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遇到問題時,有耐心的學生可能會想辦法去解決,而那些沒有耐心的學生可能會選擇逃避。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適時介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筆者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規(guī)劃課堂,利用課堂。當學生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教師就需要引領學生學會規(guī)劃課堂。
教學并不是單純的兩個字,如果真要說這兩個字,我更傾向于“學”。作為教師,重要的是學習怎樣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認為,教師再辛苦地教,也不如學生獨立思考效果來得快。只有學生深入地思考,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課堂上,我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把自己的問題展示出來,然后把有問題的題目分配給各個小組,讓他們?yōu)橥瑢W講解。而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在講解過程中,講臺下的學生隨時可以提出問題,大膽質疑講解者的思路和解題過程,展開思維的碰撞。
正確的決策離不開堅定的執(zhí)行。全程質疑解疑的課堂,需要教師督促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我們的劉校長帶領全校師生探索全程質疑解疑的教學模式,落實到各個年級、各個學科,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具體到落實環(huán)節(jié),我班數(shù)學課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操作。
一是課前準備。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完成教師布置好的預習任務,哪怕學生做得不對,也應該讓他們去嘗試、去探索、去討論。我安排各小組數(shù)學組長要做好以下工作:1.檢查各小組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2.哪一模塊做得好?3.哪一模塊做得不好?4.分題分類做好統(tǒng)計,上交課代表,由課代表做好統(tǒng)計、匯總,然后把暴露出的問題重新分配到班級各小組,由小組成員在課前展示。這一環(huán)節(jié),最難做的是學生的堅持及教師的檢查。我選擇的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方式,上課前五分鐘,我會采取隨機抽樣或分層的方式進行檢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自學習慣。
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疑問對癥下藥。課堂上學生可以和組內人員交流各自看法,提出自己的疑惑,在討論過程中,先解決掉一小部分疑問,解決不了的,在討論結束后,進行二次質疑,同時我也會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向學生發(fā)起質疑。
三是最關鍵的“解疑”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口頭或書面展示知識點、疑難例題及習題。雖然大多時候,學生的解答不是很規(guī)范,甚至很多是錯誤的,但我認為,學生暴露出的問題越多、越深、越雜,越證明學生的學習正在逐步走向深入。針對展示中出錯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其鼓勵。教師要統(tǒng)計犯了類似錯誤的學生有多少,并讓學生回答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分析錯誤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同時,教師課下要認真整理同類知識點的習題,把它們布置成作業(yè),趁熱打鐵,從而讓學生牢固掌握此類易出錯的知識點。
四是在目標達成方面,做好及時抽查。在晚自習或小自習時間,我會有目的地抽查部分出錯的學生,再次讓這些學生重做與白天做錯的類似習題,直至學生學會為止。高中生雖然心智已經逐漸成熟,但還需要教師做好跟蹤式的及時監(jiān)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三(5)班是文科小班,接手的時候,學生的數(shù)學平均分只有幾十分。但是,在全程質疑解疑教學模式的引領指導下,我班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在高招中取得了“草根”族逆轉性的突破,在高招數(shù)學考試中涌現(xiàn)出了很多分數(shù)在三位數(shù)以上的學生。
“過去,不可以選擇,未來卻可以?!笨傊蚁嘈旁谌藤|疑解疑教學模式的指導下,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受益,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數(shù)學,最終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