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倩
提到考試,你會想到什么?會有怎樣的感受?
我們先一起去聽一聽小A同學的困擾,找一找是什么在小A 同學的考試之旅上扮演了“攔路虎”“絆腳石”的角色。
“平時上課,我都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平時的練習也還行??墒且坏娇荚?,特別是大考,我就大腦一片空白,明明會做的題也不會了,有的時候還會犯一些特別低級的錯誤?!蹦惆l(fā)現(xiàn)了嗎,是什么使得小A 同學考試不順呢?它就是我今天要和你談論的“焦慮君”。
“焦慮君”或多或少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過,比如快要考試時變得緊張,考前會有睡不著的時候,考試時手心出汗、心跳加速……我們似乎并不太喜歡它,常將它拒之門外,“不要再想了”“有什么好緊張的”“都是因為太焦慮,考試才會考砸”。
不得不說,“焦慮君”確實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一些麻煩,但它真的一無是處嗎?你了解你的“焦慮君”嗎?你想和它和解嗎?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與“焦慮君”的和解之旅吧。
你好啊,“焦慮君”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焦慮君”,但是每個人的“焦慮君”又都是不同的,和解之旅的第一步就是找到它。
我們先來想一想,你的“焦慮君”一般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人多的時候、重大發(fā)言前、考試前一周,還是其他什么時候?
如果你的“焦慮君”有模樣,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如果你想好了,就請把它畫下來,畫完可以給它取個名字。
現(xiàn)在,我邀請你的“焦慮君”走到一個情緒溫度計上,這個溫度計的刻度從1到10,分數(shù)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大。你的“焦慮君”會站在哪兒呢?
當你畫完之后,恭喜你,你已經找到它了,也找到了它所在的位置。我們有的時候并不喜歡它,那它究竟對我們做了什么呢?請在你的“焦慮君”旁邊寫下它對你的影響,可以從學習、生活、人際、看待自己這4 個角度來寫,比如它會讓你的學習效率變差、睡不著、不想理周圍的人……寫的過程中,請你思考一個問題:“焦慮君”給你帶來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嗎?
它有沒有給你帶來過什么正面影響呢?
或許它讓你變得緊張,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課容易走神,晚上會失眠,但也有可能正是它讓你不那么散漫,更加投入地進行考前準備;或許它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但也有可能正是它讓你看到自己爆發(fā)的小宇宙……焦慮似乎并非一無是處,那“焦慮君”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焦慮是壓力和不確定的情緒產物,而考試恰恰包含了這兩個因素??荚嚤旧硎且粓隹偨Y,是對教與學的評價和反饋。但是,現(xiàn)在的考試濃縮了很多的期待和壓力,包括來自自己、家長和老師的期待以及升學的壓力等。此外,考試又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在考卷發(fā)下來之前,我們并不知道試卷長什么樣。因此,“焦慮君”常在考試期間前來拜訪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歡迎它就好了,不必把它拒之門外,否則它會在外面瘋狂地敲你的門。
它為啥會瘋狂敲門呢?就像我們常在追尋生活的意義一樣,“焦慮君”也有它的使命。它的使命就是讓每個主人做好準備去面對生活的壓力和不確定,因此中等程度的焦慮能讓我們有最高的學習效率,這就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但是,“焦慮君”也會迷失自己,從而用力過猛,這樣就會過多地占用我們的心理資源,帶來一些麻煩,比如失眠、學習效率低下等。
為什么“焦慮君”也會迷失自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焦慮君”的“內心”。
走進“焦慮君”的“內心”
有的同學的“焦慮君”如一團亂麻,他在煩惱、擔憂什么?是擔心考不好、擔心爸媽會罵他,還是擔心考不上理想的學校、擔心會很丟人?
我們的每個擔心里都住著一個想法,正是這些想法阻擋了“焦慮君”的使命之旅,給我們帶來效率低下、大腦空白的麻煩。
這些想法可以歸為6 種類型:非黑即白:“考不好,就是我很菜。”
過度引申:“作業(yè)都寫不完,考試肯定考不好?!?/p>
災難化:“這次考不好就完了。”
情緒化推理:“我感到恐慌,這次考試肯定會考砸。”
個性化歸因:“我的數(shù)學作業(yè)很難完成,都是因為我笨……”
擔憂假設性問題:“如果我的作業(yè)一直完成不了,怎么辦?”
你的“焦慮君”心里住著怎樣的想法呢?請你花幾分鐘的時間覺察一下,然后寫下來。
如果想要幫助“焦慮君”,就需要把這些想法請出去。我們可以怎么做呢?首先,我想問你,這些想法是真的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約翰正在上學的路上。
他正在擔心今天的數(shù)學課。
他不確定自己今天是否能再次控制課堂。
而這并不是門衛(wèi)的職責。
請你逐行閱讀,你是如何理解這個故事的?或許你和我一樣,一開始會覺得這是一個小男孩正在為即將來臨的數(shù)學課擔心。然后,你會突然意識到這不是個男孩,而是個老師。讀到最后一句,才發(fā)現(xiàn)他不是個老師,只是個學校的門衛(wèi)。住在我們頭腦里的那些想法就像這個故事一樣,它們只是想法而已,不是事實。著名心理學家卡巴金曾說:“如果能夠看清楚想法不過是想法,它們既不是‘你自己,也不是‘現(xiàn)實,這一點所帶來的解脫感是非同尋常的。”
請“焦慮君”吃一頓放松大餐
當我們意識到那些想法既不代表現(xiàn)實也不代表自己,和解之旅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