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民
小學三、四年級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階段和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階段,在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然而,許多學生常常為“分數”“成績”所累?;诖?,筆者將快樂教學法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以期讓教育回歸本真,還孩子天真笑臉。
營造快樂氛圍,培養(yǎng)快樂心理
營造快樂氛圍,培養(yǎng)快樂心理,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營造快樂氛圍應該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始,使學生融入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形成健康、快樂的心理。
以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為例,在學生理解爬山虎的特點后,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爬山虎的觸角等,讓學生對文本和圖片進行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讓情境更加真實、具體。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視頻素材,引導學生觀察爬山虎的生長過程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能夠得到快速調整,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為落實快樂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享受閱讀樂趣,獲得精神愉悅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增長見識,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快樂學習,獲得精神愉悅,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時,筆者利用各種條件讓學生獲得閱讀的快樂,享受成功,體驗幸福,從而使學生獲得精神愉悅。筆者鼓勵學生扮演天天在樹樁前等兔子撞上樹樁的人,感受主人公的心態(tài)變化,用具體的行為反映出從第一次撿到兔子的喜出望外到苦苦等不到兔子的無奈與迷茫。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戲過后,筆者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看法,對故事主人公進行評價,并且聯系生活思考有哪些常見的期待不勞而獲的錯誤案例。通過多種方式展現閱讀內容,孩子們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獲得精神愉悅。
參與課堂互動,感受人文魅力
小學三、四年級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會學習的人”為目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介紹西沙群島,讓學生觀看西沙群島的圖片或視頻,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接下來,教師引出下一個問題:“速讀課文,找出課文寫了西沙群島的哪幾個方面?!睂W生快速讀完課文并回答:“海水、海面、海底、海灘?!贝藭r,教師要表揚學生,如:“你們太棒了,把這篇課文讀到了一種境界?!辟p識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培養(yǎng)良好人文素養(yǎng)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提供師生交流平臺,引導學生分享交流,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體驗。
課改是為了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學有所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快樂教學理念融入課堂,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獲得快樂??鞓方虒W理念不應僅從理論層面上對小學語文教學起指導作用,更應體現在實踐層面,使教育回歸本真,還孩子天真笑臉。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