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昊澤 張楨瑞
【摘要】國產(chǎn)動畫電影《姜子牙》憑借精美的畫面、引人入勝的聲音設計及故事主題的深度表達受到觀眾好評,又一次引發(fā)國漫討論熱潮。影片用聲音構(gòu)建了一個極具東方意蘊的神話世界,生動真實的音響表達、精彩紛呈的音樂表達、塑造角色的語言表達在豐富影片視聽的同時,也展現(xiàn)出中國本土文化的魅力。本文將就國產(chǎn)動畫電影《姜子牙》的聲音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動畫電影 ;聲音設計;《姜子牙》
【中圖分類號】J93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05-008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26
自有聲電影誕生至今,聲音在動畫中的地位已不可撼動,甚至有迪士尼動畫師曾言:“動畫中70%的沖擊力都源于聲音?!蓖娪耙粯?,動畫中的聲音主要由音響、音樂、語言三種元素構(gòu)成,三者交相輝映,極大地豐富觀眾的審美體驗,提高動畫的藝術效果,使動畫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更多的可能性。
國產(chǎn)動畫電影《姜子牙》改編自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封神演義》,影片用極為考究的聲音藝術為觀眾獻上一場生動真實的神話演繹,分析《姜子牙》的聲音設計,從中學習如何用聲音藝術構(gòu)建神話世界,對當下以神話改編為主流的動畫市場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一、生動真實的音響表達
在電影藝術中,音響是除去語言和音樂之外所有聲音的統(tǒng)稱。動畫中的音響在傳遞信息方面的能量不可小覷,營造氛圍、傳達含義、推動劇情、烘托情感與情緒,“一旦沒有了音響效果,無論畫面拍得多好、剪輯得多好,都不再具有真實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盵1]“真實感”和“感染力”正是《姜子牙》聲音創(chuàng)作團隊的追求。為使觀眾認同這個神話世界,創(chuàng)作團隊在影片中加入大量音響效果構(gòu)建場域氛圍、烘托人物情感,以此激發(fā)觀眾的主觀聯(lián)想和感官聯(lián)覺,令觀眾真切地融入動畫世界中,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一)源于真實的音響
“電影中聲音的真實性的基礎首先就在于電影創(chuàng)作者對客觀存在的聲音的感悟?!盵2]影片《姜子牙》為追求時空的真實,創(chuàng)作團隊在聲音制作前會對每個空間的材質(zhì)、感受進行分析,隨后根據(jù)每個場景的地貌和氣候去國內(nèi)對應的地點進行實地考察并進行真實聲音的采集,盡可能地確保聲音的真實。
例如,影片開端的北海是一片被冰覆蓋的空間,創(chuàng)作團隊將這個環(huán)境中所有東西的聲音都打造成冰凍的質(zhì)感,即使是風聲、鈴鐺聲和人的喧囂聲都只會帶給觀眾一種蕭瑟、冰冷之感。當鏡頭轉(zhuǎn)移到姜子牙垂釣的空間時,風的聲音變?nèi)趿?,畫面變得溫暖明亮,在后續(xù)的劇情中得知,姜子牙垂釣的位置的兩端是被冰墻堵住的,在申公豹砸穿冰墻后,可以聽到明顯的風從洞中穿過的呼嘯聲。《姜子牙》依據(jù)地理環(huán)境的因素對聲音進行“調(diào)控”,不僅建立起真實的空間關系、營造極強的臨場感,讓觀眾陷入聲音藝術的魅力,同時也使影片真實性的塑造更上一層樓。
(二)虛擬真實的音響
在神話傳說改編的動畫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虛擬時空的建構(gòu),但在真實世界中很難收集到與其匹配度較高的音響,影片《姜子牙》則使用虛擬真實的音響以呈現(xiàn)神話效果?!疤摂M真實不是存在于現(xiàn)實時空,也不是留存于心理時空或藝術想象時空,而是生成于數(shù)字仿真時空,一種以符號為基礎的人工實在,是對影像、聲音等加以仿擬或再造的人造物?!盵3]《姜子牙》中的神獸四不相是個非常純潔可愛的角色,它在影片中代表中國五行中的水元素,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四不相這種生物,并不能直接進行聲音的采集,因此只能采用虛擬真實的音響。影片里在四不相的活動或打斗中都可以聽到水元素的聲音,在四不相因犧牲而元神離體時,創(chuàng)作團隊使用虛擬真實的音響,仿擬水流聲與蒸汽環(huán)繞聲,在姜子牙觸摸四不相透明的元神時,仿擬了一種液體和氣體流動的摩擦聲。這些溫柔且柔軟的虛擬真實的音效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藝術表現(xiàn)力與藝術感染力,于無形之中打動觀眾的內(nèi)心,也為影片神話氛圍的渲染提供助力。
(三)生動細節(jié)的音響
細節(jié)決定成敗,《姜子牙》運用許多音響刻畫影片細節(jié),如對環(huán)境、道具或人物行為等,這些“細節(jié)音響”與畫面結(jié)合實現(xiàn)對影片真實性和感染力的有效增益。
例如,為塑造靜虛宮神秘與神圣的場域,創(chuàng)作團隊使用鉍金屬作為基礎聲源,搭建兩層聲音,一層是風吹過金屬的聲音,另一層則是金屬碰撞的聲音,隨后通過合成器的處理,使聲音產(chǎn)生韻律感,這種韻律感讓靜虛宮的神話氛圍更具真實性與感染力。
道具宿命鎖的音響設計也充滿生動的細節(jié),宿命鎖的聲音設計為鎖鏈聲為主,加入金屬鉍的聲音,輔以玉質(zhì)之聲,玉的聲音很奇妙,處于低頻段與高頻段的過渡區(qū),清亮但不刺耳,悠長但不沉悶,創(chuàng)作團隊還從《海上鋼琴師》中汲取靈感,融入鋼琴弦的緊繃聲,中西合璧,將宿命鎖的灼燒感表現(xiàn)得真實可信。金屬鉍的聲音可謂整部影片中一個極為細節(jié)的設定,從某種程度上它代表著靜虛宮,在宿命鎖、打神鞭乃至申公豹施展法術等,與靜虛宮有關的聲音設計中都能隱約聽到金屬鉍的聲音,這其實是一條隱線,是埋藏于聲音之中的細節(jié)。這些生動細節(jié)、增益真實的音響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沖擊著每雙觀影的耳朵,最終帶給觀眾一種耐人尋味、回味無窮之感。
二、精彩紛呈的音樂表達
“音樂相較于其他藝術形式最為獨特之處,是它的影響是不需要經(jīng)過邏輯分析環(huán)節(jié)而直接作用于心理層面。”[4]音樂講究以情動人,直接從潛意識的層面上,潛移默化地去引導和影響觀眾的情緒,也正因如此,它在渲染環(huán)境氛圍,刻畫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心理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當然,音樂的作用不止于此,它還能夠與畫面結(jié)合參與故事敘事,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知電影中所表達的敘事含義。《姜子牙》中的音樂在完成電影音樂基礎功能的同時,用民族音樂元素的碰撞與和鳴進一步參與到影片敘事中來,為觀眾打造出一個精彩紛呈的東方神話世界。
(一)配器參與故事敘事
《姜子牙》的配樂是由香港配樂大師黃英華進行操刀創(chuàng)作,整體風格恢宏大氣,與這部電影中追求正義的主題思想相契合。序曲《封神大戰(zhàn)》拉開影片的序幕,一陣提琴群伴奏結(jié)合旁白為觀眾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與環(huán)境,隨后一聲號角響起,此時的號角發(fā)揮兩種作用:一方面,在樂曲中號角代表的是戰(zhàn)爭中正義的一方;另一方面,號角具有“戰(zhàn)爭打響”的功能性作用,此時的號角意味著戰(zhàn)爭開始,也意味著整個故事的開始。序曲《封神大戰(zhàn)》作為全片的引子,發(fā)揮的就是“起承轉(zhuǎn)合”中“起”的作用,在渲染神話氛圍的同時將故事逐漸推進。
四不相犧牲是整部影片令人動容的情節(jié)之一,音樂《四不相之死》為此情節(jié)的情感拆解與情緒渲染增添不少光彩。四不相在奄奄一息之時,姜子牙撕扯衣服為其包扎,可四不相卻按住他的手,示意不再徒勞。此時大提琴群伴隨著人聲哼唱,合奏出一段極富抒情色彩的旋律,將四不相對主人忠誠、純潔的情感烘托而出。在這段插曲中,提琴群的演奏對于烘托人物情感起到極大的作用。當四不相幻化出小小的身形時,單簧管樂出現(xiàn),襯托出四不相這只神獸的小巧靈動;當四不相與姜子牙告別時,大提琴樂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的是姜子牙對四不相的不舍;當四不相飄向小九,此時的樂曲加入舒緩的吉他聲作為伴奏,將氛圍襯托得哀怨、憂傷,并摻入低沉的男聲哼唱;最后,當四不相化作成條條流光緩緩地飄向天際時,音樂加入女聲哼唱,暗示著四不相靈魂的消逝,使悲情更為悲情。在四不相與眾人告別的過程中,每告別一個人就可以聽到不同樂器的加入,每一種樂器代表一種情緒,此時的音樂編排與敘事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使影片表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感染力。
(二)音樂的戲劇性色彩
《姜子牙》的音樂中使用大量的民族樂器進行演奏,如板胡、鑼、鼓、古箏、快板等,音樂中民族元素的加入不僅讓音樂流露東方意蘊所具有的美感,同時也為故事敘事增添戲劇性色彩。
影片中,小九為探尋自己的身世潛入北海酒館,為得到地圖與店家發(fā)生爭執(zhí),并且與妖怪展開一場精彩的對決。黃英華為使這段激烈的打斗場面更為出彩,在配樂中融入傳統(tǒng)戲曲音樂元素,如鼓、鑼、快板等聲音。同時,這段樂曲的節(jié)奏音型較為復雜多變,與故事中激烈的打斗場面形成同構(gòu),讓人物動作更為飽滿生動,也襯托出北海酒館中打斗時的凌亂無序。尤其是在這段樂曲的后半段中,“三連音”節(jié)奏型的加入,更是增強樂曲的運動感與節(jié)奏感,將打斗場面烘托得愈加激烈。這些民族樂器的充分運用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民樂的魅力與氣勢,在豐富影片音樂的精神內(nèi)核的同時,為影片增添濃厚的戲劇性彩色與感染力,為“真實可信”的神話世界構(gòu)建添磚加瓦。
三、塑造角色的語言表達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表達、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同時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承載并傳播文化與精神內(nèi)涵的功能?!盵5]動畫電影中的語言是角色內(nèi)心思想、情感的表達,也是創(chuàng)作者借角色之口對自身價值觀的另類傳達。語言對角色形象的塑造有著非常強的作用,通過對劇本的解讀,參考角色性格、經(jīng)歷,為角色策劃、編排和設計合適的聲音,既豐富角色形象以引導觀眾共情,又能夠“聲入人心”,為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聲音記憶。影片《姜子牙》中角色語言的表達可圈可點,在帶給觀眾真實、沉浸的情感體驗的同時,呼喚觀眾對于現(xiàn)實世界進行思考。
(一)姜子牙的語言塑造
作為一部中國傳統(tǒng)文學改編的動畫,《姜子牙》在角色的語言聲音設計之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元素,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五行屬性,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姜子牙的聲音則是屬于木系,以此表現(xiàn)姜子牙的集大成之感。影片中姜子牙的配音由配音演員鄭希操刀,由于影片中姜子牙有許多不同年齡層的戲份,同時又考慮到姜子牙的聲音屬木系,會與環(huán)境之間進行交互,因此角色聲音跨度較大,聲音變化較多,配音難度系數(shù)極高。
從姜子牙的人物形象而言,傳統(tǒng)文本中的姜子牙形象是以“太公望”和“帝師”的身份出現(xiàn),而在《姜子牙》中,姜子牙則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卻依然帥氣有型的中年大叔的形象,基于聲音與形象兩維度的顛覆,消解了觀眾對以往姜子牙形象的審美定式所產(chǎn)生的固有印象,以此帶給觀眾對于角色的全新感知體驗。
形象的顛覆意味著角色本身的改變,影片中姜子牙一反唯命是從的形象,成為一個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反叛者”,在語言的輔助下,姜子牙這一形象顯得更為豐富立體、有思想、有人性。當面對天尊所謂“這是對世間最好的安排”,姜子牙說:“愿世間再無流離失所,愿眾生再無謊言愚弄,愿天下再無不公?!彼囊羯c音調(diào)隨著情緒由淺入深到最后的爆發(fā),體現(xiàn)出他將一些虛妄看得通透,并對所謂的“神”產(chǎn)生失望,人聲合一,姜子牙的性格轉(zhuǎn)變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整部影片中,配音演員通過聲音的變化將姜子牙起初的搖擺猶豫到隨后的產(chǎn)生質(zhì)疑再到最后的反叛逆天的情緒層層遞進地傳遞給觀眾,語言與形象的高度融合,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個耳目一新的姜子牙形象。
(二)其他角色的語言塑造
《姜子牙》中的語言除了對主角姜子牙形象進行精彩的塑造,對于其他角色的塑造同樣也是根據(jù)每個角色量身定制,頗為精妙。例如,姜子牙的師尊,他的設定與姜子牙一樣都是五行中的木屬性,他的形象像是一口大鐘,創(chuàng)作團隊認為如果僅僅是木質(zhì)之聲則無法突出他的威嚴,因此想到了用鐘的聲音來幫助呈現(xiàn)其木屬性。師尊在劇情中是一個看似心系蒼生的神,“神臨天下,皆為蒼生”,“靜虛宮所做一切皆是為了護佑蒼生”。但與姜子牙“不救一人,怎么救蒼生”的觀點不同,師尊則是“舍一人而救蒼生便是神的宿命”,“善本無過,可對一個人來說,善只囿于眼前一人,就是罪過”,師尊的語言不僅將姜子牙與師尊置于對立面,使整個故事的矛盾從善與惡的二元對立升級為個人與權威、現(xiàn)實與信仰、矛盾與解脫的多元對立,同時塑造師尊作為高高在上的神的獨斷與偽善。
九尾作為影片中的反派角色,她所代表的五行屬性是火,因此能從她所發(fā)出的聲音中聽出熔巖感和野獸的嘶鳴聲,她的語言也是極具“反派特質(zhì)”。例如:在封神之戰(zhàn)與姜子牙對決時,九尾說:“你我殊途同歸,又豈爭一朝輸贏,世人終將臣服于我狐族之下?!彪S后坐于王座之上肆意大笑。輕佻的語言與嫵媚的語氣透露出九尾妄圖征服天下的野心,將狐妖陰險、詭譎的反派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在歸墟與姜子牙打斗時,九尾聽聞小九即將轉(zhuǎn)世,她咬牙切齒地說:“轉(zhuǎn)世?什么轉(zhuǎn)世?世人根本不知道你師尊都做了什么!”此時的九尾已在瘋魔的邊緣,相較之前她的聲音而言,明顯可以聽出音色與音調(diào)的變化,此時的語言傳遞著她的不甘與憤怒?!督友馈穭?chuàng)作團隊為劇中的每位角色都設計了屬于自己的定位與個性,由此誕生的語言設計極大程度上豐富了角色的塑造,為角色注入了“聲命力”,使其變得更為鮮活有力。
“真實感”是對影片《姜子牙》的聲音設計最好的注解,當然,這種真實感并不等同于現(xiàn)實聲音的真實,而是基于虛擬動畫世界中觀眾所感知的真實?!督友馈分猩鷦诱鎸嵉囊繇憽⒕始姵实囊魳?、塑造角色的語言三者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為觀眾構(gòu)建了一個“真實可信”的神話世界。用聲音建構(gòu)動畫世界的“真實”是中國動畫一次積極的嘗試,是未來動畫電影創(chuàng)作可參考的思路。同時,聲音創(chuàng)作者們應該意識到聲音藝術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無限可能性,提高對聲音設計的重視,在遵循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基礎上,不斷深入挖掘聲音設計的各種可能,最終實現(xiàn)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波布克,L·R.電影的元素[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6.
[2]徐恩慧.電影聲音“真實感”的塑造[D].上海音樂學院,2009.
[3]歐陽友權.網(wǎng)絡文學的虛擬真實與藝術本體[J].江西社會科學,2007,(05):71-76.
[4]劉捷.從電影音樂的本質(zhì)特征與民族性看國產(chǎn)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7,(02):147-153.
[5]朱婕.中國動畫電影聲音設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6]深焦DeepFocus.重塑上古的聲音:《姜子牙》聲音創(chuàng)作記[EB/OL].(2020-10-03)[2021-10-26].https://mp.weixin.qq.com/s/b1cZL6ANDNFKgAe5-GFRAA.
[7]鐘越紅.《許愿神龍》聲音元素的表達藝術[J].電影文學,2021,(08):144-146.
作者簡介:
谷昊澤,男,江蘇連云港人,河北傳媒學院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動漫創(chuàng)作。
張楨瑞,男,江蘇徐州人,河北傳媒學院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電視編導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