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曉
[摘要]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程取得的偉大勝利、建立的偉大功業(yè)中蘊含著一個重要啟示: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最為重要,科學理論最為重要。領導核心、科學理論是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建設的根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浴血奮戰(zhàn)的經驗總結,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密碼,更是我們贏得未來的根本政治保證,我們必須更加深刻地領悟領導核心和科學理論對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意義,將對領導核心和科學理論的衷心擁護和堅決捍衛(wèi)轉化為自覺行動,從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關鍵詞]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中國共產黨;自覺行動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3)04-0020-05
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政治決定,作出這個決定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黨的二十大要求全黨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將“兩個確立”轉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一、“兩個確立”符合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根本原則
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給人類從階級社會中解放出來帶來了革命的曙光與希望,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當時,主張無政府主義的巴枯寧派使用“反對一切權威”口號,利用巴黎公社失敗后的艱難處境,向馬克思主義發(fā)動了猖狂的進攻。馬克思、恩格斯深入批判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第一次系統(tǒng)闡發(fā)了權威論,特別是恩格斯在《論權威》一書中以航海為例,道出了權威在革命危急關頭的極端重要作用。1872年恩格斯在致都靈工人聯合會和國際都靈支部“無產者解放社”書記、《無產者報》創(chuàng)辦者卡洛·特爾察吉的信時,談到巴黎公社的失敗,深刻地指出,缺乏集中和權威是導致巴黎公社滅亡的原因。恩格斯進一步指出,我們必須把一切力量捏在一起,才能進行偉大的斗爭,在進行偉大的斗爭中這些力量才能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可見集中和權威是政黨保持勝利的關鍵,更何況在血雨腥風的殘酷革命時期,尚未成熟的無產階級在反對已經成熟、勢力比其大得多的資產階級時,更需要核心、權威和黨中央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關于維護無產階級政黨“集中和權威”的重要思想,在列寧那里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列寧高度重視維護黨的權威和革命領袖的權威,強調黨的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早在1900年,他在《我們運動的迫切任務》一文中指出,俄國工人政黨要推翻專制制度,爭取政治自由,必須有善于組織和領導運動的領袖和革命人才,因為無產階級所進行的革命斗爭較之前革命相比是人類歷史上最復雜、最深刻、最廣泛、最徹底因而也是難度最大的革命,這樣的革命更需要杰出的革命人才,只有這樣,革命才能成功。只有擁有權威和核心的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才能在進行艱難的斗爭中,取得斗爭的勝利進而徹底解放。這是因為工人階級雖是社會中最具革命性的階級,并且隨著革命實踐的發(fā)展日益表現出巨大的力量,但與成熟的資產階級相比還很年輕,同時,其組成成分越來越復雜,有很多破產的農民和城鎮(zhèn)游民也加入了無產階級隊伍中,這都壯大了革命力量,但也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局限性,其中最顯著的是缺乏階級覺悟。因此,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tǒng)一”、無產階級權威,是必須做到的,否則要想取得斗爭的成功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從歷史發(fā)展實踐來看,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核心的形成、確立,同黨的指導思想的形成發(fā)展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建工人階級政黨的時候就強調革命理論對于指導革命的重要作用,工人階級以及其組成的政黨——工人階級政黨在革命理論中能夠洞察、分析革命的當前形勢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為其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與策略提供理論依據,而人民群眾可以在革命理論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因而馬克思、恩格斯對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傾注了大量心血。列寧在俄國建立工人階級政黨的過程中,把理論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寧之后的斯大林也強調了理論對工人運動和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梢娭匾朁h的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要求。無產階級政黨的整個世界觀或者說其理論基礎是以科學社會主義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給人類提供了認識世界的科學世界觀以及改造世界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正確反映了無產階級的利益,科學分析了處在上升時期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以及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主義社會潛在的必然滅亡的固有矛盾,預見了共產主義社會將是人類未來共同追求的自由王國,是被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證明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此必須堅持并不斷發(fā)展是其歷史使命。
二、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經驗總結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毛澤東思想這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成果。這個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chuàng)造根本社會條件方面,在反對“三座大山”方面,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方面,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后成立、發(fā)展、壯大,成為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同時,指導黨的科學思想也在與黨外各種反革命思想和黨內各種錯誤思想作斗爭中發(fā)展起來的。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核心地位,但在實踐中,全黨對于領導核心對革命的重要作用的認識是隨著革命實踐的發(fā)展而深化的。其實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社會性質、革命動力、前途,各個階級的分析,關于革命戰(zhàn)略策略問題、蘇維埃政權等問題的認識在黨的七大召開前已在中國革命實際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45年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以黨內最高行為規(guī)范確定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對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指導全黨的行動、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黨的七大后,全黨在毛澤東同志堅強領導核心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戰(zhàn)斗力量,極大地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正如鄧小平同志曾說的那樣,我們贏得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都離不開毛澤東思想的指引,“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1],“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2]。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鄧小平理論不論是在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方面,還是在繼續(xù)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都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在黨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以戰(zhàn)略家的遠見卓識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抓住了具有決定意義的環(huán)節(jié),領導和推動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首先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在討論中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推動了之后各條戰(zhàn)線的一系列改革。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黨的十五大正式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從此,鄧小平理論為黨帶領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指引了正確的方向。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中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3],解放思想這個基礎問題的提出,為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確立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之后他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為重要的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針對黨內和社會上出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明確指出四項基本原則,這是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決貫徹的,是涉及方向的根本重大問題;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在面臨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深刻回答了長期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的階段。正是因為鄧小平同志這個堅強領導核心,正是因為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的指導思想,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取得了巨大成就,邁上了發(fā)展的新起點。正如江澤民所說的那樣,“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4]。
(二)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本原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作為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習近平同志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創(chuàng)立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新思想在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一系列長期積累以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急需解決。阻礙各領域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日益凸顯,這些思想觀念和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弊端曾被習近平同志形象地描述為“難啃的硬骨頭”,在這樣關鍵的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上任伊始便發(f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提出“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5],抓住了全社會最關心的問題。隨著改革進軍號的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清晰地展現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經過全黨的共同努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在這場以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以人民為中心、以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引領改革實踐創(chuàng)新,突出制度建設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變革中,正是有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馬克思曾以多人勞動舉例說明統(tǒng)一的重要作用,并比喻為“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6]。事業(yè)越偉大,事業(yè)越接近成功,就越需要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而且這種統(tǒng)一不僅表現在組織上的統(tǒng)一,還表現在思想上的統(tǒng)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從未有過的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三大規(guī)律”的認識:例如在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認識方面,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推進其他方面的建設”,“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是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等等;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認識方面,提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社會發(fā)展注入新動力,在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上基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等等;在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方面,提出關于全球治理、世界和平、世界發(fā)展的“中國方案”,正是在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引下,我們黨領導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今,在新起點上開啟了新征途。在新的偉大實踐當中,我們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完成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三)贏得未來的根本政治保證
2021年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莊嚴宣告,而黨的二十大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召開的一次大會。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給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戰(zhàn)略機遇,能不能繼續(xù)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能不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帶來的機遇、能不能為現行國際體系的構建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都迫切需要“兩個確立”提供重要保障;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世紀疫情、逆全球化思潮、局部沖突和動蕩等等為我國的發(fā)展帶來了風險挑戰(zhàn),能不能統(tǒng)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能不能抵抗逆全球化思潮給中國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能不能防范因局部沖突和動蕩引起的潛在風險,這都迫切需要“兩個確立”提供根本保障;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我國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任務依然艱巨,能不能在更高的起點上繼續(xù)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能不能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都迫切需要“兩個確立”提供政治保障;更為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處在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大會指出: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7],其中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能否如期實現確定的目標任務,這更需要堅強領導核心凝心聚力,更需要科學思想支撐引領。
三、牢固樹立“兩個確立”的實踐自覺
(一)切實把“兩個確立”轉換為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科學研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迎接前進道路上的一切挑戰(zhàn),要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力量,就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得出的最基本的結論。而做到“兩個維護”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中最重要、最關鍵一步。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堅定不移把“兩個確立”這個最基本的政治遵循落到實處的內在要求。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的關鍵在于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這正是“兩個確立”之一。黨中央有核心、全黨有核心,黨中央才有權威,黨才有權威,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這一重大原則,這是不能含糊和動搖的。無產階級政黨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始終強調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依靠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形成堅強統(tǒng)一的組織,來凝聚自己所有力量,完成人類解放和自我解放的歷史使命。我們黨百年歷程生動地證明了,黨的領導若是離開了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就必然弱化,黨的事業(yè)就必然遭受挫折,而全黨若是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黨的事業(yè)就不斷取得勝利。同時需要深刻認識到,“兩個維護”有明確的內涵和要求,全黨只有一個核心,那就是習近平同志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權威的對象是黨中央而不是其他任何組織,“兩個維護”的內涵不能隨意延伸。因此,為了匯聚起實現偉大使命的巨大力量,為了確保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向前進,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自覺行動,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核心和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政治優(yōu)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yè)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
(二)切實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覺行動
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具有物質力量屬性,因而,革命理論發(fā)揮革命作用的關鍵在于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和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把具有物質力量屬性的理論當做自己在實踐斗爭中所依靠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和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人民群眾只有以科學理論作為指導自己實踐活動的精神武器時,即利用科學理論為自己指明奮斗目標以及奮斗綱領時,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換句話說,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的關鍵在于切實把“兩個確立”轉化為貫徹新思想的自覺行動,用新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涵養(yǎng)精神,鑄造靈魂。
新征程上,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把這一政治任務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視。在學習貫徹過程中,一是要注重全面系統(tǒng)學、聯系實際學,不僅要真正弄清楚這個思想理論的本質,掌握其中的觀點立場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把理論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會運用已經學到的觀點去分析問題。二是站在新思想要求的立場上去深入思考遇到的問題,最后運用從新思想中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要注重及時跟進學,所謂及時跟進地學,就是要求一定要學習新思想最新理論化成果,學習隨著實踐向前推進而出現的問題新思想不斷予以回答而形成的新內容,善于及時跟進思想理論以及實踐的發(fā)展,以新思想為標準,實實在在地把個人的思想和行動真正統(tǒng)一到新思想上來。三是要以學術作為研究發(fā)展的基礎,組織人文社會科學類專家學者撰寫新思想涉及的諸方面的理論文章并以此為基礎對新思想進行深入解讀,深刻理解形成這一思想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意義,深刻體悟這一思想蘊含的豐富內涵、科學體系、核心要義以及對實踐發(fā)展的各方面要求,深刻領會貫穿其中的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四是黨內要開展面向全體黨員的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全員培訓,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思考、帶頭學習、帶頭踐行,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tài)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五是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chuàng)新,探索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手段,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不斷讓具有豐富思想的科學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道理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老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成就。以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巨大成就為契機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堅強領導核心和科學理論指導的決定性意義,用新的偉大奮斗創(chuàng)造新的偉業(y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54.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回憶鄧小平: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3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讀: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156.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69.
[6]馬克思.資本論(節(jié)選本)[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8:502.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責任編輯:祁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