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磊
上個星期五,我們徒步4公里去參觀烈士陵園。
天灰蒙蒙的,太陽似乎知趣,躲在了云層后邊。是繁春,天氣適宜。午后的大街雖然車輛很多,但只有汽車疾馳時發(fā)出的喧囂。我們從學(xué)校出發(fā),伴著花香和泥土清新的芬芳,踏上“長征路”。
一開始,我和同學(xué)們有說有笑地走著。直到后半段路程,我終于知道徒步的不易,因?yàn)橹傲舛蓟ㄔ谡勑ι厦?,所以兩條腿像是灌了鉛,難以再邁開下一步。馬路上汽車催促的鳴笛聲,同學(xué)們的嬉笑聲,都如浮光掠影,只剩下沉重的腳步聲和呼吸聲。
終于到了烈士陵園。大門往前幾步,向上看,是一面巨大的黨旗,光反射到我們身上,身子似乎也被染紅了。進(jìn)入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小道。小道兩邊的牌子上寫著歷屆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信息,似一位老者緩緩訴說著革命歲月和和平年代的奮斗與榮譽(yù)。過了小道,向左拐就是舉行儀式的地方。四周被綠松包圍著,如眾星捧月。廣場的西邊為主席臺,右邊的一塊屏幕寫著“肅靜”,無聲卻無比有力。
我們排好隊(duì),在30秒的默哀中開始了儀式。獻(xiàn)花圈、朗誦詩歌等使人無不想到那為國家安全和復(fù)興而失去寶貴生命的烈士們。其中最動人心弦的是劉浩的事跡,他是當(dāng)時的六甲區(qū)委書記,在革命年代,他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1942年,敵偽軍化身便衣偵探包圍劉浩書記所在的地方,當(dāng)時情況十分緊急,他讓同志們先走,而自己被敵人殘忍地殺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沒有屈服。主席臺后,那紅色的兩面花崗巖旗幟,由低到高延伸,兩面旗幟的最高點(diǎn)齊平,象征著先烈創(chuàng)造的英勇事跡和他們崇高的精神。
我們?nèi)珕T靜默,只有廣播的聲音在天空中回蕩,幾只鳥的啼鳴顯得那樣悠遠(yuǎn)。我的眼前不再是主席臺和青松,而是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多少人舍小家為大家,與敵人殊死搏斗,有著大無畏的革命氣概。鮮紅的旗幟,是用先烈們的鮮血換來的。臧克家在他的詩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边@便為革命精神的最好詮釋。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在陽光下讀書,這已十分幸福了,又有何痛苦比得上那時的艱難呢?想到這,我來時徒步的疲憊已消散了。
新時代的我們,唯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發(fā)憤圖強(qiáng),不斷前行。走在回學(xué)校的路上,那雙腿比來時更輕快,我的面前早已不是馬路,而是革命精神之路;我的心早已不彷徨,革命先烈的精神鼓舞著我。那座烈士陵園,讓我懂得了革命的精神,指明了成長的方向,給予了我前進(jìn)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