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婷
《說文解字·夲部》曰:“奏,奏進也。”即向皇帝陳述政見之意。“疏”,分條陳述也,即所陳述之事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奏疏,就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呈事進諫的上行公文文體,它可以分為奏言(口頭)和奏章(書面)兩種形式。關于奏疏之名,不同朝代各有差異,但是功能和本質(zhì)卻幾無變化。
奏疏作為上行公文,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我們在閱讀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特點。
1.理論精當,追求實用。
作為供特殊個體閱覽的文體,其在立意、行文、言辭上就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首先,臣子向君主提出自己的見解,必須注意邏輯的嚴密性和論點的突出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君主認為其言之有理,并且獲得君主的肯定和贊賞。
如晁錯的《論貴粟疏》,針對漢初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薄弱、糧食匱乏、社會動蕩的時弊,作者鞭辟入里地向君主提出“貴粟”的建議,即統(tǒng)治者應該重視農(nóng)業(yè),提出重農(nóng)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張,從根本上抓住了社會矛盾的根源所在,并由此展開層層論述,邏輯嚴密、分析透徹,表現(xiàn)了晁錯對百姓的關愛之情以及對國家社稷的強烈情感。
2.旁征博引,富于理性。
奏疏呈于君主,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君主能夠自我反省,施行自己的主張,所以,在提出鮮明的論點之后,就要層層剖析,旁征博引,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寓史于事,以史為鑒,這樣不僅使得文章議論更加具有深度,而且也可以使自己的論據(jù)更加豐富、富有理性,從而達到說服君主的目的。
如賈誼的《論積貯疏》一文,針對漢初社會凋敝,餓殍遍野,物資匱乏的現(xiàn)象,提出應重視農(nóng)業(yè),增加積蓄,以備萬難之境。針對問題,作者開篇便引述管子之語“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辟Z誼借先哲之語來表明農(nóng)業(yè)積蓄的重要性,較之自己直抒己見,更加容易為帝王所接受。
3.注重文辭,以情動人。
因為奏疏是由皇帝觀看,所以行文時,一定要注意言辭、語氣的使用,尤其要避開君王的忌諱,切不可觸之龍須。語氣謙和委婉、言辭典雅,才能更容易被帝王賞識,且字里行間深切的忠君愛國之情必不可少。
只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能成功地說服君主。在行文中引用典故,不僅可以增加文章的氣勢,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辭采顯得更加典雅醇厚。如賈山的《至言》多引《詩經(jīng)》之語,“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聽言則答,譖言則退”,借《詩經(jīng)》之言以明理,使文章顯得言簡意賅,且極富哲理。
“奏疏”文體源遠流長,探尋其產(chǎn)生源頭與發(fā)展歷程,對我們了解中國古代文體的演變與成熟機制,以及奏疏與其他文體的關系都有莫大的幫助。通過分析奏疏文體的藝術特色,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奏疏文的價值與意義。