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一篇什么課文參賽呢?”這是我腦海中有關省賽課的回憶里最早的一個問題。選一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參賽,與十年前我在美國公辦小學教漢語的經歷有關。那時候,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席卷全球,在中國文化課上,美國的小學生就問我:“老師,中國有超人、鋼鐵俠這樣的超級英雄嗎?”我回答:“有,幾千年前就有。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里有開天辟地的盤古、煉五色石補蒼天的女媧、人小志氣高的哪吒、劈山救母的沉香等超級英雄?!苯鸢l(fā)碧眼的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回國后,我發(fā)現我們中國的學生也愛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我也問他們:“你知道咱們中國的超級英雄嗎?”學生回答:“老師,超級英雄都是外國的。”
當我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書中看到《羿射九日》這篇課文時,上面的那段回憶就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選哪一篇課文參賽?我將書翻來翻去,目光最終停留在《羿射九日》上。當時,我有兩個想法:第一,“教”與“賽”互相促進,教著哪個年級就“賽”哪個年級的課;第二,偏向虎山行—— 選一篇幾乎沒有在大賽里出現過的課文,從“零”開始,打磨出一節(jié)真正屬于自己的課。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想通過這次賽課,真正學好中國神話故事教學,在中國孩子心里栽種下這顆“文化自信的種子”。
《羿射九日》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剛著手備課時,我和同事們就在討論三個問題:神話是什么、神話教什么和神話怎么教。神話是什么?《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薄吨袊膶W大辭典》則將神話定義為:“民間文學體裁,是遠古時代人類創(chuàng)造的反映自然界及人與自然關系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敘事作品?!倍掇o?!穼ι裨挼年U釋是:“古代先民以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為基礎,集體創(chuàng)造的部落故事?!睂σ陨蠋追N神話的定義進行梳理,再結合《羿射九日》這篇課文,我們分析出神話文本的幾個典型特點:故事情節(jié)神奇、人物形象崇高、故事主題震撼。
神話中極富夸張與自由的神奇情節(jié)使得神話對兒童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棒唷痹诠适轮惺恰吧瘛币话愕拇嬖冢鞘澜缒┤罩畷r拯救人類的英雄人物。其實,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了不起的“英雄”:英勇無畏的盤古,開辟天地;善良的嫦娥不懼奸人,淚奔月宮;人小志氣高的哪吒,懲處惡霸。神話故事中的主人公的高貴品質,很容易激發(fā)兒童的敬仰之情。羿終結了人間苦難,沉香劈山救母,精衛(wèi)銜微木填滄海,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這些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以壯闊的敘事、宏大的主題帶給兒童深入心靈的震撼,能夠以一種隱性的形式塑造兒童的文化價值觀。
故事情節(jié)神奇、人物形象崇高、故事主題震撼是《羿射九日》作為神話類文本最鮮明的文體特點,我在備課的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應當把握好、運用好、凸顯好神話課文的這三個特點,實現神話閱讀教學價值的同時,也為學生之后的神話學習之路做好鋪墊。
神話故事的最大特點就是“神奇”,這也是學生愛神話的主要原因。教神話,教師首先要教學生“發(fā)現神奇”“想象神奇”“感悟神奇”。教學時,教師要抓住神話獨有的“神奇感”而教,帶著濃濃的“神話味”,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羿射九日》由世界之初的神奇景象,到十日炙烤的慘絕人寰,再到羿射九日的壯烈與震撼,最后呈現新世界的煥然一新。整個故事充滿了神秘、震撼與浪漫的色彩,其中的神奇元素俯拾即是。在閱讀教學中,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抓住這些神奇的“珠子”,串成一條指向閱讀與審美的“項鏈”,給予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和文學審美的熏陶。我在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嘗試:在教學導入部分,我以“故事也是有年紀的”“爺爺的爺爺……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為引子,隱喻中國神話故事歷史悠久,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繼而,我讓學生通過猜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方法激活幼兒時代的神話記憶,喚起學生學習《羿射九日》的心理圖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神話的心理期待。《羿射九日》的第1自然段用最平實、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幅世界之初的絢麗奇景,我通過一個主問題“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神奇”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字里行間品悟神樹、神日、神車。學生很自然地構建出一幅神奇瑰麗的畫卷,漸漸走進神奇的遠古時代,感受神話故事情節(jié)的神奇,感悟神話世界的神秘與浪漫。
幾次試教后,我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神奇”與“好奇”如影隨形,相輔相成。學生們一邊感受著神奇,一邊也因為好奇,將學習的神奇之旅引向更深、更遠處——“老師,扶桑這么神奇,那古代有沒有專門講這棵大樹的故事?”“老師,扶桑到底是什么樣子?要是那時候有相機拍下來就好了?!薄拔耶嬕豢梦蚁胂蟮姆錾浣o你看?!薄殷@訝地發(fā)現《羿射九日》第1自然段的教學價值并不止于此,順著學生的“好奇心”查閱資料,順勢拓展:我?guī)ьI學生走進古書《海內十洲記》,在祖先的文字典籍中追溯先民對“扶?!钡挠涊d和想象;我還帶領學生收看考古新聞,跟著新聞走進四川三星堆博物館,參觀國寶級文物“一號青銅神樹”。就這樣,我很自然地把學生對神話故事的想象引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既讓學生認識到“神話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也讓學生自主感悟到“原來神話亦是事實”—— 神話作為一種流傳千年的民族文化,早已融入歷代人民的真實生活與民族文明發(fā)展之中。
古書《海內十洲記》和四川三星堆文物青銅神樹的拓展,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把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引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想象、朗讀和感悟讓學生在“神話與現實”之間穿梭,先離開現實,走進神話的想象世界,再從神話重返生活,欣賞民族文化之美。這一連串的發(fā)現、感悟、認識、欣賞,讓學生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加深了對神話的認識與想象,在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學生心中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親密感、自豪感和歸屬感也悄然而生。
在神話中,一切都彌散著神奇的光芒。在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起兒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且將之引導進入神話那神奇的環(huán)境與情節(jié)中去?斯霞老師認為隨文識字的思想精髓是借助閱讀豐滿識字意蘊,通過識字加深閱讀體驗。我覺得,低年級即使是識字教學,也能意蘊豐富,體現漢字文化的神奇。
在隨文識字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一個“炙”字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而后由一個“火”字串起故事中與火有關的漢字(烤、焦、蒸、熔、炎)。學生在故事之中,既識得“火”字之變與漢字之美,又悟得故事情節(jié)之奇和神話之美。
生:(讀)十個太陽像十個大火球,炙烤著大地。
師:“炙烤”是什么感覺?
生:熱的感覺。
師:有多熱呢?來看一個字。(出示:小篆字體的“炙”)
師:看字形,猜“炙”是什么意思。
生:肉在火上烤。
師:對,什么感覺?
生:燙得不得了。
師:那十個太陽炙烤是什么感覺?你再讀一讀。
生:(讀)十個太陽像十個大火球,炙烤著大地。
師:世界變成怎樣的了?文中藏著好多與火有關的字,誰有火眼金睛找一找?
生:“烤”“熔”都是火字旁?!敖埂焙汀罢簟倍际撬狞c底。
師:請用這些字組詞,感受一下這些字的“火力”。
生:烤肉、熔化、蒸發(fā)、燒焦。
師:說到和火有關的字,課文中還有一個更厲害的。看看誰能猜出來—— 火上加火。
生:“炎”熱的“炎”。
師:帶著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再讀課文,看看世界變成怎樣了。
此處的教學既體現了低年級語文教學隨文識字的特點,又關注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根據漢字字理識字,由一個“火”字的變化和組合,從識記一個字,走向識記一組字,甚至一類字。許多字字形相關,許多字字義相連,學生在高效識字的過程中,也能潛移默化地感悟中華漢字的造字之美。由詞入句、由句入段,最后在句與段的朗讀中深化對詞語的理解,實現了對句段的感悟,對故事環(huán)境和情節(jié)的想象。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識字教學效率,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竇桂梅老師曾說,閱讀教學要實現三個“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 上完《羿射九日》這一課,我想我向著這“三個超越”邁出了一小步。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神話閱讀教學中“教什么”和“怎么教”值得我今后開展更豐富和更有深度的探討。發(fā)現神話的價值,發(fā)揮神話傳文明、育審美、促閱讀的作用,只是神話之于兒童語文學習的一部分意義。我想,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從神話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在不斷地回望、想象與探索中,充滿勇氣地走向不可預知的未來。這一顆基于民族文化自信的種子,需要教師在兒童的心中種下。
而回看我自己這一路走來,從執(zhí)教《羿射九日》一路賽課,到參加江蘇省青年教師賽課獲得特等獎,我深深感到,人生經歷是一筆無形的財富。這一路我獲得的知識與經驗絕不是一張證書能夠表達的。感謝所有幫助過我,指導過我的老師們。我想說:小語不小,向前輩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兒童學習,行與思間且看風景。※
嚴璐,江蘇省第22屆青年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課評比特等獎獲得者,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qū)校語文教師。嚴璐老師曾獲江蘇省少先隊輔導員大賽特等獎、揚州市優(yōu)質課評比一等獎、揚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創(chuàng)辦的“抓馬劇場”實踐課程獲揚州市“雙減”優(yōu)秀案例一等獎。2010年和2013年,她由國家漢辦選派赴美國公立小學任教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