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姝玲
一個理想的校園應該是怎樣的?在楊波的描述中,理想的校園應當是一個讓教師幸福、學生發(fā)展和家長滿意的校園。在這樣一所學校里,教師能夠凝神聚氣,共同進步;學生能夠逆風向陽,自在生長;家長能夠安心落意,同心同行。來到天全縣始陽第三小學(以下簡稱“始陽三小”),他將構想的理想校園化為實際,用汗水、精力、心血和生命不斷澆灌著教育之花。
楊波
四川省天全縣始陽第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曾獲教育教學成績考核一等獎、天全縣優(yōu)秀校長、天全縣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雅安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主持(參研)省縣課題5項。參加各級各類賽課活動、撰寫論文,多次獲得省市縣一二三等獎。
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適的教育。探索教育的適人之路,楊波相信每一個老師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適宜的成長腳步,每個孩子也都是不同的個體,對待學習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作為校長應該讓每個老師、每個學生認識自己、喜歡自己并不斷提升自己。
幸福教育成就每一位教師
自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楊波走過了三次支教之路,從村級教學點到鄉(xiāng)鎮(zhèn)學校,從特崗教師到今日時任始陽三小的校長,他邁著堅定的步伐,用勤奮實干鐫刻了獨屬于自己的教育之路。在與楊波的對話中,他向記者透露,從教多年,除了少先隊輔導員外,學校每一個崗位都曾留下他辛勤奉獻的身影。這些經(jīng)歷成為了他記憶中最寶貴的財富,也為他探索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何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收獲幸福和成長?楊波在始陽三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堅持以制度為引,全面提升教師隊伍質量?!盁o規(guī)矩不成方圓。建設好教師隊伍,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必須有制度的支持和引領?!睏畈ㄕf道。來到始陽三小后,楊波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召開教代會,虛心聽取和接受教師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制定了一系列的崗位職責和行為準則,規(guī)范了評估條件與內(nèi)容,為學校教師的檢查、評比、督導、獎懲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
在制度的引領下,找準教師的需求,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楊波從普通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和干部隊伍三個方面出發(fā),針對普通教師隊伍的“職業(yè)倦怠,教學方法落后”、班主任隊伍的“陳舊教育觀念,缺乏現(xiàn)代化班級管理經(jīng)驗”、干部隊伍的“主動意識,管理能力不強”等問題,全面了解、分析學校教師每個階段的需求與困惑,并以此為突破,積極探索教師隊伍的改革,通過發(fā)揮“三級”管理的作用,不斷錘煉學校教師,努力打造出一支苦干、實干、敬業(yè)奉獻、教育教學質量優(yōu)的教師團隊。
教師隊伍質量優(yōu),教師專業(yè)素質是關鍵。為抓好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工程,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楊波指導學校教師以課堂深化教研,依托教研優(yōu)化課堂。同時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楊波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讓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樹立起課改理念,在教學中不斷更新自己教學方式,滿足當下孩子的需要。“每一位教師都需要革新思想觀念,轉變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保持一顆不斷學習的初心?!睏畈ū硎?。
打造一支質量優(yōu)的教師隊伍,同樣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模范表率作用。作為學校的“領頭人”,楊波身體力行,積極做好學校教師的表率。學校的任何工作、任何活動,楊波總是沖在前面。在他的爭取和努力下,學校與市教育局建立了積極正向深厚的聯(lián)系,只要學校有需要,市教育局的教研員便會送來幫助和指導。對待學校教師,楊波堅持“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禮敬人”,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與全體教師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在學校領導班子中也時常強調每一個人都要力求率先垂范,強化自我管理意識,樹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要在學校積極營造 “領導帶頭干,師生跟著來”的良好教育氛圍。
讓教師在工作中成長,在工作中收獲成就是教師幸福的關鍵,因此楊波不遺余力地為學校教師成長奉獻自己的力量,讓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始陽三小有所得、有所獲。
打造學生多元發(fā)展“立交橋”
教師幸福成長,學生健康向上,學校才會高質量發(fā)展。始陽三小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以學生為中心,大力提倡“德智體美勞,五育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育觀,開足開齊上好各門課程,堅持“文化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通過提升校園氛圍,豐富校園活動,逐步構建特色的實踐活動體系,為學生架起一座通往幸福的教育“立交橋”。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將人的潛能發(fā)掘出來并使之充盈。學校通過豐富課堂形式、創(chuàng)新活動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成長道路,讓學生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睏畈ū硎?。在他的帶領下,學校堅持構建高效輕松的“520”課后服務新模式,以“五育融合”“兩個結合”和“0壓力”,切實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需求,讓“雙減”工作走實、走新、更走心。
“五育融合”即堅持以德育促智育,以美育促智育,以體育促智育,以勞育促智育。“兩個結合”則是將基礎鞏固和分層拓展相結合,將課內(nèi)輔導和體藝實踐相結合。最后錨定課后服務“0壓力”目標,學校持續(xù)拓展課后服務外延,豐富課后服務的形式,優(yōu)化課后服務的內(nèi)涵。在“520”課后服務新模式下,始陽三小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探索出了全面多樣化的發(fā)展道路。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神秘,而學校,則能夠給種子以美好的滋養(yǎng)并喚醒所其蘊藏的偉大和神奇?!睏畈ㄕf道。開展 “陽光閱讀”“師生共讀”“群文閱讀”等校園特色閱讀活動,楊波為愛閱讀的孩子打造一個書香校園,讓他們沉浸式享受書籍的魅力,同時感染不愛閱讀的學生。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楊波組織學校教師發(fā)揮所長,開設手工、書法、足球、繪本閱讀、趣味科學、勞動種植等10余個興趣小組,讓學生的需求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在實踐中升華興趣愛好和綜合能力。從班級到學校再到社會,楊波致力讓學生走進社區(qū)、親近社會,在勞動實踐中取得全面發(fā)展,社區(qū)宣傳、影視創(chuàng)作、義務植樹等等,他將社會與真實生活作為課程帶給孩子們。
辛勤耕耘,默默守望,楊波用雙手為始陽三小的學生開辟一片自由的天地,給予學校每一個學生成長的平臺和空間,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充分發(fā)揮自身所長,努力成長為靈動、智慧、勤學、善思之人。
牽手共育,辦讓家長滿意的學校
構建理想校園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三位一體,教育需要學校與家長牽手共育才能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和發(fā)展奠基?!懊课患议L都應該是家校共育、同頻共振、磁場相似、步調一致的合伙人。”楊波道。
在楊波看來,農(nóng)村學校難以避免的一大教育難題便是學校家長教育意識較為淺薄,很多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無法跟進,總覺得孩子的學習就該由學校負責,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環(huán)節(jié)。為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默契配合,形成合力,楊波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搭建家校聯(lián)系平臺,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為合力的全方位環(huán)繞式育人新格局。
構建家校共育新模式,首先要筑牢思想道德建設堡壘。楊波組織學校教師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學習宣傳活動,以家訪、家庭教育講座、群聊溝通等多種形式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知識,分享優(yōu)秀家長的教育經(jīng)驗,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和行為陪伴、教育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同時以活動搭建家校溝通橋梁,為學校教育工作持續(xù)向好發(fā)展打下基礎。學校特設“家長開放日”,讓家長進校通過參觀校園、觀摩課堂、查看教師備課和批改作業(yè)等形式,了解學校辦學特色和日常管理要求,近距離感受學校新穎的教學方式,同時還可以隨班參加班級交流會,聆聽班級整體情況和學生在校情況,與各科教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并就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如何尊重和關愛孩子等方面與老師們作深入探討。
“家務勞動清單”也是楊波推動家校共育深度融合做出的一大實踐,通過為學生分年齡、分階段設置家務勞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也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中,做到了將學校實踐教育規(guī)范化、家庭勞動教育經(jīng)?;寗趧咏逃图彝ソ逃钊雽W生和家長心中。提高家長親子溝通和教育引導能力,著力解決孩子成長中的難點問題,楊波用實際行動架起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最后一米。
漫漫長路,一路向前,楊波帶領學校全體師生、家長朝“辦家門口的好學校”的目標不斷靠近,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始陽三小多次獲省級綠色學校、市級節(jié)水型學校、天全縣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天全縣德智體美勞一體化發(fā)展新優(yōu)質學校等榮譽,學校師生的各種作品和成果也屢次獲獎,上級領導部門、家長、學生都對學校的滿意度不斷提升。讓教育滿足每一個人的期待,楊波用行動踐行教育初心,用奉獻詮釋教育責任和擔當。
校長對話
本刊記者: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您認為它的作用是什么?請問您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做出了哪些創(chuàng)新舉措?
楊波:魯迅先生曾說:“要想造就天才,首先必須準備天才生長的土壤?!毙@文化對學生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作用,為此我校積極為學生營造具有生命靈性、豐厚人文底蘊、和諧幽美高雅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讓其自在生長。
首先,我校高度重視校園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規(guī)劃和建設, 努力創(chuàng)造有自己特色的校園環(huán)境文化。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具有積極作用。從學校定位及特點出發(fā),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整體規(guī)劃和建設,努力創(chuàng)造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環(huán)境文化。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大力提倡“德智體美勞五育協(xié)同發(fā)展”的教育觀,開足開齊上好各門課程,堅持“文化育人、環(huán)境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通過提升校園氛圍營造,豐富校園活動,逐步構建特色實踐活動體系。
其次,大力開展德育教育類校園文化活動。融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勞動精神,結合學校區(qū)位條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涵相融合,開展拓展性勞動實踐活動。我校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尋訪紅色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法治校園建設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最后,重視對校園文化載體和陣地的建設。我校結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微電影、Vlog、紀錄片、演講視頻等影視化手段將教育成果記錄展示,開發(fā)了學校的校本德育視頻課程——《童心共筑中國夢》《安全伴我行》《樂學課堂》,既鞏固了政治學習和品德教育成果,又提高了學校師生的實踐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