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廣闊
近日,網傳浙江杭州一公司開設崗位招聘“兇宅試睡員”,豐厚的報酬與輕松的“躺賺”工作內容引來不少關注。然而,這件事情的背后卻是一場騙局。當地相關部門隨后回應稱,經調查,該內容為公司員工憑空捏造,系虛假內容。有關部門將對涉事單位和個人依法作出處理。
春節(jié)后的求職市場,向來都有“金三銀四”的說法,很多求職者也想趁著這個機會找一份心儀的工作。然而,在求職者和招聘方“供需兩旺”的同時,一些騙子也蠢蠢欲動,利用求職黃金季精心設置“招聘陷阱”,讓一些求職者上當受騙,結果本來為了掙錢的工作沒找到,反而損害了一筆錢財。有些人更是不慎淪為詐騙犯罪的幫兇,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
其實,很多“招聘陷阱”是很容易識破的,關鍵是求職者需要擦亮眼睛的同時,對于自己和對方都要有清醒的認識,而不能抱著一種天上掉餡餅正好砸自己頭上的心理去找工作。比如近期國內多地發(fā)生的招聘“兇宅試睡員”騙局,騙子往往開出了每月五六萬元的高薪,讓很多人心動不已。而對于一些求職者來說,總覺得這樣的工作之所以如此高薪,是因為兇宅沒有人敢去睡,而自己膽子大,所以才能掙到這份錢。而這也正是此類騙局能夠得逞的關鍵。
但是,憑借常識想想,一方面,全國那有那么多的“兇宅”等著你去試睡?另一方面,膽子大的人又不止你一個。如果真有待遇如此優(yōu)厚的工作,根本用不著公開招聘,招聘方的七大姑八大姨,親朋好友早就捷足先登了。如果能夠想到這一點,也就不會輕易相信,乃至上當受騙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凡是正規(guī)用人單位的真實招聘,基本不會向求職者收取費用。但是,在各種“招聘陷阱”當中,不管許諾的待遇多么優(yōu)厚,最后往往都會先向求職者伸手要錢,比如以“服裝費”“培訓費”“體檢費”等等。如果求職者表示自己沒有那么多錢,就會被要求通過網貸付錢,結果最后工作沒找到,還背負上高息網貸。
對于求職者來說,不管對方把工作、待遇、工資等等描述得如何天花亂墜,但是只要讓自己出錢,就要保持高度警惕。這時候,不妨通過網絡搜索一下對方的公司企業(yè)的各種信息,他們的騙局,往往會在網絡上留下各種蛛絲馬跡,求職者也就不會上當受騙了。
還有一種騙局,則是開始的時候顯得一切正常,簽了合同,也按時發(fā)工資。但是,等到工作一段時間,不知不覺卻成了網絡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幫兇,最后掙不掙得到錢不說,一旦被查獲,面臨的可能就是牢獄之災。遇到這樣的“求職陷阱”,最好的辦法,就是發(fā)現(xiàn)端倪以后,及時脫身,并且第一時間撥打警方的報警電話,向警方說明情況,盡量減輕自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