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們仍然需要一種愛的瞬間:評汪民安的《論愛欲》

      2023-06-05 03:03:29
      天府新論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安愛欲奇遇

      蘇 丹

      人類文明的歷程也是一個書寫愛的歷史過程,愛總是人類歷史中苦難、寂寞、無聊之外的點點希望。而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愛更是一個需要被審慎地重新理解的概念。置身于現(xiàn)代文明之中,我們看了太多的愛情故事、聽了太多的愛情歌曲,各種媒介與作品對我們的聽感與視覺夜以繼日地進行愛情熏陶,讓我們自以為已對愛了如指掌。但作為瞬間的愛與被解讀和被賦名的種種愛情故事卻格格不入。這表現(xiàn)為兩種獨立的愛:一種是日常的愛,它是可以被大眾理解的、可以被生活秩序接受的、沒有任何風險的同質性的愛;而另一種則是瞬間之愛,它是對日常秩序的突破,它挑戰(zhàn)我們習慣性的感官與心理狀態(tài),它讓我們的生活軌跡發(fā)生異質性更變,將我們帶入一個驚奇失語的瞬間。汪民安的《論愛欲》則是對愛的瞬間之精確捕捉。這個瞬間既不完全脫離我們的理解力,又總是挑戰(zhàn)我們秩序性的語言能力。這一刻,既是巴塔耶式的反謀劃的對痛苦的內在體驗,也是布朗肖式的直面死亡深淵的無窮無盡的寫作。我們在這一刻,既明澈又混亂、既滔滔不絕又沉默寡言、越是努力掌握越是難覓路徑。盡管這樣一種瞬間的難以名狀,讓我們常常不知所措且不敢親近,但我們仍然具有一種生命沖動去接近它、親臨它,讓它成為我們生命體驗中的奇點與印記,形成不可磨滅的愛的瞬間。

      一、愛的瞬間與愛的陷落

      瞬間之所以能夠從線性日常時間中逃離并獨自獲得一個占位,正在于其完全的異質性是對生命過程的重新詮釋。而汪民安則精確地捕捉到了西方思想史中不同歷史時期的愛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表現(xiàn)為一種對人類生命的獨特理解。汪民安的文字不僅是對西方愛欲觀念的簡單厘清,更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特的空間。汪民安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的詮釋置入這個空間中,使愛的全部瞬間彼此暴露。在這種暴露中,所有的愛都在言說自己,所有的思想家都在重復這個歷久彌新的瞬間,整本書便是一個關于差異之愛的場域,是一片愛的星叢。作者在這場對話中甚少直接顯身,他有意設計了這樣一個愛的異托邦,讓復調的愛彼此爭論與共鳴。但作者并沒有失去對整個愛欲空間的掌握。如果我們翻看目錄,并將之沿著第四章對折,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對稱性的空間,上篇與下篇形成了一種交疊。如果說上篇的愛,沿著真理、神性、欲望這條路走向了現(xiàn)代性的實證主義,愛墮落為一種解剖學的對象;那么下篇的愛,則是途經承認、事件、奇遇試圖重尋前現(xiàn)代時期愛的瞬間,從而擺脫現(xiàn)代實證主義與工具理性對愛的馴服。

      從古希臘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汪民安在上篇探討了西方愛欲觀念的一段奇幻旅程,而貫穿這一旅程的,則是人類千百年來無法跨越的生命鴻溝——死亡。死亡,是激起人類生命意志與思想欲望的根本動力。如何面對死亡,是人類永世面對的難題。而正是通過愛,古人試圖擺脫死亡的絕對凝視,試圖為人類尋找不受死亡威脅的生命尊嚴。在蘇格拉底看來,肉體的必朽并不可怕,因為我們可以追求靈魂的完善與永恒的真知。如果說身體之愛只導向生命的繁衍,那么只有真理之愛才是真知傳承的載具。愛從一開始就具有崇高的品格,這一品格是對人類脆弱生命也即死亡威脅的超脫,它內蘊著人類超越有限、追求永恒的勇氣。而到了奧古斯丁那里,愛與克服死亡則被緊緊綁縛在對上帝的信仰中。只有那些虔信上帝而不貪戀自身的人,才是真正的愛者,這意味著人把對生的希望與對死的蔑視全部妝點入對上帝的愛當中。對上帝的神圣之愛摒棄了一般的塵世情愛,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他們在這一關系中成為平等的愛者而喪失了在世間的獨特性??稍诒颂乩撕捅≠で鹂磥恚嬲膼劬痛嬖谟趬m世中獨特的男歡女愛中。世俗的情愛非但不是對上帝之愛的違背,反而是對上帝之愛的支撐。而也正是因為愛,人們才能在這一生命激情中忘卻死亡對生命的蔑視。“如果說,蘇格拉底和基督教都是通過愛來達成不朽,從而抵制死亡的話,那么在薄伽丘這里,似乎是通過沉浸于性愛的游戲追逐來忘卻死亡?!?1)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148頁,第159頁。只有愛的生活,才是能夠給予生命以尊嚴的生活,才是值得一過的生活;反過來,也只有人才能過有尊嚴的生活,只有人才配享愛的生活。

      無論是古希臘強調的真知,還是中世紀追隨的上帝,抑或是文藝復興時期所高揚的人性,它們都是人類將自我發(fā)揮到極致的表征,都在試圖為人類尋找跨越死亡的生命尊嚴。而追求極致的愛的瞬間,則承載著人類對生命尊嚴的確信。但現(xiàn)代性的同質化機器卻試圖把一切追求極致瞬間的個人體驗碾碎為日?;墓怖斫猓鼪]收了人類通過愛追求真理的能力、拆毀了人類通過愛登臨圣城的天階、貶損了人類通過愛實現(xiàn)激情的品格。作者在此忍不住顯身道:“在薄伽丘之后,在薩德之前的17世紀,愛欲度過了一段乏味的時光。一種科學的對愛的分析在理性主義的旗號下開始了。笛卡爾和斯賓諾莎要為愛這樣的情感建立一個科學解釋的模式。他們不把愛看作是一個個體的獨一無二的經驗,一種充滿偶然性的特殊經驗,而是試圖普遍性去理解愛,去確定愛的一般定義,去科學地解釋愛?!?2)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148頁,第159頁。這是真正的貧乏。本雅明說:“我們變得貧乏了。人類遺產被我們一件件交了出去,常常以百分之一的價值押在當鋪,只為了換取‘現(xiàn)實’這一小銅板?!?3)本雅明:《經驗與貧乏》,王炳鈞、楊勁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258頁。事實如此,我們已經喪失了屬于自我的內在經驗。隨著價值的碎片化,我們不再相信任何神圣與高貴,我們的思想不再擁有任何主動性,反而變成一個現(xiàn)成物。我們沉醉于這種現(xiàn)成性,受著現(xiàn)代性的庇佑,并不再期望以身犯險。而汪民安則在下篇書寫了我們在現(xiàn)代性中的愛之救贖,這一救贖歷程與上篇形成一種對稱性呼應,它呼喚著人們對愛欲的重新挖掘。

      二、拯救愛的兩種主體

      沒有上帝賦予我們的愛以尊榮,我們何以重新塑造人的尊嚴?我們需要一種獨特的塵世之愛,這種愛不再寄托于超凡的上帝,而只植根于愛者自身。承認則凸顯了人有別于動物的尊嚴,這個意思是說,人有承認的權利和能力,也即人有維護有別于動物的人的生命尊嚴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說,承認是愛的基點,只有從承認出發(fā),愛才是人類對價值和尊嚴的訴求,而不僅是生理上的或單純的力的表現(xiàn)。汪民安總結道:“拉康通過愛讓自己變成主人,黑格爾通過愛讓彼此都變成主人,那么列維納斯則是通過愛讓他人變成主人?!?4)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04頁。這是一種愛的責任倫理學,盡管各位思想家的著眼點不同,但他們都立足于對人類價值的切肯強調,也即,愛是人類生命尊嚴的實現(xiàn)。人的尊嚴通過對主人(主體)的承認而彰顯其特殊性,哪怕是列維納斯“獻祭”或“作為人質”式的愛,人在其中也緊握著承認的能力。換言之,承認之愛是對“主權在我”的表達。但現(xiàn)代人大多或許已然丟失了這一主權,喪失承認權利的人們在愛情的大旗下成為生理本能與社會調配的傀儡。我們也可以說,他們通過“愛”讓彼此都成為奴隸。在這種“愛”的關系中,不再有任何一個主人,換言之,不再有任何一個被承認的對象。愛不是一個由人的自主權所建造的親密關系,這一“親密關系”反而只是外在于人類主權和尊嚴的至高權力所監(jiān)造的微觀系統(tǒng)。內在關系轉變?yōu)橥庠陉P系,人在之中只是一個履行生理本能與社會契約的無尊嚴的行動元。在現(xiàn)實的婚戀場境中,承認不再是由我們自身發(fā)出的,而是由一系列先在的規(guī)定所認定的。在這個意義上,我承認對方或者我被對方承認,意味著我或對方在身體上、生存能力上、社會地位上的被承認。但是承認者與被承認者都只是先在的預規(guī),他們是阿爾都塞意義上被詢喚的主體。這種承認喪失了人之為人的尊嚴,而只是外在結構對人的主體性塑造的結果。我不再是一個獨特的握有主權的能做抉擇的個體,反而是一個被同質化的海德格爾意義上的凡人。我們無須拷問自身,而只需要把自己代入“門當戶對”或“郎才女貌”等先在設定當中。

      承認消逝的年代即占有大行其道的年代。人們將承認的權利讓渡出去,不再期望任何同類成為一個主體。一段愛的關系不是參與者所承認的,而是被外于關系的他者所承認的。每一個行動元都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讓對方成為法定意義和道德規(guī)制之下的私有物。也可以說,愛絕不神秘和神圣,它并不外溢于整個社會生產,它恰恰只是普通的社會生產品,它意味著人對社會資源的占有和消費。在這一私有制的生產運作中,愛被異化,人被物化,“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5)《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35頁。。人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人成為純粹的生產力與享樂品。只有如此,人才能成為合格的私人占有物而參與整個的社會生產。身體的強度與激情在這里成為典身契條的佐證,這與馬克思對無產者典當勞動力的論斷并無根本殊異。我們也可以說,喪失了承認權利的愛的無產者也即喪失了身體自由的生命,他的一切激情和欲望已然被收編成束。盡管脫離了宗教與上帝對愛的規(guī)制,但現(xiàn)代化生產與意識形態(tài)機器仍然繼承著這套神話裝置,用虛構的人性與道德不斷地編造完美愛情故事。只不過,陣地由天國轉移到了塵世。脫離了上帝的愛不是自由的塵世之愛,超然之神從未消失,只是從宗教教義轉變?yōu)橘Y產階級的道德與法條,以及被生產鏈條上的機油反復浸染過的現(xiàn)代理性。

      愛的瞬間并不源于上帝的恩賜,而只植根于世人自身;同時,這個瞬間是對世俗同質性裝置的打破,它實現(xiàn)了一種神圣的超越性。那么,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愛呢?這樣的愛之超越性不是宗教對塵世的虛假超越,而是復多對一的外溢,巴迪歐稱這個瞬間為事件。汪民安道:“事件發(fā)生了就意味著一次重大的斷裂。只有引發(fā)斷裂的事情才稱得上事件。這種斷裂是激進的,它意味著事件之前和之后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現(xiàn)在和過去一刀兩斷。這是事件最明顯的特征。巴迪歐特別強調內部的爆裂,內部各種各樣的異質性和雜多的爆裂?!?6)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22頁,第268頁。承認的能力已被售賣殆盡,但我們還能期望事件的出現(xiàn)。事件打破了既有的統(tǒng)一連續(xù)性話語,一個無法被言說和統(tǒng)納的東西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是異質性對“計數為一”的刺破。在巴迪歐這里,主體、事件、真理三者是同構的:事件的爆發(fā)造就了主體,主體忠實于事件的異質性,而不試圖抹殺事件的存在,抑或將事件還原進以往的話語系統(tǒng)中進行解讀;而主體就是堅持真理或看到真相的人,是事件也即異質性對舊的連續(xù)話語的打斷,使以往不可能出現(xiàn)的真相浮現(xiàn)出來。在巴迪歐看來,愛也同樣可以成為事件,愛不是一種承認性的同一,反而是一種對日常生活的溢出,它形成了一個新的集合。這個集合不是一的集合,一的集合讓愛者同一與融合,它并沒有從根本上外于愛者之前的生命內容,而只是其生命軌跡的流續(xù)。而這個新的集合則是二的集合,二的集合意味著愛者組成了一個新的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中斷了愛者原有的生命軌跡,是一次生命的重新鍛造。而只有堅持這樣一個異質性的共同體的愛者,才是真正的愛的主體。

      如此,汪民安從承認與事件兩個角度出發(fā),為我們陳列了兩種主體:一種是尋求連續(xù)性的主體,其將愛視為激情的爆發(fā)與價值的歸結;另一種則是堅持革命性的主體,其將愛視為對腐舊生活的徹底中斷?;蛟S巴迪歐認為,在塵世中追求承認之愛已斷無可能,在此岸同質化的資本主義生產中,主體從未存在過;而只有期待事件的產生,打破這個現(xiàn)有的生產體系,主體才可能出現(xiàn),愛才得以被挽救。事件之愛作為真理程序的一種,就具有這一革命性能量。因而,巴迪歐將愛視為鍛造革命主體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這是打破任何現(xiàn)有規(guī)定、拒絕任何現(xiàn)世承認的奇異力量。故而我們可以說,如果承認是塵世之愛的延續(xù),那么事件則是神圣之愛的表征。事件所彰顯的斷裂性,是對一切塵世之法的超越。在這里,對上帝的信仰變?yōu)閷κ录闹覍崳诖孥E的信徒轉變?yōu)橄G笫录闹黧w。特別在巴迪歐的學生梅亞蘇那里,這一思想軌跡被展述為主體在希望中自我成神。據此,我們也可以說,神圣之愛的主體是信仰-希望主體,這樣的主體對一個完全異質性的超越性的新境遇抱有完全的期待,愛則是通往這一新域的通道。通過愛,信仰-希望主體斬斷了此前的生命進程,實現(xiàn)了生命的自我蛻變。而塵世之愛的主體則是激情-欲望主體,這樣的主體并不將愛視為對當下生命的打斷。相反,愛作為欲望與激情的生命之流之奔涌增殖,是當下生命獲得尊重與認同的價值源泉。通過愛,激情-欲望主體獲得了成為自身是之所是的滿足與愉悅。

      三、奇遇:被重新發(fā)明的真愛

      真正的愛欲總是無可計算的,它總是要逃離世俗理性的規(guī)范。此兩種愛的主體,正是在這條路上,強烈地反對著現(xiàn)代社會的謀劃。而在此之外,汪民安還描繪了另一種愛的形象,這一形象是對前兩者的超越。如果說前兩種愛的主體是對沉淪于計算理性中的愛之拯救,是對個體生命的肯定式發(fā)揮與革命式重鑄,那么這一愛的形象則是對愛欲本身的極致發(fā)揮與重新制定。汪民安用“奇遇”這個詞錨定了這一愛的邂逅:“奇遇之愛的獨一無二的悲劇效應使得任何的現(xiàn)實模仿都變得不可能。奇遇中斷了愛的歷史,它重新定義了愛,它改變了愛本身;在此,愛可以超越一切條件,超越一切規(guī)范和編碼,可以打破任何的世俗標準,可以將社會系統(tǒng)棄之不顧,可以對任何的匹配神話毫不留情地顛覆。如果說事件意味著斷裂的話,那么相遇是個體自身的斷裂事件,但并非愛的事件;而奇遇不僅是個體的事件,它還是愛的斷裂,它是愛的事件。奇遇之愛創(chuàng)造了新的愛,創(chuàng)造了愛的無限潛能?!?7)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22頁,第268頁。我們每每提起愛情或欲望之時,似乎總是立刻將之綁縛在男女之間,并且是兩個正常的而非殘疾的、理智的而非盲目的、有性沖動的而非性無能的男女之間,似乎只有這樣的愛情才是值得被推崇的,只有這樣的欲望才是應該被肯定的。而按照相似性的原則,我們形成了一套愛欲觀念:越是離這個標準之愛近的,我們愈能接受;而越是離這個標準之愛遠的,我們愈加抵制。對于正常人與殘疾人的愛,我們猶能接受,或也會產生憐憫與嘆息,并歌頌愛情之偉大;但對于人與非人的愛,我們則難以接納,我們難免會化身為《白蛇傳》中的法海,讓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不得不承認,我們有一個中心性的形而上學的愛情觀,這主導著我們的愛欲與身體在現(xiàn)代社會的塑形與成長。我們對每一種愛進行本質主義的評判,審定其合法性,判別愛之所是及其所不是。但正如蘭波所說的“愛情必須被重新發(fā)明”一樣,汪民安將奇遇視為重造愛情的通途。只有通過奇遇,我們才能在生命的某一個瞬間,開啟重新面對愛欲的能力,對以往的愛情觀念進行最深刻的質疑,從而摧毀那隱秘在場的愛情裝置,實現(xiàn)愛欲的重新增殖。

      電視劇《大宅門》中的白家小姐白玉婷,愛上了有家室的名伶萬筱菊。高門小姐愛上風塵戲子本已為世俗所不容,但白玉婷卻更行其是,最后與萬筱菊的照片結婚。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對世俗禮法的沖破,這是愛欲之流的重新匯聚,它不再朝向某一個既定的愛的對象,而是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發(fā)現(xiàn),在奇遇中形成了新的愛之流向。我們可以說,這是人與純粹影像的結合,是有機體與帶有生命的無機物的結合,這一結合充滿著風險,同時也無法復制、不可被外人捕捉。這就是奇遇之愛在世俗愛情本體論中閃現(xiàn)自身的一刻,它打破了一切條陳規(guī)定,讓世界表現(xiàn)出新的樣貌。奇遇是一道反形而上學的閃電,劃亮了愛情童話所籠罩的暗夜,摧毀了構筑安全愛情觀的思壘。奇遇不是承認一個現(xiàn)成的戀人,也不是在邂逅戀人后共建一個新的異質性的共同體,奇遇是從愛的根本進行挖掘,是要重新發(fā)明一個戀人,要生成一種全新之愛——一種不可能的可能性。汪民安在此回顧了一系列電影中的奇遇之愛,試圖將愛欲自身推至極致的高潮。在奇遇之中,政治立場不是界限、年齡差別不是阻礙、倫理關系不再清晰、物種之分不再奏效,甚至,人還可以愛上非生命體(機器人)與非實存者(鬼魂)。這絕不是對愛的拯救,而是對愛自身的革命。奇遇拋棄了所有作為安全機制的形而上學概念,讓人在沒有庇護的純粹愛欲之中奔騰游走,這是愛欲至高神圣的一刻,是滿載風險的奇幻旅程?!斑@樣充滿風險的愛,總是處在壓抑和禁忌狀態(tài),但正是這禁忌和壓抑,使得愛變得暴烈和壯麗。或者說,要嘗試愛的至高激情,就必須讓自己置身于風險之中。”(8)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70頁,第29頁。

      這樣的奇遇之愛,借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也即是一種無蔽之愛。它讓所有對愛情進行先天定義的東西消失,讓一切都暴露出來,置身于沒有任何遮蔽的曠野之中。愛喪失了全部的規(guī)定,從而不再有選擇范圍,因為規(guī)定愛的對象范圍之架構已然盡被廢除。人在這個無蔽之野中自我創(chuàng)造愛的對象,從而實現(xiàn)了其全部的愛的潛能。而這種破除一切的無蔽狀態(tài),在福柯晚年那里,就是其不斷強調的“真”?!罢妗保蛘f真相、真理,就是毫無隱藏的、完全純粹的永恒敞開,探尋真理就是探尋被一切意識形態(tài)和知識結構所遮蔽的純然狀態(tài)。而??乱惨庾R到,說“真”話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去觸碰這個“真”的狀態(tài),是要冒風險的,是為世俗所不容的。從而我們也可以說,奇遇之愛,就是敞開心扉、暴露自身的愛,就是無所顧忌、直陳己見的愛,就是脫去一切社會枷鎖、敢于面對愛欲本身的愛。在奇遇中說出的“我愛你”,是純純粹粹的“我愛你”,這需要冒難以預知的風險,需要“說真話的勇氣”。因而,奇遇之愛不是對日常知識和快感的追逐,而是對真理的渴望。這樣,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古希臘的哲人將愛與真理聯(lián)系起來?!皭塾捻旤c,愛欲的最高階梯應該是神圣的知識和真理。因為只有知識和真理才能不朽。愛欲正是在愛真理的意義上才會導向人的不朽?!?9)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70頁,第29頁。男女之愛所帶來的繁衍象征著世俗的社會生產,而真理之愛在古希臘的哲人眼中,恰恰是對身體之愛的超越,是對世俗快感和社會生產的摒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奇遇、無蔽、真理在此合而為一,而正是通過愛的瞬間,人觸摸到了常識鐵幕和安全機制之外的風險一刻。

      四、結 語

      阿甘本說:“同時代人是緊緊凝視自己時代的人,以便感知時代的黑暗而不是其光芒的人。對于那些經歷過同時代性的人來說,所有的時代都是黯淡的。同時代人就是那些知道如何觀察這種黯淡的人,他能夠用筆探究當下的晦暗,從而進行書寫?!?10)阿甘本:《裸體》,黃曉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4-25頁。從這個角度來說,同時代人就是跳出其時代之人,是與其時代并行之人,他沒有沉溺于時代的庇佑,而是發(fā)現(xiàn)了時代自身的條件性與局限性,是能夠對他的時代說“不”的人。而汪民安從愛欲出發(fā),為我們勾描了今時之愛的不可能性,這是他對自己時代之愛的緊緊凝視。汪民安的文字是對當下晦暗之愛的探究,他對每一種愛的書寫都映照了現(xiàn)實之愛的卑微與無力。于此,他不由得發(fā)出喟嘆:“每一次個人自由的愛和婚姻的選擇,每一次特立獨行出乎意料的選擇,每一次看起來具有社會爆炸性的愛戀選擇,在背后都聳立著精心計算的市場交換格柵。愛,不再有任何風險,愛無處不在,但愛也無處存在?!?11)汪民安:《論愛欲》,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第275頁。我們大多數人都安身于無風險之愛中,任何的悸動一刻,只不過是龐大的算法機器之計算結果。我們生活在沒有承認、只有承諾的塵世,制造著將事務偽裝成事件的神圣。最后,我們以為在某次生命的奇遇中洞徹了人生的真諦與愛情的真理,其實那只不過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次必然的偶遇。有意思的是,汪民安在書末附上了一篇《論友誼》。這似乎是在說,如果不能立刻承受真愛的風險,或許我們可以從重新思考友誼開始??赡埽覀兇_實不再擁有甚或從未擁有愛的完全能力,也正因于此,對愛的談論自古至今從未衰絕。但無論如何,真正的愛的瞬間總是潛能的全部釋放,總是面向著無限,總是挑戰(zhàn)著我們有限的日常;真正的愛的瞬間,作為突入當下算法社會的一個切口,是不可磨滅的生命強度與崇高記憶。我們仍然需要這種瞬間。汪民安的《論愛欲》構成了這樣的一種瞬間。

      猜你喜歡
      民安愛欲奇遇
      現(xiàn)代生活的愛欲現(xiàn)象學
      ——讀《圖像與愛欲:馬奈的繪畫》
      美育學刊(2023年4期)2023-08-24 08:10:40
      當代杰出畫家武民安作品欣賞
      禱過山奇遇
      幽默大師(2020年6期)2020-06-22 08:24:42
      奇遇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2
      狐說——禱過山奇遇
      幽默大師(2020年3期)2020-04-01 12:01:18
      我與貓的午后奇遇
      空相
      詩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素材積累·詞語
      蘇格拉底如何與青年交友
      江漢論壇(2016年10期)2016-12-09 04:37:46
      人生三愛、哲學、幸福
      道德與文明(2014年3期)2014-09-03 16:02:49
      天镇县| 西青区| 图片| 五莲县| 静安区| 古浪县| 澜沧| 图木舒克市| 威信县| 平陆县| 石棉县| 科技| 开原市| 娄烦县| 新晃| 林州市| 永兴县| 蕲春县| 东海县| 阜南县| 临颍县| 九江县| 绥德县| 盐池县| 澄城县| 胶南市| 北宁市| 靖安县| 甘洛县| 新巴尔虎右旗| 凤庆县| 开平市| 东明县| 伊春市| 临澧县| 宁蒗| 垣曲县| 布尔津县| 陆河县| 万年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