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乙鑫
鄧熊英
重慶兩江新區(qū)金山學校教師,工會副主席,云翠校區(qū)課程部主任。中共黨員,高級教師,兩江新區(qū)語文骨干教師,兩江新區(qū)家庭教育導師團成員。曾獲“重慶市我最喜愛的班主任”“兩江新區(qū)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曾在市區(qū)級賽課、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中獲一、二等獎,多篇論文、課例、教學隨筆獲獎并發(fā)表在報刊上,指導學生參加競賽多次獲得市級一、二等級。
“我大概天生就屬于教育,作為教師子女,從小在校園長大的我和學生相處時總能收獲滿滿的幸福感、成就感!”24年前在站上三尺講臺的那刻,鄧熊英便已經(jīng)確定,自己的價值便是當一名好老師,縱使曾經(jīng)有好幾次機會離開學校,去到更好的發(fā)展平臺,但她一一婉拒了接收到的橄欖枝,選擇留守在了教育的一畝三分地,她享受做一名教師的充實與溫暖,也在追求教育的更高點中感知作為教育人的生命價值。
教育是心生幸福的事業(yè)
在重慶兩江新區(qū)金山學校(學校曾用名“金山小學?!保囆苡⒈环Q為“多面手”,顧名思義,把她放到任何一個崗位上,她都能勝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除了自己的教學工作,鄧熊英還是金山學校的工會副主席、金山云翠校區(qū)課程部主任,要同時兼顧工會、課程、心理健康、幼小銜接、食堂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盡管有時候會很累,但是自己收獲的成長是實實在在的,讓我感覺到做教育是幸福的。”
“教育是一種情懷,更是一份心系學生身心健康與終身發(fā)展的責任?!?014年,鄧熊英牽頭成立了“金山快樂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個周二和周四,都會邀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nèi)藛T進駐校園,為師生提供個案咨詢。為了及時了解、反饋班里孩子的心理變化,鄧熊英在中高年級每個班都增設兩名心理委員,定期對他們開展培訓,讓他們能及時關注到身邊同學的情緒變化。每年5月25日,學校都會開展“525心理健康節(jié)系列活動”,如:教師心理健康沙龍、學生心理健康辯論會、家長心理健康培訓會?!敖鹕娇鞓钒伞币殉蔀閷W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名片,2018年,金山學校被評為了“重慶市第三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薄`囆苡⒁灿葹殛P注教師的精神風貌,每年精心策劃的教師節(jié)慶祝活動、教師趣味運動會、單身教師聯(lián)誼活動、教師周末親子活動等,深受教師的喜愛。在2020年和2022年,金山小學工會與金山小學體育組小家分別榮獲“重慶市模范職工之家”與“重慶市模范職工小家”,在2021年兩江新區(qū)教育系統(tǒng)第一屆全民健身系列活動中,金山學校教師榮獲全區(qū)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
每堂課都是送給學生的禮物
任教24年,鄧熊英已經(jīng)教過9個班,在學生眼中,鄧老師雷厲風行、干練十足,她的課更是心思巧妙、樂趣無窮。對內(nèi)向不敢在課上發(fā)言的學生,她會設置“語音課堂”,在課后通過微信或釘釘語音一對一聯(lián)系,對他們進行輔導和評價;曾經(jīng)不喜歡做作業(yè)的學生,卻很愿意完成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制作運動會靜態(tài)電影”“創(chuàng)作生活連環(huán)畫”“制訂暑假理財方案”“課前脫口秀表演”這些創(chuàng)意的作業(yè)總吸引著學生們?nèi)ヌ剿魃?、運用語言、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2022年6月,鄧熊英在金山學校任教的第一屆學生即將高考,她帶領現(xiàn)在任教班級的六年級小學生錄制了祝福視頻。高考結束后,一群高中生返回母??赐囆苡ⅲ囆苡s為他們準備了一份“語文大餐”,讓他們與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圍繞六年級下冊口語交際“辯論”中的“競爭/合作 取得更大的成功”進行辯論。同門學子之間唇槍舌劍、據(jù)理力爭,正反雙方的智慧火花頻頻激發(fā),臺下觀眾不斷拍案叫絕。辯論結束后,雙方互相夸贊對方,鄧熊英則一邊巧妙點評一邊用相機全程記錄這一堂有趣難忘的辯論課。7月,這屆高考學子不斷傳來了好消息: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
初心不忘,育人不悔。鄧熊英始終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她說:“教師和學生不只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教師更是一把火把,要點燃學生對于學習和生活的熱情。”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追求得到了同事與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家長們稱贊她是小學教師的“天花板”,他們說:“在孩子心中,最難忘的一定是小學時光?!泵恳粚脤W生都和她都保持著聯(lián)系,節(jié)假日會互發(fā)短信祝福。多年前鄧熊英教過的一個孩子小靜,一直將她視為偶像,大學畢業(yè)后,她如愿成了小學語文教師,她說自己得到了鄧老師的真?zhèn)鳎绵嚴蠋煹慕虒W方法任教不到一學期就收獲了一大批“學生粉”和“家長粉”,成了學校、家長和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以家校合力奠基學生成長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現(xiàn)場,“家校合力,教育才有動力?!弊鳛閮山聟^(qū)家庭教育導師團成員,鄧熊英十分關注學生的家庭教育。每年春季學期,鄧老師都會到幼兒園,為家長做幼小銜接講座或是給大班孩子授課,讓他們提前了解感知小學生活,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減少入學焦慮。她與團隊為此開展了“幼小銜接視域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生活適應性教育”的課題研究,幫助孩子順利進入小學,愉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在“雙減”形勢下,鄧熊英深刻意識到只有“家校社”三個主體形成“育人共同體”,充分發(fā)揮家校社三方優(yōu)勢,打造“互動溝通、聯(lián)合教育、資源共享”的教育環(huán)境,探索有效實踐路徑,才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讓教育活起來,讓學生樂起來。于是,她和團隊在學校創(chuàng)建“至善家庭教育基地”,教給家長科學育兒方法,指導良好家教家風的形成。每年重慶市家庭教育日,鄧老師也走進社區(qū)積極參加家庭教育活動,她還計劃與社區(qū)攜手創(chuàng)建“家庭教育實踐基地”,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家庭社區(qū)多種資源,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盡可能地讓所有的家長參與進來,形成常態(tài)化的教育服務。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鄧熊英說:“家校社育人共同體的構建需要信任與支持,需要在教育中不斷感知生命的價值,未來,‘至善家庭教育必然能形成品牌,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