常,屬于球根愛好者必收集的一個品種。
接近經(jīng)典“老鴉瓣”式樣花背配色的還有一種球根植物,鳶尾科夜鳶尾屬的幾個夜鳶尾品種(圖4)。正面看都是單一花色,從左至右分別是,花色比較溫柔的粉色少花夜鳶尾(Hesperantha pauciflora Pink);清爽純潔的粉色僧帽夜鳶尾(Hesperantha cucullata Pink);以及紅色少花夜鳶尾(Hesperantha pauciflora Red),這個系列的夜鳶尾都是這種調(diào)調(diào),看正臉全是平凡的小花,最驚艷且精華的部分全在花背。夜鳶尾也是母球不愛繁殖小球的品種,主要靠種子播種繁殖。
夜鳶尾的拉丁名都是用花背顏色定義的,比如粉色僧帽夜鳶尾看正面的時候(圖5),甚至?xí)岩墒遣皇瞧贩N名搞錯了,就是一款小白花,為什么要用“Pink”命名。但是,翻過來一看花背,瞬間明悟(圖6),它也是經(jīng)典的“老鴉瓣”式配色系統(tǒng),而且在花色上和銀堇蓮很像,都是粉白相間的組合。這種藏在身后的神秘美,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讓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就想自己種種看,親眼欣賞過,收集過,種植過,才覺得不留遺憾,完全滿足了我小時候?qū)哮f瓣的執(zhí)念。
粉色少花夜鳶尾花背,也是有色差的,當(dāng)然和粉色僧帽夜鳶尾相比,間隔花瓣的色差不太明顯,都是相同的粉色系(圖7)。另一種紅色少花夜鳶尾(圖8),花背的色差就更不明顯了,屬于玫紅色和紅色相映襯,視覺沖擊力不如銀堇蓮和粉色兜狀夜鳶尾。
夜鳶尾屬中,還有一個品種具鞘夜鳶尾(Hesperantha vaginata),也有著這類迷人的花背。不過它的正面更具觀賞性(圖9),是黃色花瓣搭配棕咖色的花心紋,對應(yīng)深色花背的花瓣正面還有一條“血線”延伸著連接花心,是正面的美人,第一眼美女,非常具有視覺沖擊性的一個品種。當(dāng)然背面依然還是“老鴉瓣”式的配色,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審美,黃色襯著棕咖色,不由自主地就讓人眼前一亮,特別舒服的一款花背(圖10)。
其實像這種花背美過正面的球根植物品種還有很多,但我尤其鐘愛“老鴉瓣”式的配色。像雙生、像對話、像碰撞,美的感官體驗格外愉悅,小時候?qū)哮f瓣的喜愛都在這幾年養(yǎng)球根植物中得到了升華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